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创造与使用知识 概念图促进企业和学校的学习变革

学习、创造与使用知识 概念图促进企业和学校的学习变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Joseph D.Novak(约瑟夫·D.诺瓦克) 著,赵国庆,吴金闪,唐京京 等 译
图书标签:
  • 概念图
  • 知识管理
  • 学习变革
  • 企业学习
  • 学校教育
  • 创新思维
  • 知识创造
  • 可视化学习
  • 学习方法
  • 教育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28073
版次:1
商品编码:1200202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47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你认为你在学习
但是
学习真的在发生吗?
别以为自己真的会学
不然,怎么会:
花大量时间学习,成绩上不去?
学是学了,就是不会用?
事务繁杂,找不出头绪?
……
真正的学习者
必有
强的知识迁移力
强的创造力
概念图,与思维导图互补的可视化学习工具
能使你的学习真正发生变革
能在你的知识与创造力之间搭起让你受用一生的桥梁。
《学习、创造与使用知识 概念图促进企业和学校的学习变革》为国际知名教育心理学家、概念图创始人约瑟夫?D.诺瓦克(Joseph D.Novak)作品
哈佛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中外知名学习科学领域专家倾力推荐
指引人类未来教育与学习的正确方向 点亮知识内化为创造力的必由之路

内容简介

知识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概念通过关系构成的网络。学习是为了增加对这个网络的理解,从而更好地组织这个网络,乃至促进有基础、有意义的创造,而这一切的核心就是关联性思考。《学习、创造与使用知识 概念图促进企业和学校的学习变革》跟你一起来探讨什么是关联性思考,如何通过概念图来发展它,为什么我们需要它,以及怎样应用它。这是一本值得所有企业管理者、教育管理者、教师、家长以及学生阅读的书,一本真正思考和部分解决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的书。

作者简介

约瑟夫·D.诺瓦克(Joseph D. Novak),知名教育心理学家,概念图创始人,曾入选《美国名人录》、《世界医药健康名人录》、《世界科学与工程名人录》和《世界名人录》,现为美国康奈尔大学荣誉退休教授、西佛罗里达大学人机认知研究所(IHMC)高级研究科学家,以及诺瓦克知识咨询公司总裁。共出版专著26部,在专业期刊和杂志上发表论文130余篇,担任过400余所大、中、小学和公司的顾问。当前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学生的学习观念和认识论、如何将教育理论和工具(如概念图)应用到公司环境和远程教育环境中去。当前的工作还包括开发作为学习脚手架的专家概念图,在概念图中整合互联网和其他资源,以及提供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型等。
赵国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副教授,思维发展型学校联盟发起人,国际概念图大会程序委员会委员,《别说你懂思维导图》作者。曾系统提出“隐性思维显性化——显性思维工具化——高效思维自动化”的思维训练框架,在大中小学取得广泛影响。
吴金闪,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教授,物理学专业。主持与协助组织每月定期举行的北京师范大学“概念地图教学讨论班”,与概念图专家Alberto Ca?as、概念图创始人Joseph D. Novak教授共同参与概念图的相关培训工作,是国际概念图大会程序委员会委员。
唐京京,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平谷第1分校英语教师,概念图教学应用的深入体验者和受益者。

目录

推荐序 / 003
作者序 / 006
译者序 / 012

Chapter 1
概论 / 001
1.1 引言 / 001
1.2 本书概要 / 005
1.3 说明可能性的一个例证 / 010

Chapter 2
对教育理论的渴求 / 013
2.1 教育的五要素 / 015
2.2 人类教育理论 / 018
2.3 教育研究和评估的改进 / 022

Chapter 3
增强学习者能力的意义学习 / 025
3.1 事实、概念、命题和原则:知识的组成要素 / 027
3.2 人类记忆系统 / 030
3.3 概念图和知识整合 / 036
3.4 意义学习增强学习者能力 / 042
3.5 组织学习 / 043
Chapter 4
新意义的建构 / 045
4.1 “意义”这个词的意义 / 045
4.2 意义学习的基本概念 / 047
概念学习和表征学习 / 047
表征学习 / 048
情境认知 / 049
命题学习 / 051
4.3 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 / 052
4.4 认知结构的发展 / 056
4.5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 056

