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引譬连类:文学研究的关键词》以上古以来极为重要的「引譬连类」这个概念为核心, 透过诗经、楚辞、汉赋乃至于晚清仍创作不断的旧体诗, 体现一个「文─类─物─词」相互联繫的譬喻框架,而在现代语境下, 重新活化与诠释这个在天人、身心与言物之间不断越界与引生的人文传统。 《引譬连类:文学研究的关键词》以「文」「明」发端,为「譬类」世界追溯其建构的根源;继而详细论述中国上古书写中包含身/心、言(文)/物的跨类连繫,以及言词、句式与段落组块的重複图示式,以说明两个甚或多元类域间,如何跨越或相互贯通的踪迹;再者,透过「替代」与「类推」,来呈现上古文学传统如何在「比兴对应」以及「类聚辐辏」上交互编织,从而被认定、评述,而为后代所谓「文学(史)」、「文类」以及「文学评论」等建构出关键性的第一步;最后,以「类物(或类应)」体系作为古典诗文较具交集性而得以超yue时间的「物」背景,并选取晚清黄遵宪的《日本杂事诗》为例,由其中反覆牵引与融合的传统神话、月令物候与政治象徵,说明传统并不专属于「古代」,而往往具有对应处境的「现代」意义;同时,正是由于典故成词所在的认知或思考框架也进行了「重複」之外的「重设」,基于古典类应体系的旧体诗因此竟也可以被挪借翻转而为新世界代言。 本书以六章专论作为六种探讨的门径。第一章讨论「体气」与「抒情」,指出抒情的修辞功能会意形声,与身体鬱闷或舒缓、充盈或匮乏形成微妙的震荡。其他各章更讨论讽诵的愉悦、劝诫、乃至医疗功能;《诗经》以降的「重複短语」所投射的风土地理经验与延伸譬喻;「替代」与「类推」所置换排比、堆叠辐辏而成的历史、伦理关系网络;「类」与「物」构造的知识论。本书的第六章则以黄遵宪诗歌为例,讨论晚清知识分子如何援用、变化「旧诗语」以为理解甚至掌握「新世界」的方法。从抒情传统的两端──远古与近代,本书勾勒千百年来「引譬连类」如何在身体、文化、知识等层次,不断重塑也延伸读者感时观物的现象。
作者简介
郑毓瑜,
现任国立台湾大学(中文系)特聘教授,并担任国科会中文学门召集人。曾任美国傅尔布莱特计画访问学人、哈佛大学访问学人、日本京都大学访问学人、捷克查理大学客座教授等,并曾获国科会研究杰出奖、国科会杰出学者研究计画补助以及国立台湾大学教学杰出奖。著有《六朝文气论探究》、《六朝情境美学》、《性别与家国──汉晋辞赋的楚骚论述》、《文本风景──自我与空间的相互定义》等专书,及相关期刊论文数十种。
精彩书评
郑毓瑜教授的《引譬连类:文学研究的关键词》探讨传统抒情诗学「引譬连类」的特徵和在文学、文化史中深远的影响,藉著「引譬连类」的研究,再次提醒中国「文」学浑厚绵延的体系:记号──样式──文饰──文化──学问──著作──文学。她尤其强调「情」与「物」两者之间的交错关系,从体气到感通,从兴发到格物,千丝万缕,相互融成。 ──王德威(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及文明系Edward C. Henderson讲座教授)
目录
序/诗与物──《引譬连类:文学研究的关键词》/王德威
前言
导论 「文」与「明」──从「天文」与「人文」的类比谈起
第一章 「体气」与「抒情」说
第二章 讽诵与嗜欲体验的传译
第三章 重複短语与风土譬喻
第四章 替代与类推
第五章 类与物
第六章 旧诗语与新世界
参考书目
精彩书摘
《引譬连类:文学研究的关键词》:
因为这个在隐藏架构中的想象的中轴,主导了我们视域流转的角度与幅员。如果以上古赋诵中反复出现的嗜欲论述而言,一般是由“治身如治国”来解释,认为两者之间道理如一,“节制”嗜欲就如同“节俭”治国;因此,要不是批评连篇类聚是“丽靡闳侈”,就是由末尾的教训而辩护“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然而,只是提出“节度”这道理,明显扁平化了嗜欲论述的规模与必要性;君王明知最后的道理不出“节俭”,为何还兴致勃勃来听“赋诵”,甚至觉得这具有疗救病体的功效?
我们认为“赋诵”中所反复堆叠的关于嗜欲的记忆组块,其实是一套奠基于名物知识却又超越于个别所欲对象(如音声)的连类策略,这些劝谏并不只是诉说不同的事物种类或使用守则。以“至悲之音”最常被提起的“龙门之桐”为例,君王之意不在音准或曲度,而是“别有所指”:音声曲律不是这个意象图式的中轴,而是这张琴、琴材,或者应该说就是这株“龙门之桐”,才是所有时空、风物与人相与回绕、交互映发的中心点;那些峰溪间的俯仰、波流中的摇荡,冬雪夏雷的感激,那些鸟兽微虫的栖息,以及琴音人歌的回荡,是这些反复不已的互动经验联系起“龙门之桐”的前世今生,同时也成为“理解”所谓“至悲之音”的意象图式。
……
引譬连类:文学研究的关键词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