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炼制与天然气加工工业污染综合防治最佳可行技术

石油炼制与天然气加工工业污染综合防治最佳可行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 著
图书标签:
  • 石油炼制
  • 天然气加工
  • 工业污染
  • 污染防治
  • 最佳可行技术
  • 环境保护
  • 环境工程
  • 化工工程
  • 可持续发展
  • 清洁生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52258
版次:1
商品编码:11957739
包装:精装
丛书名: 污染综合防治最佳可行技术参考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83
字数:69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环境工程、石油化工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
《石油炼制与天然气加工工业污染综合防治可行技术》是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翻译,结合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简称,国家重大水专项)项目的实施,翻译欧盟石油化工《污染综合防治可行技术(简称,BAT技术)参考丛书》之一,即“石油炼制与天然气加工污染综合防治可行技术参考文件”[ Integrated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Reference Document on Best Available Techniques for Mineral Oil and Gas Refineries ]的中译本。
《石油炼制与天然气加工工业污染综合防治可行技术》系统介绍了欧盟石油炼制和天然气加工生产和污染控制技术现状,重点关注从生产到废物处理的污染全过程控制以及工业对水体、大气和土壤污染的综合控制,污染控制的理念和技术先进,对我国石油炼制和天然气加工行业的清洁生产和污染减排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石油炼制与天然气加工工业污染综合防治可行技术》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欧盟石油炼制与天然气加工的运行管理、生产工艺技术和污染综合防治的BAT技术等,内容翔实、实用性强,适合于行业管理人员和从事污染防治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科研、设计、环境影响评价及高等学校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参考用书。

内容简介

本书为欧盟重点行业污染控制可行技术参考文件的译本,系统介绍了欧盟石油炼制和天然气加工生产和污染控制技术现状,重点关注从生产到废物处理的污染全过程控制以及工业对水体、大气和土壤污染的综合控制,污染控制的理念和技术先进,对我国石油炼制和天然气加工行业的清洁生产和污染减排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内页插图

