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對精益生産方式好的總結
《商業周刊》暢銷書,纍計銷量上百萬冊。
打算嘗試精益的人,該怎麼做?
已經實施精益的人,下一步該怎麼辦?
本書包含瞭新的精益理論、方法和工具,一一解答上述問題。
內容簡介
對精益生産方式的總結
《商業周刊》暢銷書,纍計上百萬冊。
打算嘗試精益的人,該怎麼做?
已經實施精益的人,下一步該怎麼辦?
《精益思想(白金版)》包含瞭的精益理論、方法和工具,一一解答上述問題。
更多精彩,請點擊進入品牌店查閱:
作者簡介
《精益思想》於1996年鞦季首次齣版,曆經20年,暢銷十多個國傢,纍計上百萬冊。本書的成功在於它對精益生産方式做瞭的總結,為讀者提供瞭精益的核心原則,實地考察瞭美國、德國、日本若乾具有代錶性的大小企業推行精益的實際情況和心得,為準備跨入精益之門和進一步學習、實施精益的人提供瞭的指南,從而成為精益方麵的經典著作。
精益原則:
根據客戶需求,重新定義價值;
識彆價值流,重新製定企業活動;
使價值流動起來;
依靠客戶需求拉動價值流;
不斷改善,追求盡善盡美。
目錄
修訂版前言
第1版前言 從精益生産到精益企業
第一部分 精益原則
導論 和浪費針鋒相對的精益思想 ∥ 2
定義價值 ∥ 3
識彆價值流 ∥ 7
流動 ∥ 9
拉動 ∥ 12
盡善盡美 ∥ 13
我們現在就能得到的好處 ∥ 14
停滯消除劑 ∥ 15
從頭做起 ∥ 16
第1章 價值 ∥ 17
是一所房子,還是一種沒有麻煩的經曆 ∥ 17
從嚮傳統“價值”的定義挑戰開始 ∥ 19
按整個産品來定義價值 ∥ 21
精益企業重新考慮價值時的關鍵所在 ∥ 23
價值定義的最後一個要素:目標成本 ∥ 24
第2章 價值流 ∥ 26
從貨架通道裏觀察 ∥ 26
一提盒可樂的價值流 ∥ 27
生産可樂 ∥ 27
引起浪費的根本原因 ∥ 32
訂購可樂 ∥ 33
製成可樂 ∥ 36
讓價值流分析發揮作用 ∥ 37
第3章 流動 ∥ 39
批量生産的世界 ∥ 39
流動的技術 ∥ 41
自行車從批量生産到流動生産 ∥ 42
把流動思想用於任意活動 ∥ 53
工作中的流動;流動地工作 ∥ 53
隻有流動是不夠的 ∥ 55
第4章 拉動 ∥ 56
過去糟糕的生産 ∥ 57
服務於拉動的精益生産方式 ∥ 58
過去糟糕的配送 ∥ 61
服務於拉動的精益配送 ∥ 63
從理論到實踐 ∥ 66
精益配送技術 ∥ 69
均衡進度需要均衡銷售 ∥ 70
過去糟糕的轎車維修服務 ∥ 71
從維修場地拉動 ∥ 72
從維修場地到原材料的拉動 ∥ 73
僅僅是開始 ∥ 75
混亂是真的嗎 ∥ 76
是否真的必須有商業周期 ∥ 78
在追求盡善盡美中拉動價值 ∥ 78
第5章 盡善盡美 ∥ 79
增長的途徑 ∥ 79
捷徑 ∥ 80
持續進行根本性的、不斷的改善 ∥ 82
盡善盡美的藍圖 ∥ 83
集中精力消滅浪費 ∥ 84
去掉惰性,開始起步 ∥ 86
第二部分 從思想到行動:精益的飛躍
第6章 簡單事例 ∥ 90
精益革命 ∥ 100
最終結果 ∥ 110
如“流”的工作 ∥ 111
最後步驟 ∥ 113
超越簡單事例 ∥ 113
第7章 復雜事例 ∥ 115
“我們差點讓自己‘準時’死亡” ∥ 116
變革代理人 ∥ 117
理論知識 ∥ 118
綫模公司的精益化 ∥ 122
首先處理過剩人員和“釘子戶” ∥ 122
教會人們如何去觀察 ∥ 124
反復改善每一個價值流 ∥ 125
再造生産組織,為價值流開闢道路 ∥ 126
引進精益財務係統和“計分卡” ∥ 127
降低庫存 ∥ 129
創建一個“精益”部門 ∥ 130
為獲得靈活性而提供鐵的工作保證 ∥ 131
再造産品開發係統,為價值流開闢道路 ∥ 131
整改接單過程 ∥ 134
將工薪和利潤聯係起來 ∥ 135
改善供應商 ∥ 136
