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大乘起信论》相传为印度马鸣菩萨作,南朝梁真谛译,是大乘佛教的入门书,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佛教各宗派都产生过巨大影响。本书以如来藏缘起思想为中心,详尽阐述了心与世界万物的关系,以“一心”、“二门”、“三大”、“四信”、“五行”之说构成其思想体系,是了解和研究大乘佛教的重要典籍。《大乘起信论校释(精)》由*名佛教学者高振农整理校释,详注其中涉及的佛教重要概念,逐段梳理其思想,使此论晓畅易读,并对作译者等诸问题详加辨析。
目录
序言
校释说明
参考书目
大乘起信论
附录
一、马鸣菩萨传
二、大乘起信论主马鸣菩萨略传
三、论主马鸣菩萨略录
四、婆薮槃豆传(摘录)
五、付法藏因缘传(摘录)
六、释摩诃衍论疏(摘录)
七、续高僧传·真谛传
道宣撰
八、宋高僧传·实叉难陀传
赞宁撰
九、大乘起信论序
智恺作
十、新译大乘起信论序
未详作者
十一、大乘起信论义记(摘录)
法藏撰
十二、刻起信论直解题辞
德清撰
十三、起信论疏记会阅序
续法撰
十四、大乘起信论科会后记
徐文霨撰
十五、大乘起信论讲义卷上(摘录)
圆瑛述
精彩书摘
《中华国学文库:大乘起信论校释》:
(五)“不思议”,即不可思议。谓事理深妙希奇,不可以心思虑,不可用言语议论。“业”,梵文Karma的意译,意谓“造作”,泛指一切身心活动。“不思议业相”,指还复于本净之本觉,随应众生之善缘,显示出不可思议的业用之相。义记卷三:“不思议业相者,明还净本觉业用之相。”
(六)“法力”,指佛教正法有摧邪伏恶的力量。“熏习”,即通过熏染后留下的习气和影响。如衣服原来没有香气,经过以香熏染,衣服上就会留下香气。“依法力熏习”,谓依佛教正法的力量进行熏习。此处有二种含义:一是依真如之法的内熏之力,二是依所流教法的外熏之力。
(七)“修行”,谓依据佛教教义修习行持。“如实修行”,指依二种熏习之力,登十地以上,证契真如实理而修习行持。
(八)“满足方便”,谓十地修行终了,真穷惑尽,一切都圆满具足究竟。
(九)“和合识”,指生灭(无明)、不生灭(如来藏)和合之识,即阿黎耶识。此处讲“破和合识相”,系指破除阿黎耶识中生灭之相,即根本无明。
(一〇)“相续心”,即生灭相续之心。“灭相续心相”,指灭染心中业相等相续之心相。
(一一)“法身”,原指佛三身(法身、报身、应身)之一。此处指不生不灭的本觉法身。
(一二)“智淳净”,即淳净圆智。意谓染缘脱尽,本觉之心遂即还原成淳净圆智。
(一三)“心识之相”,即“心相”与“识相”。这里指前所说的“生灭相续之心相”与“生灭、不生灭和合之识相”。
……
前言/序言
中华国学文库:大乘起信论校释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好
评分
☆☆☆☆☆
很好!我们应该多了解一下佛教的知识,扩充观念!
评分
☆☆☆☆☆
非常好的书。。。。。。。。。
评分
☆☆☆☆☆
书很好,最喜欢来京东买书了,赶上618买了好多
评分
☆☆☆☆☆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
☆☆☆☆☆
物美价廉,搞活动很优惠。
评分
☆☆☆☆☆
儒家注重自身修养并讲求伦理道德,其中心思想乃“仁义”,也就是人与人之间应注重和谐的关系。人际关系以五伦为依归,有一定的规范。对待长辈要尊敬尊重对待;朋友之间要言而有信;为官者要清廉爱民;做人有自知之明,尽份内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统治者要仁政爱民;对于其他人博爱。对待上司要忠诚;对待父母亲属要孝顺;人要有抱负而有毅力。重视追求知识,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推己及人的思想。关于生活工作的人生,小孩子的时候,就倾爱父母;年轻的时候有了女友(恋人),就倾爱恋人;婚后有了妻儿(配偶爱人和儿女),就倾爱爱人和儿女;当官员、公务员(广义地说是职员),就倾爱君主(及或上司)。
评分
☆☆☆☆☆
东西很好,快递也很给力,赞一个
评分
☆☆☆☆☆
好好好好好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