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寅恪的學說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介紹


陳寅恪的學說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劉夢溪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2-22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齣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ISBN:9787807681441
版次:2
商品編碼:11983010
包裝:精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6-07-01
用紙:純質紙
頁數:240
字數:124000
正文語種:中文

陳寅恪的學說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相關圖書



陳寅恪的學說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陳寅恪的學說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剖析陳寅恪思想之精要,彰顯治學為人之風骨。由於《陳寅恪的最後20年》等作品的解讀,國人對於已去世多年的著名史傢陳寅恪的學術和人品産生瞭極大興趣,可謂“舉國爭說陳寅恪”。
  陳寅恪,因其身齣名門而又學識過人,在清華任教時被稱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陳寅恪的課上學生雲集,甚至許多名教授如硃自清、馮友蘭、吳宓、北大的德國漢學傢鋼和泰等都風雨無阻地聽他的課。
  關於陳寅恪的學術成就,一般人可能不太瞭解,但從名人對他的評價就可知陳寅恪學識的淵博。傅斯年說:“陳先生的學問近三百年來一人而已。”吳宓稱他是“全中國*博學之人”,等等。
  陳寅恪是史學傢,也是思想傢。是大學問傢,不是小學問傢。他的著作裏有一種頂天立地、獨立不倚的精神,充滿恒定的精神信仰力量。“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可視為他的學術思想的精神維度。他的學說的力量源泉,不隻在於博雅的考據功夫和深沉的傢國之情,還在於義寜陳氏一族的優美傢風門風。
  陳寅恪本人的魅力何在?其治學方法有哪些?何為“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其思想和學術對中國、對知識分子發生瞭什麼影響?這些都是讀者極感興趣的問題,本書將一一解答。

內容簡介

  陳寅恪(1890-1969),祖籍江西義寜。其父陳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詩人。祖父陳寶箴,曾任湖南巡撫。夫人唐筼,是颱灣巡撫唐景崧的孫女。因其身齣名門,而又學識過人,在清華任教時被稱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
  陳先生畢生從事學術研究和著述事業,他的研究範圍非常廣泛,包括曆史學、宗教學、語言學、人類學、校勘學、文字學等學科。著有《隋唐製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元白詩箋證稿》《金明館叢稿》《柳如是彆傳》《寒柳堂記夢》等。他的學術著作被譽為“劃時代的意義”。
  本書是劉夢溪先生深研陳寅恪的學問與思想、風骨與精神之力作。作者結閤義寜之學的淵源和時代環境,從文本齣發,忠實原典,並勾索陳著各種文本的內在邏輯,三復其義,“以陳解陳”,循此路嚮解讀和釋證陳氏學說,自成把握陳氏學術創獲與方法的簡明通透之進路。
  本書寫作風格近於《陳寅恪的最後20年》,而內容又近於對《陳寅恪集》的整體把握提煉,無論對於研究陳寅恪學說的資深學者,還是對於普通的曆史文化和學術思想愛好者,都是很有意義的參考讀物。

作者簡介

  劉夢溪,文史學者,中國藝術研究院終身研究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文化研究所所長、《中國文化》雜誌創辦人兼主編。研究領域涉及思想文化史、明清文學思潮和近現代學術思想,主要著作有《學術思想與人物》《紅樓夢與百年中國》《陳寶箴和湖南新政》《現代學人的信仰》等,對義寜之學(陳寅恪)、蠲叟之學(馬一浮)的研究,可見為學宗趣。

精彩書評

  我梁某算是著作等身瞭,但總共著作還不如陳先生寥寥數百字有價值。
  ——梁啓超

  陳先生的學問,近三百年來一人而已!
  ——傅斯年

  閤中西新舊各種學問而統論之,吾必以寅恪為全中國博學之人。寅恪雖係吾友而實吾師。
  ——吳宓

  寅恪治史學,當然是今日淵博、有識見、能用材料的人。
  ——鬍適

  影響我的是陳寅恪。
  ——季羨林

  著名學者陳寅恪學說的觀念依據和研究方法,以及平生治學纍積的重大創獲,與他的為學境界和人格精神是分不開的,可以說互為錶裏,內外無間。劉夢溪先生指齣,“現代學者中,很少有像寅恪先生的著作那樣,裏麵蘊含著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和人格力量,有時你甚至會感到這種力量過於滯重,仿佛不是每一篇文章,或每一句話,而是每一個字都有韆鈞之力。”那麼,陳寅恪的著作中具有哪些精神維度值得現代學者所藉鑒?且看劉夢溪先生的條分縷析與娓娓道來。
  ——《人民政協報》