製定一項發展戰略 ∥ 137
五年後的成績記錄 ∥ 140
對問題更嚴重的企業怎麼樣呢 ∥ 142
第8章 嚴峻的考驗 ∥ 143
從美國係統到批量生産 ∥ 145
鷹的起飛 ∥ 146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形成批量生産方式的動力 ∥ 150
噴氣推動的鷹 ∥ 151
鷹的第一次墜落 ∥ 155
是較精益而非精益,是必需而非足夠 ∥ 157
1991年創造齣的危機 ∥ 159
從大到不太大,從“流程”到流動 ∥ 160
僅有精益知識是不夠的 ∥ 162
第二個變革代理人 ∥ 163
拔掉釘子戶 ∥ 166
調整兩項主要活動 ∥ 168
10億美元的房間 ∥ 168
超大裝備的遺跡 ∥ 170
連續流動發動機 ∥ 174
同時發生的質量危機 ∥ 175
實際生産的最終結果 ∥ 177
不能倒退之點 ∥ 178
下一步飛躍 ∥ 179
教訓和下一步驟 ∥ 181
精益思想對其他工業企業又如何呢 ∥ 182
第9章 精益思想和德國技術 ∥ 183
從貧窮到富有的初步成功 ∥ 183
保時捷:一個典型的德國企業 ∥ 185
齣現危機 ∥ 189
變革代理人 ∥ 192
進攻計劃 ∥ 193
日本導師的到來 ∥ 197
處理就業問題 ∥ 201
工人和工會的反應 ∥ 202
整頓供貨隊伍 ∥ 203
整頓全盤管理 ∥ 206
整頓産品計劃 ∥ 207
整頓産品開發係統 ∥ 207
業績記錄 ∥ 208
下一個挑戰 ∥ 209
對德國傳統的暗示 ∥ 210
德國和日本 ∥ 215
第10章 大豐田,小昭和 ∥ 216
昭和的危機 ∥ 217
最初的努力 ∥ 219
一個思想矛盾 ∥ 221
支撐精益化的新型組織 ∥ 222
從硬改善到軟改善 ∥ 223
最後因素:重新思考訂單接收和生産計劃 ∥ 224
最終結果:精益的成功 ∥ 226
日本的其他企業如何 ∥ 227
豐田的精益狀況 ∥ 228
“ 不服輸的好處” ∥ 228
創造性的危機 ∥ 230
豐田的緩慢行進 ∥ 231
相應的改革 ∥ 232
完善生産環節改革 ∥ 234
完善平行化改革 ∥ 235
今日之豐田 ∥ 236
精益思想在豐田公司之外的傳播 ∥ 240
小昭和,大豐田:日本今日麵臨的挑戰 ∥ 243
一樣的步驟 ∥ 245
第11章 行動計劃 ∥ 246
開始起步 ∥ 246
創建一個組織機構,引導你的價值流 ∥ 255
建立鼓勵精益思想的業務係統 ∥ 261
完成轉型 ∥ 265
五年承諾的必然結果 ∥ 269
下一個飛躍 ∥ 271
第三部分 精益企業
第12章 流動的渠道,渠道的流域 ∥ 274
精益企業 ∥ 275
結束工業冷戰 ∥ 276
輪換職務 ∥ 277
未來的職能 ∥ 279
企業的作用 ∥ 280
三種工業傳統中的精益企業 ∥ 281
前麵的路還很長 ∥ 284
第13章 想象盡善盡美 ∥ 285
長途旅行 ∥ 285
醫療 ∥ 288
食品生産和配送 ∥ 290
建築業 ∥ 291
短途內個人的齣行機動性 ∥ 292
想象的力量 ∥ 294
我們馬上就可以得到的好處 ∥ 295
第四部分 新的發展
第14章 精益思想的穩步發展 ∥ 298
豐田的穩步發展 ∥ 299
保時捷的精益過程加卓越産品 ∥ 302
體現在大型貨物包裝機中的精益思想:蘭開公司 ∥ 303
普惠:睏難時期睏難行業中的精益思想 ∥ 304
超越孤立的發展 ∥ 308
第15章 使變革製度化 ∥ 311
充實後的行動計劃 ∥ 311
機會就在眼前 ∥ 334
後記 精益網絡 ∥ 336
注釋 ∥ 339
參考文獻 ∥ 360
譯者後記 ∥ 363修訂版前言
第1版前言 從精益生産到精益企業
第一部分 精益原則
導論 和浪費針鋒相對的精益思想 ∥ 2
定義價值 ∥ 3
識彆價值流 ∥ 7
流動 ∥ 9
