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别困在欲望上

你别困在欲望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晋 著
图书标签:
  • 情感
  • 成长
  • 爱情
  • 自我
  • 心理
  • 治愈
  • 两性
  • 困境
  • 迷茫
  • 独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沈阳出版社
ISBN:9787544170406
版次:1
商品编码:1191690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5-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56
字数:20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针对人生的各个方面:情感、事业、家庭、运动和精神灵性,阐述每个人应该如何通过满足自己的基本欲望来获得有价值的幸福感。


内容简介

  奴役着我们的并不是生活、财富和权力,而是对于生活、财富和权力的迷恋。欲望一旦失去节制,它就成了痛苦的制造者。欲望是一种本能性的客观存在。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欲望追求,但也要有所节制。欲望就像水一样,适当就好,多了就会泛滥成灾。我们之所以活得累,往往就是因为把欲望误认为需要,使自己疲于奔命,越陷越深。为自己的欲望设个底线,它才不会毁掉你的幸福。


作者简介

  李靖,毕业后曾在大学任教多年,后投身于文化事业,坚持从事文学创作工作,几家媒体的专栏撰稿人。擅长透过对人生的了解,参悟人性的盲点,在人生励志与智慧启迪方面深有研究。


精彩书评


目录

第一章 欲望是一种本能,控制是一种原则

欲望一物,人皆有之 / 2

如果没有欲望,也就没有成功 / 6

欲望无边,谁也不可能全部满足 / 8

欲望一旦失去节制,它就成了痛苦的制造者 / 11

一不小心,欲望就会成为陷阱 / 15

为欲望设个底线,它才不会毁掉你的幸福 / 18

清心寡欲,才能淡泊守志 / 21

要把欲望限定在道德允许的范畴内 / 24

第二章 欲求不满,不过是为了满足扭曲的虚荣

虚荣心是把双刃剑 / 30

虚荣过头,就会成为人生的负累 / 34

何必追求得不到的东西 / 39

谁都可以很幸福 / 42

脱离实际的爱情就会虚无缥缈 / 45

比来比去,苦了自己 / 48

骄奢淫逸必自毙 / 52

如果你愿意,幸福就在你身边 / 54

第三章 功名利禄如云烟,何必缠绕在心间

生前为钱而迷乱,身后可曾带一文 / 58

看淡名利得失,这些不过是过眼云烟 / 63

认清赚钱的实质 / 66

别让金钱谋杀你的幸福 / 70

财富需要有,但不能为之癫狂 / 74

把虚名看淡一些 / 77

懂得珍惜,才能收获幸福 / 81

一心一意享受生活的精彩,那才是真正的幸福 / 85

第四章 红尘中有千般诱惑,还需耐得住寂寞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 90

将寂寞化作盾牌,去抵挡外界的诱惑 / 93

贪多难咽,放弃本不属于你的东西 / 95

沉迷情色,最易打乱生活 / 99

独守善心,善恶到头终有报 / 103

戒骄戒躁,别做“揠苗助长”的傻事 / 107

在“热闹”之外,找到“我”的位置 / 110

第五章 苛求圆满,实际上就是跟自己过不去

完美只是一个漂亮的陷阱 / 116

不必事事争第一 / 118

你没有那么多观众,别总难为自己 / 121

自我要求低一些,对我们来说或许更好 / 125

不要太苛求完美,这样你会很累 / 128

正视缺陷,扬长避短 / 131

得不到的东西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 / 133

生活其实已经很完美 / 136

第六章 淡然取舍,成就人生大智慧

人生就在得失间 / 140

取舍必然有得失 / 142

得未必是福,失未必是祸 / 144

不要在得失上过分算计 / 150

权衡利弊,得失之间孰轻孰重 / 153


第七章 让节奏慢一点,让自己懒一点

泛滥的忙碌,终究让我们得到了什么 / 172

人太累,正是因为所求过多 / 176

拼搏的时候,也别忘了适当休息 / 179


第八章 唯知足者能常乐,请珍惜当下的一切

人生,不过吃饭睡觉那点事 / 196

知足了,才会常乐 / 199

美酒饮到微醉处,好花看到半开时 / 201

活在当下,幸福就在当下 / 204


第九章 挣脱欲望,享受奢侈的平凡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欲望是一种本能,控制是一种原则

  欲望是一种本能性的客观存在。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欲望追求,这本无可厚非,但也要有所节制。欲望就像水一样,适当就好,多了就会泛滥成灾。我们之所以活得累,往往就是因为把欲望误认为需要,使自己疲于奔命,越陷越深。