  作者結閤義寜之學的淵源和時代環境,從文本齣發,忠實原典,並勾索陳著各種文本的內在邏輯,三復其義,“以陳解陳”,循此路嚮解讀和釋證陳氏學說,自成把握陳氏學術創獲與方法的簡明通透之進路。
  ——《天津日報》

  劉夢溪先生將他所認識到的陳先生之學說內涵和研究方法,作一簡括的梳理,著成接地氣的《陳寅恪的學說》一書,大大增加我對陳先生的“瞭解之同情”。
  《陳寅恪的學說》一書,從陳氏學說的多重麵嚮加以梳證,陳寅恪先生的學說博大精深,劉先生“不避寒暑,不擇剛柔,不分晝夜,以誦讀為課業,反復鑽味”,故瞭然於胸,言辭成章,僅用十餘萬字便理清脈絡,足見下瞭大工夫。業內人士評價說,《陳寅恪的學說》一書寫作風格近於《陳寅恪的後20年》,而內容又近於對《陳寅恪集》的整體把握提煉,無論對於研究陳寅恪學說的資深學者,還是對於普通的曆史文化和學術思想愛好者,都是很有意義的參考讀物。
  雖說“簡括”,卻包含瞭作者多年來研究陳先生最為精深的思考和體驗,庶幾達於“神理相接”,見證見悟,兼具學術性與可讀性。陳先生的著作裏有一種頂天立地、獨立不倚的精神,充滿恒定的精神信仰力量。這是為學者應該用心體察的。
  ——《廈門晚報》

目錄

引端 /1
第一章 學問人生和心路曆程 /5
一 世傢子弟 /5
二 傢國情懷 /7
三 學術托命 /10
四 亂離歲月 /15
五 晚年心事 /20
六 文化豐碑 /24
第二章 工具?材料?觀念?方法 /28
一 “敢並時賢較重輕” /29
二 時代學術之“預流” /32
三 “僞材料亦有時與真材料同一可貴” /35
第三章 打通文史和追求通解通識 /40
一 “達於大道”的通人之學 /40
二 詩文證史的藝術之境 /46
第四章 “中西體用”的文化態度 /51
一 “絕不從時俗為轉移” /51
二 “中西體用資循誘” /53
三 “不忘本來民族之地位” /65
四 佛教中國化乃“一大事因緣” /70
五 文化移植和“新機重啓” /77
第五章 種族與文化的學說 /82
一 種族文化與李唐一代的國運興衰 /83
二 文化高於種族 /90
三 標舉聖人“有教無類”之義 /92
四 華夷之辨與文化融閤 /97
五 《時世妝》和禮俗變異 /103
第六章 陳氏闡釋學 /110
一 “瞭解之同情”:闡釋的先驗態度 /111
二 “釋證”“補正”“參證”:闡釋的多元途徑 /123
三 “既解釋文句又討論問題”:闡釋的思想嚮度 /134
四 比較闡釋和心理分析:闡釋的現代意味 /139
五 古典、今典雙重證發:闡釋的學問境界 /151
六 環境與傢世信仰的熏習:闡釋的種子求證 /158
第七章 佛典翻譯和文體革新 /172
一 古文運動和唐代“新文體” /173
二 佛典翻譯與文體革新 /179
三 “無自由之思想則無優美之文學” /190
第八章 陳寅恪學說的精神維度 /198
一 “貶斥勢利,尊崇氣節” /198
二 “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209
三 陳氏一族的“優美門風” /216
附錄 陳寅恪的學說為何有力量 /222
後記 /232

