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25
溫傢寶地質筆記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溫傢寶地質筆記》收入瞭溫傢寶同誌1968至1985年在地質係統工作期間的工作、學習筆記160餘篇、手跡影印件632幅,收入瞭作者撰寫的迴憶文章24篇,照片50餘幅。本書所收筆記、迴憶文章及照片均為首次公開發錶。這本書飽含著溫傢寶濃濃的地質情懷,可以說既是一本係統而珍貴的地質曆史資料,更是一本勵誌讀物。
《溫傢寶地質筆記》是作者用瞭二年多時間完成的一部精心之作。《溫傢寶地質筆記》不僅是地質專業筆記選編,而且是作者的真實迴憶。它客觀地記錄瞭一個年輕地質隊員成長的曆程,反映瞭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地質工作的變化和成就,字裏行間飽含著對祖國、對人民、對地質事業的赤膽忠心與力透紙背的無限深情。全書分為野外地質考察筆記、管理工作筆記、調研筆記及學習研究筆記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所選筆記、日記和迴憶文章,反映瞭作者當年穿行於崇山峻嶺、戈壁荒漠從事野外地質考察的工作內容。“引言”、日記和迴憶文章文筆優美,細緻地描繪瞭祁連山等地的自然風光,生動地迴憶瞭野外地質工作和生活情況。
在第二部分“引言”中,作者詳細迴憶瞭在改革開放的時代,自己是如何從一個地質技術人員逐步成長為地礦部副部長的曆程。第二部分收錄的筆記反映瞭1979年至1985年作者在不同領導崗位、不同管理階段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思路。收錄的日記主要反映瞭作者對工作的熱愛,對理想、信念的追求以及對人生的感悟。
第三部分“引言”及4篇迴憶文章詳細反映瞭作者1980年5月至1985年4月多次調研的經過,反映瞭作者在調研中深入基層,察看實情,兼聽並記,與基層乾部群眾共同探討、謀劃地質工作改革之策和發展之路。其中收入作者1984年9月赴前蘇聯考察煤成氣時的齣訪日記,文筆細膩生動,可讀性強。
在第四部分“引言”中,作者詳細迴顧瞭自己在學生時代和參加工作以後博覽群書、潛心學習的事例和感受,真實記錄瞭作者為瞭人民積纍知識,為瞭做好本職工作不倦學習的思考、感悟和收獲。
第一部分 野外地質考察筆記
引言夢裏常迴祁連山
祁連山工作日記
1970年日記選
1974年日記選
北山地質筆記
穿心河
正北山
祁連山地質筆記
九個青羊
白石頭溝
烏蘭大阪
雙叉子河
白水泉
呼蘭颱溝西
南九個青羊
硃龍關河
夾皮溝
大海子
乾巴河腦
大柳溝
白河套
五個山
第二部分 管理工作筆記
引言情係地礦思隨行
管理工作日記
1978—1979年日記選
1980—1981年日記選
1982—1983年日記選
甘肅地質管理工作筆記
對全省區劃工作安排的總體設想
設計審查匯報提綱
驗收區測一隊五幅圖
關於M2、Q1的討論
研究水文工作任務調整
地質調查研究工作管理體製改革的幾點作法
在經濟調整期間地質科技發展的方針
建立健全各級經濟責任製
一九八二年全省地礦工作重點安排
地質實驗及製印管理工作的原則和要求
局隊會審設計節選
設計質量評議的幾條原則
在1:5萬區域地質調查設計審查總結會議上的發言提綱摘要
關於分隊崗位責任製的思考
在地質報告審查會議上的發言提綱
下隊檢查工作節選
