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油气藏随钻测井与地质导向

复杂油气藏随钻测井与地质导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红岐,夏宏泉,吴宝玉 著
图书标签:
  • 随钻测井
  • 复杂油气藏
  • 地质导向
  • 油气勘探
  • 储层评价
  • 测井技术
  • 油藏工程
  • 地球物理
  • 油田开发
  • 地质建模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29223
版次:1
商品编码:12078797
包装:精装
丛书名: 复杂油气藏开发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5
字数:3595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智能导向钻井与随钻测井技术已成为21世纪智能钻井和测井以及实时储层评价的**进应用技术,是高效、安全勘探和开发复杂油气藏必不可少的应用技术,也是油田现场工程师必须掌握的一门应用技术。《复杂油气藏随钻测井与地质导向》按照地质导向与随钻测井发展的历史进程,系统详细地介绍旋转导向、地质导向、随钻测量、随钻电阻率测井、随钻声波测井、随钻地震、随钻放射性测井、随钻核磁共振测井以及随钻地层压力测试等先进技术。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第2章 随钻测量技术 4
2.1 随钻测量技术概况 4
2.2 随钻测量技术的组成 5
2.3 随钻测量信号传输 6
2.4 随钻测量工具的耐温耐压性能 8
2.5 随钻测量技术的应用 8
第3章 旋转导向与地质导向 28
3.1 导向钻井技术概述 28
3.2 旋转导向技术 32
3.3 地质导向技术 42
3.4 地质导向的实现方法 45
第4章 随钻测井与数据传输技术概况 58
4.1 Schlumberger公司随钻测井技术 58
4.2 Halliburton随钻测井技术 68
4.3 Baker Hughes公司随钻测井技术 73
4.4 WeatherFord公司随钻测井技术 81
4.5 随钻数据传输技术 85
第5章 随钻电法测井 91
5.1 随钻电阻率测井仪简介 93
5.2 Schlumberger公司的随钻电阻率测井仪 97
5.3 随钻电阻率影响因素讨论 105
5.4 随钻电阻率测井的应用 121
第6章 随钻声波与随钴地震 134
6.1 随钻声波测井研究进展 134
6.2 随钻过程中的震动与噪声 135
6.3 随钻过程中纵横波的测量 138
6.4 APX与CLSS仪器的结构组成与主要性能 140
6.5 随钻声波仪器工作原理 145
6.6 sonicVision随钻声波仪器 148
6.7 随钻地震 157
第7章 随钻放射性测井 177
7.1 随钻自然伽马测井 177
7.2 随钻中子密度测井 180
7.3 EcoScope多功能随钻测井 185
7.4 随钻核磁共振测井 200
7.5 随钻核磁的应用与现场实例 206
第8章 随钻地层压力测试 209
8.1 随钻地层压力测试技术概况 209
8.2 随钻地层压力测试的应用 215
参考文献 223