Chapter 5
奥苏贝尔的同化学习理论 / 062
5.1 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 / 066
5.2 接受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 / 071
5.3 归并和湮灭性归并 / 074
5.4 渐进分化 / 078
5.5 整合性认同和概念层次、质的提升 / 080
5.6 上位学习 / 085
5.7 先行组织者 / 089
5.8 脚手架学习 / 091
5.9 同化、学习和建构主义 / 092
5.10 创造性 / 093
5.11 智力 / 096
5.12 情商 / 099
Chapter 6
知识的本质以及人类如何创造知识 / 102
6.1 知识的本质及来源 / 102
高文的V形认识论 / 103
知识V形图的元素 / 107
学习和知识创造的关系 / 119
简约性原则 / 122
提高科研生产力 / 123
6.2 知识的形式 / 126
知识与信息 / 126
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 / 126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结构性知识 / 128
6.3 知识获取和利用的方法 / 128
个人访谈 / 128
问卷 / 132
焦点团体 / 133
团队概念图 / 133
获取和存档专家知识 / 138
知识捕捉的其他途径 / 141

Chapter 7
有效的教师和管理者 / 146
7.1 建设性地整合思维、情感和行动 / 146
7.2 概念误解的问题 / 153
克服概念误解 / 157
组织机构设置的问题 / 158
7.3 教育理论的知识 / 161
一个典型案例 / 164
关于概念学习的12年追踪研究 / 166
咨询环境情境下的教学 / 172
情感敏感度 / 174
信任 / 175
7.4 安德烈的故事 / 176
7.5 公司环境中的信任和诚实 / 185
7.6 促进团队合作 / 191
作为学习小组的团队 / 194
使用概念图和V形图 / 194

Chapter 8
教育与管理的情境 / 201
8.1 情境的重要性 / 201
8.2 情感情境 / 203
情感的重要性 / 203
爱的艺术 / 205
同伴关系 / 211
学习材料 / 215
8.3 物质情境 / 219
学校设施,千篇一律 / 219
教育的“理想”环境 / 221
8.4 文化情境 / 224
遗传和环境因素 / 224
性别问题 / 226
种族 / 232
8.5 组织情境 / 233
Chapter 9
评价与奖励 / 239
9.1 评价的重要性 / 239
9.2 测量 / 241
9.3 测试 / 242
客观测试 / 242
李克特量表 / 248
9.4 其他评价形式 / 251
表现性评价 / 251
概念图 / 253
V形图评价 / 260
报告作为评价工具 / 263
档案袋评价 / 265
9.5 真实性评价 / 267

Chapter 10
学校和企业教育的改革 / 269
10.1 对教育持乐观态度的前提 / 269
10.2 组织的提升 / 275
学校组织 / 275
学校改革 / 275
营利性组织 / 282
10.3 新技术带来的希望 / 287
互联网 / 287
双向视频会议 / 289
课程开发的新形式 / 289
一种新的教育模式 / 290
10.4 将资源添加到概念图中以构建“知识模型” / 293
10.5 各种学习体验形式的整合 / 295
10.6 前方的路 / 306

附录1 如何构建概念图 / 308
附录2 V形图教学流程 / 310
参考文献 / 312
人名索引 / 334
术语索引 / 338
主题词索引 / 340
译者后记 / 345