附甘肅地質工作調整形勢和今後的方針——在甘肅省地礦局上半年地質工作檢查總結會上的
發言(1982年7月29日)
地礦部管理工作筆記
改革要遵循五條原則
地質係統實行經濟責任製的形式
研究“化探工作會議上的報告”
同部財務大檢查小組談話
討論礦産資源法第12稿
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端正指導思想
關於地質工作規律和經濟規律問題
嚮體改委匯報提綱
在討論遼寜、湖南兩省改革試點方案結束會上的發言
研究深圳地質工作及沿海開放城市地質工作問題
討論《關於部分地質成果實行有償轉讓的暫行規定》
討論《地質工作體製改革綱要》
附 在秦嶺巴山地區地質工作協調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摘要(1984年3月10日)用整黨精神搞好設備大檢查提綱(1984年7月15日)
第三部分 調研筆記
引言踏遍群山覓真知
東北地區調研筆記
第一次地質工作體製改革調研
附東北三省局體改調查報告(1982年9月)
西北地區調研筆記
地質科技進步問題調研
附關於陝西地質科技進步問題的調研報告(1982年12月)
新疆地質工作考察調研
同新疆地礦局、西北石油局就“七五”規劃交換意見提綱(1984年6月24日)
赴蘇聯考察煤成氣
附 赴蘇考察訪問日記
第四部分 學習研究筆記
引言 積纍知識為人民
讀書筆記
文史學習筆記選
地質力學學習筆記選
《闆塊構造述評》學習筆記選
地層錶對比
沉積變質鐵礦特徵學習劄記
海相火山岩及其鐵礦床成因學習筆記選
《變質作用研究的發展動嚮》等學習劄記
能源、礦産資源、水資源等資料摘錄
礦産資源的閤理開發和利用學習劄記
地質工作體製改革問題學習劄記
《未來二十年的世界經濟》學習筆記
研究筆記
從祁連山超基性岩特徵認識建造與改造的關係(1975年9月)
附 學習研究部分文章
我們的責任,是嚮人民負責(1974年)
硃龍關式火山一沉積鐵礦特徵及其與古河西係的關係(1979年3月)
地質工作要為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學習馬剋思關於再生産原理的體會(1982年5月)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地質事業——學習《鄧小平文選》的體會(1983年12月)
關於地質工作體製改革的幾個問題(1984年11月)
引言 夢裏常迴祁連山
引言第3-5頁
1968年初,我結束瞭在北京地質學院8年的學習生活。春節迴天津嚮父母告彆後,返迴北京。在一個寒冷的夜晚,我擠上瞭從北京駛往蘭州的列車。
列車在朔風怒號中開動瞭。我此行是前往甘肅省地質局報到。那將是我從事地質工作的新起點。
我帶的行李非常簡單:一個裝衣物的帆布箱、一套用兒時曾用過的油布捆綁的被褥、兩個裝滿書籍的小木箱。
車廂破舊、旅客擁擠。列車行駛瞭許久,我纔找到座位。過西安、經天水後,漸漸映入眼簾的是黃土高原、崇山峻嶺。兩天兩夜後,我終於到瞭蘭州。
這是我第二次到蘭州。1966年上半年,我們全班研究生到甘肅白銀廠參加勞動時,我曾到過蘭州。蘭州沒有什麼變化,和兩年前一樣,人少、車少、樹少,依舊有些荒涼。
我報到後,即被分配到地處酒泉的第二區域地質測量隊(以下簡稱區測二隊)。我在蘭州隻耽擱瞭一天,辦理瞭轉運行李手續後,繼續乘火車前往酒泉。
從蘭州到酒泉700多公裏,又走瞭一天一夜。過烏鞘嶺時,列車要用兩個車頭,一前一後,前拉後推,行駛很慢。
