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是一次古与美的视觉盛宴,更是一次动与静的激烈碰撞。中国风唯美人像摄影,一个独特的摄影门类,以包容的心态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唯美人像摄影艺术相结合,用唯美人像摄影的纯美来诠释中国传统文化的厚重。当你翻开本书时,当你心领神会了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才情时,你会看到一个完整的生命,那是中国风唯美人像艺术的生命。
本书明确阐述了中国风唯美人像摄影的历史脉络和特点,为想要轻松了解和系统掌握该门类摄影的读者提供了便利。在中国风唯美人像摄影中,仅仅追求其华丽的外表还不够,更重要的是需要有引人深思、制造共鸣的精神内涵。本书并不只着墨于摄影与后期处理中常见的理论知识与技术,还强调作品的内涵提炼,而这也正是中国风唯美人像摄影的精髓所在。
内容简介
《中国风唯美人像摄影与后期**秘籍》共有八章,分别为认识中国风唯美人像摄影、学摄影从器材选择开始、无构图不唯美、摄影是一门用光的艺术、中国风唯美人像摄影实战、中国风唯美人像之色彩调和、中国风唯美人像摄影后期技巧和中国风唯美人像摄影实例全解。本书明确阐述了中国风唯美人像摄影的历史脉络和特点,为想要轻松了解和系统掌握该门类摄影的读者提供了便利。本书将镜头透视原理融入摄影构图之中,结合了作者多年来的摄影经验和对中国风唯美人像摄影的独特见解,内容丰富,讲解系统而全面,逻辑性强,配图精美。
本书并不只着墨于摄影与后期处理中常见的理论知识与技术,还强调作品的内涵提炼,而这也正是中国风唯美人像摄影的精髓所在。在中国风唯美人像摄影中,仅仅追求其华丽的外表还不够,更重要的是需要有引人深思、制造共鸣的精神内涵。
本书适合想要系统搭建自己的理论框架的摄影初学者学习和使用,也适合有一定摄影经验的影友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不可说,原名杜小聪
知名心灵系唯美人像摄影师,POCO网2013年、2014年、2015年年度杰出评论人、V人像站长,摄影技巧撰稿人,2014年“NIKON(中国)看破界”摄影大赛冠军获得者,品尘旅摄文化传媒公司首席摄影师,中国代代传承文化认证天使,京东CPChina影像扶持计划特约评委。擅长将传统文化和中国元素融入唯美人像摄影当中。
目录
第一章 认识中国风唯美人像摄影 /013
1.1 追根溯源,厘清唯美人像的历史脉络 /014
1.1.1 “唯美”的起源 /014
1.1.2 “唯美”的关键词 /014
1.1.3 唯美人像摄影的血统 /017
1.1.4 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与唯美人像摄影的结合 /018
1.2 中国风唯美人像的特点 /019
1.2.1 画面安静 /019
1.2.2 空灵与大气 /019
1.2.3 细腻与柔和 /020
1.2.4 色彩淡雅 /020
1.2.5 与大自然的结合 /021
1.2.6 思想与情感的融入 /022
1.3 中国风唯美人像摄影的四大要素 /023
1.3.1 服饰 /023
1.3.2 道具 /024
1.3.3 场景 /025
1.3.4 主题 /026
1.4 关于唯美人像艺术的审美 /028
1.5 对“艺术真实”的理解 /029
第二章 学摄影从器材选择开始 /031
2.1 机身的选择 /032
2.1.1 品牌的选择 /032
2.1.2 画幅的选择 /032
2.1.3 对焦系统的选择 /033
2.2 镜头的配置 /034
2.2.1 广角镜头 /034
2.2.2 长焦镜头 /036
2.2.3 中焦镜头 /040
2.3 辅助设备的选择 /047
2.3.1 UV镜 /047
2.3.2 存储设备 /047
第三章 无构图不唯美 /049
3.1 构图中的常见问题 /050
3.1.1 常见构图问题1——失衡 /050
3.1.2 常见构图问题2——直白 /050
3.1.3 常见构图问题3——元素杂乱 /051
3.1.4 常见构图问题4——人物和环境相分离 /051
3.1.5 常见构图问题5——框架构图不完整 /052
3.2 唯美人像构图五部曲 /053
3.3 唯美人像中常见的构图方式 /054
3.3.1 三分构图法 /054
3.3.2 黄金分割构图法 /055
3.3.3 井字形构图法 /058
3.3.4 对角线构图法 /059
3.3.5 框架构图法 /063
3.3.6 对称构图法 /065
3.3.7 三角形构图法 /068
3.4 唯美人像中的其他构图方式 /071
3.4.1 透视构图法 /071
3.4.2 夸张景深构图法 /072
3.4.3 色彩差异构图法 /072
3.4.4 光影构图法 /074
3.4.5 前景构图法 /075
3.5 终极构图法之Logo字幕调和构图 /077