精彩書摘

  陳寅恪的學說為何有力量
  陳寅恪先生寄望於後人對他的著作的理解,幾次在詩中說:“後世相知儻破顔”“後世相知或有緣”。今天在座的,很多都是與義寜之學結緣的朋友,也有的是我個人的朋友。汪榮祖教授,是我多年的朋友。還有鄭翔先生,陳寅恪先生歸安廬山,他一手經辦,可以說是陳先生的真正後世“有緣”人。我有幸再次見到陳小從先生,她是我尊敬的人。她的詩寫得很好,她的詩、文繼承瞭義寜一門的整個學風和文風。我還再次見到瞭陳寅恪先生的三位女公子。流求和美延,過去見過,小彭是第一次。剛纔小彭講曾經寫信給我,非常抱歉,信我大概沒有收到。她看到我在鳳凰衛視講《大師與傳統》,裏麵很大程度講陳寅恪先生。要是看到你的信有多好。我還非常高興,昨天見到瞭陳先生的隔代人,看到他的幾位孫輩:流求的兩位女兒,美延的一位女兒。昨天晚餐,她們一起過來跟我說話的時候,我流瞭淚,我想這是陳先生的隔代人啊!都長這麼大瞭,一個個亭亭玉立、氣度不凡。流求的一個女兒,長得跟唐曉瑩先生非常相像,我還從美延的女兒身上看到陳寅恪先生的一些相貌特點。
  陳寅恪先生是我最敬仰的現代學術大師。自從我差不多三十年前開始讀陳寅恪先生的著作,直到現在,我讀陳著沒有停止過。陳先生的書是我的案邊書,無日不翻。開始讀的時候,沒有想寫文章。我在公共汽車上也讀他的書。我讀得非常仔細,像《柳如是彆傳》,我也是逐字逐句細讀的。當我熟悉瞭他的著作、他的人格精神之後,陳先生就始終伴隨著我,陳先生的精神和學問影響瞭我整個的身心,他再也不會離開我。
  大傢瞭解,我們做人文學術研究的人,無論文學、史學還是哲學,我們常常有一種無力感——這些學問有用嗎?人文學術有什麼用呢?其實,我們常常感到人文學術是沒有什麼力量的,人文學術工作者、從業人員充滿瞭無奈。但念瞭陳寅恪先生的書之後,對他的學問和學說有一定瞭解之後,會發現史學、詩學、哲思等人文學術是可以有力量的。
  陳寅恪先生的學問著作所以有力量,一個是由於他是大學問傢,不是小學問傢。能成其大,見得大體,所以有力量。就像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傢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一樣,王國維稱他們的學問是能成其大者。還有,陳寅恪先生是思想傢,他對中國曆史文化的研究,有獨闢創發的係統思想。簡單以史學傢目之,未免把他的學問看小瞭。他更不是一個單一的材料考據傢。當然,他一生治學對中國的文、史二學做瞭大量考證,所涉材料的廣博,鮮有人能及,但他在甄彆考證這些材料的過程中常常放齣思想的光輝。
  大傢知道他研究隋唐史的兩部著作,《隋唐製度淵源略論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論稿》,這兩部書並不厚,你注意到他的材料的使用,一遍一遍地引證新、舊兩《唐書》。如果不懂學問的人或者不耐煩的人,很容易略開他的大麵積的引證。可是,隻要略開他的這些引證,你就不能懂得陳先生的學問。他的每一條引證都不是無謂而引,材料舉證本身就是思想的發現。然後再看他引證之後或三言兩語、或韆數百字的疏通引論,所引證材料的生命力便粲然釋放齣來。因此可以講,他的關於隋唐史的兩部著作,既是史學的著作,也是文化史的著作,同時也是思想史的著作。姑且先不說其他的著述,單是這兩部書,就可以認定它們是瞭不起的思想文化史的大著述。包括《元白詩箋證稿》,雖然是對以元稹和白居易的詩文為中心的文史考證,以元、白兩詩人作為研究對象,但是裏麵的內容,實際上是研究唐代的思想文化史和社會風俗史,研究中晚唐知識分子的心路曆程,以及在社會變遷過程中知識人士和文化人士的心理、個性、麵貌所呈現的變化。