  欲望一物,人皆有之

  孔子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就是说,人的生命,不离两件大事:要吃饭,还要繁衍后代,这是人的本性。没有这些本性欲望,人不能生存,活着也就没有意义。欲望,其实也是一种需求,是人类希望满足自身需要的一种心态,美国社会学家马斯洛把它分成了五个层次:

  1.生理;

  2.安全;

  3.社会;

  4.尊重;

  5.自我实现。

  这五种欲求是由低到高依次、逐渐满足的。在这个实现过程中,欲求是人产生各种行为的内在动因。也就是说,正因为人有了满足需求的欲望,才会为实现这种欲望而采取实际行动,才会奋斗,才会创造,才能够享受创造带来的成功。而人的幸福、快乐,也将在创造、享受的过程中产生,所以说,常人不能无欲,不能无事。

  欲望之于人来说,是一种本性。合理的欲望,可以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最终让我们收获幸福;但是不合理的欲望,却会让我们陷入无法自拔的泥潭,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无奈、痛苦、彷徨,甚至会使我们自暴自弃。

  换句话说,当欲望在我们的能力范围之内的时候,我们就能够收获渴望的幸福;而当欲望超出我们的能力范围时,我们就会被贪婪的枷锁牢牢锁住,离幸福越来越远。

  曾经有一个年轻人,在大学毕业之后成功地进入了一家世界500强的企业,而且在入职第一个月就拉到了一张大单,创造了这个企业新人业务史上的新纪录。

  大笔的奖金,恋人的称赞,同事的羡慕,上司的夸奖,许许多多的赞美之声开始充斥在他的耳旁,结果这突如其来的成就感让他有些洋洋自得。

  就这样,在之后的一年中,他彻底被金钱和虚荣俘获了,成了欲望的奴隶,每天都奔波在工作当中,为了拉单子甚至不择手段,与同事之间的矛盾开始日渐凸显出来。在公司,他目空一切,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由于他忘乎所以地追求金钱与名望,与恋人待在一起的时间也是越来越少,两人的关系出现了裂痕。可是,他对这一切却是漠然视之,强烈的成功欲望让他舍弃了很多东西。

  有一次,他犯了一个很意外的错误,但是这个错误对于公司来说是不允许的。同事的举报,让他彻底跌进了深渊。最终,公司领导层作出了一个决定,他被公司开除了。

  这一沉重打击一下子就彻底击败了他。他病倒了,躺在病床上,当他开始回忆自己一年多的生活时,他突然发现,自己在一年多的时间失去了很多,盲目地以为金钱越多就是幸福越多,结果,他自己都已经记不清楚有多长时间没有陪父母了,有多长时间没有和恋人谈心了,有多久没有在球场上纵横驰骋了。

  突然的醒悟,让他悔恨交加。他先后给父母、恋人、朋友打了电话,听着熟悉的声音、亲切的问候,这个时候他才恍然明白,原来金钱并不能够买来所有的幸福,无尽的欲望只会让自己离幸福越来越远。我们每个人都有欲望,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欲望都能够变成现实,一个人如果想让自己更加幸福,不是增加自己的财富,而是要降低自己的欲望。当我们降低了欲望之后才会发现,原来,幸福真的是唾手可得,只是我们在欲望中迷失了而已。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人之所以幸福,是因为他的心灵感到幸福。”幸福绝对是一种自我的感觉,一种源自内心深处的平和与协调。一个人幸福与否,过得好与不好,这其实都要听从心灵的声音。

  一天,上帝以及天使们在天堂里召开了一个特别的会议。上帝说:“我要人类在付出一番努力之后才能找到幸福快乐,那么我们现在讨论一下把人类幸福快乐的秘密藏在什么地方比较好呢?”

  其中一个天使说:“我觉得应该把它藏在高山上,这样一来,人类肯定就不会发现了,一定要让他们付出很大的努力。”

  上帝听完之后摇摇头。

  又有一位天使说:“那就把它藏在大海深处吧,人类一定发现不了。”

  上帝听了还是摇摇头。

  这时,又有一位天使发言了:“根据我的看法,还是把幸福快乐的秘密藏在人类的心中比较好,因为人类总是会去向往到外面寻找自己的幸福快乐,而从来没有人会想到在自己身上挖掘幸福快乐的秘密。”

  上帝听完之后,觉得这个答案非常好。

  从此,幸福快乐的秘密就藏在了每个人的心中。其实,幸福是一种感觉,它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周围,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

