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1
第一讲 看似自然,实则千变万化——社会与社会学 5
一、千变万化的社会 5
1.什么是社会 5
2.社会学中的“社会” 6
3.生活的全部方式——文化 7
二、走进社会学 9
1.什么是社会学 9
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0
3.社会学的特点与功能 11
三、社会学想象力 12
第二讲 脱胎于哲学、来自于实践的智慧——社会学的历史 13
一、社会学的起源 13
1.社会学起源的争鸣 13
2.从哲学到社会学 14
二、社会学的初创 15
1.奥古斯特?孔德 15
2.赫伯特?斯宾塞 17
3.阿道夫?凯特勒 19
三、社会学的形成 19
1.费迪南德?滕尼斯 19
2.格奥尔格?齐美尔 20
3.马克斯?韦伯 21
4.埃米尔?迪尔凯姆 22
5.威尔弗雷多?帕累托 23
四、社会学在中国 24
第三讲 人是社会的主体——个人的社会化 26
一、个人 26
二、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社会化 27
1.何为社会化 27
2.影响社会化的因素 28
3.无法速成的社会化 29
三、社会化与个性发展 30
第四讲 编织一张关系网,各取所需——社会互动 32
一、社会需要 32
1.认识社会需要 32
2.社会需要如何产生 33
二、社会交往 34
1.何为社会交往 34
2.社会交往的意义 34
三、人际关系 36
1.何为人际关系 36
2.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 36
四、社会关系 37
1.何为社会关系 37
2.社会关系的分类 38
五、社会角色 39
1.社会中的角色 39
2.角色的分类 40
3.角色扮演及存在的问题 40
第五讲 温暖的港湾,心灵的归宿——家 42
一、 家庭 42
1.何以为家 42
2.传统家庭的模式 43
3.非传统家庭的模式 44
二、婚姻 45
1.找个什么样的伴侣 45
2.结婚并不是两个人的事情 46
3.离婚与再婚 47
三、家庭的社会意义 48
1.生养 48
2.社会化 49
3.经济合作 49
4.对性的管理 50
5.社会不平等的来源 50
四、家庭是否行将瓦解? 50
第六讲 人以群分——群体与组织 51
一、人类的群集性 51
1.社会群体 51
2.群体关系 52
3.群体动力学 53
二、社会组织的特性 55
1.何谓组织 55
2.组织分为哪几类 56
3.社会组织的形成过程 56
三、集合行为与社会运动 57
1.何为集合行为 57
2.集合行为中的信息传播 58
3.社会运动 59
第七讲 社会分化——社会分层及不平等 59
一、阶级与社会分层 59
1.何为社会分层 60
2.社会分层的类型 61
3.社会分层模式 61
二、不同社会背景中的分层 63
1.古代社会 63
2.种姓 64
3.等级 65
三、社会中的不平等 65
1.歧视与偏见 66
2.制度性歧视 66
3.男女地位的不平等 67
第八讲 权力or责任,无规矩不成方圆——社会制度与教育 68
一、社会制度 68
1.社会制度的涵义 68
2.社会制度的特征 69
二、制度化 70
1.制度化的标准 70
2.制度化的功能 71
三、教育 71
1.学校教育 71
2.接受学校教育的目的 72
3.从社会学角度看学校教育 74
4.考试——一种社会选择机制 75
第九讲 违规与犯罪,无规矩不成方圆——社会控制与越轨 77
一、何为社会控制 77
1.社会控制的含义 77
2.社会控制的功能 78
二、以何种方式进行社会控制 79
1.政权、法律和纪律 79
2.习俗、道德和宗教 80
3.社会舆论和群体意识 81
三、越轨行为 81
1.何为越轨行为 81
2.对越轨行为的解释 82
3.越轨行为的社会控制 84
第十讲 我思故我在,百家争鸣的奇迹——社会学学说与流派 85
一、芝加哥学派 85
二、结构功能学派 86
三、冲突和变迁理论学派 88
1.怀特?米尔斯 88
2.刘易斯?克塞 89
3.拉尔夫?达伦多夫 91
4.伦德尔?科林斯 93
四、符号互动理论学派 94
1.符号互动理论学派 94
2.查尔斯?霍顿?库利 95
第十一讲 自助者天助,天上或许掉馅饼——社会工作与就业 98
一、认识社会工作 98
1.何为社会工作 98
2.社会工作的方法及功能 99
二、就业 101
1.何为就业 101
2.劳动分工 103
3.找份满意的工作真难 104
三、失业 106
1.何为失业 106
2.为什么会失业 107
3.失业带来的影响 108
四、工作机会的不平等 109
第十二讲 分合必然,时代的机遇和挑战——社会变迁及现代化 111
一、社会变迁 111
1.社会变迁 111
2.社会变迁的动因 112
3.社会的大众化现象 113
二、特殊的社会变迁——现代化 115
1.何为现代化 115
2.社会现代化的具体内容 116
3.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的特殊问题 117
三、地球村——全球化已成为现实 120
1.何为全球化 120
2.全球化对社会学研究传统的冲击 121
3.全球化的主要理论 122
参考文献 124