前言/序言

  智能钻井和随钻储层精细评价是石油勘探与开发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效开发复杂油气藏的必然选择,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地质导向与随钻测井技术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的。经过二十多年的研发,以Schlumberger、Halliburton和Baker Hughes等国际石油服务公司为代表的国际大公司已经将地质导向与随钻测井技术应用于世界各地油田的勘探与开发中,并取得了令业界瞩目的成绩。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各油田和专业公司也积极跟进,集中优势力量研发这一高端技术。
  我从2004年开始接触地质导向和随钻测井技术的相关文献和资料,当时所知甚少,文献和资料也非常零散,在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期间,完成了《随钻电阻率时域有限差分数值模拟研究》报告,当时非常渴望能得到一本关于这方面的书籍。一方面,由于国内这方面技术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加之很多文献都是英文,学习难度大;另一方面,地质导向和随钻测井技术所涉及的纯理论并不多,而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现场技术,对于科研和教学人员,要想真正理解和掌握它,则需要进行大量的现场应用。所以,至今还没有一本系统讲述地质导向与随钻测井技术的专业书籍,这也正是作者动笔编写本书的初因。但在编写过程中,由于内容跨越数个学科,资料庞杂,加之学识有限,唯恐挂一漏万,反而起误导作用,因此曾几次搁浅。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能源的迫切需求,复杂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成为各油田的主战场,特别是对于页岩气的钻探和开发,水平井和大斜度井作业已成为必然选择,越来越多的油田优先采用地质导向和随钻测井技术,以提高钻井中靶率和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这又促使作者想要尽快完成这样一本书籍的编写工作。
  本书的另一位作者——西南石油大学夏宏泉教授,在国内较早地开展了随钻测井技术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参与了国内四川油气田、塔里木油田、长庆油田以及中海油等多个油田地质导向和随钻测井科研项目,还参与完成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页岩气水平井钻完井关键基础研究”(编号:2013CB228003)、国家重大专项“页岩气水平井井眼轨迹优化设计与地质导向理论研究”等。他在随钻测井和随钻地层压力测试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本书共有8章,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①讲述旋转导向和地质导向钻井技术的发展概况与现场应用,简要介绍随钻测量过程中信号传输的关键技术;②详细讲述随钻电法测井、随钻声波测井、随钻地震以及随钻放射性和随钻核磁共振测井技术的产生、发展和基本原理,并通过大量现场实例介绍各种随钻测井技术的现场应用效果(本书的重点内容为第5章、第6章和第7章);③介绍随钻地层压力测量仪器的结构、性能以及在油田勘探和开发阶段的应用。
  本书第3章、第6章、第8章由西南石油大学夏宏泉教授和川庆钻探公司测井发展中心吴宝玉高级工程师编写,其余各章由刘红岐完成,全书由刘红岐统稿定稿。
  西南石油大学陈平教授认真阅读了书稿,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并为本书作序,在此表示感谢。此外,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研究生周广照、田杰、刘江涛、张斌、雍杰、赵毅、薛辉等为本书绘制和编辑了大量的图件和表格,对以上同学表示衷心感谢。
  还要感谢出版社罗莉女士以及其他工作人员为本书的出版所付出的辛勤工作。
  由于作者的知识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纰漏与错误,真心希望广大读者提出批评与指正,使本书更加完善,真正起到指导现场作业和教学科研的作用。
勘探开发新利器:非常规油气资源综合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 本书旨在深入探讨非常规油气资源在当前全球能源格局中的重要性,并围绕其勘探开发过程中面临的核心挑战,系统性地构建和阐述一套综合评价体系。与传统油气藏不同,非常规油气资源(如页岩油、页岩气、致密砂岩气、煤层气等)的勘探开发对地质认识、储层评价、工程技术等方面提出了更高、更复杂的要求。本书将聚焦于如何提升对这些复杂储层的认知水平,优化勘探开发策略,从而最大限度地释放其巨大的经济价值。 第一章: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背景与挑战 本章将首先概述全球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最新进展与趋势,分析其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中的战略意义。随后,重点剖析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面临的普遍性挑战,包括但不限于: 地质认识的复杂性: 非常规储层多具有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甜点分布不均等特征,传统的勘探评价方法难以精准刻画储层分布与品质。 储层评价的技术难题: 如何准确评估储层的含油气性、有效渗透率、储层压力、地应力、生烃潜力等关键参数,是制约非常规油气资源高效开发的瓶颈。 勘探开发成本高昂: 非常规油气藏的勘探风险高,开发周期长,且需要先进的钻井、压裂等配套技术,导致开发成本显著高于常规油气藏。 环境影响与可持续性: 非常规油气开发过程中可能涉及水力压裂等技术,如何评估并管理其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绿色勘探开发,是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第二章:非常规油气储层地质特征与成藏机制 本章将深入解析不同类型非常规油气资源(如页岩油、页岩气、致密砂岩气、煤层气)的地质特征,重点关注其岩石学、矿物学、孔隙结构、裂缝发育、有机质丰度与成熟度等关键要素。同时,将详细阐述各类非常规油气藏的独特成藏机制,包括: 页岩油气藏: 重点分析有机质生烃、原地滞留、孔隙与微裂缝储油的机理,以及页岩骨架支撑、黏土矿物对油气运移的影响。 