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帝國興亡史:神的統治+最後的執政官+列王之傳(套裝共3冊)

羅馬帝國興亡史:神的統治+最後的執政官+列王之傳(套裝共3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羅伯特.格雷夫斯 著
圖書標籤:
  • 曆史
  • 羅馬帝國
  • 古羅馬
  • 曆史小說
  • 曆史傳記
  • 戰爭
  • 政治
  • 文化
  • 西方曆史
  • 列王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重慶齣版社 , 重慶齣版集團
ISBN:11915342
版次:1
商品編碼:11915342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6-03-01
用紙:膠版紙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羅馬帝國興亡史:*後的執政官》:七十年暢銷不衰,曆史小說經典之作。本書作者羅伯特·格雷夫斯是牛津曆史學傢,文筆精工,文風大氣,以通俗易懂的筆法寫就的羅馬曆史風趣幽默,波瀾壯闊,帶領現代人一睹1000多年前羅馬帝國及周邊國傢的方方麵麵,不啻為一幅磅礴的羅馬曆史畫捲。

《羅馬帝國興亡史:神的統治》為英國BBC曆史巨製《羅馬帝國興亡史》原著小說,七十年暢銷不衰,現代曆史小說經典之作。本書作者羅伯特·格雷夫斯是一位牛津曆史學傢,文筆精工,文風大氣,以通俗易懂的筆法寫就的羅馬曆史風趣幽默,帶領現代人一睹1000多年前羅馬帝國及周邊國傢的方方麵麵,不啻為一幅磅礴的羅馬曆史畫捲。

《羅馬帝國興亡史:列王之傳》BBC曆史巨製《羅馬帝國興亡史》原著小說。

七十年暢銷不衰,曆史小說經典之作。

本書作者羅伯特·格雷夫斯是牛津曆史學傢,文筆精工,文風大氣,以通俗易懂的筆法寫就的羅馬曆史風趣幽默,波瀾壯闊,帶領現代人一睹1000多年前羅馬帝國及周邊國傢的方方麵麵。



內容簡介

《羅馬帝國興亡史:*後的執政官》

6世紀的東羅馬帝國危機重重,戰事不斷。然而,無論是汪達爾人、哥特人、波斯人,還是其他可怕的敵人,都無一不懼怕和敬畏帝國**戰爭指揮者和傑齣的軍事指揮傢——貝利薩裏烏斯。他東徵西討,屢戰屢勝,不斷創造驚人軍事奇跡,而他也是*後一個獲得執政官殊榮,並*後一個在戰場上斬獲勝利的羅馬人。

作者羅伯特·格雷夫斯在書中藉用一名帝國奴隸的口吻,宏觀而細緻地刻畫瞭貝利薩裏烏斯將軍的戎馬和悲情一生,同時,將查士丁尼一世統治時期東羅馬帝國的動蕩不安的局勢、軍事徵伐和對外擴張、社會風貌及精神文化生活等都作瞭十分深刻且生動的敘述。

《羅馬帝國興亡史:神的統治》

本書作者藉用古羅馬第四任皇帝提貝裏烏斯·剋勞迪烏斯的口吻,敘述瞭這位皇帝統治時期的曆史故事。在羅馬暴君卡裏古拉被殺以後,人們立刻擁立瞭剋勞迪烏斯成為皇帝。這位皇帝從小因為患有小兒麻痹癥,說話口吃結巴,一直被人當做傻瓜,受人嘲笑,但卻因此逃脫瞭暴君的猜忌以及宮廷的政治鬥爭,使得他在年紀頗大的情況下成為統治者。曆史上的剋勞迪烏斯是一位曆史學傢,而且是極其勤奮的一位,他寫瞭二十捲的埃特魯裏亞史,八捲迦太基史,全都是用希臘文寫的,外加一本自傳,一部關於羅馬字母錶的專著。

這一部用曆史學傢口氣寫就的小說充滿瞭我們熟知的羅馬曆史故事,也充滿瞭我們所不熟悉的宮廷軼事和權力鬥爭。這一切都記載瞭羅馬帝國誕生初期的罪行與蠢事,當然還有它的輝煌。剋勞迪烏斯可能相比其他的羅馬皇帝顯得個性平平,但他統治期間徹底整頓和收拾瞭被暴君卡裏古拉攪得一團糟的國傢狀況,並且,他美麗的小妻子梅薩麗娜和繼任的妻子小阿格裏皮娜也在曆史上留有大名。

《羅馬帝國興亡史:列王之傳》

本書是英國著名作傢羅伯特·格雷夫斯所創作的曆史小說係列《羅馬帝國興亡史》中的一部經典之作。《羅馬帝國興亡史》係列書籍於1934年問世,1943年書籍由企鵝齣版社齣版,此後便長盛不衰。

公元41年,提貝裏烏斯·剋勞狄烏斯被擁立為羅馬皇帝,他是羅馬帝國硃利亞·剋勞狄王朝第四任皇帝。

剋勞狄烏斯被整個傢族視為一個傻瓜,卻悄然地幸免於血腥殘忍的政治陰謀。本書作者鎖定剋勞狄烏斯作為敘述者,講述羅馬帝國誕生初期的輝煌、罪行與蠢事,展現齣一幕幕栩栩如生、風起雲湧的畫麵,不愧為一幅磅礴的羅馬曆史畫捲。


作者簡介

羅伯特·格雷夫斯(Robert Graves)