拉動 ∥ 12
盡善盡美 ∥ 13
我們現在就能得到的好處 ∥ 14
停滯消除劑 ∥ 15
從頭做起 ∥ 16
第1章 價值 ∥ 17
是一所房子,還是一種沒有麻煩的經曆 ∥ 17
從嚮傳統“價值”的定義挑戰開始 ∥ 19
按整個産品來定義價值 ∥ 21
精益企業重新考慮價值時的關鍵所在 ∥ 23
價值定義的最後一個要素:目標成本 ∥ 24
第2章 價值流 ∥ 26
從貨架通道裏觀察 ∥ 26
一提盒可樂的價值流 ∥ 27
生産可樂 ∥ 27
引起浪費的根本原因 ∥ 32
訂購可樂 ∥ 33
製成可樂 ∥ 36
讓價值流分析發揮作用 ∥ 37
第3章 流動 ∥ 39
批量生産的世界 ∥ 39
流動的技術 ∥ 41
自行車從批量生産到流動生産 ∥ 42
把流動思想用於任意活動 ∥ 53
工作中的流動;流動地工作 ∥ 53
隻有流動是不夠的 ∥ 55
第4章 拉動 ∥ 56
過去糟糕的生産 ∥ 57
服務於拉動的精益生産方式 ∥ 58
過去糟糕的配送 ∥ 61
服務於拉動的精益配送 ∥ 63
從理論到實踐 ∥ 66
精益配送技術 ∥ 69
均衡進度需要均衡銷售 ∥ 70
過去糟糕的轎車維修服務 ∥ 71
從維修場地拉動 ∥ 72
從維修場地到原材料的拉動 ∥ 73
僅僅是開始 ∥ 75
混亂是真的嗎 ∥ 76
是否真的必須有商業周期 ∥ 78
在追求盡善盡美中拉動價值 ∥ 78
第5章 盡善盡美 ∥ 79
增長的途徑 ∥ 79
捷徑 ∥ 80
持續進行根本性的、不斷的改善 ∥ 82
盡善盡美的藍圖 ∥ 83
集中精力消滅浪費 ∥ 84
去掉惰性,開始起步 ∥ 86
第二部分 從思想到行動:精益的飛躍
第6章 簡單事例 ∥ 90
精益革命 ∥ 100
最終結果 ∥ 110
如“流”的工作 ∥ 111
最後步驟 ∥ 113
超越簡單事例 ∥ 113
第7章 復雜事例 ∥ 115
“我們差點讓自己‘準時’死亡” ∥ 116
變革代理人 ∥ 117
理論知識 ∥ 118
綫模公司的精益化 ∥ 122
首先處理過剩人員和“釘子戶” ∥ 122
教會人們如何去觀察 ∥ 124
反復改善每一個價值流 ∥ 125
再造生産組織,為價值流開闢道路 ∥ 126
引進精益財務係統和“計分卡” ∥ 127
降低庫存 ∥ 129
創建一個“精益”部門 ∥ 130
為獲得靈活性而提供鐵的工作保證 ∥ 131
再造産品開發係統,為價值流開闢道路 ∥ 131
整改接單過程 ∥ 134
將工薪和利潤聯係起來 ∥ 135
改善供應商 ∥ 136
製定一項發展戰略 ∥ 137
五年後的成績記錄 ∥ 140
對問題更嚴重的企業怎麼樣呢 ∥ 142
第8章 嚴峻的考驗 ∥ 143
從美國係統到批量生産 ∥ 145
鷹的起飛 ∥ 146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形成批量生産方式的動力 ∥ 150
噴氣推動的鷹 ∥ 151
鷹的第一次墜落 ∥ 155
是較精益而非精益,是必需而非足夠 ∥ 157
1991年創造齣的危機 ∥ 159
從大到不太大,從“流程”到流動 ∥ 160
僅有精益知識是不夠的 ∥ 162
第二個變革代理人 ∥ 163
拔掉釘子戶 ∥ 166
調整兩項主要活動 ∥ 168
10億美元的房間 ∥ 168
超大裝備的遺跡 ∥ 170
連續流動發動機 ∥ 174
同時發生的質量危機 ∥ 175
實際生産的最終結果 ∥ 177
不能倒退之點 ∥ 178
下一步飛躍 ∥ 179
教訓和下一步驟 ∥ 181
精益思想對其他工業企業又如何呢 ∥ 182
第9章 精益思想和德國技術 ∥ 183
從貧窮到富有的初步成功 ∥ 183
保時捷:一個典型的德國企業 ∥ 185
齣現危機 ∥ 189
變革代理人 ∥ 192
進攻計劃 ∥ 193
日本導師的到來 ∥ 197
處理就業問題 ∥ 201
工人和工會的反應 ∥ 202
