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从中国制造业和工业工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入手,简单扼要地介绍了工业工程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基本原理。本书共分为九章,主要内容包括工作研究、生产计划与控制、人因工程学、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质量管理、工程经济、供应链管理和网络化制造等内容,使读者对工业工程有深刻和完整的理解和认识,形成现代工业工程的系统思想和思维方式,并能形成系统应用工业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录
前言第1章现代制造企业管理导论11.1我国制造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11.1.1我国制造业的现状11.1.2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趋势31.2现代制造企业的科学管理51.2.1现代企业管理理论51.2.2现代制造企业管理模式81.2.3现代制造企业科学管理的应用91.3工业工程的应用与发展121.3.1工业工程概述121.3.2工业工程的应用现状151.3.3工业工程的发展前景17思考题19第2章工作研究202.1工作研究概论202.1.1工作研究的含义202.1.2工作研究的意义与目的202.1.3工作研究的范畴212.1.4工作研究的实施程序212.1.5工作研究的用途与方法242.2方法研究252.2.1方法研究概述252.2.2程序分析272.2.3操作分析342.2.4动作分析382.3作业测定422.3.1作业测定的概念422.3.2作业测定的作用422.3.3作业测定的方法432.4案例分析44思考题49第3章生产计划与控制503.1生产计划与控制概述503.1.1生产系统513.1.2生产系统的绩效考核513.2生产计划543.2.1生产计划的组成543.2.2生产计划的内容553.3综合生产计划563.4主生产计划583.5MRP、MRPⅡ与ERP603.5.1物料需求计划(MRP)603.5.2制造资源计划(MRPⅡ)643.5.3企业资源计划(ERP)653.6生产作业计划673.6.1大量流水生产的生产作业计划683.6.2成批生产的生产作业计划693.6.3单件小批量生产的生产作业计划703.7生产控制703.7.1生产控制的任务703.7.2生产进度控制723.7.3生产成本控制733.7.4生产率控制733.8案例分析1733.9案例分析276思考题77第4章人因工程学784.1人因工程学的定义及发展历程784.1.1人因工程学的命名784.1.2人因工程学的定义784.1.3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与应用领域794.2人的劳动形态特征804.2.1人体的形态测量804.2.2人的劳动心理特征854.2.3人的劳动生理特征874.3人的系统功能特征894.3.1人的神经系统894.3.2人的视觉信息接收系统894.3.3人的听觉信息接收系统914.3.4人的其他感觉系统924.4作业环境934.4.1微气候环境934.4.2照明环境954.4.3噪声环境974.5人机系统994.5.1人机系统概述994.5.2人机系统设计994.6案例分析100思考题101第5章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1025.1设施规划概论1025.1.1设施规划的意义和作用1025.1.2设施规划的目标1025.2设施选址及评价1035.2.1设施选址的意义1035.2.2设施选址的内容1035.2.3设施选址的一般程序与基本原则1035.2.4设施选址的评价方法1055.3工业设施布置的方法1135.3.1工业设施布置的内容1135.3.2系统化设施布置方法1135.4物料搬运系统分析1205.5仓储规划与设计1245.5.1库容量1245.5.2库房设计1265.6案例分析128思考题135第6章质量管理1366.1质量概论1366.1.1质量发展1366.1.2质量基本概念1366.1.3ISO质量认证1386.2质量管理概述1396.2.1质量管理的定义与任务1396.2.2质量管理过程和产品1406.2.3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1416.2.4统计制造过程管理1416.2.5制造过程能力分析1436.3质量改善1456.3.1全面质量管理1456.3.2制造过程改善1486.3.3全面质量管理基本质量工具1486.4案例分析160思考题161第7章工程经济1627.1工程经济学概述1627.1.1工程经济学基本概念1627.1.2工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性质与特点1637.1.3工程经济分析的一般过程1637.2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1637.2.1项目投资的构成1647.2.2产品成本和费用的构成1657.2.3主要税金的构成与利润1667.3资金的时间价值1697.3.1现金流量与现金流量图1697.3.2资金的时间价值计算1707.4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指标1747.4.1时间性指标与评价方法1757.4.2价值性指标与评价方法1767.4.3比率性指标与评价方法1787.5方案的经济比较与选择1807.5.1方案的经济比较与选择类型1807.5.2互斥方案比选1817.5.3独立方案选择1857.5.4相关方案的选择1877.6案例分析188思考题192第8章供应链管理1938.1从企业内部的运筹到供应链管理1938.2供应链的发展沿革与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1948.2.1供应链的发展阶段1948.2.2供应链的概念1948.2.3供应链中的“三流”1958.2.4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1958.3供应链管理与设计1988.3.1供应链管理概述1988.3.2供应链设计2008.4供应链生产运营管理2018.4.1精益生产2018.4.2快速响应供应链体系2048.5供应链全球化的趋势2068.5.1全球供应链管理概念2078.5.2全球供应链的类型2078.5.3全球供应链的趋势和影响2078.6案例分析208思考题209第9章网络化制造2109.1网络化制造概述2109.1.1网络化制造的产生背景2109.1.2网络化制造的定义和特征2119.1.3网络化制造的核心2129.1.4实施网络化制造的意义2139.2网络化动态联盟企业评价2149.2.1网络化动态联盟概述2149.2.2网络化动态联盟合作企业评价指标体系2169.2.3网络化动态联盟合作企业评价模型2229.3网络化制造的关键技术与体系结构2299.3.1网络化制造的关键技术2299.3.2网络化制造的体系结构2309.4案例分析231思考题233参考文献234
前言/序言
制造业特别是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现代制造业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营管理模式乃至社会的组织结构和文化。由于拥有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我国已成为世界的制造大国。我国家电等若干产品的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但是我国制造业还存在工人工资较低、能耗较高等问题,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设计、先进制造工艺和装备及现代化管理等方面与制造强国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我国制造竞争力在什么地方?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说:“20世纪工业取得的重大成就,在管理技术上贡献最大的莫过于工业工程技术。这是一个由美国人创造,被世界接受并产生重大影响的思想。不论什么时候它被应用,生产率就会提高,在减少工人工作负荷的同时,他们的收入就会上升,它已经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超过百倍。”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低廉工资的基础上,在全球竞争中建立长期绝对的优势,因此通过工业工程的方法和技术来维持优势是最优选择。 本书是从工业工程的视角来解读工程中所遇到的管理问题,不是给出宏观的管理理念,而是从微观管理的层面,对工作研究、生产计划与控制、人因工程学、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质量管理、工程经济、供应链管理和网络化制造等方面进行较详细的阐述和说明。为提高制造企业收益和企业市场竞争力等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技术,为制造企业制定战略方案提供参考。 美国制造的根本是劳动分工、工作研究及标准化,日本制造的根本是精益生产。所以说,大规模生产模式造就了美国制造,精益生产模式造就了日本制造,那么中国制造需要什么来造就?如果按目前制造业的发展趋势,2020年中国制造的份额将会变得非常大,我们就需要有自己的生产模式。希望读者们能够通过本书的内容,不仅是复制美国和日本的生产方式,而是要结合我国制造企业的特点创建更优的管理模式,超越精益,我们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世界制造强国。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参阅和借鉴了大量的相关书籍和论文,在此谨向这些书籍和论文的作者表示诚挚的感谢。全书结构由梁迪确定,第1、2、3章由潘苏蓉、张天瑞编写,第4、6章由王丽莉、张凤荣编写,第5、7、8、9章由梁迪、苏莹莹、单麟婷编写。 由于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不妥和疏漏之处,恳请专家与读者批评指正。
工业工程基础与实践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