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初步练习

作曲初步练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罗忠镕 著
图书标签:
  • 作曲
  • 音乐理论
  • 乐理
  • 音乐入门
  • 练习
  • 初学
  • 音乐教育
  • 钢琴
  • 键盘
  • 视唱练耳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音乐出版社
ISBN:9787552309621
版次:1
商品编码:1198313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4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的作曲练习完全是为了配合和声学的学习而设。这绝非 自由作曲,而是为了达到某个目的在严格规定下进行写作的练习。 这离自由作曲虽然还有很大一段距离,但通过这种严格的写作练 习却能获得许多必要的写作技巧。

内页插图

目录

序言 ……………………………………………………………………… I一、短 句… ………………………………………………………………… 2

[ 例 1]

(a)Beethoven:Sonata No.3 in C major,Op.2 No.3,I(第 1-2 小节)… …… 2

(b)Beethoven:Sonata No.1 in f minor,Op.2 No.1,I(第 1-2 小节)… …… 3

(c)Beethoven:Sonata No.16 in G major,Op.31 No.1,II(第 1-2 小节)… … 3

(d)Beethoven: Sonata No.5 in c minor,Op.10 No.1,I(第 1-4 小节)……… 3

(e)Beethoven:Sonata No.8 in c minor,Op.13,I(第 1 小节)……………… 3

【练习 1】用和弦音写作短句……………………………………………… 4

【练习 2】在短句中用和弦外音…………………………………………… 5

【练习 3】在短句中用其他的和弦外音…………………………………… 6

[ 例 2 ] Beethoven:Sonata No.6 in F major,Op.10 No.2,I(第10-12小节)… … 6 [ 例 3 ] Beethoven:Sonata No.1 in f minor,Op.2 No.1,II(第 6-8 小节)…… 7 [ 例 4 ] Beethoven:Sonata No.7 in D major,Op.10 No.3,IV(第 6-7 小节)……… 7 [ 例 5 ] Beethoven:Sonata No.8 in c minor ,Op.13,III(第 7-8 小节)……… 8 [ 例 6 ] Beethoven:Sonata No.2 in A major,Op.2 No.2,II(第 3-4 小节)… … 8

二、动 机… ………………………………………………………………… 9

【练习 4】动机的重复…………………………………………………… 10

【练习 5】将动机做变化的重复………………………………………… 12

三、乐 句… ……………………………………………………………… 16

【练习 6】乐句的分析与写作(1)… …………………………………… 17

[ 例 7 ] Haydn:Sonata No.21 in F major,Hob.XVI:23,III Final

(第 128-135 小节)………………………………………………… 17

[ 例 8 ] Haydn:Sonata No.39 in E major, Op.13 No.2, III Final

(第 17-24 小节)… ……………………………………………… 18

[ 例 9 ] Mozart:String Quartet,K.464, I(第 1-16 小节)…………………… 19 [ 例 10 ] Beethoven:Sonata No.10 in G major,Op.14 No.2,I

(第 1-8 小节)…………………………………………………… 20

【练习 7】乐句的分析与写作(2)… …………………………………… 23

[ 例 11 ] Hayden:Sonata No.2 in G major,Hob.XVI:34,II

(第 1-8 小节)…………………………………………………… 24

[ 例 12 ] Beethoven:String Quartet No.14 in c sharp minor,Op.131,IV

(第 2-9 小节)… ………………………………………………… 25 [ 例 13 ] Beethoven:String Quartet No.4,Op.18 No.4,I(第 159-166 小节) 26

[ 例 14 ] Brahms:Intermezzo,Op.76 No.6(第 1-8 小节)… ……………… 27

[ 例 15 ] Brahms:Sonata No.2 in f sharp minor,Op.2,II(第 1-8 小节)… … 28

[ 例 16 ] Brahms:Sonata No.3,Op.5,IV Intermezzo (间奏曲)

(第 1-8 小节)… ………………………………………………… 29

【练习 8】乐句的分析与写作(3)—乐句的扩充与补充… …………… 32

[ 例 17 ] Mozart:Sonata No.13 in B flat major,K333,I(第 1-10 小节)…… 33

[ 例 18 ] Beethoven:Sonata No.3 in C major,Op.2 No.3,(第 1-13 小节)……… 34

[ 例 19 ] Mendelssohn:Songs without Words(无词歌:五月的微风)No.25,

Op.62,(第 21-34 小节)… ……………………………………… 35 [ 例 20 ] Mozart:Symphony No.40 in g minor,K550,III Menuetto,