前言/序言


《认知跃迁:探寻学习的终极密码》 在这本引人入胜的著作中,我们将踏上一段深度探索人类认知奥秘的旅程,聚焦于个体与群体如何通过有意识的“学习”行为,转化为“创造”的源泉,并最终构建起强大的“知识”体系。本书并非罗列枯燥的理论,而是以一种贴近生活、触及心灵的方式,层层剥开认知升级的奥秘,为渴望在信息爆炸时代脱颖而出,实现自我超越的读者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认知框架与实践指南。 第一部分:学习的本质与驱动力 我们首先将审视“学习”的真正含义。它远非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一个主动建构、不断重塑认知模型的过程。我们将深入剖析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从好奇心、求知欲的萌发,到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欲望,再到对自身能力提升的渴望。了解这些核心驱动力,是开启高效学习模式的第一步。 好奇心的力量: 探讨好奇心如何成为学习的原动力,以及如何通过刻意训练,培养和放大这种探索未知世界的天然冲动。我们将分析不同类型的需求,如何转化为学习的契机。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深入解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已有知识基础上,主动构建新知识的过程。我们将介绍如何通过主动参与、反思和交流,加深对信息的理解和吸收。 认知负荷与学习效率: 分析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认知负荷问题,并提供一系列策略,帮助读者优化学习环境,有效管理信息流,从而提升学习的效率和深度。 元认知:掌控你的学习: 引入“元认知”这一关键概念,即对自身认知过程的认知。本书将指导读者如何认识、监控和调控自己的学习策略,从而实现更有效的学习。 第二部分:创造力的火花与绽放 “创造”是知识的升华,是将已有的认知碎片重组,形成全新洞见和解决方案的能力。本书将揭示创造力的本质,并提供一系列激发和培育创造力的方法。 联想与整合: 详细阐述联想思维在创造中的作用,如何通过打破思维定势,将看似不相关的概念连接起来,从而产生创新的想法。我们将提供多种联想练习。 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的辩证法: 区分并阐述发散性思维(产生大量想法)和收敛性思维(筛选和优化想法)在创造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和重要性,并指导读者如何在这两者之间灵活切换。 灵感捕捉与孕育: 分享捕捉灵感的方法,以及如何将短暂的灵感转化为可持续的创造力成果。我们将讨论环境、情绪等因素对灵感的影响。 从模仿到创新: 探讨学习过程中模仿的价值,以及如何在此基础上,逐步迈向真正的原创和突破。 设计思维的启示: 引入设计思维的核心理念,将其应用于个体创造过程,引导读者以用户为中心,迭代思考,解决复杂问题。 第三部分:知识的体系化与应用 “知识”并非孤立的点,而是相互连接、层层递进的体系。本书将引导读者如何系统地构建、梳理和应用知识,使其真正服务于现实生活和工作。 知识图谱的构建: 介绍构建个人知识图谱的方法,如何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成有逻辑、易于检索的网络,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隐性知识的显性化: 探讨如何将那些难以言传的经验性知识,通过可视化、叙述等方式,转化为可共享、可传承的显性知识。 知识的迭代与更新: 强调知识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持续地学习、反思和更新。本书将提供方法,帮助读者保持知识体系的鲜活性和前瞻性。 知识的应用与变现: 指导读者如何将构建的知识体系,有效地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创造价值,并实现个人成长和事业发展。 社群与知识共享: 探讨在社群中进行知识的交流、碰撞和共享,如何加速个人知识的成长,并形成集体智慧。 结论:拥抱终身学习,开启认知跃迁 本书旨在成为读者在认知升级道路上的忠实向导。通过对“学习、创造与使用知识”这一核心过程的深入剖析,我们希望赋能每一位读者,掌握一套能够应对快速变化世界的认知工具。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自我赋能的旅程,一次对潜能无限的探索。无论你是学生、职场人士,还是任何渴望不断进步的人,都能从中找到启发,迈向更具智慧、更富创造力、更充实的人生。让我们一同踏上这段激动人心的认知跃迁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题目《学习、创造与使用知识:概念图促进企业和学校的学习变革》就如同一个召唤,呼唤着所有对知识管理、学习创新和教育改革感兴趣的人。我对“概念图”这一工具早已有所耳闻,但一直对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和深度了解不够。这本书似乎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性学习和理解的契机。我迫切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学习”、“创造”和“使用”这三个相互关联但又各有侧重的概念,用概念图这一可视化的方式进行整合,并且如何将其应用到企业和学校这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实现“学习变革”。 我非常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学习变革”的具体路径和方法。在企业中,学习变革意味着什么?是提高员工的技能熟练度,还是培养他们应对复杂商业挑战的能力?在学校里,学习变革又意味着什么?是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分析能力?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概念图在不同场景下的具体应用策略,比如如何设计概念图来梳理复杂的知识体系,如何利用概念图来促进团队协作,以及如何通过概念图来评估学习成果。我对书中关于“创造”和“使用”知识的论述尤其感兴趣,因为这代表着学习的最终目标,也是衡量学习成效的关键。

