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及相关领域研究人员 本书以新的视角和方法研究了国际贸易对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有一定创新之处,为在校本科生或研究生在研究经济学方面的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参考,同时也可作为相关政策研究者的参考读物。
内容简介
新常态是新旧产业和发展动能转换的接续关键期。本书在我国新常态背景下,结合产业结构中出现的新特征,首先在封闭框架下,建立新的增长模型来分析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特征;接着,考虑到在当今这个开放的世界,各国经济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国际贸易的影响,将模型推广到开放框架下,研究国际贸易对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分析出口依存度对工业就业份额的倒“U”形影响,并使用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然后在国际分工视角下,分析中国产业结构发展滞后于国民经济增长的原因,并使用中国宏观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紧接着将分析细致到可贸易性服务业各行业,分析可贸易性服务业各行业及其贸易的增长趋势和结构变化,得到可贸易性服务业各行业的发展与贸易的发展之间关系,为可贸易性服务行业及其贸易的发展提出建议;zui后,在新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进而为中国产业结构和对外贸易结构的优化提供一定的政策建议。
作者简介
叶提芳,女,河南驻马店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量经济学博士,现任教于湖北经济学院信息管理与统计学院。近5年来致力于宏观经济的动态分析及产业结构变迁方面的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ji、省市级课题5项,先后在核心期刊发表相关论文7篇。主要研究方向为计量经济学、经济统计学。
精彩书评
本书属于数量经济学方面的专著,作者经过多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分析了新常态下国际贸易对中国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具有很大的时效性,对政策研究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目录
第一章概述(1)
第一节研究背景与意义(1)
一、研究背景(1)
二、研究意义(2)
第二节研究现状与评述(3)
一、研究现状(3)
二、研究现状评述(9)
第三节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10)
一、研究方法(10)
二、创新之处(11)
第四节技术路线与逻辑框架(12)
一、技术路线(12)
二、逻辑框架(12)
第二章产业结构变迁与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15)
第一节产业结构相关理论概述(15)
一、产业分类法与产业结构变迁(15)
二、产业内部间结构变迁(22)
第二节产业结构变迁的理论框架基础(24)
一、收入效应引起产业结构变迁的理论框架(25)
二、价格效应引起产业结构变迁的理论框架(28)
第三节国际贸易影响产业结构变迁的理论基础(30)
一、国际贸易对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30)
二、国际贸易影响产业结构变迁的传导机制(31)
第四节国际分工基本理论与产业结构变迁(33)
一、国际分工理论的演化(33)
二、国际分工与中国产业结构变迁的关系(35)
三、关于中国国际分工与产业结构变迁的研究结果(36)
第三章国际贸易影响产业结构变迁的国际经验分析(37)
第一节中国产业结构变迁与国际贸易概述(37)
一、中国三次产业现状分析(37)
二、关于对中国发展阶段现状的判断(39)
三、关于中国国际贸易发展历程的总体描述(40)
四、中国产业结构变迁的内生驱动力(44)
第二节产业结构变迁的国际经验(47)
一、美国经验(47)
二、日本经验——赶超型的产业结构变迁(51)
三、韩国经验——体制创新型产业结构变迁(53)
第三节国际经验比较总结(55)
第四章新常态下中国的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58)
第一节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产业结构新特点(58)
一、产业结构的新特点(58)
二、关于投资的说明(59)
第二节产业结构变迁之理论模型的建立及分析(61)
一、产业结构变迁的理论模型(61)
二、产业结构变迁的理论分析(65)
三、数值模拟(72)
四、结论及其现实含义(76)
第五章新常态下国际贸易与工业部门就业的分析(77)
第一节国际贸易影响工业部门就业的理论模型(77)
一、理论模型的建立(77)
二、理论模型的求解及分析(79)
第二节国际贸易影响工业部门就业的实证分析(83)
一、实际问题的描述(84)
二、计量模型的建立(87)
三、国际贸易影响工业就业的实证结果(89)
四、新常态下国际贸易影响工业就业的结论(92)
第六章新常态下中国产业结构转型缓慢的因素分析(94)
第一节中国产业结构转型缓慢的描述(94)
一、中国服务业整体变化趋势分析(94)
二、中国服务业内部结构变化趋势分析(96)
三、中国三次产业结构转型系数变化趋势分析(97)
第二节中国产业结构变迁背离国际经验的分析(99)
一、中国服务业发展滞后于国际水平概述(99)
二、中国产业结构变迁背离国际经验的原因总结(101)
第三节国际分工视角下中国产业结构转型缓慢的实证分析(103)
一、国际分工影响产业结构变迁的机理分析(104)
二、国际分工影响产业结构变迁的计量模型的建立(105)