页岩气藏: 深入探讨有机质裂解气、吸附气、游离气在页岩孔隙和裂缝中的赋存状态与运移规律,页岩矿物组分与气体吸附能力的关系。 致密砂岩气藏: 分析致密砂岩的孔隙结构特征(如粒间孔、粒内孔、溶蚀孔等),基质渗透率与裂缝渗透率的贡献,以及长距离运移的可能性。 煤层气藏: 阐述煤的吸附性、解吸动力学、煤层孔隙与裂缝网络对气体的储存与流动的影响,以及煤层水对气体吸附与解吸的调控作用。 第三章:非常规油气储层综合评价方法体系 本章是本书的核心内容,将系统性地构建和梳理一套适用于非常规油气储层的综合评价方法体系,涵盖从宏观到微观、从静态到动态的各个层面。该体系将包括以下关键模块: 三维地质建模与精细刻画: 介绍如何利用地震、测井、岩心等多源数据,建立高分辨率的三维地质模型,准确预测储层展布、厚度、岩性、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并重点关注甜点预测技术。 非常规储层参数评价技术: 详细介绍针对低孔低渗储层的关键参数评价技术,例如: 有机质丰度与成熟度评价: 利用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如TOC、Ro、Py-GC等,评价页岩的生烃潜力。 孔隙结构与微观成像技术: 介绍扫描电镜(SEM)、CT扫描、核磁共振(NMR)等技术,精细表征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分析其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 物性参数敏感性分析: 探讨孔隙度、渗透率、应力敏感性、水敏性等参数对油气产量的影响,为开发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流体性质分析与评价: 针对非常规油气藏中可能存在的不同相态油气,进行详细的物性分析,为开发方案设计提供支持。 储层可动性与产能评价: 介绍评估储层中油气可动性的方法,包括束缚水含量、束缚油含量、驱替效率等。重点阐述非常规储层产能动态预测模型,考虑裂缝、基质以及水力压裂等因素的影响。 非常规油气藏的“甜点”识别与评价: 深入探讨识别和评价“甜点”(即最适合进行高效勘探开发的区域)的方法,结合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多学科数据,构建多维度评价指标体系。 第四章:非常规油气储层开发技术与优化策略 本章将聚焦于非常规油气储层的开发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策略。 钻完井技术: 详细介绍水平井钻探、多段压裂等关键技术,以及其在非常规油气开发中的应用与优化。 水力压裂技术: 深入探讨水力压裂的机理、设计原则、施工工艺,以及如何通过优化压裂液、支撑剂、压裂段数等参数,最大化裂缝网络效率,提高储层改造效果。 采油采气工艺: 讨论不同类型非常规油气藏的采油采气方式,如气顶驱、水驱、注气、注聚合物等,以及如何根据储层特性选择最优的开发模式。 开发动态监测与优化: 介绍如何利用生产动态数据、示踪剂测试、压力监测等手段,评估储层改造效果,识别开发中的问题,并据此调整开发策略,实现储层开发的持续优化。 环境影响评估与减缓措施: 讨论非常规油气开发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如地下水污染、地震风险、废液处理等,并提出相应的环境风险评估方法与减缓措施。 第五章: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案例分析 本章将选取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非常规油气田进行深入的案例分析,将前述理论方法应用于实际勘探开发过程中。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如何运用本书提出的综合评价体系,解决实际问题,取得成功。分析内容将涵盖: 案例油藏的地质概况与挑战 应用的评价方法与技术 实施的开发方案与关键措施 取得的勘探开发成果与经验总结 案例中值得借鉴与反思的方面 结论与展望 本书在详细阐述非常规油气资源地质特征、成藏机制、综合评价方法及开发技术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为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提供一套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将朝着更高效、更经济、更环保的方向发展。本书的研究成果,将为推动非常规油气资源的持续、高效、绿色开发,为保障全球能源供应、促进能源结构转型,做出积极贡献。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我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厚实的装帧所吸引。封面设计简洁大气,书名“复杂油气藏随钻测井与地质导向”几个字,透露出一种专业而严谨的气息。我是一名在油田一线工作的年轻工程师,每天面对的都是千变万化的地层,尤其是那些复杂油气藏,更是让人头疼。过去,我们对这些复杂地层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传统的测井数据,但总觉得隔靴搔痒,很多精细的地质特征无法精确把握。地质导向的概念虽然早已耳闻,但如何在实践中真正实现,尤其是在复杂油气藏这样充满挑战的环境下,一直是我们团队努力的方向。读到这本书的书名,我立刻燃起了希望,觉得这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把破解复杂油气藏难题的钥匙。我迫不及待地翻开第一页,期待着它能带来前所未有的洞见和实用的技术指导。它能不能真正解决我们在钻井过程中遇到的那些棘手问题?那些深藏在地下的油气,能不能通过这本书的理论和方法,被我们更清晰地“看见”和“抓住”?这其中的每一个疑问,都驱动着我想要深入阅读下去,去探寻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智慧。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如何更精准地识别和描述复杂油气藏的关键技术,比如那些细微的岩性变化、渗透率差异,甚至是储层中的裂缝发育情况。同时,我也非常关注如何将这些精细的地质认识,有效地转化为指导钻井轨迹调整的实际操作。毕竟,再好的理论,如果不能落地,那也只是空中楼阁。我尤其期待书中能有大量的案例分析,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钻井经验相结合,让我们能够从中学习到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提高钻井效率和成功率。这本书的出现,对于我以及许多和我一样的基层技术人员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也让人对未来油气勘探开发的智能化、精细化充满了期待。