1895年齣生於溫布爾登,父親是愛爾蘭作傢阿爾弗雷德·珀西瓦爾·格雷夫斯,母親是阿瑪莉亞·馮·蘭剋。一戰爆發時,他離開學校入伍,成瞭皇傢威爾士步兵團的一名上尉。1926年,他在開羅大學當過一年的英國文學教授,除此之外,他都以寫作為生,作品多為曆史小說。1929年,他寫齣瞭自傳《嚮一切告彆》,這本自傳很快就成為公認的當代經典,同時也是一部特彆有價值的戰爭文獻。

1961年,他當被聘為牛津大學教授,並於1971年成為牛津大學聖約翰學院的榮譽研究員。1985年12月7日,羅伯特·格雷夫斯逝世於馬略卡島,1929年以後他就一直住在此地。他去世時,《泰晤士報》寫道:“作為風格獨特的散文作傢、曆史小說傢和記錄者,羅伯特·格雷夫斯的斐然成就會讓他名垂青史。”


精彩書評

格雷夫斯將羅馬曆史寫得既有趣又親切。——《衛報》

作為風格獨特的散文作傢、曆史小說傢和記錄者,羅伯特·格雷夫斯的斐然成就會讓他名垂青史。

——《泰晤士報》


目錄


?


精彩書摘

《羅馬帝國興亡史:最後的執政官》

雖然現在汪達爾人已毫無疑問地被徵服瞭,但其國內的摩爾蠻人仍然對我們的士兵和主教區八百萬不好戰的羅馬裔非洲人構成瞭威脅。摩爾人約有兩百萬,過去經常和汪達爾人交戰,如今隨著後者的衰退,已一步步侵占瞭他們的領土。在貝利薩裏烏斯初次登陸之時,隻有很少的一部分人願同他結盟,答應幫他抵禦外敵,並將自己的孩子送與他當人質,譬如帕布亞山上的一個部落。這些摩爾人主要生活在西班牙對麵的摩洛哥,但也有不少在的黎波裏到大西洋間整個海岸的內陸地區定居。他們自稱是被嫩的兒子約書亞驅逐齣巴勒斯坦的迦南人的後人。自從皇帝剋勞狄烏斯徵服吞並摩洛哥的那一刻起,也就是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後不久,他們的最高首領便不被各諸侯承認,得不到他們的臣服,除非他們能齣示由皇帝親自發給他們的代錶官職的信物。該信物包括:一根白銀打造的權杖,凹槽處嵌以黃金;一頂皇冠形狀的銀絲紗帽,帽邊鑲銀;一件白色的塞薩利短鬥篷,右肩上彆著一枚金色肩章,還綴著皇帝的掛飾;綉以金綫的長袍式束腰外衣;一雙鍍金長筒靴。在過去的一百年裏,這些首領們早已勉強接受瞭汪達爾曆任國王流傳下來的東西,在後者眼中,非洲的主權日漸消逝,但那些諸侯們卻質疑那些信物的真實性,尤其是肩章,並經常以此作為藉口拒不服從。因此,貝利薩裏烏斯直接從君士坦丁堡取來權杖、帽子、鬥篷、肩章、長袍式束腰外衣和長筒靴,贈予這些首領,從而獲得瞭他們的支持,而且,雖然在那兩次摧毀汪達爾政權的戰役中,他們沒有和他並肩作戰,但也沒有與之為敵。

如果貝利薩裏烏斯留下來,以查士丁尼的名義和平地治理非洲,那麼他將會毫無疑問地創造齣一個個奇跡,並把它發展為帝國永久的要塞和倉庫。他應該維係和摩爾人的友誼,改善他們的生活方式。他打算從他們當中選齣一支常設的騎兵衛隊,用現代的戰鬥方式加以訓練,並賜予他們土地和金錢,以獲得他們對自己的忠誠。另外,他原來還打算從羅馬裔非洲人中選齣一支步兵衛隊。現在,他已經在訓練招收上來的士兵瞭。可惜的是,最終這些計劃都無果而終瞭,因為貝利薩裏烏斯那些部下的嫉妒和查士丁尼的猜疑,他沒法繼續他的任務。其中,他手下的兩個軍官,亦是隸屬於卡帕多西亞約翰的間諜,給查士丁尼寄瞭一封密函,信中寫道:其一,那個貝利薩裏烏斯曾堂而皇之地坐到蓋利摩的龍椅上,似乎已下定決心要為他自己和子孫占有它;其二,在占領汪達爾大營後,他公然辱罵手下的軍官和士兵,態度極其野蠻專橫;其三,他和那些野蠻的摩爾人簽訂瞭秘密條約,而且早已說服他們擁護他的暴政;其四,他對那些汪達爾戰俘的錶現很可疑,對他們無比仁慈。這些人希望容易輕信他言的查士丁尼能直接下令逮捕貝利薩裏烏斯,並處以極刑。另外,他們希望自己的這份熱心能得到適當的奬勵——可以的話最好能讓他們當上迦太基和西坡的總督。這兩個人一個叫約翰,是維塔利安的侄子,大傢一般稱其為“血腥約翰”,另一個叫康斯坦丁。因為擔心這份報告遺失,他們就寫瞭兩份一模一樣的信,裝在不同的信封裏,再寄給查士丁尼。其中一封順利送到瞭皇帝的手中,但另一封卻落到瞭我的女主人的手裏,她早就懷疑這些軍官瞭,便在這兩封信送走之前成功地把它截瞭下來。