这本《社会学十二讲》的排版和装帧设计着实令人眼前一亮。初拿到手时,那种略带磨砂质感的封面材料,配合着沉稳的深蓝色调,立刻就给人一种庄重而不失现代感的印象。内页纸张的克重选择也相当考究,文字的墨色饱满清晰,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明显的疲劳。更值得称赞的是,作者或编者在内容组织上的匠心。书中的章节划分逻辑严谨,过渡自然流畅,仿佛不是在阅读枯燥的学术理论,而是在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一步步深入探索宏大复杂的社会图景。例如,在介绍经典理论家思想脉络时,他们巧妙地穿插了大量历史背景的侧注,让读者能迅速理解这些理论诞生的时代土壤。这种在形式美感与功能性之间找到的平衡点,让这本书不仅是一本知识载体,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桌面艺术品。细节之处见真章,比如书脊的装订方式,即使频繁翻阅,也未见松动迹象,这对于需要反复查阅的工具书而言,无疑是极大的加分项。如果说有什么可以改进的,或许是希望配图的色彩饱和度能再高一些,以便更好地凸显那些复杂模型的视觉层次感,但瑕不掩瑜,整体的制作水准已经远超同类出版物。
评分我向来对社会学入门读物抱有一种审慎的态度,因为太多作品为了追求“通俗易懂”而牺牲了理论的深度与严谨性,读完只留下零散的片段印象。然而,阅读《社会学十二讲》的过程,却带来了一种久违的“醍醐灌顶”感。它没有用大量晦涩的术语堆砌墙壁,而是像一位高明的建筑师,为我们搭建了一套清晰的分析框架。特别是在探讨社会分层与流动性那几讲中,作者对不同时代西方与东方社会案例的对比分析,视角刁钻而精准。他们没有简单地套用既有的“马克斯”或“韦伯”公式,而是深入挖掘了这些理论在当代全球化背景下所遭遇的困境与新的解释力。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引入批判性思维这一点上的努力——他们鼓励读者不断质疑“既定的事实”和“常识性的理解”。这种引导,远比直接灌输结论要有效得多,它真正培养了我们作为社会观察者的批判性肌肉。读完这部分内容后,我发现自己看新闻、观察日常互动时的视角都变得更为多维和审慎了,不再轻易地接受单一的解释路径。
评分对于一个初入社科领域的新手来说,选择一本合适的导论读物是至关重要的,它决定了你对整个学科的第一印象和后续学习的兴趣。庆幸我选择了《社会学十二讲》。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精准。它不是那种一开始就抛出宏大叙事压垮读者的教材,而是采取了一种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方式。比如,它从最基础的“社会互动”和“文化”概念讲起,这些内容贴近生活,很容易建立亲切感。当读者适应了这种观察世界的新方式后,作者才慢慢引入到关于权力、制度和全球体系的复杂议题。这种“先易后难,激活兴趣”的编排策略,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门槛。而且,每讲的末尾都设置了“延伸阅读推荐”,这些推荐的书目都经过了精挑细选,既有奠基性的经典,也有紧跟前沿的最新研究,为那些渴望进一步深耕的读者提供了明确的导航图。这使得这本书的功能性大大超越了一本单纯的“讲义”,它更像是一张精心绘制的、通往广阔社会学世界的“藏宝图”。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它成功地在学术的严谨性和对话的亲和力之间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作者的文字非常具有画面感和场景感,读起来一点也不像是在啃“硬骨头”。例如,在描述社会规范的形成与制约力时,书中描绘了一个关于婚礼习俗的微观场景,通过对参与者微妙的眼神交流和肢体语言的细腻捕捉,将“社会预期”这个抽象概念具象化了。这种“故事化”的教学方法,让那些抽象的社会学概念不再是挂在空中的理论模型,而是变成了我们身边随时可以观察到的现实片段。同时,作者在引用他人研究成果时,也保持了一种谦逊而又充满洞察力的姿态,避免了生硬的“引用堆砌”。行文之中,不时流露出一种人文关怀的底色,让人感受到,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是希望引导读者去关怀那些身处社会结构中的个体命运。这种温度感,在冰冷的学术著作中是极其珍贵的。
评分我不得不说,这本书在整合不同学派观点方面的处理能力令人印象深刻。社会学内部常常存在着结构主义与行动主义、实证主义与诠释主义的激烈辩论,许多入门书为了图省事,往往只侧重某一个阵营,导致读者视野受限。《社会学十二讲》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没有回避这些内在的张力,反而将这些对立的视角视为理解社会复杂性的必要组成部分。在讨论“集体行动”这一议题时,它没有武断地偏向于用资源动员理论来解释一切,而是并置了文化符号学派对“认同构建”的分析。作者在呈现不同观点时,采取的是一种“并列展示,激发思考”的策略,而不是“肯定一方,贬低另一方”的姿态。这使得读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然而然地培养起一种“多元解释的必要性”的意识。最终,这本书教会我的,与其说是具体的社会学知识点,不如说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论”——一种接纳矛盾、包容复杂、不断寻求多角度证据的思维习惯,这才是社会学最宝贵的遗产。
评分好书好书~值得一看,一买,一探究竟
评分还没看,正版书,质量不错。活动多一点就好
评分okokokokokokokok
评分社会学入门读物,写的深入浅出,挺好的
评分这个商品不错
评分还行
评分值得阅读
评分非常好的学习参考书,寻找了很长时间,这次买书活动开心、满意。清单清清楚楚!书包装结结实实!书质量很好,上海这个秋天大暴雨,且干干净净。谢谢店铺
评分不错的书,好书啊,京东物流就是快,书的价格也很优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