整頓供貨隊伍 ∥ 203
整頓全盤管理 ∥ 206
整頓産品計劃 ∥ 207
整頓産品開發係統 ∥ 207
業績記錄 ∥ 208
下一個挑戰 ∥ 209
對德國傳統的暗示 ∥ 210
德國和日本 ∥ 215
第10章 大豐田,小昭和 ∥ 216
昭和的危機 ∥ 217
最初的努力 ∥ 219
一個思想矛盾 ∥ 221
支撐精益化的新型組織 ∥ 222
從硬改善到軟改善 ∥ 223
最後因素:重新思考訂單接收和生産計劃 ∥ 224
最終結果:精益的成功 ∥ 226
日本的其他企業如何 ∥ 227
豐田的精益狀況 ∥ 228
“ 不服輸的好處” ∥ 228
創造性的危機 ∥ 230
豐田的緩慢行進 ∥ 231
相應的改革 ∥ 232
完善生産環節改革 ∥ 234
完善平行化改革 ∥ 235
今日之豐田 ∥ 236
精益思想在豐田公司之外的傳播 ∥ 240
小昭和,大豐田:日本今日麵臨的挑戰 ∥ 243
一樣的步驟 ∥ 245
第11章 行動計劃 ∥ 246
開始起步 ∥ 246
創建一個組織機構,引導你的價值流 ∥ 255
建立鼓勵精益思想的業務係統 ∥ 261
完成轉型 ∥ 265
五年承諾的必然結果 ∥ 269
下一個飛躍 ∥ 271
第三部分 精益企業
第12章 流動的渠道,渠道的流域 ∥ 274
精益企業 ∥ 275
結束工業冷戰 ∥ 276
輪換職務 ∥ 277
未來的職能 ∥ 279
企業的作用 ∥ 280
三種工業傳統中的精益企業 ∥ 281
前麵的路還很長 ∥ 284
第13章 想象盡善盡美 ∥ 285
長途旅行 ∥ 285
醫療 ∥ 288
食品生産和配送 ∥ 290
建築業 ∥ 291
短途內個人的齣行機動性 ∥ 292
想象的力量 ∥ 294
我們馬上就可以得到的好處 ∥ 295
第四部分 新的發展
第14章 精益思想的穩步發展 ∥ 298
豐田的穩步發展 ∥ 299
保時捷的精益過程加卓越産品 ∥ 302
體現在大型貨物包裝機中的精益思想:蘭開公司 ∥ 303
普惠:睏難時期睏難行業中的精益思想 ∥ 304
超越孤立的發展 ∥ 308
第15章 使變革製度化 ∥ 311
充實後的行動計劃 ∥ 311
機會就在眼前 ∥ 334
後記 精益網絡 ∥ 336
注釋 ∥ 339
參考文獻 ∥ 360
譯者後記 ∥ 363
前言/序言
詹姆斯 P. 沃麥剋(James P. Womack),前MIT資深教授,為企業提供精益谘詢,也嚮小型製造廠投資。他創辦瞭精益企業研究所(LEI)並擔任所長,這傢研究所是一個非營利教育和研究機構,緻力於精益思想的傳播和應用。
丹尼爾 T. 瓊斯(Daniel T. Jones),他創辦瞭英國精益企業研究院(LEA)並擔任院長。這傢研究院分擔瞭精益企業研究所在提升精益意識方麵的任務,並將精益知識應用於一係列的行業。
兩人閤作分析全球行業趨勢達20年以上,其間成果包括《改變世界的機器》《精益思想》《精益服務解決方案》。
精益思想(白金版) 序言 在瞬息萬變的商業世界中,企業如同航行在大海中的巨輪,既要應對風浪的挑戰,也要抓住機遇乘風破浪。而“精益思想”正是一套旨在幫助企業實現卓越運營、持續改進、最終達成可持續成功的航海圖和羅盤。這本書,《精益思想(白金版)》,並非僅僅是對精益理念的簡單羅列,它更是一次對精益核心價值的深度挖掘,一次對精益實踐的全麵梳理,一次對精益未來趨勢的深刻洞察。它將帶領讀者穿越冗餘、聚焦價值,最終抵達高效、敏捷、客戶至上的理想彼岸。 第一篇:精益之基石——理解與溯源 第一章:精益是什麼?超越“瘦身”的本質 長久以來,許多人對精益的理解僅僅停留在“減少浪費”、“削減成本”的層麵,這是一種片麵的認知。真正的精益,其核心在於最大化客戶價值。它並非一味地追求“瘦身”,而是在保留乃至增強核心競爭力的前提下,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創造價值。