(第 1-14 小节)… ………………………………………………… 37 [ 例 21 ] Schubert:String Quartet No.10 in E flat major,Op.125 No.1,I

(第 1-14 小节)………………………………………………… 38

[ 例 22 ] Beethoven:String Quartet No.16 in F major,Op.135,I

(第 1-10 小节)… ……………………………………………… 39

[ 例 23 ] Mozart:Sonata No.2,K280,I(第 1-14 小节)… …………… 40

[ 例 24 ] Hayden:String Quartet in G major,Op.54 No.1,I

(第 1-17 小节)……………………………………………… 41

【练习 9】乐句的分析与写作(4)——变化较大的乐句………………… 47

[ 例 25 ] Beethoven:Sonata No.11 in B flat major,Op.22,III

(第 1-8 小节)………………………………………………… 47

[ 例 26 ] Beethoven:Sonata No.11 in B flat major,Op.22,II

(第 1-12 小节)………………………………………………… 48

[ 例 27 ] Schumann:Fantasiestücke(幻想曲集),Op.12(1837),Warum ?

(为什么 ?)(第 1-16 小节) … ………………………………… 50

[ 例 28 ] Chopin:Prèlude(前奏曲)Op.28 No.18,(第 1-21 小节,全曲)

… …………………………………………………………………… 51

[ 例 29 ] Debussy:Prelude II(前奏曲,第 II 集),XVII,Bruyères

(灌木林)(第 1-14 小节)… …………………………………… 55

四、乐 段… ……………………………………………………………… 61

【练习 10】乐段的分析与写作… ………………………………………… 62

[ 例 30 ] Mendelssohn:Songs Without Words(无词歌)Op.67 No.5

(第 6-13 小节,1-5 小节为引子)… ………………………… 62 [ 例 31 ] Mozart:Sonata No.3, K281, III(第 1-8 小节)……………… 63 [ 例 32 ] Beethoven:Sonata No.20, Op.49 No.1, II(第 1-8 小节)……… 64 [ 例 33 ] Schumann:Symphonische Etudes(交响练习曲)(1834),

Op.13(第 1-8 小节)… ……………………………………… 65 [ 例 34 ] Beethoven:String Quartet No.6,Op.18 No.6,III Scherzo

(谐谑曲)(第 1-8 小节)………………………………………… 66

[ 例 35 ] Schubert:String Quartet No.10,Op.125 No.1,III

(第 1-12 小节)………………………………………………… 67

[ 例 36 ] Schumann:String Quartet in a minor,Op.41 No.1,III

(第 4-11 小节)………………………………………………… 68

【练习 11】乐段的扩充与补充(2)… …………………………………… 72

[ 例 37 ] Mendelssohn:Songs without Words(无词歌:五月的微风)

No.25,Op.62 No.1(第 1-10 小节)… ……………………… 72 [ 例 38 ] Tchaikovsky:The Seasons(四季),Op.37a,I.January:At the Fireside (一月:炉边)(第 1-10 小节)……………………………… 74

[ 例 39 ] Haydn:String Quartet in G major,Op.76 No.1,II

(第 1-16 小节)………………………………………………… 75 [ 例 40 ] Chopin:Prelude(前奏曲) in C major,Op.28 No.1(全曲)…… 76 [ 例 41 ] Brahms: Capriccioso(随想曲),Op.76 No.1(第 14-26 小节)……… 78 [ 例 42 ] Beethoven: Symphony No.2(第二交响曲)in D major,Op.36,III

(第 39-84 小节)… ……………………………………………… 79

五、复乐段… ……………………………………………………………… 84

【练习 12】复乐段的分析与写作… ……………………………………… 84

[ 例 43 ] Haydn:String Quartet in G major,Op.64 No.4,IV Finale

(第 1-16 小节)…………………………………………………… 85 [ 例 44 ] Chopin:Nocturne(夜曲)No.19,Op.72 No.1(第 1-22 小节)… … 86 [ 例 45 ] Scriabin:Prelude(前奏曲),Op.35 No.2(第 1-16 小节)……… 88