目录

0绪论1
0.1内容摘要1
0.1.1文件范围1
0.1.2欧洲炼油工业2
0.1.3炼油工艺和最主要的环境问题2
0.1.4BAT备选技术3
0.1.5石油炼制和天然气加工行业BAT技术4
0.1.6新兴技术6
0.1.7结束语6
0.2序言7
0.2.1本书的地位7
0.2.2IPPC指令的相关法律义务和BAT技术定义8
0.2.3本书的编写目的9
0.2.4资料来源9
0.2.5本书的理解和使用9
0.2.6章节结构10
0.3本书的范围10
1总论13
1.1炼油的目的13
1.2欧盟的炼油行业13
1.3欧洲炼油厂20
1.3.1欧洲炼油厂的技术特点23
1.3.2欧洲炼油行业的就业29
1.4炼油行业主要环境问题30
1.4.1大气排放30
1.4.2废水排放32
1.4.3废弃物33
1.4.4土壤和地下水污染34
1.4.5其他环境问题34
2应用性工艺技术36
2.1炼油工艺概述37
2.2烷基化40
2.3基础油生产41
2.4沥青生产43
2.5催化裂化45
2.6催化重整47
2.7焦化工艺48
2.8冷却系统51
2.9脱盐53
2.10能源系统54
2.11醚化60
2.12气体分离63
2.13加氢工艺64
2.14氢气制备72
2.15炼油厂综合管理74
2.16异构化76
2.17天然气加工78
2.18聚合79
2.19初级蒸馏80
2.20产品处理83
2.21原料储存和处理85
2.22减黏裂化86
2.23减排技术88
3现有排放消耗89
3.1炼油厂现有排放消耗概况89
3.1.1炼油厂的消耗91
3.1.2大气排放92
3.1.3废水排放99
3.1.4废弃物101
3.2烷基化102
3.3基础油生产104
3.4沥青生产106
3.5催化裂化107
3.6催化重整112
3.7焦化工艺114
3.8冷却系统116
3.9脱盐118
3.10能源系统119
3.10.1能量管理120
3.10.2能量容量和消耗121
3.10.3排放123
3.11醚化127
3.12气体分离工艺128
3.13加氢工艺129
3.14氢气制备132
3.15炼油厂综合管理134
3.16异构化137
3.17天然气加工139
3.18聚合140
3.19初级蒸馏141
3.20产品处理143
3.21炼油厂原料储存和处理144
3.22减黏裂化147
3.23废气排放149
3.24废水排放150
3.25固体废弃物152
3.26监测154
4BAT备选技术158
4.1概述159
4.2烷基化160
4.2.1氢氟酸烷基化工艺160
4.2.2硫酸烷基化工艺162
4.2.3选择性加氢或异构化升级原料164
4.3基础油生产164
4.3.1多效提取工艺165
4.3.2芳香抽提装置使用的溶剂类型166
4.3.3脱蜡装置溶剂回收167
4.3.4石蜡后处理168
4.3.5润滑油清洁169
4.3.6基础油中间产物和产品储存169
4.3.7溶剂储存和基准170
4.3.8加氢装置硫处理170
4.3.9芳烃抽提废水汽提171
4.3.10热油系统171
4.4沥青生产172
4.4.1沥青产品储存172
4.4.2废气处置173
4.4.3废水处理175
4.4.4废弃物处置175
4.4.5热油系统176
4.5催化裂化176
4.5.1再生器充分燃烧176
4.5.2渣油催化裂化(RCC)178
4.5.3再生器部分燃烧179
4.5.4催化裂化装置原料加氢处理180
4.5.5FCC再生器烟气废热锅炉和膨胀机181
4.5.6催化剂选择182
4.5.7废水管理183
4.5.8NOx减排技术183
4.5.9颗粒物减排技术186
4.5.10硫氧化物减排技术190
4.5.11组合减排技术195
4.5.12废弃物管理技术196
4.6催化重整197
4.6.1连续催化重整197
4.6.2半再生式重整198
4.6.3催化剂促进剂198
4.6.4再生烟气清洗199
4.6.5再生烟气静电除尘器199
4.6.6二�び⑸�成200
4.7焦化工艺201
4.7.1延迟焦化201
4.7.2流化焦化202
4.7.3煅烧工艺202
4.7.4灵活焦化204
4.7.5含油污泥和/或废物作为焦化装置原料204
4.7.6焦化气净化205
4.7.7冷却/切焦工艺用水206
4.7.8焦炭处理和储存207
4.7.9大气污染物减排208
4.7.10废水排放控制210
4.7.11土壤污染控制210
4.8冷却系统211
4.8.1冷却和工艺水隔离211
4.8.2空气冷却212
4.8.3油泄漏预防212
4.9脱盐213
4.9.1脱盐方法213
4.9.2强化油/水分离214
4.9.3强化固体/水�灿头掷�214
4.9.4脱盐装置水再利用215
4.9.5脱盐装置盐水汽提216
4.10能源系统216
4.10.1能量管理217
4.10.2炼油厂燃料:类型和净化221
4.10.3能量产生225
4.10.4NOx控制和减排233
4.10.5颗粒物减排246
4.10.6硫氧化物减排248
4.11醚化250
4.11.1催化蒸馏250
4.11.2废水生物处理装置异常预防251
4.11.3水溶性化合物泄漏预防251
4.12气体分离252
4.12.1增加与上游装置热集成252
4.12.2改进冷凝物分离252
4.12.3逸散性排放最小化253
4.12.4LPG中燃料气体再利用253
4.12.5防止LPG中恶臭物质排放254
4.13加氢工艺254
4.13.1加氢处理254