  可见,幸福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很简单的,就好像一个故事中的半杯水,有人说:“我只有半杯水。”可是有人说:“我还有半杯水!”同样是拥有,过多的欲望就会让我们感觉不到幸福,而幸福对于我们,有时不过是“半杯水”罢了。

  总而言之,对人类来说,每个人都是有欲望的。而相对于短暂的一生来说,并不是所有的欲望都可以变成现实。合理的欲望,能够让我们收获到成功的喜悦,让我们触摸到幸福;而不合理的欲望,只会让我们的人生如烟花般一闪而逝,让我们来不及找到自己的幸福。

  幸福其实就在我们每个人的手中,放弃不合理的欲望,我们自然就能够感悟到内心深处渴望已久的幸福,也自然会为我们美丽的人生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

前言/序言

  所有的生命都希望拥有,包括动物。

  在过去,按照绝大多数人的惯性逻辑,幸福就是欲望上的满足,即只要我有了想要的东西,就没有理由不幸福。近现代的享乐主义给人灌输了这样一种理念:幸福不决定于精神,而决定于物质,如果单纯地从精神上去寻找幸福,那就等于在没有幸福的地方寻找幸福,无异于天方夜谭。受到这种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把追求幸福的重点转向了追求欲望。

  但是,到了今天,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文化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在寻找幸福的道路上却越发地迷失了。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我们越来越不会做人了。

  这是整个社会层面上的问题:比如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冷漠、进行不正当竞争、相互攀比、互不信任、钩心斗角、尔虞我诈、一切都以自己为中心……伦理道德底线越来越低,甚至到了没有底线的地步。这样生活着的人们,你能说他们幸福吗?

  2.抑郁症像感冒一样普遍。

  追求物质所带来的巨大压力,直接导致了抑郁症的高发率。

  据数据统计,美国从1960年至今,这50余年中收入有了大幅增长,但离婚率、抑郁症发生率、青少年自杀率也急速增长,令人堪忧。

  针对这种情况,欧美一些社会科学家把“人类的幸福指数”首次作为课题,开始进行深入研究。自从有了这个比较可靠的科学数据以后,人类的幸福指数一直在下滑。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什么有了财富却还是不幸福?这需要我们深入分析一下痛苦与幸福的本质。

  从某种角度上说,有稳定的收入会让人感到幸福;有和睦的家庭会让人感到幸福;有花不完的钱会让人感到幸福;有无上的权力会让人感到幸福……但这些并不是幸福本身,它只是有可能会使人产生一种短暂的幸福感。

  幸福的本质不属于物质范畴,而是一种内在感受,它有时与物质有关,有时根本与物质毫无瓜葛。痛苦也是一样。幸福不会嫌贫爱富,痛苦也不会专拣穷人欺负,譬如皇帝有皇帝的苦,乞儿有乞儿的乐,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说,要拥有幸福而消除痛苦,最关键的就是要聆听内心的声音。遗憾的是,很多人往往忽略了心灵上的供氧,而仅仅注重物质单方面的发展,这是个错误的方向,最后只能离幸福越来越远。所以我们看到,人类在物质方面虽然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发达程度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但心灵危机也是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所无法比拟的。