六、单三部曲式 (A-B-A' )……………………………………………… 92

【练习 13】对比中段和再现的分析与写作(1)——以两小节短句为核

心的对比中段… ……………………………………………… 95

[ 例 46 ] Mendelssohn:Songs without Words(无词歌)No.40,Op.85 No.4

(全曲)… ………………………………………………………… 96

[ 例 47 ] Scriabin:Prelude(前奏曲),Op.11 No.7(全曲)… ……………… 102 [ 例 48 ] Beethoven:String Quartet No.15,Op.132,IV(第 1-24 小节)……… 106 [ 例 49 ] Chopin:Nocturne(夜曲),Op.37 No.1(第 1-40 小节)… ……… 110 [ 例 50 ] Mendelssohn:Songs without Words(无词歌:五月的微风)

No.25,Op.62(第 10-22 小节)… ……………………………… 115

[ 例 51] Tchaikovsky:The Sesons(四季),Op.37 a,I.January:At the Fireside

(一月:炉边)(第 10-21 小节)…………………………………… 117 [ 例 52 ] Brahms:Sonata No.2 in f sharp minor,Op.2,II(第 9-26 小节)… …… 119 [ 例 53 ] Grieg:Elegie(哀歌),Op.38 No.6(第 10-28 小节)…………… 121

[ 例 54 ] Brahms:Sonata No.3 Op.5,IV.Intermezzo(间奏曲)

(第 8-53 小节)… ………………………………………………… 123 [ 例 55 ] Beethoven:String Quartet No.6,Op.18 No.6,III.Scherzo (谐谑曲)

(第 9-48 小节)… ………………………………………………… 129 [ 例 56 ] Grieg:Sommeraften(夏日黄昏),Op.71 No.2(全曲)… ………… 133 [ 例 57 ] Scriabin:Quatre Preludes(前奏曲四首),Op.31 No.1 ( 全曲 )…… 136

【练习 14】对比中段和再现的分析与写作(2)—以较长片断为核心

的对比中段……………………………………………………… 146 [ 例 58 ] Chopin:Nocturne(夜曲)No.19,Op.72 No.1(第 22-57 小节)… … 146 [ 例 59 ] Tchaikovsky:The Seasons(四季),Op.37a,VI.June:Barcarolle

(六月:船歌)(第 1-24 小节)… ………………………………… 150 [ 例 60 ] Scriabin:Prelude(前奏曲),Op.11 No.19(全曲)……………… 152 [ 例 61 ] Mendelssohn:Songs without Words(无词歌)No.20 Op.53

No.2(全曲)… ………………………………………………… 156 [ 例 62 ] Schubert:String Quartet(弦乐四重奏),No.6 in D major,II(1813)

(全乐章)…………………………………………………………… 164

【练习 15】对比中段和再现的分析与写作(3)—以短小片断为核心

的对比中段… ………………………………………………… 172


前言/序言

  序 言

  本书是根据勋伯格(Arnold Schoenberg)《作曲基本原理》①和 《初学作曲规范》②编写的。编写的目的是用来作为我所编的《和 声学讲义》的补充练习。《和声学讲义》也是根据勋伯格的著作 《勋伯格和声学》③和《和声的结构功能》④编写的。因之,这里所

  根据的理论全都是勋伯格关于传统音乐的理论。

  ① 《作曲基本原理》(Fundamentals of Musical Composition)吴佩华译,上海音乐出 版社,2007 年第 3 版。

  ②《初学作曲规范》(Models for Beginners in Composition)陈宏心译,台湾艺友出版社, 1972 年出版。

  ③ 《勋伯格和声学》(Theory of Harmony)原书用德语写成。该书有 Roy E Carter 的

  英文全译本和 Robert D.Adams 的英文节译本。著者已将该书节译本译出,罗忠镕译,由 上海音乐出版社在 2007 年用《勋伯格和声学》书名出版。

  ④ 《和声的结构功能》(Structural Functions of Harmony)茅于润译,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7 年出版。

  / 作曲初步练习 /

  由于《勋伯格和声学》的和声练习采取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方 式,即既不采取数字低音,也不采取旋律配和声的方式,而是由学 生自己写和声进行。这样做和声练习,的确有很多优点。首先,由 于从头到尾都是学生在一定的指导下自己设计和声进行,因而使 学生大大地加强了和声进行的意识;同时,也可使学生对和声进 行的考虑更加主动,因为像通常那种旋律配和声的练习,学生对和 声进行尽管有一定的选择余地,但总得在旋律的制约下进行,从而 对和声进行的考虑,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有多大的主动性。至于数 字低音,那就只能是做声部进行的练习,根本谈不到和声进行的考 虑了。不过,用勋伯格这种方式做和声练习,我以为也有它的不 足之处,那就是学生对音乐的另两个要素,旋律和节奏便得不到 什么锻炼了。鉴于此,我便想到在学生做和声练习时,再适当地 增加一些涉及旋律与节奏的练习。本书的练习便是从这出发来 考虑的。

