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22
審判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根據德文原始手稿全新翻譯,卡夫卡未完成遺稿首見簡體中文本。
文學史上殿堂級作品,清華大學趙曉力老師導讀推薦。
法的大門依然打開,K的恥辱將長存人間。
作者卡夫卡受過多年的法學教育,並有著豐富的法律實踐經驗,《審判》是他關於法律問題的知名作品。本書以約瑟夫的冤案為主要綫索,完整再現瞭刑事訴訟的程序和細節,從社會現實、道德以及哲學的角度對當時的體製進行瞭批判,並對法律的意義進行瞭追問。本書被認為是法學學生的不可錯過經典,甚至有學者評價,任何研習法律理論的課,都應以討論卡夫卡的《審判》作為開始。
弗蘭茲·卡夫卡,1883年生,1906年獲得法學博士學位,曾在法院實習一年。卡夫卡被認為是現代派文學的鼻祖,著有《審判》《變形記》等作品。卡夫卡的作品大都錶現被充滿敵意的社會環境所包圍的孤立、絕望的個人,成為席捲歐洲的“現代人的睏惑”的體現。
我們無法比卡夫卡的《審判》寫得更深入瞭:他為一個極無詩意的世界創造瞭極有詩意的意象。
——米蘭·昆德拉
逮捕
和古魯巴赫太太及布斯特娜小姐的談話 初審
在空蕩蕩的審訊室裏/大學生/辦事處
打手
叔叔/蕾妮
律師/廠主/畫傢 商人布羅剋/解聘律師
在大教堂
結局
殘稿
布斯特娜小姐的女友
檢察官
去找艾爾莎
與副行長對抗
那棟屋子
搭車去看母親
附錄
《審判》波蘭文版跋/布魯諾·舒茲
《審判》手稿版後記/麥爾坎·帕斯裏
導讀
落後於時間/趙曉力
法蘭茲·卡夫卡年錶
“你彆弄錯瞭。”神父說。“我在什麼事情上弄錯瞭?”K問。“在法院這件事上你弄錯瞭,”神父說,“在法律的前言裏,提到過這種錯覺:在法的門前站著一個守門人。一個鄉下人來到這個守門人麵前,請求見法,但守門人說現在不能允許他進去。那人考慮瞭一下,然後問他之後是否能被允許進入。‘有可能,’守門人說,‘但是現在不行。’由於通往法律的大門始終是敞開的,而守門人站到一邊,那人彎下腰,想望進那扇門裏。守門人發現瞭,便笑著說:‘如果它那麼吸引你,那麼盡管我禁止,你還是可以嘗試進入。但是要知道:我的力量很大。而且我隻是最低階的守門人。從一個廳到另一個廳,站著一個比一個更有力氣的守門人。第三個守門人,我光是看到他的樣子就承受不瞭。’
那個鄉下人沒有料到這等睏難,他以為法律應該是人人都可以隨時接近的。當他更仔細地打量那個身穿毛皮大衣的守門人,那大而尖的鼻子,長而稀疏的韃靼人黑鬍子時,他決定還是寜可等待,等到他獲得進入的許可。守門人給瞭他一張闆凳,讓他坐在門的側邊。他在那兒坐瞭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他一再嘗試獲準進入,一再央求,讓守門人不勝其煩。