4.13.2加氢脱硫255
4.13.3催化蒸馏256
4.13.4加工高金属含量原料的在线催化剂更换257
4.13.5轻二烯烃加氢257
4.13.6加氢裂化258
4.13.7渣油加氢259
4.14氢气制备260
4.14.1天然气加热蒸汽重整260
4.14.2焦炭和重油气化261
4.14.3氢气净化262
4.15炼油厂综合管理263
4.15.1环境管理工具263
4.15.2气泡概念264
4.15.3良好维护269
4.15.4培训271
4.15.5生产计划和控制271
4.15.6安全管理272
4.15.7水管理272
4.15.8排放综合管理278
4.16异构化279
4.16.1活性氯化物促进的催化剂异构化279
4.16.2分子筛异构化279
4.16.3异构化原料中环己烷增加280
4.17天然气加工281
4.17.1天然气胺脱硫281
4.17.2硫黄回收装置281
4.17.3CO2再利用282
4.17.4VOCs减排技术282
4.17.5NOx减排技术282
4.17.6废水减排技术282
4.17.7废弃物减排技术283
4.18聚合284
4.18.1工艺284
4.18.2催化剂管理和再利用285
4.19初级蒸馏285
4.19.1渐进蒸馏装置286
4.19.2原油蒸馏装置热集成287
4.19.3减压蒸馏装置热集成288
4.19.4真空泵和表面冷凝器使用289
4.19.5减压蒸馏装置真空压力降低290
4.19.6真空喷射器冷凝器的不凝物处理290
4.19.7废水处理与再利用291
4.19.8常压装置考虑的其他技术291
4.20产品处理292
4.20.1碱溶液级联292
4.20.2废碱管理293
4.20.3焚烧脱硫排放的难闻气体294
4.20.4加氢取代黏土过滤294
4.20.5处理295
4.20.6催化脱蜡295
4.21原料储存和处理296
4.21.1地下储罐296
4.21.2内浮顶罐297
4.21.3固定顶罐298
4.21.4外浮顶罐299
4.21.5加压容器300
4.21.6双密封和二次密封300
4.21.7储存策略301
4.21.8罐底泄漏的预防301
4.21.9罐区围堰防护304
4.21.10减少罐底物生成305
4.21.11储罐清洁过程305
4.21.12罐体颜色306
4.21.13其他好的存储实践306
4.21.14在线混合308
4.21.15批次混合309
4.21.16蒸气回收309
4.21.17蒸汽破坏/利用311
4.21.18装载过程中蒸汽平衡312
4.21.19底部装载措施313
4.21.20地面密封313
4.21.21LPG加臭313
4.21.22地上管线和输送线314
4.22减黏裂化314
4.22.1深度热转化314
4.22.2加氢减黏裂化315
4.22.3均热炉减黏裂化315
4.22.4酸性气体和废水管理316
4.22.5焦炭形成减少316
4.23废气处理317
4.23.1CO减排技术317
4.23.2CO2排放控制318
4.23.3NOx减排技术318
4.23.4颗粒物324
4.23.5硫管理系统328
4.23.6VOCs减排技术343
4.23.7火炬353
4.23.8空气污染物减排组合技术355
4.23.9恶臭气体预防和控制技术357
4.23.10噪声预防和控制技术357
4.24废水处理357
4.24.1炼油厂内废水管理358
4.24.2酸性废水汽提(SWS)360
4.24.3废水中烃类化合物的减少和回收363
4.24.4初级处理365
4.24.5二级处理366
4.24.6三级处理367
4.24.7最终处理369
4.24.8炼油厂废水处理369
4.25废弃物管理372
4.25.1废弃物管理计划建立372
4.25.2污泥管理和处理373
4.25.3废固体催化剂管理376
4.25.4废弃物回收和循环378
4.25.5废弃物生物降解380
4.25.6稳定化/固化废弃物381
4.25.7废弃物储存383
5BAT技术384
5.1通用(整个炼油厂)BAT技术388
5.2工艺/流程BAT技术394
6新技术408
7结束语412
附录Ⅰ炼油厂适用的环境立法和排放限值418
1.欧盟和其他国际立法418
2. EU+国家立法和排放限值421
3.非EU+国家立法和排放限值437
附录Ⅱ炼油厂配置440
1.配置1:拔顶加氢+异构化装置445
2.配置2:催化裂化配置446
3.配置3:加氢裂化配置446
4.配置4:带有加氢转化和IGCC的复杂炼油厂446
附录Ⅲ炼油厂原料、中间体和产品448
1.原油448
2.炼油厂中间体和产品450
附录Ⅳ实施环境技术的成本效益案例454
1.假设情况下实施技术的成本效益计算454
2. SRU的成本效益数据455
3.一些NOx减排技术成本效益数据汇编455
4.在两个不同炼油厂应用NOx环境措施的可行性研究458
附录Ⅴ气泡概念下TWG成员关于SO2和NOx排放不同建议的背景信息460
1.基于荷兰提供的BAT技术假设计算460
2.奥地利提供的实例461
3. TWG成员提供的两个实例464
4.意大利的建议和给定气泡数值的理由464
5. CONCAWE对给定气泡数值的建议和理由465
附录Ⅵ法国和意大利对炼油行业实施BAT技术的建议468
1.法国对第5章一些部分结构的建议468
2.意大利对第5章一些部分结构的建议471
附录Ⅶ缩写和释义473
参考文献479