评分

《学习、创造与使用知识:概念图促进企业和学校的学习变革》这个书名,一下子就击中了我的兴趣点,尤其是“概念图”和“学习变革”这两个概念的结合。作为一名在企业培训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提升员工学习效率和创新能力的方法。概念图,这种将复杂信息可视化的工具,在我看来有着巨大的潜力。我迫切地想知道,书中是如何将概念图这一工具与企业实际的培训需求相结合,如何帮助企业构建更有效的知识管理体系,如何促进员工之间的协作与创新,以及如何最终实现企业内部的学习变革。 我特别关注书中对“学习变革”的定义和路径阐释。在企业环境中,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掌握技能,更是为了适应市场变化,驱动业务创新。那么,概念图是如何帮助企业实现从信息输入到知识内化,再到能力外化的这一转变的?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成功的企业案例,展示概念图在解决实际业务问题、提升员工绩效、优化决策流程等方面的具体应用?我期待着书中能够给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指导,让我能够将概念图这一工具有效地引入到我负责的企业培训项目中,从而为企业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学习、创造与使用知识:概念图促进企业和学校的学习变革》立刻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尤其是“概念图”和“学习变革”这两个词汇。作为一名长期在教育一线工作的教师,我深切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以及当前教育改革的紧迫性。知识的获取方式在改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要求也在提升,而“创造”与“使用”知识的能力,更是未来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我对书中如何利用概念图这一相对新颖且直观的工具,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以及如何促进学校整体的学习生态发生积极变革充满了期待。 我非常好奇书中对于“学习”、“创造”、“使用”这三个关键词是如何进行界定的,以及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概念图是如何在其中发挥“连接器”的作用,帮助学习者构建知识体系,发现知识间的潜在联系,并进一步激发他们进行知识的再创造?书中是否会探讨概念图在不同学科、不同年龄段学生中的适用性,以及在不同教学场景下的具体应用方法?我期待着能够看到一些扎实的理论支撑,以及一些可操作性强的教学策略,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实践概念图在课堂中的应用,从而真正推动我所在学校的学习变革。

评分

《学习、创造与使用知识:概念图促进企业和学校的学习变革》这一书名,让我立刻联想到知识在不同层面的流动与转化,以及“概念图”这一强大工具在其中扮演的催化剂角色。作为一名对知识管理和组织学习有着持续关注的读者,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学习不仅仅是信息的获取,更是对知识的深刻理解、有效创造以及灵活运用。这本书似乎为我提供了一个探索这一过程的绝佳视角。我特别好奇,书中是如何将“学习”、“创造”和“使用”这三个过程进行清晰的界定,并详细阐述概念图如何成为连接这些过程的桥梁。 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概念图在“学习变革”中的具体作用。无论是企业层面,还是学校层面,如何打破固有的学习模式,拥抱更加灵活、高效的学习方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概念图是否能够帮助企业员工更好地理解复杂的业务流程,促进团队协作,激发创新思维?它又是否能够帮助学生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深度思考的能力,并最终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详实的理论框架和操作指南,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概念图的应用潜力,并将其转化为实际的学习和工作实践。

评分

这本书的题目——《学习、创造与使用知识:概念图促进企业和学校的学习变革》——深深吸引了我。我一直认为,知识的学习、创造与使用是一个动态的、相互促进的过程,而“概念图”这一工具,在我看来,具备了将这三者有效连接的潜质。尤其是在当今快速变化的时代,企业和学校都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变革压力。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如何将概念图这一可视化工具,作为实现这种变革的关键手段来阐述的。它是否能够帮助企业提升员工的知识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又是否能够帮助学校构建更有效的教学模式,培养更具竞争力的未来人才? 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概念图在“学习变革”中的具体机制。例如,在企业层面,概念图如何帮助团队梳理项目思路,识别知识盲点,促进跨部门沟通与协作?在学校层面,概念图又如何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理解学科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建构的转变?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令人信服的理论依据,并辅以丰富的案例研究,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概念图是如何在不同情境下,驱动学习发生实质性改变的。我对书中关于“创造”和“使用”知识的探讨尤为关注,希望它能为我提供一些全新的思路。