三、国际分工对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结果及分析(110)
四、国际分工对产业结构影响的结论(113)
第七章新常态下服务业国际贸易与服务业结构变迁分析(115)
第一节可贸易性服务业结构变化的整体考察(115)
一、关于统计指标的说明(115)
二、可贸易性服务业结构的变化分析(116)
第二节服务业国际贸易结构变化的整体考察(117)
一、服务业国际贸易结构的变化趋势分析(118)
二、服务贸易逆差现状及趋势分析(120)
第三节服务业国际贸易结构与服务业结构变化的比较分析(123)
一、国际贸易与行业发展变化一致的行业(124)
二、国际贸易与行业发展变化无关的行业(126)
第四节新常态下服务业国际贸易及其结构变迁的研究总结(130)
第八章结论、政策建议与展望(133)
第一节研究结论(133)
一、新常态下中国的产业结构变迁规律(133)
二、国际贸易对工业就业的影响(133)
三、国际分工对中国产业结构转型缓慢的影响(134)
四、可贸易性服务业内部结构及其国际贸易结构(135)
第二节政策建议(136)
一、在国际贸易方面的建议(136)
二、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建议(137)
三、在劳动力方面的建议(138)
四、在可贸易性服务业方面的建议(138)
五、其他政策建议(140)
第三节展望(140)
参考文献(142)
精彩书摘
《新常态下国际贸易对中国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研究》:
该文认为按照经济活动的类别,可以把生产部门分为两类:一类部门主要从事技术进步类型的活动,在这种类型的部门中,产出率的持续累计增长主要是由革新、资本积聚、规模和组织等带来的;另一类部门主要由非技术进步类型的经济活动组成。Bamoul认为劳动在经济活动中作用的不同是经济活动产生差异的根源。对于技术进步部门的经济活动,劳动所起的作用是比较初级的。比如,在制造业中,人们不会关注在商品的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多少劳动,只会关注最终产品的质量和价格,然而,对于非技术进步部门的经济活动,劳动本身便是最终产品。由于文章中的病态模型把社会中的经济活动分为了两类,这便产生了动态的效果。当社会中所有部门的工资都增加时,其中一个部门生产率的提高会影响到其他部门。对于技术进步部门,生产率的提高补偿了工资的增加;然而,对于非技术进步部门,由于生产率几乎不会有所提高,那么工资的增加只会带来成本的上涨,结果是,非技术进步部门的生产成本会相应地不断上涨。Bamoul的这种模型所蕴含的理论可以解释“大城市危机”,他通过研究发现在大城市中,很多服务都来自于非技术进步部门,这主要是由于很少有其他的投入能代替城市所提供的产品。还可以利用Bamoul的这种模型理论来解释经济部门中商品与劳务分离的趋势及规律。这个理论由于在农业和制造业中的生产率不断增加,且农产品和制造业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较低,因此当消费者收入上涨时,对农业和制造业部门产品的需求不会有太大变化,反而会由于生产率的增加而释放出更多的劳动力,使得农业和制造业劳动力下降,而技术进步慢的服务业部门劳动力上升。Bamoul认为,在相对价格中,虽然服务业生产率上升缓慢,但对于服务业产品的需求却没有下降,原因是消费者真实收入的增加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部门生产率的提高。这样,服务业产品成本的上升及对其不会下降的需求,导致服务业产品价格的上升。Bamoul的“病态成本”模型还认为,对于非技术进步部门持续生存下来的行业应该是收入弹性的或者是价格非弹性的,不然则会消失,生存下来的会吸收较多的劳动力来满足消费者对其产品的需求。随着更多的劳动力从技术进步部门转移到非技术进步部门,整个社会的经济增长率会逐渐下降。总结整个思想,产业结构变迁的发生是这样的:不同产业间替代弹性的不同和技术进步率的不同导致了产业结构变迁;当部门之间的产品不可替代,且制造业部门的技术进步大于服务业部门的技术进步时,劳动力及其他一切主要生产要素便会从制造业部门流向服务业部门。
资本深化指的是资本与劳动比上升,资本的深化反映了资本积累的速度大于劳动力积累的速度。Acemoglu和Guerrieri(2008)考虑了是各产业间资本一劳动比的不同导致了价格的不同进而引起了结构变迁。这种思想认为整个经济的资本一劳动比是产业结构变迁的核心变量。
……
前言/序言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正处于新旧产业和发展动能转换的接续关键期。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结构调整进入阵痛期。2015年的“两会”上,政府指出在经济新常态下,要将发展重点放在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转型升级上,足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一国经济总体发展的重要影响。但是,如果我们仅以传统的经济学眼光看待“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将产业升级局限于加工工业进步,将提高“创新力”局限于增加科技因素、加快机器设备更新,那么我们将会错过时代的列车,无法跻身世界经济前列。在当今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的内涵正剧烈地演变,不仅以第一产业为一国经济发展主导产业的农牧时代基本消亡,以第二产业为经济发展主要支撑的工业时代也渐行渐远,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已经步入后工业化时代,知识、信息产业发展迅速,我国的知识经济产业也在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那么,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变迁和经济增长具有什么样的关系特征?