  因而,摆在现代人面前最重要的课题应该是:如何保持精神与物质的平衡发展,获取身与心的幸福双丰收?本书就这个问题展开最深刻的探讨,相信读者一定会开卷有益。


《心之迷宫:寻迹内在的静谧》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常常在追求外界的认可和物质的满足中迷失了方向,如同置身于一座错综复杂的迷宫,兜兜转转,却找不到通往内心宁静的出口。本书《心之迷宫:寻迹内在的静谧》正是为了引导读者穿越这层层叠叠的心灵壁垒,抵达那片澄澈安宁的港湾而作。它不是一本关于快速致富、情爱纠葛或权力斗争的通俗读物,而是邀请你踏上一段深刻的自我探索之旅,去理解我们为何会陷入焦虑、恐惧和无止境的欲求,并学习如何从中解脱,找回真正属于自己的力量与平和。 本书的核心,在于揭示“心之迷宫”的运作机制。我们发现,许多时候,困扰我们的并非外在的客观困境,而是我们内心对事物的主观投射和不自觉的思维定势。这些定势,如同迷宫中的幽暗小径,指引我们走向那些让我们徒劳奔波、心力交瘁的死胡同。例如,我们常常会无意识地将自己的价值与他人的评价挂钩,以至于活在别人的目光之下,生怕稍有不慎便跌入“不够好”的泥沼。又或者,我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抱持着过度的担忧,将此刻的安宁拱手让给那些尚未发生,甚至永远不会发生的假设性灾难。这些内心深处的模式,一旦被固化,便会像一层无形的网,将我们牢牢困住。 《心之迷宫:寻迹内在的静谧》并非提供一套僵化的“秘籍”,而是致力于提供一套观察和理解心灵的“地图”。这本书的首篇,将带领读者审视“自我认知”的盲点。许多时候,我们对自己的认识是模糊的、片面的,甚至是被社会文化和他人的期望所塑造的。我们会误以为自己是某种固定不变的“性格”或者“身份”,因而限制了自我成长的可能性。作者通过引导性的提问和详实的案例,帮助读者辨析那些隐藏在“我就是这样”背后的刻板印象,鼓励我们认识到,自我是一个流动的、不断发展的过程,我们拥有改变和重塑自己的内在能力。 接着,本书深入探讨“情绪的根源”。我们总是试图摆脱负面情绪,例如愤怒、悲伤、嫉妒,却往往适得其反,越是压抑,它们就越是顽固地纠缠。作者在这里提出的并非是“压抑”或“放纵”,而是“接纳”与“转化”。我们将学习如何理解情绪背后的信号,它们往往是我们内心深处未被满足的需求,或是未被处理的创伤的体现。通过觉察、允许情绪的存在,并温柔地去探寻它们产生的土壤,我们便能开始瓦解情绪的控制力,将其转化为成长的契机。书中会详细阐述如何识别并解构那些制造情绪困扰的“认知扭曲”,比如灾难化思维、非黑即白思维、过度概括等,这些认知扭曲是迷宫中常见的陷阱,稍不留神便会坠入其中。 第三部分,我们将目光投向“人际关系的本质”。在与他人的互动中,我们常常体验到误解、冲突和失落。本书认为,许多人际关系的难题,源于我们未能清晰地认识到“界限”的重要性,以及未能理解“连接”的真正含义。我们渴望被理解,却常常用不恰当的方式去表达;我们追求亲密,却又害怕失去自我。作者将提供实用的方法,帮助读者建立健康的自我边界,学会清晰而温和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同时理解并尊重他人的边界。更重要的是,本书会引导我们去发现,真正的连接并非建立在迎合或依赖之上,而是建立在真诚的自我展现和相互的理解之上。这里将深入探讨“同理心”的培养,以及如何在这个基础上建立更具深度和质量的人际关系。 本书的第四部分,将触及“内在驱动力的奥秘”。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常常被外在的奖励和认可所驱动,一旦这些外在因素消失,我们的动力也就随之瓦解。作者将引领读者探索“内在动机”的力量,即那些源于我们内心深处的热情、好奇心和价值感。我们将学习如何识别那些真正让我们感到充实和有意义的活动,并学习如何将这些内在的驱动力转化为持续的行动。这部分会涉及到“心流”的理论,以及如何通过调整活动难度和匹配个人技能,来更容易地进入心流状态,从而体验到工作和生活的乐趣,而不仅仅是结果。 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部分,是关于“活在当下”。我们大多数的时间,要么沉溺于对过去的追悔,要么焦虑于对未来的设想,而真正属于我们的“现在”,却常常被我们匆匆掠过。本书将提供一系列循序渐进的练习,帮助读者培养“正念”(mindfulness)的能力。正念并非冥想的代名词,而是一种有意识地、不加评判地觉察当下时刻的品质。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呼吸、身体感受、感官体验等方式,将意识带回到此刻,从而减少思绪的漫游,缓解不必要的精神内耗。通过对“当下”的深入体悟,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并以更从容、更智慧的态度去应对生活中的一切挑战。 《心之迷宫:寻迹内在的静谧》并非是一本提供速成答案的书籍,它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引路人,陪伴你一同踏上自我觉察的道路。它鼓励你带着好奇心去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去理解那些让你重复陷入困境的模式,并最终学会如何不再被这些模式所困扰。这本书的目标,是帮助你拆除内心的围墙,打开通往自由与平和的门扉,让你能够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宁静绿洲,并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力量,去过上更真实、更丰盛的人生。它所讲述的,是一条通往内在宁静的漫长却充满惊喜的旅程,而你,正是这场旅程中最重要的探索者。