守門人經常對他進行小小的盤問,詢問他關於他傢鄉的事和許多其他事情,但那是些漠不關心的詢問,就像大人物所提的問題,而到最後,守門人總是說還不能夠讓他進入。那個人為這趟旅行帶瞭許多東西,他把一切都拿來賄賂這個守門人,哪怕是再有價值的東西也不吝惜。守門人雖然把東西全都收下瞭,卻在收下時說:‘我收下來隻是為瞭讓你不要以為有什麼該做的事自己沒做。’在那許多年裏,那人觀察著那個守門人,幾乎不曾間斷。他忘瞭其他的守門人,在他看來,這第一個守門人是進入法律的唯一阻礙。他咒罵這不幸的巧閤,在頭幾年裏很大聲,後來他老瞭,就隻是自言自語地嘟囔著。他變得孩子氣,由於他在對那守門人的長年觀察中也發現瞭對方毛皮領子上的跳蚤,他也央求那些跳蚤幫他的忙,去改變守門人的心意。
最後他的視力變弱瞭,而他不知道四周是否真的變暗瞭,還是隻是他的眼睛在欺騙他。不過,如今他在黑暗中看到一道光,源源不斷地從那扇法律之門裏透齣來。現在他活不瞭多久瞭。在他死前,這些年來的所有經驗在他腦中集結成一個他至今不曾嚮那守門人提齣的問題。他嚮那守門人示意,因為他僵硬的身體已經無法站直。守門人必須深深地朝他彎下身子,因為兩人的高矮差彆有瞭很大的改變,那人變矮瞭。‘現在你還想要知道什麼?’守門人問,‘你永遠不滿足。’‘明明大傢都在追求法律,’那人說,‘為什麼這麼多年以來,除瞭我都沒有彆人要求進入呢?’守門人看齣這人的生命已經到瞭盡頭,為瞭讓逐漸喪失聽力的他還能聽見,嚮他大吼:‘其他任何人都無法在這裏取得進入的許可,因為這個入口是專門為你而設的。現在我要走過去把它關上。’”
“所以說,守門人欺騙瞭那個人。”K立刻說,被這個故事深深吸引。“不要操之過急,”神父說,“不要未經檢驗就接受彆人的看法。我把這個故事根據原文所寫的講給你聽,那裏麵沒有提到欺騙。”“可是事情很清楚,”K說,“而且你最初的說明完全正確。守門人直到最後纔做齣能夠拯救他的告知——當此一告知再也幫不瞭那人的時候。”“他之前沒有被問到這個問題,”神父說,“你也要考慮到,他隻是個守門人,而身為守門人,他盡到瞭他的義務。”“你為什麼認為他盡到瞭他的義務?”K問,“他沒有盡到他的義務。他的義務也許是攔住所有的陌生人,可是入口既然是為這個人而設的,他其實應該讓他進去。”
“你對那篇文字缺少足夠的尊重,更改瞭那個故事。”神父說,“針對進入法律的許可,故事中包含瞭守門人所做的兩個重要解釋,一個在開頭,一個在結尾。一處說的是:‘現在他不能允許他進入’,另一處是:‘這個入口是專門為你而設的。’假如這兩個解釋之間互相矛盾,那麼你就可以說守門人欺騙瞭那人。然而這兩個解釋之間卻並沒有矛盾。正好相反,第一個解釋甚至預示瞭第二個解釋。幾乎可以說,守門人超齣瞭他的義務,嚮那人提齣瞭將來允許他進入的可能性。在那個時候,他的義務看來隻在於阻擋那個人。
的確有許多解釋那篇文字的人納悶那個守門人居然做瞭這樣一個暗示,因為他似乎重視精確、嚴格地守護他的職責。那麼多年他都沒有離開崗位,直到最後纔把門關上,他對於自己職務的重要性十分自覺,因為他說:‘我力量很大’。他敬畏上級,因為他說:‘我隻是最低階的守門人’。隻要涉及善盡義務,他既不會被打動,也不會被激怒,因為文中說那人‘一再央求,讓守門人不勝其煩’。他不多話,因為在那許多年裏,他隻提瞭些如文中所說‘漠不關心的詢問’。他不被收買,因為對於那人送他的禮物他說‘我收下來隻是為瞭讓你不要以為自己少做瞭什麼該做的事’。最後,他的外錶也暗示他的個性拘泥細節,那大而尖的鼻子,還有長而稀疏的韃靼人黑鬍子。還會有比他更忠於職守的守門人嗎?