前言/序言


《化工行业污染治理的创新实践与前沿进展》 本书聚焦于当前化工行业面临日益严峻的环境挑战,深入探讨了多项创新性的污染治理技术与管理实践。全书围绕“绿色发展”与“可持续生产”的核心理念,系统梳理了化工生产过程中各类污染物的产生机理,并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当前国际国内在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处理及噪声控制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成功案例。 在废气治理方面,本书详细介绍了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高效吸附与催化氧化技术,包括新型吸附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低温等离子体催化氧化、光催化氧化以及生物过滤等前沿方法。对于炼厂和化工厂常见的含硫、含氮化合物,书中也着重分析了湿法脱硫脱硝、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和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等技术的优化升级,并引入了最新的膜分离技术在气体净化中的应用潜力。此外,对于炼化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恶臭气体,本书也提供了基于生物降解和化学吸收的综合治理方案。 在废水处理方面,本书着重介绍了针对化工废水复杂性和高毒性特点所开发的集成化处理工艺。内容涵盖了高级氧化技术(如臭氧氧化、芬顿/类芬顿反应)、生物强化技术(如序批式活性污泥法、膜生物反应器MBR)、吸附-沉淀耦合技术以及重金属废水的高效去除方法。特别地,本书深入分析了在精细化工、农药、医药等行业废水处理中的特色技术,如反应-结晶集成工艺、电化学处理技术以及吸附-催化集成技术。对于难降解有机物的处理,书中详细阐述了催化湿式氧化(CWO)、超临界水氧化(SCWO)等高级处理技术,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其在废水减量化和资源化方面的应用前景。 在固体废弃物管理方面,本书强调了从源头减量、过程控制到末端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内容包括危险固体废物的分类、收集、贮存与运输的最佳实践,以及对废催化剂、废渣、废包装材料等进行资源化利用的技术,如废催化剂的再生与回收、废渣的稳定化/固化以及生物质废弃物的能源化利用(如气化、热解)。对于炼化过程中产生的油泥、污泥等,书中详细介绍了固化、稳定化、水泥窑协同处置以及资源化回收(如从中提取有用组分)等技术。 在噪声污染防治方面,本书关注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噪声源,并提供了一系列系统的控制策略。这包括设备噪声的源头降噪(如采用低噪声设备、优化工艺流程),噪声的传播途径控制(如隔声、吸声材料的应用,厂界绿化带的设置),以及对厂区内高噪声区域的声学规划。此外,书中也探讨了针对特定设备(如压缩机、泵、风机)的个体化降噪措施,并引入了声学成像等先进诊断技术在噪声源识别中的应用。 在环境风险评估与应急管理方面,本书不仅关注常规污染物的治理,更强调化工企业潜在的重大环境风险的预防与控制。书中详细介绍了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发生时的应急预案制定、风险评估方法(如HAZOP、FMEA),以及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响应措施和环境监测技术。对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书中也提供了快速响应、污染控制和损害评估的指导原则。 在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理念的融入方面,本书贯穿了全书的始终。它倡导企业从源头削减污染物的产生,通过优化工艺设计、改进操作管理、选用清洁原料等手段,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能源的节约。书中详细阐述了清洁生产审核的流程和关键环节,并介绍了在化工行业中成功实施清洁生产的案例,展示了清洁生产如何转化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循环经济的理念则体现在对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能量梯级利用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方面。 在环境管理与政策法规方面,本书也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以及环境管理体系(如ISO 14001)进行了梳理和解读,旨在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遵守环境法规要求,建立健全的环境管理体系,实现从被动治理到主动预防的转变。 本书的编写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对技术原理的深入剖析,也有对实际应用场景的细致描绘。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图表展示,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各项技术的特点、优势以及适用范围,为化工企业在污染防治工作中提供科学、可行、经济且环保的解决方案。本书适合化工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环保管理人员、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阅读参考。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在我看来,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综合防治”的理念上。污染防治并非孤立的单一环节,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我期待书中能够将不同类型的污染(空气、水、固体废物)以及不同的防治技术(源头控制、过程治理、末端处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例如,在油气开采和炼制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协同治理的机遇,将一种污染物的处理过程与另一种污染物的资源化利用相结合,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系统性的风险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来指导企业进行污染综合防治策略的制定?这对我来说非常有价值。我猜想,书中还会涉及一些环境管理体系的构建,如ISO14001等,以及如何通过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手段来提升污染治理的效率和精细化水平,这在当今数字化浪潮下显得尤为重要。