酒泉地處河西走廊,它的南麵是巍峨壯麗的祁連山,也稱南山。祁連山中有許多山間榖地,從東到西,流淌著一條條冰雪融匯的河流。石羊河、黑河、托萊河、疏勒河、黨河流經河西走廊,滋育瞭這片土地和這裏的人民。托萊河流經酒泉段稱北大河,它上遊的另一大支流是位於祁連山腹地的硃龍關河。
區測二隊的隊部坐落在酒泉南梢門外、北大河旁。雖說在城外,卻是個好地方。那裏有一片濕地,還有座大橋。那裏可以望到祁連山。我常常齣神地望著祁連山,它是那樣的挺拔,山峰陡峭,棱角分明,直刺藍天;它是那樣深邃,層巒疊嶂,山重水復,深不可測;它又是那樣美麗,山峰終年白雪皚皚,在陽光下銀光閃閃,山榖鬆柏成蔭,一片蔥綠。
20世紀60年代初,區測二隊由黑龍江省地質局區測隊和寜夏迴族自治區地質局區測隊閤並而成。全隊近四百名職工中,大部分為東北人和西北人。大、中專畢業的技術人員占到一半以上,其餘的為機關乾部和司機、管理員等後勤人員。
1968年,全隊“停産鬧革命”,沒有齣隊(即沒有齣野外工作)。探親的職工也都歸隊瞭,幾百號人集中在隊部,顯得有些擁擠。這是一個不大的院落,全是土坯壘起來的簡易平房。東、中、西各有五排房子,每排有八間,其間為走道。前院是車庫,還有一個簡易的籃球場,後麵是倉庫。雙職工都住在離隊部不遠的地方,那是原水文隊的舊址。這一年,先後分配到區測二隊的還有蘭州大學、南京大學、長春地質學院和成都地質學院的畢業生。
那會兒,我們新來的大學生都沒有下分隊,集中在隊部燒鍋爐、參加科室學習。我被安排到後勤科學習和燒水。一個能容兩噸多水的鍋爐,十個人輪流值班,燒開水供隊部人員使用。早起生火,晚上封火。拉煤、倒煤灰,我總是弄得滿臉黑汙、渾身煤塵。
這年鼕天,我們新分來的大學生和一些老技術員被安排到酒泉縣豐樂公社(今豐樂鄉)勞動鍛煉。豐樂公社位於祁連山腳、豐樂川旁。這是個很窮的地方。農民住著土坯房,喝著澇壩水,靠種田維持生活,艱難度日。我被分到二壩大隊,和一名技術人員住在隊裏一位老飼養員傢,我們三人睡在一個炕上。
距二壩大隊東南8公裏外的颱子溝是豐樂公社重要的水利工程,承擔著2.8萬畝農田灌溉和5000多人的生活用水。我們的任務就是挖建颱子溝水利乾渠。數九寒鼕,我們和社員一樣天不亮就起床,吃些麵湯或苞榖麵糊糊,再揣上兩個乾饃,步行到工地。那時,我年輕,能吃苦。在一人多深的溝裏,一鍬一鍬地將土甩上溝邊;幾十斤重的大石塊背在後背,連走帶跑幾十米都不感到纍。手上磨齣瞭泡,背上磨破瞭皮。午飯,常常就著開水吃涼饃。就是這樣,我們乾瞭三個多月。
1969年年初,我被分配到區測二隊五分隊,參加1∶20萬祁連山幅、高颱幅、平川幅區域地質測量及找礦工作。由此,我開始瞭作為一個地質隊員的野外地質考察工作。第一年,我被分到重砂組做淘砂員。所謂淘砂,就是將取自河漫灘或衝溝衝積物中的砂樣,用砂盤在水中淘洗,去掉輕砂,留下含有礦物的重砂,晾乾後裝入標準紙袋,登記編錄,送實驗室作礦物鑒定。然後,繪製重砂圖,以瞭解礦物分布,並據此分析找礦遠景。我不僅很快掌握瞭淘砂技術,而且隨時注意觀察地質現象,思索、分析、探求規律。
自序
擺在我麵前的45個封皮陳舊的筆記本,是我從事地質工作時的部分筆記。其中,在甘肅省地質局工作期間的有21本,在地部工作期間的有24本。
2013年3月我退休後,得以有閑暇慢慢翻看這些筆記本。看著筆記本中熟悉的筆跡、清晰的圖示,昔日祁連山的風雪、地質隊員的音容笑貌、地質行業改革探索的曆程,如同電影般一幕幕浮現在我的眼前,讓我走進深深的迴憶中。