用户评价

评分

《你别困在欲望上》这个名字,一开始就抓住了我。现代社会,谁又不是被各种欲望裹挟着前行呢?物质的,情感的,精神的,甚至是那些我们自己都没意识到的潜藏欲望。我很好奇,作者会如何描绘这些“困境”,又会如何引导读者“别困在”其中。我猜想,这本书或许会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与挣扎,让我们有机会审视那些驱动我们行为的源头。也许书中会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或是犀利的分析,来揭示欲望的真相,让我们明白,欲望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欲望失去掌控,让它成为束缚我们自由的枷锁。我想象着,读完这本书,我或许能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又该如何平衡内心对于外界的各种诱惑,从而活得更洒脱,更不被外界的喧嚣所干扰。书名本身就带有一种劝诫和指引的意味,我期待它能带来一种解脱感,一种对生活更深刻的理解,让我们不再被无止境的追求压垮,而是学会享受当下,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评分

“你别困在欲望上”,这个名字,总是在我脑海里萦绕。它带着一种温和的劝诫,又似乎包含着一种深沉的理解。在这个信息爆炸、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欲望好像变成了一场永不落幕的狂欢,而我们,常常身不由己地被卷入其中,疲于奔命,却又似乎永远追赶不上。我渴望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个喘息的空间,一个能够让我停下来,好好审视自己内心真正渴望的角落。我猜想,书中或许会探讨“欲望”的本质,它是如何悄悄地改变我们的价值观,甚至扭曲我们的认知。我期待作者能给出一些超越物质层面的视角,去解读那些更深层次的精神欲望,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轨迹。而且,我特别想知道,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困在”欲望中时,该如何找到出口?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具体的策略,帮助我们摆脱这种被动局面,重新掌握自己人生的主动权?我盼望着,它能像一位睿智的朋友,与我进行一场关于人生方向和内心安宁的深度对话。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很有意思,也很触动我。我最近总感觉生活里多了许多莫名的焦躁,好像一直在追逐一些东西,但又说不清到底是什么。物质上的满足似乎也无法带来持久的快乐,人际关系中的期待和失望更是让人疲惫。于是,《你别困在欲望上》这个书名,就像一道光,突然打在了我心头。“困在”这两个字,太精准了,我确实感觉自己被一些无形的东西缠绕住了。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一些启发,让我明白如何才能挣脱这些束缚。我期待书中能有一些实用的方法,能够帮助我识别并调整那些不健康的欲望,找到更健康、更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或许,书中会分享一些关于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的技巧,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需求,而不是被表面的欲望所蒙蔽。我更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富足并非拥有多少,而是内心的平和与自由。我想看看作者是如何解读“欲望”这个概念的,是将其看作是人性的弱点,还是某种积极的驱动力,但又需要加以引导。

评分

不得不说,《你别困在欲望上》这个书名,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容易被外界影响的人,很容易因为看到别人拥有什么,或者社会潮流在吹捧什么,就觉得自己也应该去追求。这种攀比和焦虑,真的让我心力交瘁。我常常会问自己,我真的想要这些东西吗?还是只是因为它们看起来“好”,或者别人都在拥有?这种模糊的界限,让我很难做出真正符合自己内心的选择。所以,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给我一些拨乱反正的力量。我想了解,作者是如何定义“欲望”的,它是如何悄无声息地侵蚀我们的自由意志的。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分析框架,帮助我理清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区分哪些是真正的需求,哪些只是被社会制造出来的“应该”。而且,我特别想知道,当面对这些“诱惑”时,我们该如何保持清醒,不被卷入无休止的竞争和消耗之中。这本书,对我来说,可能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份“自我拯救”的指南。

评分

《你别困在欲望上》这个书名,初见便有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它不像那些空洞的励志口号,而是带着一种现实的关怀,一种对现代人普遍困境的深刻洞察。“欲望”这个词,太有分量了,它贯穿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到复杂的精神寄托,甚至是那些我们不愿承认的阴暗角落。而“困在”二字,更是描绘了一种无力挣脱的窒息感。我好奇,作者会用怎样的方式,来剖析这种“困境”的成因?是社会环境的压力,还是人性的弱点?我期望书中能有一些引人深思的案例,或是作者独到的见解,让我能够跳出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去审视那些被我习以为常的“追求”。或许,它会颠覆我以往对“成功”和“幸福”的认知,让我明白,真正的自由,并非来自于无止境的占有,而是来自于内心的解脱和对自身的掌控。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成为我探索内心世界的一把钥匙,帮助我找到那个不被欲望所奴役的,更强大、更清醒的自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