基本信息
书名:电子技术基础 数字部分(第5版)
定价:39.90元
作者:康华光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040177909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681kg
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介绍了:数字逻辑概论,逻辑代数和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锁存器和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存储器、复杂可编程器件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脉冲波形的产生和变换,模数和数模转换器,数字系统设计基础等内容,本书内容覆盖面宽、注重应用、通俗易懂,各章均有思考题和习题。可作为高等学校电气信息类(含电气类、电子类)等专业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材。
内容提要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前版荣获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材一等奖。其特点如下:1.加强了数字逻辑的概念与设计;2.以CMOS器件为主兼顾其他类型的器件;3.引入了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和QUARTUSⅡ集成开发软件,利用PLD和EDA技术可以实现多种数字逻辑电路;4.采用新的思路和技术构建模数和数模转换器,作为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接口。
全书内容包括:数字逻辑概论,逻辑代数和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锁存器和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存储器、复杂可编程器件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脉冲波形的产生和变换,模数和数模转换器,数字系统设计基础。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电气信息类(含电气类、电子类)等专业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材。
目录
1 数字逻辑概论
1.1 数字电路与数字信号
1.2 数制
1.3 二进制数的算术运算
1.4 二进制代码
1.5 二值逻辑变量与基本逻辑运算
1.6 逻辑函数及其表示方法
小结
习题
2 逻辑代数与硬件描述语言基础
2.1 逻辑代数
2.2 逻辑函数的卡诺图化简法
2.3 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 HDL基础
小结
习题
3 逻辑门电路
3.1 MOS逻辑门电路
3.2 TTL逻辑门电路
*3.3 射极耦合逻辑门电路
*3.4 砷化镓逻辑门电路
3.5 正负逻辑问题
3.6 逻辑门电路使用中的几个实际问题
3.7 用Verilog HDL描述逻辑门电路
小结
习题
4 组合逻辑电路
4.1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
4.2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4.3 组合逻辑电路中的竞争冒险
4.4 常用组合逻辑集成电路
4.5 组合可编程逻辑器件
4.6 用Verilog HDL描述组合逻辑电路
小结
习题
5 锁存器和触发器
5.1 双稳态存储单元电路
5.2 锁存器
5.3 触发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
5.4 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5.5 用Verilog HDL描述锁存器和触发器
小结
习题
6 时序逻辑电路
6.1 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概念
6.2 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
6.3 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
6.4 异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
6.5 若干典型的时序逻辑集成电路
6.6 用Verilog HDL描述时序逻辑电路
6.7 时序可编程逻辑器件
小结
习题
7 存储器,复杂可编程器件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7.1 只读存储器
7.2 存取存储器
7.3 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
7.4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7.5 EDA技术和可编程器件的设计例题
小结
习题
8 脉冲波形的变换与产生
8.1 单稳态触发器
8.2 施密特触发器
