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的巴黎和会召开。战争状态终于结束了,然而,欧洲各国却不知不觉走进了另一种困境。战败国面临着严峻的制裁,而战胜国则各自希望得到更多的利益。《凡尔赛和约》签订之后,国际联盟宣告成立,列强重新达成平衡,希望达成和平的愿景。然而,这个愿景看起来显得非常脆弱。在欧洲大陆,局部的争斗从未结束。法国和德国并没有真正握手言和,俄罗斯陷入内战,爱尔兰要求独立,土耳其及周边国家纷乱不休。丘吉尔仍然清醒地认识到,“战争的危险并没有离开世界”。
1915年是一战的二阶段。法英发动过香槟战役、阿图瓦战役、伊普尔战役、洛斯战役。在新武器――机枪和大威力火炮――面前,占主导地位的传统军事思想――正面进攻,冲锋拼杀,击退敌人防线――失效。西线除生命消耗战外,并无收获,战事陷入僵局。英国发明坦克和使用烟幕,仅取得有限进展。英海军握有制海权,但主帅思想保守,海战不力,未有积极成果。
在本卷中,丘吉尔提出战略决策――进攻达达尼尔海峡,这对国际力量的组合和对整个大战有决定性的影响。但由于军方多数领导人对此缺乏理解和支持不力,一再延误战机,十多次坐失稳操胜券的良机,后则以失败告终。协约国陷入危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世界危机1(1911-1914)》,专写一战东线战事。起始时谈及一战前两大集团间矛眉的历史渊源;然后详述奥国皇太子遇刺与此事件成为战争的导火索的经过;详述奥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以及随后两大集团间相互宣战和东线进行战争的过程。
俄国进军东普鲁士,减轻了西线德军对法、英的压力,俄军初始告捷;但德军易帅,由兴登堡、鲁登道夫接任东线指挥后,形势发生变化;此外,俄军由于电讯泄密,因而惨遭德军围歼,以后节节败退。
后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一战。
这本书的书名吸引了我,第一次世界大战本身就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而“回忆录”三个字又赋予了它一种个人化的视角,让人期待能从亲历者的口中读到那些书本上难以详尽的细节。1911-1914年的时间跨度,更是将目光聚焦在了战争爆发前的关键时期,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张力的设定。我一直对历史事件的“前奏”部分很感兴趣,那些看似平静表面下涌动的暗流,那些促使巨大变革的微小因素,往往比战争的直接呈现更能引发我的思考。这本书的标题暗示了它将深入挖掘这段时期复杂的国际关系、政治博弈、民族主义情绪的升温,以及那些最终点燃战火的导火索。我希望作者能够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带领读者穿越回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去感受当时人们的情绪,理解那些决策者内心的挣扎,甚至去探寻那些在历史长河中被淹没的个体命运。或许,通过这样一段“回忆”,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一场如此规模宏大的战争会不可避免地发生,而不仅仅是将之视为历史的必然。这种从细节中窥见宏大历史脉络的叙事方式,一直是我在阅读历史书籍时所追求的。
评分我拿到这本书,首先被它厚重的封面和精美的排版所吸引。当我翻开第一页,熟悉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字样映入眼帘,但随后,“回忆录”三个字又让我眼前一亮。我对那种宏大叙事下的个体声音格外着迷,尤其是在讨论战争这样深刻影响人类命运的事件时。1911-1914年,这是一个我脑海中模糊但又充满好奇的时期,我知道这是大战前夕的酝酿阶段,充满了各种微妙的角力与积蓄的能量。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位老者,缓缓道来他眼中那个时代的种种景象,不仅仅是冰冷的政治事件,更希望能捕捉到那个时代的空气、人们的谈吐、甚至是街头巷尾的细碎声音。我希望它能展现出那个时代人们的乐观与不安,他们的憧憬与恐惧,那些在历史记录中被简化甚至抹去的情感。我非常好奇,究竟是哪些细微的事件,哪些看似不经意的对话,如何在那个特殊的时期,一点点将世界推向了深渊。这本书的书名,仿佛给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得以窥探历史的肌理,感受那些宏大变革背后,鲜活而复杂的人性。
评分这本书的题目“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世界危机1(1911-1914)”立刻勾起了我的兴趣。我一直认为,理解一场战争的爆发,比理解战争本身更具价值。而“回忆录”的形式,更是让我觉得能够从一个更亲切、更真实的视角去审视那段历史。1911-1914年,这段时间在很多历史叙述中往往被一笔带过,但它无疑是孕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温床。我迫切地想知道,在这段看似平静的表象之下,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暗流涌动。作者会如何描绘当时的国际格局?那些大国之间的博弈,那些军事同盟的形成,那些民族主义情绪的升腾,是否会被细致入微地展现出来?我更期待的是,书中能否触及那些促成最终决定的关键时刻,那些往往被忽略的细节,甚至是某个关键人物的个人选择,如何一步步将世界推向了无法挽回的深渊。这本书的书名,给我一种预感,它不仅仅是对一段历史的简单回顾,更可能是一次对危机根源的深刻探究,一次对人性在历史洪流中起伏的生动呈现。
评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世界危机1(1911-1914)”——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感。我喜欢从个人的视角去理解宏大的历史事件,因为我相信,任何伟大的历史进程,都是由无数个体的选择和经历汇聚而成。“回忆录”三个字,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仿佛我将跟随一位智者,穿越回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亲眼见证那些被载入史册的事件是如何发生的。1911-1914年,这个时间段尤其让我着迷。我总觉得,真正的危机往往潜藏在爆发之前,而这段时间,正是世界从表面上的稳定走向巨大动荡的关键时期。我想知道,作者将如何描绘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人们是如何感知到即将到来的风暴的?那些关于国际关系、政治决策、甚至是一些鲜为人知的秘密谈判,是否会在书中一一展开?我希望这不仅仅是一本枯燥的历史事件梳理,更能触及到那个时代人们的情感,他们的困惑、恐惧,以及在变革面前的挣扎。这本书的书名,仿佛一个邀请,邀请我去探索那些历史的“前传”,去理解“世界大战”为何会成为可能。
评分我总是被那些“世界转折点”的时刻所吸引,而第一次世界大战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这本书的书名,“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世界危机1(1911-1914)”,就精准地抓住了我的兴趣点。“回忆录”的形式,让我期待能从一个更具人情味、更贴近现实的维度来理解这段历史,而非仅仅是冰冷的史实堆砌。1911-1914年,这是一个我脑海中充满问号的时期,我知道这是大战前夕,是暗流涌动的阶段,但具体是如何暗流涌动,又涌向何方,却是我一直想深入了解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展现出当时欧洲大陆复杂而又微妙的政治气候,各国之间的猜忌与合作,以及那些隐藏在表面之下的矛盾是如何一点点积累的。我渴望知道,那些在历史书上闪烁着光芒的名字,他们在那段时期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他们的决策又带来了怎样的蝴蝶效应。这本书的书名,让我看到了一个机会,去深入挖掘那些战争爆发的“前世今生”,去理解那场史无前例的浩劫是如何从孕育走向实现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