评分

我一直认为,油气勘探开发领域,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它那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和对未知世界的挑战。这本书的书名,就精准地概括了这种精神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极其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的地下环境中,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去发现和获取宝贵的能源。我从事地质研究多年,深知地质体本身的复杂性,而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更是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态。特别是那些被我们称为“复杂油气藏”的区域,其储层非均质性强、含油气性不均、埋藏深度大、构造复杂等特点,使得传统的勘探开发手段往往难以奏效。而“随钻测井”和“地质导向”这两项技术,无疑是应对这些挑战的利器。随钻测井能够在钻井过程中实时获取地层信息,而地质导向则能根据这些实时信息,动态调整钻井轨迹,使其更精准地穿过目标储层。这种“边钻边看,边看边调整”的模式,对于提高钻井效率、降低钻井风险、最大化油气采收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会如何阐述这两项技术在复杂油气藏中的具体应用。它是否会详细介绍各种随钻测井仪器的原理、性能和数据解释方法?它又将如何指导钻井工程师根据测井结果,做出最优的地质导向决策?书中会不会深入探讨如何克服复杂地层带来的技术难题,例如高温高压、井壁垮塌、泥浆侵入等对测井数据质量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先进的算法和模型,来提高地质导向的精度和可靠性?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能够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指南和实践经验,让我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够有章可循,游刃有余。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的第一反应是,这真是太及时了!作为一名在油气勘探开发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油匠,我深切体会到复杂油气藏的开发难度。过去,我们主要依赖于地震、常规测井等手段来评价储层,虽然也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对于一些细小的、非均质性强的储层,往往显得力不从心。特别是钻井过程中,面对不断变化的地层,如果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地质信息,就很容易“钻偏”,错失目标,甚至造成钻井失败。而“随钻测井”和“地质导向”的出现,就像是给我们在黑暗中点亮了灯塔。它能够让我们在钻进的同时,就能对地层有一个实时的、直观的了解,从而能够更准确地判断储层的位置和性质,并及时调整钻井方向,确保钻井轨迹始终“扎根”在最好的油气层里。这本书的书名,精确地概括了这个核心的技术范畴,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地介绍各种随钻测井技术的原理、优缺点以及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适用性。更重要的是,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套成熟的地质导向流程和决策机制,包括如何有效地整合随钻测井数据、地震解释成果、以及其他钻前信息,来做出最优的钻井轨迹调整方案。书中会不会有大量的实际案例,展示如何通过地质导向,成功地在复杂油气藏中找到油气,并实现高产?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会探讨如何处理随钻测井数据中的噪声和不确定性,以及如何利用先进的地球物理和地质建模技术,来提高地质导向的精度和可靠性。这本书的价值,在我看来,不仅仅在于技术层面的介绍,更在于它能帮助我们提升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最终为国家能源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让我立刻联想到了一些曾经让我绞尽脑汁的项目。在我国许多老油田,储层的非均质性非常强,油气分布往往呈现出“砂砂夹泥”、“薄层互层”等复杂的地质特征。对于这些“疑难杂症”型的油气藏,传统的勘探开发模式常常面临瓶颈。而“随钻测井”和“地质导向”,正是应对这些挑战的“秘密武器”。随钻测井能够提供比常规测井更实时、更连续的地层信息,而地质导向则能利用这些信息,实现钻井轨迹的精准控制,就像是给钻头装上了“眼睛”和“大脑”。这本书的出现,对于我这样一名长期从事油气藏评价工作的地质师来说,无疑是一件令人振奋的消息。我迫切地想知道,书中将如何深入剖析复杂油气藏的形成机理和地质特征,并且如何将这些复杂的“地质语言”,通过随钻测井技术,转化成可以直接指导钻井决策的“信号”。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各种随钻测井仪器(例如电阻率成像、声波成像、核磁共振等)在复杂油气藏中的应用效果和数据解释方法,以及如何处理这些数据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干扰。同时,我也非常关注书中是否会提供一套完善的地质导向技术流程,包括如何建立精细化的地质模型,如何实时更新模型,以及如何根据模型和测井数据,制定最优的钻井轨迹调整策略。书中会不会有具体的案例分析,展示如何通过地质导向,成功地在复杂构造、薄层砂体、以及裂缝发育等复杂油气藏中实现增产?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们提供一套科学、实用、具有操作性的方法论,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开发这些宝贵的地下资源,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复杂油气藏随钻测井与地质导向”,单从字面上看,就透着一股浓浓的科技感和实战性。作为一名在钻井工程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技术人员,我太明白“复杂油气藏”这四个字背后隐藏的艰辛与挑战了。那些油气藏,往往地层变化莫测,储层条件苛刻,而且油气富集规律异常,稍有不慎,可能就意味着巨大的经济损失。过去,我们更多依赖于钻前和钻后的评价,对于钻井过程中的实时地质信息,把握得不够充分。而“随钻测井”和“地质导向”的出现,则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它们能够让我们在钻进的过程中,就如同拥有了“透视眼”,能够实时了解地层的情况,并根据地质的需要,实时调整钻井的方向和轨迹。这无疑是油气开发领域的一场革命。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这些先进技术。我想知道,书中会对哪些类型的复杂油气藏进行重点分析?比如,非常规油气藏(页岩气、致密油)、断块构造中的油气藏,还是其他类型?随钻测井技术具体有哪些,它们的原理和适用范围是什么?最关键的是,书中将如何指导我们进行“地质导向”?是侧重于算法模型,还是更偏向于经验总结和案例分析?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清晰的流程和操作指南,让我们能够真正掌握这项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产中。例如,如何有效地集成地震数据、钻前地质评价以及随钻测井数据,来做出最明智的决策?如何处理钻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难题,比如井斜、井涌、井壁垮塌等对地质导向的影响?我渴望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希望能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和知识,从而在面对复杂油气藏时,能够更加自信,更加游刃有余。