8.3 多谐振荡器
8.4 555定时器及其应用
小结
习题
9 数模与模数转换器
引言
9.1 D/A转换器
9.2 A/D转换器
小结
习题
*10 数字系统设计基础
10.1 数字系统概述
10.2 算法状态机
10.3 寄存器传输语言
10.4 用可编程逻辑器件实现数字系统
小结
习题
作者介绍
康华光 教授(博士生导师)。男,1925年8月出生,湖南衡山人。中共党员。195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电机工程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53年院系调整到华中理工大学《原华中工学院》工作至今;1985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审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曾任国家教育部《原国
文摘
正版二手图书,环保实用,质量放心。
序言
正版二手图书,环保实用,质量放心。
这本书我当初买的时候,主要是看中了“电子技术基础”这几个字,想着打好基础总是没错的。康华光老师的这版,听说是经典教材,很多学校都在用。拿到手后,翻了几页,感觉排版还算清晰,图例也比较多,对于我这种喜欢看图学习的人来说,是个不错的起点。不过,说实话,里面的内容深度还是挺考验人的。有些章节,尤其是涉及到一些概念性的东西,我需要反复去理解,甚至还要结合网上的一些资料才能勉强跟上。比如,在讲到某个逻辑门电路的组合逻辑时,光看书上的推导过程,感觉有点像在背公式,不太能体会到它背后设计的思想。我记得当时为了搞懂那个“卡诺图”的应用,我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对着书上的例子,自己动手画了几遍,才算勉强入了门。后来我发现,如果只是照着书本上的例子来学习,可能很难举一反三,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一直觉得,学习这种技术类的书籍,光靠“啃”书本是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实践和思考。这本书给我打下了一个基础框架,但后续的学习,我还是需要自己去填充和拓展。
评分我印象最深的是,刚开始学的时候,对那些逻辑符号和真值表感到一头雾水,感觉就像在看天书一样。尤其是当书中出现各种各样的组合逻辑电路时,我常常会陷入沉思,不知道它们到底能做什么。我记得有一章讲的是触发器,我花了三天时间才勉强理解了JK触发器和D触发器之间的区别,以及它们在时序逻辑设计中的作用。书上的描述虽然严谨,但对我这个初学者来说,有时候太过抽象,缺乏一些直观的解释。我当时甚至考虑过要不要报个线下的培训班,希望老师能把这些东西讲得更生动一些。后来我发现,很多时候,书本上的理论知识,需要通过一些实际的电路演示或者仿真软件才能真正理解。例如,当我尝试用 Multisim 这样的软件去搭建一个简单的组合逻辑电路,并观察它的输出信号时,那些抽象的逻辑关系就变得具象化了,我更能体会到“与门”、“或门”是怎么工作的。这本书给了我理论上的指引,但动手实践的环节,我更多是自己摸索,或者去寻找其他辅助的学习资源。
评分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循序渐进”这个词的真正含义。刚开始接触数字电路的时候,觉得它比模拟电路好理解一些,因为有明确的0和1,有清晰的逻辑关系。但随着深入,我发现数字电路的复杂性远超我想象。在讲到集成电路的时序分析时,书上有很多关于时钟周期、建立时间、保持时间的概念,这些东西对我来说是全新的。我记得我为了理解“时钟偏移”是怎么影响电路正常工作的,我花了好几天的时间,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还对着书上的时序图来回琢磨。那种感觉就像是在走一条蜿蜒的山路,每爬升一段,都能看到更广阔的风景,但也意味着前面会有更陡峭的山坡。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把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了划分,让你能够一步一步地去攻克。但是,对于一些关键的概念,书上的讲解可能还需要结合实际应用来理解,否则很容易流于理论,脱离实际。
评分我买这本书的时候,是抱着一种“功利性”的目的,想着考研或者找工作能用得上。所以,我一开始就带着一种“学习”的心态去读,希望能从中榨取出最多的知识点。书中对于各种门电路的逻辑表达式、真值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讲解得非常详细。我记得我当时为了熟练掌握“逻辑代数”的运算规则,每天都会做大量的练习题,甚至把书后的习题集做了一遍又一遍。那种感觉就像是在打磨一块璞玉,需要耐心和毅力。不过,我发现,有些章节,比如关于“减法器”或者“编码器”的设计,虽然书上给出了原理图和公式,但要真正理解其工作流程,还是需要自己去一步步地分解。我当时有个习惯,就是看到一个复杂的电路,就会尝试着把它拆分成几个小的模块,然后分别去理解每个模块的功能,最后再把它们整合起来。这本书提供了理论基础,但要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还需要大量的实践和思考。