  本书练习虽然涉及旋律与节奏,但却仍不采用为旋律配和声 的方式,旋律与节奏仍由学生自己来考虑。这种设想的具体做法 是让学生用学过的和声材料来写曲子。虽说是“写曲子”,但却并 不是海阔天空地进行音乐作品的创作,而是差不多在严格的规定 下用学生已经掌握的和声材料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步骤来练习作 曲。因为是“作曲”,那当然就得接触到旋律与节奏的问题了。而 且还不只此,还得接触到有关音乐结构的各种问题。这样一来,实 际上也就是把和声和音乐的其他一切要素结合起来进行练习。不 用说,这比单纯做和声练习或单纯为旋律配和声的练习,学生所要 考虑的音乐构成方面的问题就多得多了,从而学生得到的锻炼也 就多得多了。特别是,音乐的一切要素都是相互密切联系的。把 它作为一种孤立的、静止的现象来观察,有时为了研究,固然有此 必要,但归根结底还是得回到它们之间的联系的问题上来。在学 习上能尽早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我想理应是有利的。欣德米特 在《作曲技法》中有段话很有意思:“把和声材料完全分割开来学

  II

  / 序 言 /

  习,随后再做一整年本身就不够充分的旋律的学习,这就像一种完 全错误的学习滑冰的方法那样,把两条腿分开来练,想先练会一条 腿滑冰之后再去练另一条腿。”① 这虽然谈的是和声与对位的学习, 但我想,如果把音乐构成的各种因素综合起来学习,不是更有利于 理解它们之间相互的联系和协调吗 ? 编写本书的初衷就是为了想 进行这方面的尝试。至于怎么做,欣德米特在他那段话的前面还 有这样一句话:“教材必须采取易于理解的形式介绍给学生。”目 前的问题就是如何把以上设想的一切采取易于理解的形式介绍给 学生了。

  本书练习的范围是从动机到三部曲式的处理和写作。这方面 的练习是与和声的练习从头到尾配合起来的,只是配合得并不十 分严密,使用者当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我的设想是学生在学和声学的第一课时便开始做这种练习。 这时学生的和声知识虽然还非常少,但前五个练习却并不需要多 少和声知识,学生只需知道什么是和弦就可以了。还有一点必须 说明,即关于和弦外音的问题。我所见的所有和声学教材都是把 和弦外音放在主要和声材料学完之后学习。本练习差不多一开始 就让学生接触和弦外音,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 是为了写旋律的需要,因为这时的练习是在和声的基础上写旋律; 另一方面还为了音乐分析的需要。音乐文献的分析是本书最最重 要的命脉,这是从头到尾贯穿始终的,而且本书所谈任何一个问题 都是从作品分析开始的。也就是说学生所获任何一个概念都是从 对实际音乐的观察开始。前五个练习进行的时间,可根据和声学 习的情况延长或缩短。我想大致在学过七和弦之后便可开始做乐 句写作的练习了。乐句写作的练习也可分成两个阶段来做,即先 做短句重复的练习,然后再做对比和结束的写作练习。当然,究

  ① 《作曲技法》(The Craft of Musical Composition)第 5 页。罗忠镕译,人民音乐出 版社出版。

  III

  / 作曲初步练习 /

  竟怎样做可视具体情况而定。在此有个情况必须提醒:在勋伯格 和声学学习进程的安排中,小调调式的学习,是在学过大调调式的 所有的自然音和弦之后才开始进行,但在谱例中一开始就有小调。 关于这点,我想只需对学生稍做解释即可,因为学生在这时不可能 没有关于小调调式的知识。至于小调调式乐句的写作练习,那当 然得安排在学过小调调式和声之后才进行。

  我认为对比中段和再现的写作练习倒不必分开来做,因为心 中预先没有再现,对比中段的走向就将失去目标。

  本书所有练习题都是短句或动机,其中绝大部分都摘自传统 音乐名作。不过所有摘录都没有注明出处。这主要因为其中好些 都为了练习的需要稍有改动。再就是,我认为做题时最好不要查 阅原作,以免影响独立思考。正文中各【练习】之后的练习题,是我 觉得这几个题对这时的练习者也许比较合适,但却并不是指定要 做的题。练习者完全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想法进行选择,而且也 可选择附录中的补充练习题来做。因为做这种练习虽然不是真正 的作曲,但练习者做题时创作的空间还是相当大的,所以一个题目 是否投合练习者的胃口是相当重要的。如果一个练习题引不起练 习者的兴趣,那就很难激发练习者的想象力,从而不仅很难做好, 做起来也索然无味。正因为如此,所以书后附了 100 道练习题以 供选择。再者,每道练习题练习者都可根据自己的意思随意改动, 不仅方括弧后注明可以改动的部分可以改,前面任何地方做起来 觉得不合适都可以改。