這封信令貝利薩裏烏斯極其惱怒。沒錯,他不否認他和摩爾人簽訂瞭協議,讓他們為他提供一支騎兵隊伍;他不否認他曾釋放瞭許多年老的汪達爾人;他也不否認他曾為瞭維護紀律,在那個大清早站在特瑞卡瑪隆大營的那個小土墩上責罵底下的將士。隻是信中最後關於他忠誠的那部分完全就是捏造。不過他決定先不對血腥約翰或康斯坦丁采取任何行動,甚至打算先不讓他們知道自己已經看過這封信。幾個月後,查士丁尼送來瞭一道討他歡心的口諭,沒有提到那兩個人的誹謗,隻是讓他盡管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帶著戰利品和汪達爾戰俘返迴君士坦丁堡,也可以留在非洲,那些東西派個手下送迴去就可以瞭。當時,我的女主人安東尼婭堅持要他即刻返迴君士坦丁堡,洗脫自己的嫌疑。她顯得特彆著急,唯恐好友西奧多拉會認為她不忠,是隻忘恩負義的白眼狼。隨著這道口諭一同前來的還有一支騎兵增援部隊,有四韆人,由幾個優秀的軍官率領,其中包括早就和我的女主人的女兒瑪莎訂婚瞭的希爾德格。如此貝利薩裏烏斯便放下心來瞭,抽調齣大部分的皇傢騎兵和馬沙蓋特匈奴人,護送汪達爾戰俘迴國。

他任命太監所羅門為總督代替他的位置,因為對所羅門他有絕對的信心。他將查士丁尼交代的關於如何正確治理非洲的詳細指示都交代給瞭所羅門,那時已是春天,他便在安東尼婭的陪同下揚帆踏上瞭迴程。

……

《羅馬帝國興亡史:神的統治》

我——提貝裏烏斯·剋勞狄烏斯·德魯蘇斯·尼祿·日耳曼尼庫斯,走起路來一瘸一拐,說起話來結結巴巴,傢人都當我是個傻瓜,所以那些野心勃勃、冷酷殘暴的親戚壓根就沒有想過要費神把我處死、毒死、逼死、流放荒島或是活活餓死。他們用這些手段互相殘殺,一個一個地消滅彼此,而我卻活瞭下來,甚至連我那瘋侄兒蓋烏斯·卡裏古拉都死在我的前頭。接著,我意外地被禁衛軍的中士和下士們擁立為皇帝。在這個節骨眼上,我的故事就此打住瞭。對於我這麼一位史學專傢來說,這種做法是極不妥當的。史學傢可沒有權利在最吊人胃口的地方戛然而止。按理說,我原本應該將故事至少講到下一個階段。我應該說說軍隊裏的其他人對禁衛軍這一有違憲法的舉動是何種看法,元老院有什麼意見,他們對於接受我這樣一個毫無前途可言的君主是何感想,是否因此而起瞭殺戮,卡西烏斯·卡瑞亞、阿奎拉和“老虎”(科涅利烏斯·薩賓努斯)這些禁衛軍的隊長是何下場,我的侄女婿維尼奇烏斯以及其他刺殺卡裏古拉的人命運又是如何。可是我並沒有這麼做,我寫下的是一連串鬍思亂想。那時,我正極不自在地坐在兩位禁衛軍下士的肩膀上,腦袋上歪戴著卡裏古拉的黃金橡葉冠,被人簇擁歡呼著在皇宮的庭院裏轉瞭一圈又一圈,腦子裏卻隻想著些不相乾的事情。

我之所以沒有把故事繼續講下去,是因為我寫的並非尋常的史書,而是一篇特彆的答辯狀——辯解我為何居然會讓自己成為羅馬世界的皇帝。也許你們還記得,我的祖父和父親都是堅定的共和主義者,我也同他們一樣。我伯父提貝裏烏斯和侄兒卡裏古拉的統治反而加深瞭我對君主製的成見。被擁上帝位的時候,我已經年屆半百,這個歲數的人可不會輕易就改弦易轍。因此,我寫作其實是為瞭錶明自己壓根一點兒也不想當皇帝,但當時的情勢迫在眉睫,我隻能屈從於士兵們這一時突發的奇想,要是拒絕他們的話,不僅我自己會沒命,我深愛的妻子梅薩麗娜和我們那尚未齣世的孩子也會喪命。(我真是搞不明白,為什麼人會對還未齣世的孩子有那麼深的感情?)我尤其不想被後代們定性為聰明的機會主義者,裝傻充愣,低調度日,等待時機,一聽說宮廷裏有人密謀反帝,便自告奮勇成為繼位的人選。在後續的故事中,我這十三年麯摺的皇帝生涯,應該能辯明我的清白瞭。我的意思是,希望你們通過我言行之間的關係可以看齣,在我統治的不同時期裏,雖然我的行為錶麵上看來前後矛盾,但是我發誓,我從來不曾故意背離過自己公開聲明的那些原則。要是我沒法令人信服的話,那麼至少要讓人看到我當時的處境是何等艱難,也請讀者諸君來說說看,我還有沒有彆的選擇,或者說,根本沒有選擇。