评分老实说,我一开始对这本书的期望值挺高的,因为毕竟是“经典教材”,而且是“第5版”,感觉应该比较新。拿到书后,我认真地看了前几章,主要是关于逻辑门和基本逻辑函数的概念。书上的讲解非常严谨,给出了大量的公式和证明,对于理解逻辑运算的原理很有帮助。然而,当我看到后面关于“时序逻辑”的部分时,就觉得有点吃力了。特别是涉及到“状态机”的设计,书上的图示和文字描述,对我这个初学者来说,有点难以理解。我记得我当时为了弄明白一个简单的“摩尔状态机”的例子,我画了将近一页的草稿纸,来推导状态转移的逻辑。那种感觉就像是在解一道复杂的数学题,需要非常细致的逻辑推理。这本书提供了非常扎实的理论基础,但对于一些更高级的应用,可能还需要结合一些实际的项目经验来体会。
评分我当初买这本书,主要是因为身边很多同学都在用,大家都说这本是“数字电路”领域的“圣经”。拿到手后,我最先关注的是书的整体结构和内容安排。前期的内容,例如关于“逻辑代数”和“组合逻辑电路”的部分,讲解得非常清晰,而且有很多例子来辅助理解。我记得当时为了弄懂“译码器”和“编码器”的区别,我花了一整晚的时间,对照书上的图和文字,把它们的工作原理在脑子里模拟了一遍。那种感觉很奇妙,仿佛真的能看到那些“1”和“0”在电路中流动。不过,当我翻到后面关于“时序逻辑电路”和“微处理器结构”的时候,就感觉知识量一下子增大了。书上的很多概念,比如“寄存器”、“计数器”的原理,虽然讲解得很详细,但要真正理解它们在实际系统中的作用,还需要结合一些更宏观的知识。这本书给我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但想要真正掌握数字电路的设计,还需要继续深入学习。
评分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确实被它的厚度“震慑”了一下,想着里面内容肯定很扎实。从目录上看,涵盖了从最基础的逻辑门到比较复杂的集成电路设计。我最先接触的是关于“二进制计数制”和“逻辑运算”的部分,感觉讲解得很到位,也很有条理。我记得我当时为了熟练掌握“卡诺图”的化简方法,每天都会抽时间去做练习,希望能做到“一看就懂”。书中的一些概念,比如“组合逻辑”和“时序逻辑”的区分,虽然文字上解释得很清楚,但实际应用中,我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来加深理解。我当时有个习惯,就是把书上每个章节的重点概念都用自己的话总结一遍,再配合做题,这样感觉印象更深刻。这本书提供了非常全面的理论知识,但对于如何将这些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电路设计中,可能还需要更多的实践指导。
评分购买这本书的初衷,其实是想在某个领域找到一个“权威”的参考书。当我打开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是它严谨的逻辑和清晰的结构。关于“逻辑门”和“布尔代数”的讲解,对我来说是入门的关键。我记得我当时为了彻底弄懂“逻辑函数的最小项和最大项”的意义,我花了很多时间去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书上的公式推导非常详尽,也给了我很大的信心。但是,当我看到后面关于“存储单元”和“时序控制”的部分时,就感觉信息量有点大了。特别是涉及到“异步时序电路”的设计,我常常会在各种状态转移图和时序波形中迷失方向。那种感觉就像是在走一个巨大的迷宫,需要非常清晰的思路才能找到出口。这本书提供了非常深入的理论讲解,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还需要更多的“可视化”的辅助材料来帮助理解。
评分我买这本书的时候,主要看重的是它的“正版”和“经典”的标签。拿到书后,我第一眼就被它厚实的装帧和清晰的排版吸引了。前几章,关于“数制和运算”、“逻辑门电路”的内容,讲解得非常系统,也很有逻辑性。我记得我当时为了理解“逻辑函数的最小项展开”是如何推导出来的,我反复看了好几遍书上的例子,还自己动手画了真值表来验证。那种感觉很像是在解一个逻辑谜题,一旦找到了关键点,豁然开朗。但是,当我深入到“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部分时,就觉得知识点开始变得密集起来。书上的很多图示,虽然精确,但对我这个初学者来说,有时候理解起来还是需要费一番心思。我当时有个习惯,就是看到一个复杂的电路图,就会尝试着把它画在笔记本上,然后标注出每个部分的功能。这本书提供了非常扎实的理论基础,但要真正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还需要大量的实践和经验积累。
评分这本书我拿到手的时候,确实是抱着一种“学习”的态度去的,希望能够系统地了解数字电路这个领域。书中关于“逻辑代数”的讲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些各种各样的逻辑定律和公式,让我觉得非常有趣。我记得我当时为了熟练掌握“逻辑代数”的化简技巧,每天都会做大量的练习题,希望能达到“信手拈来”的程度。书上的“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部分,都讲解得非常详细,而且给出了大量的例题。我当时最头疼的是“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特别是涉及到“状态机”的推导过程,常常会让我感到困惑。那种感觉就像是在爬一座高山,每一步都需要小心翼翼,生怕踩空。这本书提供了非常全面的理论知识,但对于如何将这些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电路设计中,可能还需要更多的实践经验来指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