  所以我說,陳寅恪先生的學問與學說所以有力量,與他是一位思想傢有很大關係。除此之外,還由於他的學問裏麵有一種頂天立地、獨立不倚的精神。他的學行經曆,體現瞭一般知識人士所不具備的節操和氣節。這就是他晚年在給蔣秉南先生贈序中所講的“貶斥勢利,尊崇氣節”,以及絕不“侮食自矜,麯學阿世”。所謂“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蓋亦指此義。還有他在給楊樹達先生的著述所寫的序言裏講的,“始終未嘗一藉時會毫末之助,自緻於立言不朽之域”。為學從來不“藉時會毫末之助”,“貶斥勢利,尊崇氣節”,這是陳學最富光彩的精神層麵。他的學問充滿瞭恒定的精神信仰力量。
  他的學問之所以有力量,也還由於他的著作裏麵蘊含有深沉的傢國之情。我很喜歡他1965年寫的《讀清史後妃傳有感於珍妃事》那首詩,其中有兩句寫的是:“傢國舊情迷紙上,興亡遺恨照燈前。”這兩句詩是陳先生整個詩歌創作的主題麯,也是打開他著作寶庫的一把鑰匙。因為他的精神力量跟他的傢國之情緊密聯係在一起。他的很多詩裏都有類似的情結的流露。“頻年傢國損硃顔,鏡裏愁心鎖疊山”“衰淚已因傢國盡,人亡學廢更如何”。他的眼淚都哭乾瞭。所以哭乾,是由於深沉的傢國之情,這是他一生精神脈絡之所從齣。
  而他的學問之所以有力量,還由於優美的傢風門風使然。“優美之門風”這句話,是陳先生在他的著作裏麵,講到漢以後的學術發展,很重要的一個思想。剛纔提到《隋唐製度淵源略論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兩部著作,其實此兩部著作非常強調地域和傢世信仰的熏習作用。陳寅恪先生對中國學術思想史有一個重要假設,即認為漢以後的學校製度廢弛,學術中心逐漸由官學轉移到傢族。但“傢族復限於地域”,所以他提齣:“魏、晉、南北朝之學術、宗教皆與傢族、地域兩點不可分離。”(《隋唐製度淵源略論稿》,三聯版,第20頁)而傢族所起的作用在於:“士族之特點既在其門風之優美,不同於凡庶,而優美之門風實基於學業之因襲。”因此可以說,魏晉南北朝以後,如果沒有傢學傳統,就沒有學術思想的建立。
  當然很遺憾,晚清到民國這一百年以來,50年代以後不必講,最大的問題就是傢庭與傢族的解體。傢庭與傢族的解體,便談不上學術的傳承瞭。所以我們特彆珍惜義寜之學的傳承沒有斷絕。文化傳承有三個渠道,一個是傢族,一個是學校,還有一個是宗教係統。宗教係統在中國不是那麼發達,這是另外的問題,這裏暫且不講。學校係統,現代的學校製度基本上是知識教育,遺漏瞭“傳道”的內容,緻使問題重重。所以中國文化的傳承,傢族的傳承特彆重要。但在今天講此一渠道的文化傳承,無異於緣木求魚。相反文化衰落的跡象不時齣現,這跟傢族的解體、士族文化之不傳直接相關。但是我們慶幸,義寜之學有陳先生這樣的當代瞭不起的思想傢和學者,陳氏傢族的精神傳統和文脈完全承繼下來並有所光大。義寜之學不是陳寅恪先生一代之學,從陳偉琳先生讀陽明書而發為感嘆開始,到陳寶箴再到陳三立在晚清以至民國的思想人格建樹,最後到陳三立後麵的大傢常講的一些傑齣的人物,包括陳師曾、陳隆恪以及廬山植物園的創建者陳封懷先生,都是如此。
  我最近齣版一本書,叫《陳寶箴和湖南新政》,探討從1895年到1898年,陳寶箴在陳三立的襄助之下如何推動湖南的變革維新。三年之功,改革走在全國最前列。但是到1898年戊戌之年的八月初六,慈禧太後發動政變,維新變法的浪潮被打下去瞭,“六君子”被殺,康、梁被通緝,陳寶箴和陳三立受到“革職,永不敘用”的處分。當時跟隨陳寶箴、陳三立父子參與改革的諸多人物,梁啓超、譚嗣同不必說,包括黃遵憲、熊希齡、皮锡瑞,也都受到瞭處分。這是一個時代的悲劇,也是陳氏傢族的悲劇。陳寅恪先生一生,他的內心常常充滿苦痛,他的苦痛不是個人的苦痛,而是傢國興亡的苦痛。按照心理學的分析,任何苦痛都跟他的記憶有關,而陳寅恪先生內心的苦痛,據我的研究,跟他的傢族在戊戌之年的悲劇有深切的關聯。所以他的詩裏經常把湘江、湖南跟他的苦痛連在一起。所謂“兒郎涑水空文藻,傢國沅湘總淚流”“死生傢國休迴首,淚與湘江一樣流”等等,就是指此。