不過,在這個守門人身上還摻雜瞭彆種性格特徵,對那個要求進入的人十分有利,而且這些特徵也讓人至少能夠理解,他何以在暗示將來的可能性時會稍微超齣瞭他的義務。因為,無可否認,他有點頭腦簡單,並且因此而有點自負。他針對他的力量以及其他守門人的力量所說的話,還有他說自己承受不瞭第三個守門人的模樣——就算這些話本身都沒有錯,但他說這些話的方式卻顯示齣頭腦簡單和自大濛蔽瞭他的理解力。關於這一點,詮釋者說:對一件事的正確理解與對同一件事的誤解,這兩者並不互相排斥。但無論如何,必須假定這種頭腦簡單和自大削弱瞭對那入口的看守,就算是以微不足道的方式錶現齣來的。這是那個守門人性格上的缺陷。再加上那個守門人似乎生性和善,並不總像個公職人員。
在故事一開始,他就開瞭個玩笑,邀請那人不顧明確的禁令而進入,然後他沒有馬上趕他走,反而如文中所述給瞭他一張闆凳,讓他在門邊坐下。在那麼多年裏,他展現耐心,忍受那人的央求,進行小小的審訊,接受禮物,寬宏大量地容許那人在他旁邊大聲咒罵那不幸的巧閤,是巧閤把那守門人置於此地——這一切都可歸之於他動瞭同情心,並非每個守門人都會這麼做。最後在那人嚮他示意之後,他還深深朝那人彎下身子,給他問最後一個問題的機會。從‘你總是不滿足’這句話中隻流露齣些許不耐——守門人知道一切都已經結束瞭。有一種詮釋甚至更進一步錶示,‘你總是不滿足’這句話錶達齣一種友好的贊嘆,而此一贊嘆並非沒有高高在上的意味。總而言之,守門人這個人物的塑造與你所想的不同。”
“你比我更熟悉這個故事,也知道得比我更久,”K說。
他們沉默瞭一會兒。然後K說:“所以你認為那個人並沒有被欺騙囉?”“不要誤會我的意思,”神父說,“我隻是想讓你知道針對這個故事有哪些看法。你不必太在意這些看法。寫下來的文字不會改變,而看法往往隻錶示齣對此的絕望。就這個故事來說,甚至還有一種看法,認為那個守門人纔是被欺騙瞭的人。”“這個看法扯得太遠瞭,”K說,“是根據什麼呢?”
“根據守門人的單純,”神父說,“有人說他並不識得法律的內部,隻識得入口前那條路,他必須一走再走的那條路。他對法律內部的想象被視為天真,而且有人認為他自己也畏懼他想讓那人感到畏懼的東西。可以說他比那個人還要畏懼,因為那人一心想要進去,就算聽說瞭裏麵有更可怕的守門人,而那個守門人卻並不想進去,至少故事裏沒說他想進去。雖然也有人說他一定去過裏麵,因為畢竟他曾經被法律任命擔任此一職務,而此事隻可能在裏麵發生。
另一些人對這個說法的迴答是,他也可以透過從裏麵發齣的一聲呼喊而被任命為守門人,至少他應該不曾進到裏麵的深處,既然他連第三個守門人的模樣都已經無法忍受。此外,故事中也沒有提到在那許多年裏,他還敘述過什麼關於裏麵的事,除瞭針對裏麵那些守門人所說的那番話之外。也許他被禁止敘述,但他也不曾提起這個禁令。有人根據這一切推論齣,他對那裏麵的樣子和意義一無所知,有的隻是一種錯覺。據說他對那個鄉下人其實也有一種錯覺,因為他從屬於這個鄉下人,而他並不知道,反而把鄉下人當成下屬來對待,從很多地方都可以看齣這一點,這你應該還記得,但他其實是從屬於鄉下人的。根據此一看法,守門人從屬於鄉下人這一點在故事中也錶現得很清楚。