3.6 终极构图法之点线面综合构图 /083
3.6.1 点线面构图之点构图 /084
3.6.2 点线面构图之线构图 /085
3.6.3 点线面构图之面构图 /094
3.6.4 合理安排环境元素中的点、线、面 /096
3.7 终极构图法之多重构图法的运用 /100
第四章 摄影是一门用光的艺术 /103
4.1 自然光与人造光 /104
4.2 晴天天气情况下的拍摄 /106
4.2.1 顶光情形下的用光方法 /108
4.2.2 顺光情形下的用光方法 /110
4.2.3 侧光情形下的常见用光 /112
4.2.4 逆光情形下的常见用光 /114
4.2.5 光团、光束情形下的常见用光 /118
4.3 阴天天气情况下的拍摄 /120
4.4 雨雪天气情况下的拍摄 /122
第五章 中国风唯美人像摄影实战 /125
5.1 主题的提炼 /126
5.1.1 主题灵感的来源 /126
5.1.2 主题提炼与摄影师修养之间的关系 /129
5.1.3 拍摄主题的确定 /130
5.2 拍摄提纲表的制作 /135
5.3 模特的选择与沟通 /135
5.3.1 模特的来源 /135
5.3.2 根据主题选择合适的模特 /138
5.3.3 与模特的沟通方法 /139
5.4 服装的选择与搭配 /142
5.4.1 拍摄所需服装的来源 /142
5.4.2 主题对服装选择的重要性 /147
5.4.3 中国风唯美人像的服装分类与选择 /148
5.5 拍摄场地的考察与选择 /158
5.5.1 关于场地的了解 /158
5.5.2 场地的分类与选择 /159
5.5.3 因地制宜灵活选景 /164
5.6 道具的选择与使用 /168
5.7 化妆与造型的选择与搭配 /172
5.7.1 中国风唯美人像摄影的妆面要求 /172
5.7.2 化妆与造型的实现方式与选择 /173
5.8 拍摄的走位要点与技巧 /176
第六章 中国风唯美人像之色彩调和 /181
6.1 色彩知多少 /182
6.1.1 色彩三要素 /182
6.1.2 从色环中理解色彩 /182
6.1.3 色彩的情感暗示 /184
6.2 色彩与距离感之间的变化关系 /184
6.3 传统的色彩调和形式 /185
6.3.1 不强烈的色彩调和 /185
6.3.2 排列有序的色彩调和 /186
6.3.3 与主题相融的色彩调和 /186
6.3.4 互补感受的色彩调和 /187
6.4 传统的色彩调和方法 /187
6.4.1 通过色相的变化进行调和 /187
6.4.2 通过明度的变化进行调和 /190
6.4.3 通过纯度的变化进行调和 /191
6.5 “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色彩调和方法 /192
6.6 关于色彩调和的一些小心得 /195
第七章 中国风唯美人像摄影后期技巧 /199
7.1 色彩空间的设置 /200
7.1.1 关于“色彩空间”的认识 /200
7.1.2 Adobe Camera Raw或Lightroom的色彩空间设置 /200
7.1.3 Photoshop的色彩空间设置 /201
7.2 美化照片的常用方法 /201
7.2.1 液化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201
7.2.2 镜头校正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202
7.2.3 修补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203
7.2.4 图层混合模式及其使用方法 /204
7.2.5 “色阶”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207
7.2.6 “色相/饱和度”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208
7.2.7 “可选颜色”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208
7.2.8 “色彩平衡”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208
7.2.9 “滤镜”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209
7.3 图片排版制作的形式与方法 /212
7.3.1 常规排版 /212
7.3.2 圆形排版 /212
7.3.3 扇面排版 /214
7.3.4 屏风排版 /215
7.4 二次构图的形式与方法 /217
7.4.1 直接裁切 /217
7.4.2 水平线关系调整 /217
7.4.3 改变整体透视关系 /219
7.4.4 改变局部透视关系 /221
7.5 Logo字幕的制作与排版技巧 /222
7.5.1 Logo字幕字体的来源 /222