話接上迴,首先我要重復一下,如果不是猶太王希羅德·阿格裏帕當時恰好來訪的話,羅馬的情況恐怕就不知道要糟糕成什麼樣子瞭。在卡裏古拉遇刺的緊要關頭,他是唯一一個頭腦還清醒的人,救下瞭帕拉廷山劇場裏的全體觀眾,使他們免遭日耳曼禁衛軍的屠殺。這事說來有點怪,希羅德·阿格裏帕的輝煌事跡隻被這麼直截瞭當地提瞭一迴,盡管他和我的過去曾數度有過交集。實際上,光是把他的冒險奇遇一一道來,就已經足夠精彩絕倫,但是那樣一來,他在我要講的這個故事裏就有些喧賓奪主瞭:重點要說的可不是他。不過說實話,我的書裏似乎總是少不瞭那些看來不太相乾的事情,所以我決定,既然他在接下來的故事裏確實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那我就大可不必擔心離題韆裏,先講講他在卡裏古拉遇刺之前的生活,再接下去一並說我自己的故事,一直說到他離開人世。假如把他和我的故事分彆放在兩本書裏的話,反而會使得戲劇的統一性大打摺扣。我並不是說自己能把史書寫成戲劇,正如你們所看到的,我對文學氣息是小心翼翼、能免則免。但是要寫到希羅德,故事就免不瞭帶上一點戲劇色彩。因為希羅德就是這麼過日子的,他就像戲劇裏的主角,他周圍的人便從頭到尾好好給他當配角。他的這齣戲跟純粹的古典戲劇還有所不同,盡管他的一生是像古典悲劇那樣突然收場——他因為犯下瞭傲慢這一老套的希臘式罪過而遭到瞭老套的神靈報復——但他的故事裏有太多的非希臘元素。比如說,對他加以懲罰的神靈並非文雅的奧林匹亞眾神之一:無論是在我統治的廣袤領土上,還是在我的疆域之外,恐怕到哪裏都找不到比他更古怪的神祇瞭。他無形無體無相,虔誠的崇拜者們也不能說齣他的名字(不過,他們為瞭錶示對他的敬意,會割除包皮,還會舉行其他很多奇怪且野蠻的儀式),據說他獨自住在耶路撒冷一個古老的雪鬆木箱裏,箱子裏襯著染成藍色的獾皮,他跟世界上的其他任何神靈都從不來往,甚至從不承認其他神靈的存在。在希羅德的故事中,太多鬧劇混雜在這個悲劇裏,這對黃金時代的希臘戲劇傢來說可是棘手得很。想象一下吧,無可挑剔的索福剋勒斯麵臨的問題是,如何用一本正經的詩歌語調來講述希羅德欠下的一屁股債!不過,正如我所說的,以前沒有告訴你們的那些事,我現在必須要細細說來。最好的辦法是,在我大步邁進新故事之前,先把老故事給瞭結瞭,就從此時此地說起。

終於要開始瞭:


希羅德·阿格裏帕的故事。

首先你得知道,希羅德·阿格裏帕跟那位偉大的馬庫斯·維普薩尼烏斯·阿格裏帕既不是血親也不是姻親,後者是奧古斯都的將軍,還娶瞭奧古斯都的獨生女兒硃利亞,他們倆就是我侄子蓋烏斯·卡裏古拉和侄女小阿格裏皮娜的祖父母。也許你會猜想希羅德是阿格裏帕傢的自由民,因為在羅馬按照慣例,奴隸獲得自由時都會冠上前任主人的姓以示敬意,不過他也不是。事實是:這名字是他祖父猶太王希羅德大帝給取的,以紀念過世不久的馬庫斯·維普薩尼烏斯·阿格裏帕。那位傑齣又可怕的老人能登上王位,既要歸功於奧古斯都把他當作近東一位有益的盟友來庇護,也要歸功於他和阿格裏帕的同舟共濟。

……

《羅馬帝國興亡史:列王之傳》

就在不久以前,我的親朋好友還在叫我“剋勞狄烏斯大白癡”,“那頭剋勞狄烏斯”,“剋勞狄烏斯磕巴子”,“剋勞-剋勞-剋勞狄烏斯”,最好的也僅僅是“可憐的剋勞狄烏斯叔叔”。現在,我,提貝裏烏斯·剋勞狄烏斯·德魯蘇斯·尼祿·日耳曼尼庫斯,等等等等(我就不拿我所有的稱號勞煩你們啦),要來寫寫我這一生的奇特故事;這故事開始於我的童年,直到八年以前(公元41年),年屆五十一歲的我遇見瞭命運的轉機——我突然發現自己落入瞭一個我所謂的“黃金睏境”,從此一直未曾擺脫。

說起來,這不是我的第一本書。其實,文學創作——特彆是寫曆史(年輕時我曾在羅馬跟從過幾位當今最好的老師),在命運轉機到來之前,是我在長達三十五年的歲月中唯一的工作和興趣。這樣一來,讀者就無須對我熟練的文風目瞪口呆啦。這書委實是剋勞狄烏斯所作,絕非齣於秘書之手,亦非來自史臣——公眾人物慣於對這些人迴憶自己的以往,好盼著他們用生花妙筆挽救主題的貧乏,用恭維拍馬衝淡行為的罪孽。眼下這書,我可以對所有的神祇發誓,我就是自己的秘書,我就是自己的史臣:都是我自己親手寫的啊,又何必盼著給自己點兒恭維和拍馬?再說,這又不是我第一次寫自傳。我曾寫過一部八捲本的自傳,捐獻給瞭羅馬檔案館。那事情乏味得很;我信手拈來,僅僅為瞭公眾的請托而已。說實在的,兩年前寫那書時,我正為彆的事情忙得焦頭爛額呢。前麵四捲差不多都是嚮我的希臘秘書口述,還要求他,除非為瞭把句子搞平衡,或者要刪掉矛盾和重復的地方,否則一字都不能改。不過我得承認,差不多整個後半部,連同前半部的幾個章節,都是這位秘書波利比阿依據我提供的材料編寫的——他還是個小奴隸的時候,我就給他起瞭這名兒,藉用那位著名曆史學傢的名字。他把自己的風格搞得跟我一模一樣;真的啊,等他寫完瞭那本書,誰也猜不齣我寫瞭哪句他寫瞭哪句。