首先,受束縛的人從屬於自由人。而那個鄉下人的確是自由的,他想去哪兒就可以去哪兒,隻有法律的入口不準他進入,而且隻被一個人禁止,亦即那個守門人。如果他在門邊那張闆凳上坐瞭一輩子,那麼這是齣於自願,故事裏沒有提到他受到強迫。然而守門人卻由於自己的職務而被束縛在他的崗位上,他不能離開,看樣子也不能進去,就算他想要進去。此外,他雖然是為法律效命,卻隻為瞭這一個入口效命,也就是說隻為瞭這個鄉下人,因為這個入口就隻是為瞭此人而設。基於這個理由,他隸屬於此人。可以假定,在那許多年裏,在整個壯年時期中,在某種意義上,他隻執行瞭空洞的職務,因為文中說,一個男子來瞭,指的是一個壯年男子,這錶示那守門人在履行義務之前得要等很久,而且所等待的時間是由那個男子決定的,畢竟他是自願來的。而這份職務的結束也是由那個男子生命的結束來決定的,也就是說,直到最後他都隸屬於那個人。而且文中一再強調,守門人似乎對一切都一無所知。
不過,這一點並不引人注目,因為根據此一看法,守門人還有一種更嚴重的錯覺,此一錯覺涉及他的職務。因為,最後他提到那個入口時說:‘現在我要走過去把它關上’,可是在一開始時提到過通往法律的那扇門始終是敞著的,而那門若始終是敞著的,‘始終’錶示不受限於那人的生命長度,雖然此門是為瞭那人而設,那麼就連守門人也無法把門關上。
那守門人之所以宣布要去把門關上,隻是想給一個迴答呢,還是想強調他的職責呢?還是在最後一刻想讓那人陷入悔恨和悲傷?關於這一點,大傢意見分歧。但是許多人一緻認為守門人無法把門關上,他們甚至認為他的知識也在那人之下,至少是在最後,因為那人看見瞭光從法律的入口透齣來,而負責看門的守門人想來背對著入口站立,而且從他所說的話當中也不曾顯示齣他察覺到此一變化。”
“這很有根據。”K說,他小聲地復述著神父所做說明中的一部分。“這很有根據,現在我也認為那個守門人被騙瞭。但是我並未因此放棄我先前的看法,因為兩者並不衝突。那守門人究竟是把事情看得很清楚,還是被騙瞭,這一點無法判定。我先前說那個人被騙瞭。如果守門人把事情看得很清楚,那麼就可以懷疑我的說法,可是如果守門人被騙瞭,那麼他的錯覺就勢必會傳染給那個人。在這種情況下,這個守門人雖然不是騙子,但卻如此頭腦簡單,應該立刻就被免職。畢竟你得考慮到,守門人的錯覺對他自己沒有損害,對那個人卻有韆百倍的損害。”
“在這一點上,有人與你意見相反,”神父說,“因為有些人說任何人都沒有權利評斷那個守門人。不管我們怎麼看他,他都是法律的僕人,聽命於法律,亦即脫離瞭眾人的評斷。在這種情況下,也就不能認為守門人隸屬於那個人之下。由於他的職務,哪怕隻是被束縛在法律的入口,還是遠勝於自由地生活在世上。那人纔到法律這兒來,守門人就已經在那兒瞭。他是由法律任命來擔任此一職務的,懷疑他的尊嚴就等於懷疑法律。”
“我不同意這個看法,”K搖著頭說,“因為如果同意這個看法,就得把守門人所說的一切視為真實。但這是不可能的,你自己就詳細地陳述過理由。”
“不,”神父說,“不必把一切都視為真實,隻需要視之為必要。”“令人沮喪的看法,”K說,“謊言成瞭世界秩序。”
K將這句話作為結束,但這並非他的最終評斷。他太過疲倦瞭,無力綜觀由這故事所引申齣的所有結論,而且這故事帶領他進入不尋常的思維邏輯,不真實的事物,比起他來,更適閤由一群法院公務員來探討。這個簡單的故事變得奇形怪狀,他想把這個故事拋在腦後,而神父十分體諒地容忍K這麼做,默默地接納瞭K的意見,盡管這意見跟他本身的看法肯定不一緻。
落後於時間/趙曉力
“一片夾雜著煙塵的霧氣以整麵窗戶的高度和寬度吹進來,讓房間裏彌漫著一股淡淡的燃燒氣味,幾片雪花也被吹瞭進來。‘討厭的鞦天,’那個廠主在K背後說……”
當一個人對著幾片雪花說“討厭的鞦天”的時候,那意味著什麼呢?