7.5.2 Logo字幕字体制作的方法 /222
7.6 中国风唯美人像后期制作实例解析 /225
第八章 中国风唯美人像摄影实例全解 /235
8.1 主题的确定 /236
8.2 模特的选择 /237
8.3 场景的选择 /238
8.4 服装的选择 /239
8.5 道具的选择 /240
8.6 现场实拍过程 /241
8.7 后期制作 /245
8.8 排版出片 /252
镜头下的东方韵致:中国风唯美人像摄影与后期精粹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美”自有一番独特的语境和韵味。它不张扬,不浮躁,而是沉淀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于山水之间,体现在细微之处。将这份东方独有的雅致与风情,捕捉于镜头之下,再以精湛的后期技法加以升华,最终呈现出令人心神荡漾的唯美人像作品,这是我们对于“中国风唯美人像摄影”的理解和追求。 本书并非简单的技术堆砌,而是一场深入探寻中国风美学与现代摄影语言完美融合的旅程。我们不教你如何按下快门,而是引导你如何“看”。 第一章:形塑东方神韵——灵感之源与审美提炼 在按下快门之前,最关键的是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中国风”审美体系。本章将带你溯源而上,从中国古典绘画、诗词歌赋、传统戏曲、民间艺术中汲取灵感。我们将分析不同朝代的服饰特点,从汉唐的雍容大气,到宋明的素雅精致,再到清代的华美繁复,理解不同时期的美学追求如何影响人物造型。 古典画卷中的色彩哲学: 学习中国画如何运用青绿、赭石、朱砂、墨色等,以及它们所蕴含的象征意义,如何将其转化为摄影中的色彩搭配,营造出宁静致远或富丽堂皇的氛围。 诗词意境的视觉化演绎: 探索“意境”这一核心概念,如何通过光影、构图、道具、甚至模特的眼神,去传达“疏影横斜”、“月明风清”、“杏花微雨”等诗词所描绘的画面感和情感。 戏曲脸谱与人物性格的关联: 了解戏曲中不同颜色、纹样的脸谱所代表的角色性格、身份地位,思考如何在现代人像摄影中,通过妆容、表情、姿态, subtly 地暗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民间工艺的现代转译: 从剪纸、刺绣、陶瓷、漆器等传统工艺中发现独特的纹样、色彩和质感,思考如何在服装、道具、甚至是背景设计中融入这些元素,赋予作品更深厚的文化底蕴。 第二章:捕捉东方之美——镜头语言与场景构建 有了审美基础,下一步是如何将其转化为视觉语言。本章将聚焦于如何在实际拍摄中,通过镜头去捕捉和塑造具有中国风特质的人物形象。 光影的东方诗意: 探讨柔光、逆光、侧光等不同光线条件下,如何营造出朦胧、飘逸、或端庄的东方美感。分析如何利用自然光和人造光,模拟出“月光”、“烛光”、“斜阳”等富有诗意的光效。 构图的留白与意境: 学习中国画的“留白”艺术,如何在画面中创造呼吸的空间,引导观者的视线,留下想象的余地。分析黄金分割、三分法等经典构图法则在中国风人像中的运用,以及如何打破常规,创造更具东方韵味的构图。 场景的选择与改造: 从古典园林、古建筑、茶馆、竹林、到具有历史感的市井街巷,选择最能衬托中国风主题的场景。同时,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简单的道具和布置,在现代空间中“搭建”出具有东方意境的拍摄环境。 道具的巧思与点睛: 一把古扇、一盏油纸伞、一张古琴、一套茶具、一袭旗袍、一幅山水画……这些经典的中国风道具,如何运用才能恰到好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不是喧宾夺主。我们将深入探讨道具的选择、摆放、以及与人物的互动,如何增强画面的叙事性和美感。 人物的姿态与情绪表达: 探讨中国传统审美对人物姿态的要求,如含蓄、内敛、端庄、优雅。分析如何通过引导模特,使其展现出符合中国风韵味的气质,从眼神的流转,到指尖的轻点,都传递出东方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 第三章:点亮东方之魂——妆容、发型与服饰的现代演绎 妆容、发型与服饰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关键要素。本章将详细解析如何将传统中国风元素,以现代化的手法进行演绎,使其既具有文化辨识度,又不失时尚感。 妆容的东方留白与强调: 学习如何打造“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妆容。分析如何在保留人物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强调眉眼的神韵,运用大地色系、橘调、或带有光泽感的眼影,营造出古典而又不失灵动的眼妆。探讨如何通过底妆的通透感,以及唇色的选择,来呼应整体的东方气质。 