评分

我对书中关于“风险管理”与“应急响应”的内容也充满好奇。工业污染事件的发生,往往伴随着巨大的环境和经济风险。一个完善的污染防治体系,必然要将风险的识别、评估、预警和控制纳入其中。我期待书中能对石油炼制和天然气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重大环境风险进行分析,例如管道泄漏、火灾爆炸、有毒有害物质泄露等,并详细介绍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这包括如何建立有效的监控体系,如何进行风险评估,以及在发生事故时,如何采取快速有效的应急响应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和人员造成的损害。这对于提升行业整体的安全生产和环境管理水平至关重要。

评分

我一直对工业污染治理领域抱有浓厚兴趣,尤其是在能源化工这个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行业。近来,我偶然翻阅到一本名为《石油炼制与天然气加工工业污染综合防治最佳可行技术》的书籍,尽管我尚未有机会深入细读,但从其书名就能感受到其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并由此勾勒出我对这本书所能涵盖内容的一些初步畅想与期待。首先,我设想这本书必定会从石油炼制和天然气加工这两个核心产业入手,详尽地剖析它们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污染物。这其中,空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以及颗粒物,无疑是重要的焦点。我期待书中能详细介绍这些污染物产生的具体环节,例如炼油过程中催化裂化、焦化、硫磺回收装置的排放,以及天然气处理中的硫化氢脱除、瓦斯气燃烧等过程。同时,废水污染也是不可忽视的部分,石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含油废水、含酚废水、含硫废水等,其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书中很可能还会涉及固体废弃物,如炼油厂的废催化剂、油泥,以及天然气田的钻井废弃物等,这些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技术也应在书中占有一席之地。

评分

对于政策法规和经济性考量,一本优秀的污染防治技术书籍,必然会兼顾法律法规的要求和经济成本的约束。我猜想,《石油炼制与天然气加工工业污染综合防治最佳可行技术》这本书,在介绍各种技术方案时,不会回避其经济上的可行性。例如,对于不同的脱硫技术,书中是否会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比较其初始投资、运行成本、维护成本以及带来的环境效益?此外,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规是企业进行污染防治的根本依据,书中很有可能还会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梳理和解读,帮助读者理解合规要求,并结合技术手段满足这些要求。此外,书中是否会探讨一些市场化的环保技术推广机制,例如环境税、排污权交易等,以及这些政策工具如何激励企业采用更先进的污染防治技术。