一
1990年,麥爾坎·帕斯裏(Malcolm Pasley)依據卡夫卡的手稿對布羅德版《審判》“在大教堂”那一章做齣瞭一個重要修正:“K準時抵達,他進來的時候鍾正敲響十一下,那個意大利人卻還不見蹤影。”——卡夫卡的手稿上寫的是鍾敲瞭“十一”下,布羅德改成瞭“十”下。
錶麵上看,布羅德的改動似乎很有道理。因為此前意大利人和K約在大教堂見麵的時間是“兩個小時後,大約在十點鍾”。“十一”是卡夫卡的筆誤。
帕斯裏指齣,布羅德沒有意識到,在這部小說中,公共時間和K的個人時間並不一緻。K遵守的個人時間比公共時間落後約一個小時。
在“在大教堂”這一章中,“K在七點鍾就已經來到辦公室”,本來打算在上班之前做點與會見意大利人無關的事情——但七點鍾是他的個人時間,按照公共時間此時已八點,上班時間已到。行長派人來叫,意大利客戶來瞭,讓他馬上到接待室去。
意大利人和K約好十點鍾左右到達大教堂。這當然是公共時間,文中特地寫明:“意大利人看看時鍾。”
K從辦公室齣發的時間是九點半。這是K的個人時間,公共時間已是十點半。當K走進教堂的時候鍾正敲十一下。大教堂遵循的是公共時間。K沒有遇到意大利人。他心想:“難道是行長把時間聽錯瞭嗎?誰又能正確聽懂這個人講話?”但是,行長的意大利語比K好很多,怎麼可能把時間聽錯呢?錯的是K。
也許意大利人來瞭又走瞭,也許意大利人根本就沒有來。但正如神父後來所說,這都無關緊要,因為意大利人在這裏扮演的隻是一個引導者的角色——把K引導到大教堂。
二
參觀大教堂的是K。對於K在翼廊碰到的那位老婦人,教堂還是教堂:老婦人跪倒在一幅聖母像麵前,“凝視著那幅畫像”。但對K而言,大教堂並沒有宗教涵義。K曾經是市藝術古跡保存協會的成員,他之所以被派來陪那個意大利客戶,是因為他“具有一些藝術史方麵的知識”,而那個客戶據說也愛好藝術。陪同意大利客戶參觀大教堂並不直接和銀行業務有關,而僅僅是一項維護客戶關係的社交義務。但K仍然像對待業務工作一樣,花瞭大半夜的時間研究意大利文法,去見意大利人的時候還帶瞭一本城中名勝的相冊。
天氣陰暗,教堂工友點燃的蠟燭不足以照亮那些祭壇上的聖壇畫像。好在K在字典、相冊之外還帶著手電筒。為瞭試驗用手電筒能看見什麼,K用手電筒照嚮一幅聖壇畫像:
長明燈的燭光在前麵搖晃,乾擾瞭視綫。K首先看到——一半是猜的——一個身穿鎧甲的高大騎士,被畫在那張畫的最邊緣。他拄著他的劍,劍身插在麵前光禿禿的土地上,隻有幾根草零零落落地冒齣來。他像是專注地觀察一個在他麵前進行的事件。令人奇怪的是,他就這樣站在那裏,並沒有靠近齣事的地點——也許他隻是被派來守衛的。……等他讓光綫掃過那幅畫的其餘部分,他發現這是一幅習見的基督入墓圖,此外這是幅年代比較近的畫。
這幅基督入墓圖涉及三個時間。首先是基督入墓的時間,K所在世界的曆法,以這個時間為起點。但一般的基督入墓圖中並無騎士,騎士是中世紀纔有的。K最後發現的是這幅畫創作的時間,這是一幅現時代的畫作。看到這裏,他喪失瞭全部興趣。
這幅基督入墓圖的作者也許是個和法院畫傢提托瑞裏類似的角色。他把基督和騎士畫在同一幅畫裏,讓拄劍的騎士守衛著入墓的基督。時間之初的基督和曆史中的騎士都被納入瞭現代,變成瞭看守和被看守的關係。正如教堂也被納入瞭現代,成為城市中的一處名勝古跡。
但這還不是全部。教堂對於那位老婦人還是教堂,對於意大利客戶是名勝古跡,對於K是什麼呢?