  寅老何以有此種深層情緒的不可遏止的流露?僅僅是由於祖父和父親受到瞭處分嗎?不是的。他這個苦痛,是因為對傢國有更大的關切。因為在陳先生看來,陳寶箴和陳三立在戊戌變法時期的變革主張,屬於“漸變”,是穩健的改革派。如果按他們的主張行事,最後推薦張之洞到朝廷主持變法,由於慈禧太後喜歡張之洞,就不緻使慈禧太後和光緒皇帝之間的矛盾,發展到完全對立衝突的地步。如果1898年的變法得以善終的話,後來的中國就不會有那麼多的變亂。這就是陳先生的苦痛之所從齣。1898年底,受處分的陳氏父子由湖南迴到江西,住在南昌的磨子巷,後來陳寶箴築廬西山,陳氏父子迴憶湖南變革的不幸遭遇,孤燈對坐,仰天長噓,這種情境下的心理情緒絕對不是個人的處境問題,而是對整個國傢前途的憂思。陳寶箴、陳三立以及陳寅恪先生的深情,其實就是傢國之情。
  陳先生學問的瞭不起,他的學說的力量,還有一點,陳先生對古人——我們可以引申為對己身之外的他人的學說——持有一種“瞭解之同情”的態度。這一思想是30年代他給馮友蘭《中國哲學史》寫審查報告時講的,我們可以看齣陳先生內心世界的恕道。“恕”是孔子思想,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後生輕薄古人,陳先生不持這種態度。這個非常之難啊!對曆史上的一些人物,陳先生總是有一種“瞭解之同情”。所以你看三捲本的《柳如是彆傳》,很多人奇怪,包括一些老輩,很納悶陳先生為什麼寫《柳如是彆傳》。我認為這是陳先生一生當中最大的著述,絕對不是簡單地為一位古代的特殊女子立傳,而是“藉傳修史”,以“驚天地泣鬼神的精神”撰寫的一部明清文化痛史。
  很多朋友遺憾陳先生沒有寫齣一部通史來,其實《柳如是彆傳》這部書的學術價值,遠遠超過一部所謂通史的價值。這部書對明清時期眾多曆史人物那種恰當的評價,那種深切的“瞭解之同情”,令我們讀後非常感動。女主人公後來婚配給晚明的文壇領袖、有“當代李杜”之稱的錢謙益,一個很有資格做宰相的人,由於天時人際相扞格,宰相沒有當成,告老還鄉。他是江蘇常熟人,後來他一個關鍵錶現是1644年清兵入關,明朝垮颱,南京建立瞭弘光政權,是為南明。錢謙益在南明小朝廷入閣瞭,成為禮部尚書。柳如是跟錢謙益一道從常熟來到南京。但1645年清兵南下,打到南京城下,揚州守不住瞭,史可法自盡而死,結果南明朝廷垮颱。而率先投降的是兩位文化名人,一位是詩文名氣特彆大的錢謙益,另一位是大書法傢王鐸。但是,柳如是並沒有投降,錢謙益“循例北遷”,去瞭北京,柳如是沒有跟去,獨自留在南京,後來又迴到常熟。陳先生講她是一個奇女子,是一個民族英雄,這樣講看來不為過。錢謙益在北京也沒有戀棧,很快告病南歸,迴到常熟。在他晚年的整個生活當中,跟柳如是直到死都是在從事反清復明的活動。雖然他投降瞭清朝,但是他後期的反清復明舉動對他的投降行為在精神上有所彌補。陳先生對錢謙益這種前後兩重人格的錶現,做瞭很多具體分析,指齣其降清固然是一生汙點,但後來的悔過,其情可憫,應給予“瞭解之同情”。而且即使對於王鐸,也承認他的書法很好,堪稱“絕藝”。陳先生對於古人、對於古人的學說,持有“瞭解之同情”的態度,陳先生的這一學說,可以說韆古不磨,反映齣義寜之學的淵雅博大。
  我很高興,近年有一些年輕的學人在研究義寜之學方麵取得很好的成績。像我熟悉的年輕的朋友張求會先生、鬍迎建先生、劉經富先生、劉剋敵先生,他們近年的研究很有成績。還有一位廣東的鬍文輝先生,他注釋陳寅恪的詩作,對陳詩的齣典,一詞一句,一一稽查清楚。他是繼餘英時先生之後,釋證陳詩成就最高的一位。還有山東大學的李開軍先生,對陳三立詩文的整理很見功底,他正在寫陳三立的年譜。如果需要我說一句什麼話與這些年輕的朋友共勉,那就是——對陳先生學問的梳理,對史料的搜集整理,固然是研究陳學必不可少的功夫,但如何體認領悟陳學的精神脈理,如何讓陳學的精神變成自己身心的一部分,某種程度上比研究陳寅恪的學問本身還重要。
  ……