  所有练习都采用钢琴曲或弦乐四重奏的形式。不用说,这当 然是音乐中两种最主要的音乐织体类型,而且后者还可代表其他 器乐曲,甚至管弦乐曲的形式。不过学生做练习还是以钢琴曲的 写作为主,因为只有钢琴曲才能立即听见音响效果。让学生根据 一个现成的短句或动机来进行写作,除了提供学生一个进行发展 的乐思外,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尽多地接触音乐织体的 花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乐思来发展,这固然很好,但要学生在短

  IV

  / 序 言 /

  时期内想出许多不同的音乐织体花样,那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根本 不可能。所以还是老老实实向大师们学习!学习时,模仿不仅不 是缺点,而且是绝对必要的。古往今来,哪个大师不是从模仿前辈 大师开始?

  谱例是本书最中心的内容。所有问题都是通过它来讲述的。

  书中每个谱例都做了尽可能详尽的分析。谱例中不仅标出了所 要讲述的一切,如短句、动机等,而且在所有谱例中每个和弦都做 了标记。谱例的选择,除了作为作曲练习的说明外,同时也是作 为和声学习的例子。因此特意选了一些和声较复杂的例子。谱 例中每个和弦都做出标记,也是为了这个目的。在分析中当然会 存在着或多或少有争议和需要商榷的地方,这就留待大家来讨论 了。

  本练习的唯一目的就是通过这来初步了解传统音乐,并学习 传统音乐的写作技术。当然,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创作自己的音乐, 从大的方面讲,也就是创作我们这个时代的音乐。然而本练习所 涉及的一切,确实是早已过时,因此对我们来说,还有什么用处呢? 的确,我们进行创作,确实是一点也不能像本书练习那样来写,甚 至可以说,我们挖空心思所练习的一切,没有一点能用在我们今天 的作品中,至少是没有一点能直接用在我们的作品中。那么,我们 为什么还要学习这些东西呢?而且我们又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进 入音乐创作之门呢?下面我摘引一段勋伯格《作曲基本原理》的 编者杰拉尔得·斯特朗(Gerald Strang)在他所写“编者前言”中的 一段话来回答。

  “勋伯格坚信,作曲学生必须充分掌握传统的技术和组织方 式,并且对音乐名作具有广泛而熟练的知识,否则就难以解决现代 音乐中那些比较困难的问题。”①

  ① 阿诺尔德·勋伯格《作曲基本原理》(吴佩华译)第 3 页。


用户评价

评分

书回来后很完整,稍微有点破损,不过并不影响。

评分

感觉略专业,需要时间来研读。

评分

再次学习和声,推荐桑桐的《和声基础教程》,你尽可以去书店找一些和声的书来比较,以自己的接受能力选择。

评分

要完全读懂还需时日啊

评分

和弦中的音程

评分

赋格在通常是建立在一个主题上,以不同的声部、不同的调子、偶尔也用不同的速度或上下颠倒或从后往前地进行演奏。然而,赋格的概念远不如卡农那么严格,因而允许有更多的情感或艺术的表现。赋格的识别标志的是它的开始方式:单独的一个声部唱出它的主题,唱完后,第二个声部或移高五度或降低四度进入。与此同时,第一个声部继续唱“对应主题”,也叫第二主题,用来在节奏、和声、及旋律方面与主题形成对比。每个声部依次唱出主题,常常是另一个声部伴唱对应主题,其它的声部所起的作用随作曲家的想象而定。当所有的声部都“到齐”了,就不再有什么规则了。当然,还是有一些标准的手法,但它没有严格到只能够按照某个公式去创作赋格。 《音乐的奉献》 中的两首赋格曲就是杰出例子,它们绝不可能“,照公式创造出来”。这两首曲子都具有远比赋格的性质更为深刻的东西。

评分

有点难,程度不够可能看不懂,看之前需要了解一定的现代音乐风格和制作技法。

评分

音簇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