從1968年到1985年,我在地質係統工作瞭18個年頭,大多是在艱苦環境中度過的。其中,在甘肅省地質局工作15年,在地礦部工作3年。這18年是我從青年到中年這段人生中最寶貴的時光,也是個人成長的重要階段,更是我們國傢發生曆史轉摺變化的重要時期。
這些筆記不僅是珍貴的地質工作記錄,也是我成長曆程的真實寫照。這些筆記中,有對地質現象的觀察和描繪,有對地質工作的實踐和認識,有科學考察的經曆和收獲,有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和對人民疾苦的關切,有對人生的思考和對自己的勉勵。它們來自於神奇的大自然和艱苦的地質工作,是我用雙腳走齣來的。
從這些內容豐富的筆記中,可以看到在那動亂和走嚮變革的年代,在喧囂的社會和寂靜的自然環境中,在朝氣蓬勃的年輕歲月和走嚮成熟的“而立”、“不惑”之年,我對地質工作的極大專注,對科學的熱愛,對學習的渴望和對真理的追求。我平靜而從容地直麵各種睏難,一步一步地前行和攀登,從未退縮。我堅信,不畏艱難睏苦的人,終會到達光輝的頂點。
夢裏常迴祁連山,最憶荒野找礦時。我難忘祁連山的找礦歲月,懷念昔日的同事,牽掛著甘肅的發展。在甘肅從事地質工作的經曆,是滋養和支撐我精神之樹櫛風沐雨的沃土。
在地礦部工作期間,從長白山到天山,從橫斷山到武夷山,從秦嶺到南嶺,我到過祖國的許多山山水水,親身經曆瞭我國地質行業體製改革的最初探索。
我感謝培養我成長進步的艱苦環境和嗬護我的園丁、師長。得益於偉大的改革開放,我纔能從西部地區一個普通的地質隊員逐步成長為承擔重要責任的領導人。
往事並非如煙,記憶曆久彌新。這些筆記從不同側麵,客觀、真實地記錄瞭一個年輕地質隊員成長的曆程,同時反映瞭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地質工作的變化和取得的成就。把這些筆記整理齣來,也是錶達我對地質工作的無限懷念之情。
從內容上看,我的地質筆記大體可以歸成四類:一是野外地質考察筆記;二是管理工作筆記;三是調研筆記;四是學習研究筆記。本書摘錄的筆記內容就是按照這四個分類,從這45個筆記本、400多萬字中篩選齣來的。可惜的是,由於單位多次變動、個人多次搬遷,我的一些地質筆記、圖錶資料、手稿及標本等散失瞭。這是無法彌補的遺憾。
在野外地質考察筆記、管理工作筆記、調研筆記部分,還摘選瞭我的一些日記;在管理工作筆記、調研筆記和學習研究筆記部分,收錄瞭我撰寫的幾篇調研報告及學習研究部分文章。由於地質工作的專業性,為便於讀者閱讀和理解,我在每類筆記及摘選的有關筆記前麵專門寫瞭迴憶當時工作和生活的文章,作為必要的說明和解釋,並對部分筆記另擬瞭標題。全書除野外地質考察筆記以地點、時間順序編排外,其餘均以時間順序編排。
真實是本書的生命。本書所錄筆記完全是原始記錄,僅在個彆筆誤之處用注釋修正。確需改補的錯漏字,加方括號予以區彆,以保持筆記的真實。
這裏,我要衷心感謝國土資源部、甘肅省地質礦産勘查開發局和地質齣版社及有關人士為本書的齣版付齣的大量心血。
(簽名)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
破損嚴重,不知道是給我寄的爛書還是運輸中磕碰的問題
評分收藏,以後學習
評分好好學習一下。
評分好書贊一個?
評分人民的好總理。
評分我就是好奇心,書完好無損,很厚實
評分正在拜讀中。和我們自己的差距太大,都有些難以置信。。。。。
評分值得收藏 慢慢讀
評分學到瞭很多地理相關的知識
溫傢寶地質筆記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