監獄。因為K將在這裏遇見監獄神父。
三
這裏我們需要停下來討論一下《審判》各章的編排。無論是布羅德版還是帕斯裏編輯的1990年手稿版,“在大教堂”這一章都被編排在“結局”(K被處死)之前的倒數第二章。這種編排其實並不符閤卡夫卡文中留下的時間綫索。
K被“逮捕”之後,“和古魯巴赫太太及布斯特娜小姐的談話”這一章開頭明確說時令是春天。“初審”是在逮捕十天之後的一個星期日。“在空蕩蕩的審訊室裏/大學生/辦事處”這一章是在下一個星期日,辦事處的女孩告訴K:“太陽照在屋梁上,把木頭曬熱瞭,空氣變得汙濁而沉重。”顯示時令已經入夏。下一章,“打手”“穿著一件深色皮衣,從脖子直到胸前下方都裸著,兩條手臂也完全赤裸”。“叔叔/蕾妮”這一章裏,叔叔手裏拿著一頂“壓凹的巴拿馬草帽”。這都是夏天的裝束。
以上編排都沒有問題,但以上兩個版本把“律師/廠主/畫傢”這一章編排在“叔叔/蕾妮”一章之後並不閤理。這一章的開頭明確無誤地寫到:“一個鼕日上午──外麵的雪花在黯淡的光綫中落下。”當K打開窗戶,“一片夾雜著煙塵的霧氣以整麵窗戶的高度和寬度吹進來,讓房間裏彌漫著一股淡淡的燃燒氣味,幾片雪花也被吹瞭進來。‘討厭的鞦天,’那個廠主在K背後說……”
布羅德版和1990年手稿版可能是根據廠主的這句話判斷此章的時令是鞦天。但是,如果我們明白K已經落後於時間,我們當然可以想到,落後於時間的並非K一人。如果說K落後於時鍾,那麼廠主就是落後於季節。
K的叔叔甚至落後於時代。這位二十年前的法科大學生,鬍德律師的同學,一個鄉下小地主,“已經在鄉下住瞭快二十年”。他行為粗魯,說話大聲,從走進K辦公室的那一刻起,處處讓K感到難堪。在鬍德律師傢,蕾妮走齣律師的房間後,叔叔低聲說:“我敢打賭她在偷聽。”他衝嚮門邊,但門後什麼人也沒有。叔叔走迴來,不是失望,而是不滿,因為在他看來,她沒有偷聽是一種更大的惡意。
叔叔以二十年前對待女僕的態度對待蕾妮。他不知道,蕾妮現在是無所不在的法院的一部分。她需要偷聽他們嗎?在“大教堂”那一章裏,K九點半準備去大教堂的時候,蕾妮打過一個電話,告訴K“他們在追捕你”。
在卡夫卡已寫完的章節裏,接“叔叔/蕾妮”這一章的應該是“在大教堂”這一章。這章開頭就說,季節是“多雨的鞦天”,K剛剛齣差迴來,去大教堂那一天也在颳風下雨。
帕斯裏從卡夫卡的手稿中發現,卡夫卡寫下頭一章“逮捕”的同時就寫下瞭“結局”那一章,手稿中這兩章每頁的平均字數都是200字。從1914年8月到10月,除開頭結尾兩章,卡夫卡還完成瞭“初審”“和古魯巴赫太太及布斯特娜小姐的談話”“在空蕩蕩的審訊室裏/大學生/辦事處”“叔叔/蕾妮”“打手”這些章節,但是,“律師/廠主/畫傢”“在大教堂”和“商人布羅剋/解聘律師”這三章都隻完成瞭一部分。其中,“律師/廠主/畫傢”這一章寫到瞭K準備離開銀行到畫傢提托瑞裏那兒;“商人布羅剋/解聘律師”這一章寫完瞭K與布羅剋的談話,準備進到律師的房間去解聘他;“在大教堂”這一章則寫到瞭神父問K:“你知道你的官司情況不佳嗎?”
《審判》寫作的第一階段停頓在這裏。這時候的手稿有200頁。到1915年1月底卡夫卡最終擱置這部未完成作品之前,手稿中隻增加瞭80頁左右。帕斯裏猜測,“在法的門前”這個故事是艱難的第二階段創作中的一道閃光,這個故事為“在大教堂”這一章畫上瞭句號。
我們的猜測是,這個故事也是“畫傢”那一部分和“解聘律師”那
審判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裝幀精美,紙張厚實,印刷清晰,價格非常實惠,京東是我的便宜圖書館。
評分快遞很慢,自營的居然也需要四天,服氣瞭。其他還好
評分包裝好,物流快,書的內容也不錯,活動買的很劃算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很好的一本書,希望自己不負所望,繼續加油
評分值得購買,卡夫卡經典代錶作。推薦大傢看看
評分卡夫卡的審判,很有名的一本書。
評分書是不錯,應該是正版的,有點晦澀,不容易理解,可能是思維的問題
審判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