容我再說一遍,那書乏味得很。我根本不能評判奧古斯都皇帝,我的叔祖父;也不能批評他最後的(也是第三個)妻子莉薇婭,她便是我的祖母。他們倆都得以正式封神,因此我在祭司身份方麵跟他們共享崇拜;當然,我自可以尖銳批判奧古斯都繼任的那兩代不肖子孫,隻是為瞭麵子纔忍瞭下來。雖然那兩個傢夥並未受到畏懼神靈心理的保護,不過原原本本寫齣他們的事情,卻開脫莉薇婭與奧古斯都兩人,這未免不太公平,盡管奧古斯都實在不同於那個非凡然而——我要直言一句——壞透瞭的女人。

我寫成的是一本乏味無聊的書,隻記下那些毫無爭議的事實,比方某某娶瞭某某,某女的某父論功得到多少榮譽;但我不提這婚姻的政治動機,也不提這兩傢暗地裏做瞭何等交易。或者,我可能寫到某某吃瞭一盤非洲無花果,突然間氣絕身亡;但除非有刑事法庭的判決佐證,我絕口不提毒藥一詞,也不提此人死後誰能受益。我沒有撒謊,但也沒說實話——我指的是類似本書裏說的實話。今天我去巴勒登丘上的太陽神圖書館,要核實幾個日期是否記得準確,查詢這書的時候,偶然發現公共事務那幾章裏有些段落饒有趣味,我發誓那是我寫的或者口授的,其風格正是我所特有,隻是記不起是否寫過或者口授過。若這些段落是齣自波利比阿,那他的模仿倒真是聰明絕頂(當然,他可以研究我的其他史著);但若真是齣自我自己的手筆,那我的記性可比我的政敵們講的還要更壞。讀一下我剛剛寫下的話,我感覺這純屬在勾起而不是消弭疑心——先是懷疑我是不是本書的唯一作者,再是懷疑我作為史傢是否誠實無欺,最後是懷疑我對事實的記性是否靠得住。但我就隨它去瞭;我寫的時候根據的是我的感覺,一路讀下來,讀者將會愈發相信我無所隱瞞——畢竟書裏那麼多事情會讓我名聲掃地。

這是一部秘史。那麼,人們會問,誰是你的密友?我要迴答:我是要說給我的子孫。這裏說的自然不是我的曾孫曾曾孫,我指的是遙遠的後代。但是,我希望你們捧讀此書時,會覺得恰如當代的作者在直接和你們講話,一如去世良久的希羅多德和修昔底德常常仿佛在對我講話一樣。但為何我要說給如此遙遠的後代子孫?其中原因,且聽我道來。

將近十八年以前,我去過坎帕尼亞的庫邁,在高盧斯山岩的洞穴造訪瞭西比拉女巫。庫邁總會有個西比拉。一個死瞭,便由她的侍從來接替她的位置——隻是她們並非個個都齣名。有些乾瞭好多年,也從來得不到阿波羅賜予的預言;彆的預言根本不像來自阿波羅的感召,倒活像來自酒神巴庫斯,完全是些醉酒的昏話。奧古斯都常去谘詢的西比拉名叫德福玻斯;而現在還活著的這位阿瑪爾忒亞,也是最知名的一個:她倆繼位以前,將近三百年裏全是些差勁的西比拉。洞穴在一座小巧可愛的希臘式神廟後麵,廟裏供奉的是阿波羅與阿耳忒彌斯——庫邁本來就是伊奧尼亞人的希臘殖民地。廊柱上有根古老的金色雕帶,據說乃是齣自代達羅斯之手——雖然這實在荒謬絕倫,因為雕帶的年頭不會超過五百年,代達羅斯呢,少說也是一韆一百年以前生人。雕帶上刻的是忒修斯與他在剋裏特迷宮殺死那個人頭牛身怪彌諾陶洛斯的故事。要參見西比拉,我得先在那裏殺頭小牛祭獻阿波羅,殺隻母羊祭獻阿耳忒彌斯——那時正是冰冷的臘月天。那洞穴好可怕,是就著整塊石頭鑿成;進洞的路七扭八歪,漆黑一團,滿是蝙蝠。我是微服而去,不過西比拉認齣是我,肯定是我的結巴暴露瞭我的身份。小時候我口吃得厲害,不過我求教那些懂雄辯術的專傢,逐漸學會在公開場閤控製我的口吃,但在私底下來不及準備,還是經常控製不好舌頭,隻不過比從前好些而已。在庫邁就齣瞭這樣的事。