发型的古典韵味与现代创新: 从盘发、发髻、到辫子,探讨不同古典发型的造型特点。分析如何通过假发、发饰(如发簪、步摇、流苏),以及现代的编发技巧,打造出既有古典韵味,又适合现代摄影的百变发型。 服饰的选择与搭配: 深入解析旗袍、汉服、唐装、马褂等经典服饰的廓形、材质、纹样特点。探讨如何根据人物气质、拍摄主题,选择最合适的服饰,以及如何在搭配上注重细节,如内搭、鞋履、配饰的选择,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造型。 色彩的和谐与对比: 分析不同颜色在传统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它们在服饰搭配中的运用。探讨如何运用色彩的和谐搭配,营造出宁静、典雅的氛围,或通过局部亮色的点缀,增加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第四章:重塑东方意境——后期调色与精修的东方美学 “三分拍摄,七分后期”并非夸张之说。本章将是本书的核心内容之一,我们将深入讲解如何通过后期技术,将镜头捕捉到的画面,进一步升华,赋予其浓郁的中国风韵味。 色彩的东方化处理: 冷暖色调的运用: 探讨如何通过调整白平衡、曲线、色阶等,营造出或清冷、或温暖的画面氛围。分析如何通过局部色彩的偏移,营造出“水墨晕染”或“水彩渲染”的质感。 饱和度与明度的控制: 学习如何精确控制画面的饱和度和明度,避免色彩过于鲜艳或暗淡。分析如何通过压暗背景、提亮主体,突出人物的立体感和画面层次。 “莫兰迪色系”的东方化解读: 并非简单模仿,而是理解其低饱和度、高灰度的特点,如何将其与中国传统色彩进行融合,创造出更具高级感的东方色彩体系。 中国传统色卡的运用: 了解并学习运用《中国传统色》等资料,将其中经典的色彩理念,转化为摄影后期中的调色思路。 光影的再塑造: 模拟自然光与二次光效: 学习如何通过添加阴影、高光、柔光等,模拟出更富有戏剧性的光影效果,如“丁达尔效应”、“轮廓光”等,增强画面的空间感和氛围感。 “水墨”效果的营造: 探讨如何通过笔刷、纹理叠加等方式,在画面中营造出水墨的晕染、飞白等写意效果,赋予画面独特的东方水墨韵味。 细节的打磨与意境的升华: 皮肤的质感处理: 并非一味追求光滑,而是如何在保持皮肤真实质感的同时,通过磨皮、提亮、降噪等,使其呈现出健康、细腻、通透的状态,呼应东方审美。 服装纹样的处理: 分析如何通过锐化、局部提亮等,突出服装上的精致纹样,使其更具立体感和质感。 背景的虚化与氛围营造: 学习如何通过前景、背景的虚化,突出人物主体,同时通过添加噪点、纹理,提升背景的质感,增强画面的复古感和艺术感。 “情绪”的后期添加: 探讨如何通过景深、色彩、光影的微调, subtly 地强化人物的情绪表达,让画面更具故事性和感染力。 不同风格的后期实践: 水墨写意风: 重点在于色彩的淡雅、光影的写意、以及留白的运用。 工笔仕女风: 强调细节的精致、色彩的细腻、以及人物的优雅姿态。 民国复古风: 侧重于黑白影调的运用、颗粒感的表现、以及怀旧氛围的营造。 现代国风融合: 探索如何在现代简约的影调中,融入东方元素,创造出时尚与古典并存的独特风格。 第五章:创作的进阶与持续——案例分析与实战提升 理论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本章将通过详实的案例分析,将前几章的内容融会贯通,并提供实战性的建议,帮助你不断提升创作水平。 从灵感到成片的完整流程解析: 选择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中国风唯美人像作品,从前期策划、拍摄执行、到后期处理,进行全方位的解析,让读者看到每一个环节是如何相互作用,最终成就一张优秀的作品。 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 针对新手可能遇到的光线不足、道具选择不当、模特表现不佳、后期调色瓶颈等问题,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风格的探索与个人化表达: 鼓励读者在掌握基本技巧后,大胆尝试,探索属于自己的中国风人像风格,形成独特的个人辨识度。 保持创作的持续性: 分享如何不断学习、吸收新元素,如何从生活中寻找灵感,让中国风人像摄影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艺术追求。 本书致力于为你打开一扇通往中国风唯美人像摄影的艺术之门。在这里,你将学会的不仅仅是拍摄和后期技巧,更是一种对东方美学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运用。让我们一起,用镜头语言,描绘出那份穿越时空的东方韵致,定格那些令人回味无穷的唯美人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