评分

当我在书店里看到这本书,《复杂油气藏随钻测井与地质导向》的书名,瞬间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是一名对油气勘探开发技术进展一直保持高度关注的爱好者,虽然我并非直接从事相关工作,但我深知复杂油气藏的开发难度,以及随钻测井和地质导向技术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在日益严峻的能源需求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下,如何更高效、更精准地开发那些“难以触及”的油气资源,成为了摆在科学家和工程师们面前的一道难题。而这本书所涵盖的领域,正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所在。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会如何深入地探讨“复杂油气藏”的定义和分类?它会详细介绍那些使得油气藏变得“复杂”的地质因素,比如非均质性、夹层、裂缝、构造复杂性等等吗?更让我感兴趣的是,书中将如何具体阐述“随钻测井”技术的应用。它是否会介绍各种先进的随钻测井工具,它们的原理、功能,以及它们能够提供哪些与传统测井不同的关键信息?而“地质导向”部分,我更是充满了期待。它将如何指导钻井工程师,根据随钻测井获得的实时地质信息,来动态地调整钻井轨迹,从而实现对目标储层的精准穿行?这本书是否会包含大量的案例研究,展示这些技术在实际复杂油气藏开发项目中的成功应用?我尤其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提高地质导向精度、如何应对钻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挑战,以及如何最大化油气采收率的实用建议。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油气勘探开发前沿技术的窗户,让我对外面的世界有了更深一层的认知和理解。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对我来说,简直就像是量身定做一样。我是一名年轻的地质工程师,刚刚从大学毕业不久,就投身于油田一线。我们现在面临的很多油藏,都属于“复杂油气藏”的范畴,储层厚度变化大、物性差异明显、油气分布不均,这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传统的测井和评价方法,有时候显得不够“给力”,尤其是在钻井过程中,如果不能及时获取地层信息,就很容易造成“盲人摸象”,无法准确判断储层的状况。而“随钻测井”和“地质导向”,正是我们迫切需要的解决办法。这本书的书名,完美地概括了这些关键技术,让我对它充满了无限的期待。我非常想知道,书中会如何具体阐述“复杂油气藏”的特征?它是否会从岩石学、沉积学、构造地质学等多个角度,来深入分析这些油气藏的形成原因和分布规律?在“随钻测井”方面,我希望能看到对各种先进的随钻测井工具的详细介绍,包括它们的原理、优缺点、以及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适用性。更重要的是,“地质导向”部分,我期望书中能提供一套完整、系统的操作流程和技术指南。例如,如何有效地整合钻前资料和随钻测井数据,如何建立实时地质模型,以及如何制定最优的钻井轨迹调整方案?书中会不会有大量的实际案例,来展示如何通过这些技术,成功地在复杂油气藏中找到油气,并实现高效开发?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学习和工作的宝贵财富,帮助我更快地成长,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挑战,为油田开发贡献自己的力量。