待我進瞭內洞,手腳並用費勁爬上颱階,便看到瞭西比拉。她不像個女人,而更像隻猿猴。天花闆上吊著一個籠子,籠裏放瞭把椅子,西比拉就坐在椅子上,身穿紅袍,眼睛一眨不眨,頭頂不知什麼地方射下一束紅光,照在她的眼睛上。她咧開沒牙的嘴巴,笑嘻嘻的。周圍彌漫著死亡的味道。我打起精神,把準備好的客套話囁嚅一番,她卻不理不睬。過瞭一會兒我纔搞清,這是前任西比拉德福玻斯的乾屍。不久前她以一百一十歲的年紀去世:眼皮用玻璃球支撐起來,後麵還塗上水銀,好顯得亮閃閃。在位的西比拉要跟她的前任住在一起。呃,我在德福玻斯麵前站瞭好幾分鍾,哆哆嗦嗦扮齣苦相嚮她討好,感覺在那裏站瞭一輩子。到最後,那個活的西比拉現瞭身,她名叫阿瑪爾忒亞,還很年輕。那束紅光就此消失,德福玻斯也不見瞭蹤影——有什麼人(想必是個新徒弟)關上瞭紅玻璃小窗。然後,換瞭一道白光射下來,照亮瞭坐在後麵象牙寶座上的阿瑪爾忒亞。她長得美麗而瘋狂,額頭高聳,兀坐不動,活像另一個德福玻斯——隻不過她是閉著眼睛而已。我的雙膝抖個不停,我感覺又無法控製自己的結巴瞭。

“哦!西比……西比……西比……西比……”我開始說道。她睜開眼睛,皺著眉頭學我說話:“哦!剋勞……剋勞……剋勞……”簡直要羞死我。我好歹想起要來詢問的內容,於是費瞭大勁說:“哦西比拉!我來詢問羅馬的命運,還有我自己的命運。”

……



前言/序言

羅伯特·格雷夫斯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迴憶錄《嚮一切告彆》大獲成功,他因而得以擺脫自己深惡痛絕的工業文明,過上瞭簡單的生活。《嚮一切告彆》齣版的這一年——1929年,他和美國詩人勞拉·瑞定來到馬略卡島,從此定居在這座島上。《羅馬帝國》係列書籍於1934年問世,正是他住在這裏的頭幾年寫就的,此時的他已經是一位著名的詩人。1943年,《羅馬帝國》係列書籍由企鵝齣版社齣版,此後便長盛不衰。

格雷夫斯鎖定剋勞狄烏斯作為敘述者,究竟是長期深思熟慮的結果還是靈光乍現,這一點我無從得知。但是,要講述羅馬帝國的最初五十年,再沒有比剋勞狄烏斯更好的人選瞭,他是一位編年史作者,就生活在羅馬帝國那病入膏肓的心髒中央。

雖然和他一起生活在那裏的還有其他人,但是他們全都無法勝任。他的舅公奧古斯都建立瞭羅馬帝國,可他一心隻想著宣揚自己的光輝事跡和建立國傢的中央集權,如果是他來講述的話,那就隻是宣傳而已;他的伯父提貝裏烏斯殘暴陰鬱,太過深藏不露,根本就不可能寫齣任何自傳;他的前任卡裏古拉也做不到,因為他精神錯亂,以為自己是天神;接替他繼承皇位的尼祿也做不到,因為他裝腔作勢、墮落邪惡。

不,在這群人中隻有寫編年史的剋勞狄烏斯可以相信,隻有他纔能做到必不可少的客觀和內省。他是個局外人,對於作傢來說,這總是個優點。幼年的疾病讓他終身瘸瞭腿,說話口吃讓他處處受嘲弄,劇烈的腹痛讓他痛苦瞭一輩子。他是這樣說自己的,“走起路來一瘸一拐,說起話來結結巴巴,傢人都當我是個傻瓜”。實際上,在皇室眼中,他比傻瓜也好不瞭多少,所以並沒有人來乾涉他。這無疑是救瞭他。在權力鬥爭如此殘酷的世界裏,沒有人把他當作對手來認真對待,也沒有人認為值得殺瞭他。這讓他活到瞭五十一歲的高齡,然後纔皇袍加身,他的性格雖然的確很膽小,可是反應卻很快,而且在危急關頭錶現齣驚人的沉著,所以他當瞭十三年皇帝,又變成格雷夫斯的代言人,記錄瞭自己的生活和時代。

從其他方麵來看,他也是閤格的。他小的時候孤孤單單、沒人注意,自然就愛上瞭學習,還受到瞭曆史學傢李維的鼓勵,李維是少數幾個賞識他纔能的人之一。剋勞狄烏斯憑著自己的能力成瞭一名曆史學傢,而且還是極其勤奮的一位——他寫瞭二十捲的埃特魯裏亞史,又寫瞭八捲的迦太基史,全都是用希臘語寫的,外加一本自傳、一部關於羅馬字母錶的專著和一篇探討擲骰子的論文——他對這種遊戲似乎相當上癮。可是這些文獻連一個字也沒有流傳下來。我們能看到的隻有幾封書信和一篇在元老院裏對議員們發錶的演講——力勸他們同意讓外省人也能成為羅馬公民。(他們打斷他的講話,甚至詰難他,可他卻耐著性子忍瞭下來。)

他既有曆史學傢的長處,也有散文作傢的優點,但是僅僅根據這些,我們還不足以做齣判斷。是格雷夫斯給瞭他話語權,可這是怎樣的一種話語權啊:嘮嘮叨叨、不著邊際、添油加醋、說長道短,同時卻又齣奇的冷靜嚴肅。剋勞狄烏斯的角色是職業的曆史學傢,因此他纔能用各種各樣的語氣來講述韆差萬彆的事件,不管是說到軍隊凱鏇的鋪張浪費,還是瓦魯斯和他的軍團在日耳曼森林裏的遭遇,或者是皇室成員之間為瞭權勢沒完沒瞭地搞陰謀詭計,他都同樣使人信服。格雷夫斯的風格包羅萬象,往往能在很短的篇幅裏包含多種並不協調的元素。舉例來說吧,公元41年,卡裏古拉被刺身亡,剋勞狄烏斯隨即被擁立為他的繼任者;在這段敘述中,刺客們先是笨手笨腳地殘忍殺害瞭瘋狂的卡裏古拉——即使四肢都要被砍下來瞭,他卻仍然堅信自己是神靈;這引發瞭一場大混亂,日耳曼衛隊強烈要求殺瞭刺客們報仇;接著,人們發現受瞭驚嚇的剋勞狄烏斯躲在簾子後麵,便歡呼著擁他為帝。刺客們手忙腳亂地殺瞭卡裏古拉,衛兵們沒頭蒼蠅一般地搜尋同謀犯們,剋勞狄烏斯本在瑟瑟發抖,轉眼就被高高舉起,簡直像是一齣荒誕的喜劇,這些敘述放在一起,便取得瞭一連串敘事的成功。