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的对外贸易面临着稳定增长、调整结构和提高质量等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何在新常态的背景下保持我国对外贸易的平稳增长和结构优化,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书主要是针对产业结构变迁和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迁与国际贸易这两个方面来展开研究的。这两个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递进关系,原因在于:从国际贸易的视角看,产业是各国进行对外贸易的基础,是国际贸易竞争力的源泉;从经济增长的理论视角看,国际贸易可以通过国际竞争提高一国的劳动生产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可见,国际贸易与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因此,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及贸易结构是平衡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
本书基于上述背景,选择新经济背景下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和国际贸易为研究对象,主要针对以下几个问题展开研究: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变迁和经济增长具有什么样的关系特征?中国国际贸易与产业结构的变迁有着怎样相互影响的关系?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国际分工的影响?中国的可贸易性服务行业的结构与其贸易结构之间有着怎样的相关性?本书基于zui优控制模型和数值模拟展开理论研究,利用面板数据和联立方程组模型展开实证分析。除了第一章的概述,正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二章内容是对产业结构变迁与国际贸易理论基础的阐述,包括产业结构变迁的理论框架基础、国际分工基本理论与产业结构变迁,以及国际贸易影响产业结构变迁的理论基础。第三章内容是对中国三次产业变迁的历程及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国际贸易结构变迁的理论基础的概述,同时对中国发展所处阶段进行了合理的判定,并对中国产业结构变迁的驱动力进行了总结,还对美国、日本、韩国的产业结构变迁和国际贸易与中国的情况进行了横向对比。第四章内容是在中国新常态背景下,建立封闭框架中的四部门经济增长模型,得到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第五章将研究扩展到开放框架中,首先对理论模型进行分析,得到一国的工业部门就业份额会出现倒“U”形变化的结论;然后使用1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第六章内容是在中国新常态背景下,基于“制造�卜�务”国际分工视角,分析中国出现产业结构的演进滞后于经济增长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使用联立方程组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第七章内容是对中国新常态背景下的可贸易性服务业结构变化及其对外贸易结构变化的分析,提示研究中国可贸易性服务业的逆差现状,为提升服务业对外贸易的竞争力和服务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一定的线索。第八章内容是对全书的总结,并展望未来,提出进一步研究空间的意见。
本书的研究特点是以新的视角和方法来研究国际贸易对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有一定创新之处。
从理论方面来看,本书的理论研究不是简单地照搬,而是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改进。在前工业时代或工业化初期阶段,资本的动态积累只是发生在工业部门,以往的文献都是以此为背景建立理论模型展开研究的;而在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随着工业化中期向后期阶段的迈进,资本的动态积累中越来越高的比例发生在服务业部门。本书基于新常态下的这种特征,将投资部门独立出来,建立四部门的动态经济增长模型,使用动态zui优化的方法,分两种机制来从理论上考察产业结构变迁的新特征。因此,本书在理论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从研究方法来看,本书体现国际贸易影响产业结构变迁在新常态背景下的特征,建立贸易国在开放框架下的静态优化模型,从理论上分析在存在国际贸易的情况下,一国工业部门的就业份额出现倒“U”形变化的发生机制,并使用中国1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证实了国际贸易对工业就业份额产生倒“U”形影响的结论,求得拐点的数值,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从研究视角来看,本书在“制造�卜�务”的国际分工的视角下,研究中国现阶段产业结构的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原因。中国目前产业结构演进缓慢,且服务业的发展远远滞后于世界上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以往的文献总是将问题归结为中国的低消费率、低城市化率或服务业的对外开放不足的问题上,也有一些文献认为是行业垄断等体制和政策的问题。因此,本书的研究视角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新常态下国际贸易对中国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研究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