评分

这本书的题目——《学习、创造与使用知识:概念图促进企业和学校的学习变革》——立刻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为一名对教育理论和实践都有着深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让学习变得更有效、更有趣,并且能够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概念图,这个我曾有所耳闻但未深入了解的工具,似乎为实现这些目标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如何将“学习”、“创造”和“使用”这三个核心要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且又是如何通过概念图这一工具来促进在企业和学校这两个不同环境下的“学习变革”的。 我对书中关于“学习变革”的具体内容充满了期待。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常常面临着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而非死记硬背,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以及如何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概念图是否能够帮助教师设计出更具启发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实现更深层次的学习?又或者,它能否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应用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挥作用?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有说服力的理论分析和生动的实践案例,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概念图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价值和实施路径。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学习、创造与使用知识:概念图促进企业和学校的学习变革》立刻勾起了我对于知识管理和知识创新的浓厚兴趣。作为一名在企业中长期从事研发工作的人员,我深切体会到知识的价值,但也常常为如何有效地组织、分享和应用这些知识而感到困扰。概念图,这个我曾接触过但未深入研究的工具,似乎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我非常想知道,书中是如何将概念图这一工具与企业内部的知识管理流程相结合的,它能否帮助企业打破信息孤岛,促进跨部门的知识流动,甚至激发员工的创新潜力? 尤其令我期待的是,书中是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展示概念图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比如,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如何利用概念图来梳理复杂的项目需求,识别潜在的风险,并与团队成员高效沟通?在培训新员工时,如何利用概念图来帮助他们快速掌握核心业务知识和操作流程?书中能否给出可操作的步骤和方法,让企业能够借鉴并落地实施?另外,我对于书中将企业与学校的学习变革并列研究的视角也感到好奇,这是否意味着概念图在不同应用场景下存在共性与差异,以及作者是如何处理这种跨领域的分析的?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相当吸引人——《学习、创造与使用知识:概念图促进企业和学校的学习变革》。初次看到,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知识在不同场景下的流动和转化,以及“概念图”这个工具如何成为连接这一切的关键。对于一个长期关注教育和企业培训的读者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充满潜力的研究课题。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学习、创造和使用知识这三个看似独立却又紧密相连的概念,通过概念图这一可视化工具,在企业和学校这两个截然不同的环境中进行整合和推动的。 我特别好奇的是,书中对于“学习变革”的定义和阐释。在当今快速变化的时代,学习不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而是需要个体主动构建、深度理解并能灵活运用的过程。而“变革”二字,则暗示了作者并非满足于现状,而是致力于提出一种能带来实质性改变的学习模式。那么,这种变革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是学习效率的提升?是创新能力的涌现?还是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增强?书中是如何从理论层面阐述这些变革的可能性,又将如何通过概念图这一具体方法来实现的呢?我期待着书中能够提供清晰的逻辑框架和扎实的理论依据,让我能够理解变革背后的驱动力以及概念图在其中扮演的具体角色。

评分

《学习、创造与使用知识:概念图促进企业和学校的学习变革》这个书名,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个研究的课题,更像是一种学习方法论的探索。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学习不只是记住信息,而是要能够理解信息背后的逻辑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最终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概念图,作为一种结构化的知识表达方式,似乎天然契合了这种深层次的学习需求。我迫切地想知道,书中是如何将“学习”、“创造”和“使用”这三个过程融为一体的,并且又是如何通过概念图这一工具来具体实现这种整合的。 书中对于“学习变革”的界定,是我非常关注的重点。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常常面临如何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如何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等挑战。概念图能否成为突破这些瓶颈的有效途径?它又是如何帮助教师设计更具启发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驱动力?我期待着书中能够提供具体的教学案例和实践指导,让我能够看到概念图如何被应用在课程设计、课堂互动、学生评估等各个环节,从而真正实现教学模式的革新。

评分

《学习、创造与使用知识:概念图促进企业和学校的学习变革》这个书名,一下子就戳中了我的关注点。“学习”、“创造”、“使用”知识,这三个词语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生命周期,而“概念图”作为一种可视化的工具,似乎是连接这三个环节的绝佳桥梁。我对于书中如何将这三个核心概念与“学习变革”这一宏大的主题相结合,并具体阐述概念图在其中的作用充满了好奇。特别是“促进企业和学校的学习变革”,这表明作者将研究范围置于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应用场景,这本身就极具挑战性和研究价值。 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探讨概念图如何具体地“促进”学习变革。在企业环境中,这是否意味着提升员工的技能,优化流程,或是激发产品创新?在学校教育中,这又是否意味着改变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抑或是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有操作性的方法论,让我能够理解如何将概念图这一工具有效地融入到实际的工作和教学中,从而真正看到学习发生的积极变化。书中关于“创造”和“使用”知识的论述,尤其让我感到期待,因为这代表着从被动学习向主动能动性的转变。

评分

不错了,活动价格便宜

评分

我平时都是喜欢买京东自营商品,送货速度快服务态度好,质量有保证。第三方的东西质量也挺好的。

评分

好书一本,比实体店便宜不少,包装过关。。

评分

这本书深入浅出,讲得不错

评分

概念图,与思维导图是不一样的啥子吗

评分

很不错

评分

京东打折买的,很划算,质量很好。多多读书,长知识。

评分

可以?

评分

挺好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