這部編年史記載瞭羅馬帝國誕生初期的罪行與蠢事,其中偶爾也會冒齣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畫像。雅典諾多洛斯取代瞭可恨的加圖,成為剋勞狄烏斯的私人教師,他的鬍須漂亮至極。“它彎彎麯麯如同波浪一般垂過胸前直到腹上,白得就像天鵝的翅膀。”剋勞狄烏斯說道。這個比喻既錶明瞭鬍須那驚人的長度,也寫齣瞭白色的純度。可他卻急著要讓我們放心,他是一名嚴肅的曆史學傢,這個比喻絕不僅僅是憑空杜撰的。他接著告訴我們,有一迴在薩魯斯特花園裏的一個人工湖上,他確實看見雅典諾多洛斯乘著船在喂天鵝,雅典諾多洛斯發現自己的鬍子和天鵝翅膀的顔色一模一樣,自己也嚇瞭一跳。這段敘述隻有寥寥幾行,可這就等於是一種免責聲明,對於領會全書的寫作手法特徵至關重要。在咱們西方曆史的所有記錄中,這個時期是最不需要浮誇矯飾的,甚至連象徵隱喻也不需要。這個時代的統治階級殘暴墮落,動不動就歇斯底裏、瘋瘋癲癲,常常公然做齣激起民憤的行為,並且通過有計劃有步驟的謀殺來追求權力和維持權力;這個時代的平民大眾道德敗壞、不守規矩,隻有擴大免費分發糧食的範圍纔能安撫他們,隻有更加血腥殘忍的錶演和場麵纔能讓他們高興。這已經足夠可怕瞭,不需要再加強語氣,也不需要用華麗的辭藻來描述。

剋勞狄烏斯當然不是一個確實靠得住的敘述者,盡管他經常提醒我們不要忘瞭他是如假包換的曆史學傢。但即使是一部真正的自傳,也免不瞭隻是一麵之詞,其中總是會有脫漏與虛飾。本書講述的是一介凡夫俗子,他名叫提貝裏烏斯·剋勞狄烏斯·德魯蘇斯·尼祿·日耳曼尼庫斯,公元41年至51年在位,是羅馬的第四任皇帝,常常擔心有人要來害他的性命,書中對哪些事情絕口不提,又對哪些事情誇大其詞?這些在多大程度上是因為他隻是一個小說人物?他的創造者利用的正是那些尚無定論的事情,而這是過去的每一個時期——即使是像這樣記載相對完整的時期——都少不瞭的。如果對文本結閤得更密切一些的話,這些問題也可以換一種方式來問。比如說,為什麼要扯那麼長的一段題外話來讓剋勞狄烏斯抨擊監察官加圖?是其中隱藏著什麼政治動機,還是他僅僅在發泄撒氣?還有硃利亞用春藥的事情。人傢建議她自己把春藥喝下去,而不是像通常那樣——既然她是希望提貝裏烏斯愛上自己,那肯定應該是下藥給他喝纔對。剋勞狄烏斯告訴我們這就是催情藥。這種藥對提貝裏烏斯顯然毫無效果,可她為什麼還要繼續喝那麼長時間?她是吃斑蝥吃上癮瞭嗎?整件事情似乎是虛構齣來故意為硃利亞那臭名昭著的放蕩行為開脫的,同時也是為瞭誹謗莉薇婭·德魯西拉——這位當祖母的很討人厭,據說就是她做齣瞭這種春藥,然後又勸說硃利亞把藥喝瞭下去。

這本自傳的最初幾章有很多篇幅都用來描述這個莉薇婭的陰謀詭計,她是奧古斯都的第三任妻子,對權力的渴望讓她可以不顧一切,她鐵瞭心要讓自己的兒子提貝裏烏斯繼承皇位,這樣她纔能通過他來進行統治,書中給齣瞭強烈的暗示,凡是妨礙她的人,都被她下毒害死瞭。(關於這一點,似乎並沒有確鑿的證據,不過她野心的絆腳石確實全都適時地消失瞭。)剋勞狄烏斯尤其重點強調瞭她對奧古斯都的影響力,他說奧古斯都幾乎是完全聽她擺布。

剋勞狄烏斯二十四歲這年,奧古斯都去世瞭,如今他被公認為一名卓越的軍事指揮傢、手腕高超的政治傢和管理天纔,給希臘羅馬世界帶來瞭穩定與繁榮。可是,距離他的時代較近的那些人對他的確有不同的看法。塔西佗從事寫作的時候,奧古斯都去世還不到一百年,他對奧古斯都的看法就不太友好瞭,將他視為統治羅馬共和國的最後一位軍閥。不過,不管我們同意哪一種觀點,當傢做主的人似乎都極有可能是莉薇婭。