评分

从专业性的角度来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扎实的技术理论基础,并辅以大量的工程实例和数据支持。对于石油炼制和天然气加工这样高度专业化的行业,理论知识的严谨性至关重要。书中对各种化学反应、物理分离过程的机理讲解,以及各种治理技术的工程设计参数、操作条件、效率评估等,都应做到详实准确。同时,我深知理论离不开实践,因此,书中如果能包含来自国内外实际工程项目中的案例分析, detailing the challenges faced, the solutions implemented, and the outcomes achieved,那将极大地提升其参考价值。例如,某炼油厂如何成功改造其脱硫装置,实现二氧化硫排放的显著降低;某天然气处理厂如何优化其废水处理工艺,使出水水质达到更高的排放标准。这些具体的、可操作的经验分享,对于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来说是无价的。

评分

我对于书中在“最佳可行技术”(BAT)选择和评估方面的深度分析抱有高度期待。BAT的提出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需要不断地根据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进行更新。我希望书中能够清晰地阐述BAT的评估原则和方法,包括技术适用性、环境效益、经济成本、风险评估以及行业最佳实践等多个维度。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个决策框架,帮助企业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污染防治技术组合?例如,对于不同规模、不同工艺流程的炼油厂或天然气处理厂,最优的技术选择可能会有所不同。我更希望看到书中能包含一些量化的指标和参考数据,例如不同技术的污染物削减率、单位处理成本、能耗等,这些都能为实际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评分

最后,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一个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为行业内的工程师、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科研人员提供一个权威、全面的参考平台。它不仅应该是一本技术教科书,更应该是一本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南。我期待书中能够包含大量的图表、流程图、技术参数表,使得复杂的技术信息更加直观易懂。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能够专业但不失严谨,清晰易懂,避免过多晦涩的专业术语,或者对必要的术语进行清晰的解释。如果书中还能提供一些相关的行业标准、技术规范的索引,或者对相关文献进行推荐,那将极大地提高其使用的便捷性。总而言之,我期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个人以及行业内许多人学习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

评分

一本真正有价值的图书,应该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和指导性。我猜想,《石油炼制与天然气加工工业污染综合防治最佳可行技术》这本书,在介绍当前成熟技术的同时,也会对未来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例如,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污染物的监测、预测和治理是否会更加智能化、精准化?是否有新的催化剂、新材料或新的分离技术有望在不久的将来颠覆现有的治理模式?书中是否会探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技术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潜力?这些对未来发展的洞察,将有助于读者把握行业发展的脉搏,提前布局,迎接挑战。

评分

在污染源头和过程控制方面,我预期这本书将重点阐述“最佳可行技术”(BAT)这一核心理念。这意味着书中不会仅仅罗列一些通用的治理方法,而是会深入探讨那些在技术上成熟、经济上可行、环境效益显著的创新性或优化性技术。例如,在空气污染防治方面,我设想书中会详细介绍高效脱硫脱硝技术,如选择性催化还原(S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以及先进的VOCs回收与处理技术,如吸附、冷凝、燃烧等。对于废水处理,我期待书中能够介绍先进的油水分离技术、生化处理技术,以及针对特定难降解污染物的深度处理技术,如膜分离、高级氧化等。此外,书中很有可能还会涵盖清洁生产技术,从源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比如优化工艺流程、改进设备、使用清洁能源等,这些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对书中关于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案例和效果评估部分尤为感兴趣,希望能从中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

评分

作为一名关注可持续发展的读者,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末端治理”的层面,而是更加注重“全生命周期”的绿色理念。从原油、天然气的勘探、开采、运输,到炼制、加工,再到最终产品的应用和废弃物处理,每一个环节都可能产生环境影响。我猜想,这本书的“综合防治”理念,很可能已经渗透到对整个产业链的考量中。例如,书中是否会探讨如何通过优化开采方式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否会介绍更清洁的运输方式?在炼制加工环节,是否会鼓励采用生物基原料或可再生能源来降低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这些更具前瞻性的内容,将使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单纯的技术手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