评分

拿到这本《复杂油气藏随钻测井与地质导向》,我的内心涌动着一股强烈的求知欲。作为一名在油气行业工作多年的技术人员,我深切体会到,随着油气资源的日益枯竭和开发难度的不断增大,传统的技术手段已经难以满足现代油气勘探开发的需要。特别是那些储层非均质性强、地质条件复杂、油气分布不均的“复杂油气藏”,更是成为了我们攻坚的重点和难点。而“随钻测井”和“地质导向”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它能够让我们在钻井过程中,如同拥有了“预知能力”,能够实时获取地层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动态地调整钻井轨迹,以确保钻头始终沿着最优的路径,穿过目标储层。这本书的书名,准确地描绘了这项核心技术的应用场景,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我非常想知道,书中将如何深入地分析复杂油气藏的形成机理、地质特征以及开发难点?它是否会详细介绍各种随钻测井仪器的工作原理、数据采集方法以及数据解释技术?更重要的是,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套完整、系统的地质导向技术流程,包括如何有效地整合钻前地质资料、地震解释成果和随钻测井数据,如何建立和更新实时地质模型,以及如何做出最优的钻井轨迹调整决策。书中会不会有丰富的实际案例,展示这些技术在不同类型的复杂油气藏开发中的成功应用,以及从中可以总结出的宝贵经验和教训?这本书的出现,无疑将为我们提供一把破解复杂油气藏开发难题的“金钥匙”,让我对外面的世界有了更深一层的认知和理解,也让我对外面的世界有了更深一层的认知和理解。

评分

当我在书架上看到《复杂油气藏随钻测井与地质导向》这本书时,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油然而生。这本书的题目,精准地概括了我在工作中常常遇到的挑战,以及我一直在探索的解决方案。我们所处的油气田,很多都属于“复杂油气藏”的范畴,地层变化多端,储层条件苛刻,油气分布极不均匀。过去,我们主要依靠钻前的勘探数据来制定钻井方案,但到了井下,情况往往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在钻井过程中,能够实时地了解地层的情况,并及时地做出调整。而“随钻测井”和“地质导向”技术,正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这本书,去探寻其中的奥秘。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地介绍,在面对各种复杂油气藏时,究竟应该采用哪些随钻测井技术?这些技术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是什么?它们能够提供哪些比传统测井更重要的信息?更吸引我的是,“地质导向”部分。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套清晰、实用的操作流程,指导我们如何将随钻测井获取的实时地质信息,转化为精确的钻井轨迹调整指令。书中是否会包含大量的真实案例,展示这些技术是如何帮助我们克服困难,成功地在复杂油气藏中找到油气,并最大化采收率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宝贵的知识和经验,帮助我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更加自信地面对复杂油气藏的挑战,为油田的开发贡献自己的力量。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复杂油气藏随钻测井与地质导向》,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一本“宝典”。作为一名在油田一线工作的钻井工程师,我深切体会到,随着油气开发进入深水、深层、非常规等复杂领域,传统的钻井技术和理念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特别是那些储层非均质性极强、地质构造复杂、油气分布不均的“复杂油气藏”,更是对我们的技术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过去,我们常常面临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困境,很难准确把握储层的细微变化,从而导致钻井效率低下,甚至错过目标层。而“随钻测井”和“地质导向”技术的出现,就像是一场技术革命,它让我们能够在钻进过程中,就如同拥有了“第二双眼睛”,能够实时监测地层信息,并根据地质需求,动态调整钻井轨迹。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地讲解这些关键技术。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各种随钻测井仪器的原理、性能特点以及在不同复杂油气藏中的应用效果,比如电阻率成像、声波成像、伽马成像等。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套完整、系统的地质导向技术流程,包括如何有效地利用钻前资料、地震解释成果和随钻测井数据,来建立和更新地质模型,并制定最优的钻井轨迹调整方案。书中会不会包含大量的实际案例,展示这些技术是如何帮助我们在复杂油气藏中实现精准钻探,提高油气采收率的?我渴望在这本书中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答案,希望它能成为我工作中的得力助手,帮助我更好地应对挑战,创造更大的价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