前言/序言

  陳寅恪先生是20世紀中國傑齣的思想傢和曆史學者,他在學術界的權威地位,很少有另外的學者像他一樣得到當時、後世一緻的承認。1934年,他在《王靜安先生遺書序》中寫道:“自昔大師巨子,其關係於民族盛衰學術興廢者,不僅在能承續先哲將墜之業,為其托命之人,而尤在能開拓學術之區宇,補前修所未逮。故其著作可以轉移一時之風氣,而示來者以軌則也。”
  這些話,用來評價寅恪先生自己,完全若閤符契。
  寅恪先生在上述序言中還說:“神州之外,更有九州。今世之後,更有來世。其間倘亦有能讀先生之書者乎?如果有之,則其人於先生之書,鑽味既深,神理相接,不但能想見先生之人,想見先生之世,或者更能心喻先生之奇哀遺恨於一時一地,彼此是非之錶歟?”
  筆者多年來一嚮喜讀寅恪先生之書,雖囿於平日研治範圍,限於學養,不能做到通解,但不避寒暑,不擇剛柔,不分晝夜,以誦讀為課業,反復“鑽味”,雖不敢自稱“神理相接”,然於先生其人其學其時其世其哀其痛似微有所悟,是又無須諱言者。今特將我所認識到的陳寅恪先生之學說內涵和研究方法,做一簡括的梳理,庶幾可增加對這位大史學傢同時也是大思想傢的“瞭解之同情”。
  陳寅恪先生的學術觀念和治學方法是非常自覺的,他自己也頗為著重。當《柳如是彆傳》完稿之後的1968年,即他逝世的前一年,曾寄望於助手黃萱,說:“我的研究方法,是你最熟識的。我死之後,你可為我寫篇談談我是如何做科學研究的文章。”黃萱感到力不從心,且在當時環境下不能筆錄寅恪先生的口授,隻好難過地說:“陳先生,真對 陳寅恪的學說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陳寅恪的學說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價格優惠、包裝很好、推薦購買!

評分

京東的圖書質量好,送貨快,質優價廉!

評分

《浮生六記(外三種)》共收清人小品四種:均為閨中憶語體散文的代錶作品。書中所涉及的四位女性,都是聰慧美麗、纔華橫溢而又過早逝去aaa a的知識女性。作者以淒美的文字、纏綿的筆調,抒發瞭對亡妻(妾)的悼亡之情,嚮讀者展示著他們的伉麗情深、繾綣愛戀、動亂憂患、悲歡離閤……

評分

非常好,值得推薦,老顧客瞭。。。

評分

¥37.90陳寅恪的學說

評分

包裝精美,物流很快,送貨上門,滿減優惠,疊加優惠券更劃算!包裝精美,物流很快,送貨上門,滿減優惠,疊加優惠券更劃算!包裝精美,物流很快,送貨上門,滿減優惠,疊加優惠券更劃算!

評分

不錯的圖書

評分

陳寅恪的學說

評分

陳寅恪 第二版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陳寅恪的學說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分享鏈接


去京東購買 去京東購買
去淘寶購買 去淘寶購買
去噹噹購買 去噹噹購買
去拼多多購買 去拼多多購買


陳寅恪的學說 bar code 下載
扫码下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