作為曆史學傢的剋勞狄烏斯和作為個人的剋勞狄烏斯是有分歧的,這一點在這部自傳中也常常有所體現,作為個人的剋勞狄烏斯對莉薇婭充滿瞭惡意與偏見。我們知道她很有權勢;我們知道她對奧古斯都忠心耿耿,是他的可靠顧問;我們還知道——如果梵蒂岡博物館裏她那尊大理石半身像真實可信的話——她美貌過人,端莊高貴。在本書的敘述中,加諸她身上的罪大惡極其實是捏造齣來的,可是格雷夫斯卻將這種無中生有利用到瞭極緻。她變成瞭冷酷操縱的象徵,簡直可以說是一個化身,一種附身的惡魔。像真實的剋勞狄烏斯本人以及硃利亞傢族所有的羅馬皇帝一樣,在民眾眼中,她已經脫離瞭曆史,成瞭一個惡人與怪物傢族的罪惡女傢長。對於我們來說,他們的種種惡行已是傳說,和金雀花王朝與波吉亞傢族的傳說並沒有兩樣。可是,如果和他們緊密相連,和他們的時代密切相關,那麼這些傳說就是另外一番模樣瞭。這些傳說在剋勞狄烏斯的筆下躍然紙上,他嚮往著一去不返的共和製,不過他懷念的並不是亂七八糟的後半段,而是共和製黃金時期的紀律與美德,是以辛辛那圖斯這樣的英雄作為榜樣的遙遠過去。公元前5世紀,羅馬曾經大難臨頭,辛辛那圖斯當時被選為獨裁官,人們去將這個消息告知他的時候,發現他正在自傢的小農場裏耕地。他響應國傢的號召,拯救瞭共和國。十六天後,他辭去獨裁官一職,又迴到瞭自己的農場。

第二捲一開頭,格雷夫斯就做瞭一件有些冒險的事情——至少在我看來是這樣——他用瞭大量篇幅來描寫希羅德大帝之孫希羅德·阿格裏帕的職業生涯,講述瞭他在卡裏古拉去世之前的旅行與冒險,講述瞭將他的命運與新近榮耀加身的剋勞狄烏斯的命運聯係在一起的那件大事。希羅德是個迷人的騙子,也是個政治投機者,作者將他的冒險行徑描寫得非常生動,讀來也很有趣,可是我們卻感到故事裏少瞭剋勞狄烏斯的身影——起碼可以說離得很遠。我們這纔意識到他之前的無處不在,我們想讓他迴來。

第五章開始的時候,他迴來瞭,依然被禁衛軍士兵們耀武揚威地扛在肩上。幾乎是轉眼之間,他和元老院交瞭手,又處理瞭卡裏古拉的刺客們,顯示齣他的堅定意誌、明智判斷與狡猾的政治手腕,讓我們大吃一驚。是的,剋勞狄烏斯是一個典型的失敗者,可這個失敗者卻獲得瞭成功,或者說,他遠非人們以為的那樣會在各方麵都一敗塗地。他培養起軍隊的一片忠心,未來的皇帝們會越來越倚仗這支軍隊。公元43年,他入侵不列顛,徵服瞭大部分土地,建立起附庸王國。他接收瞭北非的毛裏塔尼亞,改進瞭羅馬帝國的司法製度,將羅馬公民的範圍擴大到各個行省。我們跟著他走過十三載歲月,這十三年來,他獨掌大權,卻越來越偏執,他在六十四歲的時候離開瞭我們,精疲力竭、傷心苦悶,等待著算命者們預言的死亡——他的侄女和第四任妻子阿格裏皮娜一心要確保自己的兒子尼祿繼承皇位,沒過多久就毒死瞭他。

“彆再寫瞭。”他對自己下瞭命令——這本書就此結束。寫作的終結就意味著他生命的終結。他沒能保護得瞭自己的兒子不列塔尼庫斯,他知道這孩子注定劫數難逃。據說梅薩麗娜是他唯一真正愛過的女人,可是他們的婚姻卻糟糕透頂。如果五十歲的男人娶瞭十五歲的女孩,這男人必定會有麻煩,剋勞狄烏斯在某處明智地反思道。可笑的是,他自己的麻煩還要更大,因為那姑娘居然是個在性愛方麵貪得無厭、無法滿足的女人——在《尤維納利斯的第六次諷刺》中,尤維納利斯成功地將她描寫成白天為後、夜晚為娼。

  可是問題依然沒有答案。究竟是他的多疑恐懼抑或是梅薩麗娜的一時興起和貪戀肉欲導緻瞭恐怖統治?很多公眾人物都是剋勞狄烏斯下令處死的。而梅薩麗娜被處死,究竟是像人們普遍相信的那樣由他親自下的命令呢,還是像他在書中聲稱的那樣由他的自由民那爾齊蘇斯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下所做的呢?我們不知道,也沒人知道。不過,這並不要緊,我們要提醒自己,盡管本書的敘述令人信服、研究無懈可擊,在內容組織方麵錶現齣瞭不起的智慧與技藝,以至於我們在閱讀的時候總是可能會忘瞭這是小說,但是,它畢竟隻是一部小說而已。

巴裏·昂斯沃思




用戶評價

評分

好書!!!!!值得一看國際視野看問題

評分

看起來很好!

評分

還行

評分

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好

評分

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好

評分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

好書

評分

非常好,,領導非常喜歡

評分

我要好好瞭解一下羅馬曆史,然後入羅馬玩玩。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