本章將深入剖析精益的真正含義,揭示其區彆於傳統管理模式的根本之處。我們將探討: 價值的定義: 在不同的行業和場景下,如何準確地識彆並定義客戶所感知到的價值。價值並非孤立存在,而是由一係列活動構成,而精益正是要優化這些活動。 浪費的識彆與分類: 深入解析精益理論中經典的“七種浪費”(或“八種浪費”),並探討在現代服務業、知識型工作中,這些浪費可能以何種新的形式齣現。例如,等待、過度處理、不必要的運輸、庫存、動作、缺陷,以及未被利用的員工纔能。 精益的核心原則: 詳細闡述“指定價值”、“繪製價值流”、“創造流動”、“建立拉動係統”以及“追求完美”這五項精益的核心原則,並解釋它們如何相互關聯,共同構建一個高效的價值創造體係。 精益的哲學觀: 探討精益背後所蘊含的尊重人、持續改進(Kaizen)、長期主義等哲學思想,理解為何這些看似虛無的理念,卻是精益成功的基石。 第二章:精益的起源與演進——豐田模式的啓示 精益思想的誕生與豐田汽車的崛起密不可分。本章將帶領讀者迴到精益思想的源頭,深入瞭解豐田生産方式(TPS)的形成過程,以及它如何成為全球眾多企業學習的典範。我們將迴顧: 戰後日本的産業環境: 瞭解豐田在資源匱乏、市場不確定性高的背景下,如何被迫探索齣一條全新的生産道路。 TPS的關鍵要素: 詳細剖析豐田生産方式的核心構成,包括準時化生産(JIT)、自動化(Jidoka)、看闆管理(Kanban)、標準化工作、快速換模(SMED)、全員生産性維護(TPM)等。 從“豐田模式”到“精益思想”: 探討精益理念如何從豐田的實踐中被提煉、總結,並被推廣至全球,成為一種跨越行業和國界的管理範式。 精益的演變與發展: 審視精益思想在不同曆史時期、不同産業領域的適應與演變,例如精益在服務業、醫療、軟件開發等領域的應用。 第二篇:精益的實踐——工具與方法 第三章:價值流圖(VSM)——可視化你的工作流程 價值流圖是精益管理中最為強大的可視化工具之一。它能夠幫助企業清晰地描繪齣從原材料到成品,再到客戶手中的完整流程,從而識彆齣其中存在的瓶頸和浪費。本章將詳細介紹: 價值流圖的基本構成: 學習如何繪製客戶需求、供應商信息、過程步驟、庫存、信息流、時間綫等要素。 識彆“當前狀態”價值流圖: 掌握繪製現狀圖的方法,並從中找齣時間浪費、資源浪費、以及流程中斷點。 設計“未來狀態”價值流圖: 學習如何基於當前狀態的分析,設計一個更優化的、更精益化的未來流程。 價值流圖的應用場景: 探討價值流圖在生産製造、産品開發、服務交付、供應鏈管理等不同領域的具體應用案例。 繪製價值流圖的挑戰與技巧: 提供在實際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及相應的解決方案。 第四章:看闆管理(Kanban)——實現“拉動式”生産 看闆管理是精益生産中實現“拉動式”生産的核心機製。它能夠有效控製在製品庫存,避免過度生産,並使生産流程更加靈活和響應迅速。本章將深入講解: 看闆的原理與作用: 理解看闆如何作為一種信息傳遞工具,指示下遊工序何時需要何種物料,從而觸發上遊工序的生産。 不同類型的看闆: 介紹生産看闆、領取看闆、供應看闆等,並分析它們在不同場景下的應用。 看闆係統的設計與實施: 學習如何根據實際生産需求,設計閤適的看闆數量、看闆內容以及看闆流程。 看闆在服務與知識型工作中的應用: 探討看闆管理如何超越製造業,應用於軟件開發、項目管理、客戶服務等領域。 避免看闆的誤用: 指齣在實施看闆過程中容易齣現的誤區,如將其視為簡單的任務列錶。 第五章:持續改進(Kaizen)——全員參與的改進文化 持續改進(Kaizen)是精益思想的靈魂所在,它強調通過全員參與,不斷尋找和消除浪費,逐步提升效率和質量。本章將深入探討: Kaizen的文化基礎: 理解Kaizen為何需要建立在相互尊重、信任和開放溝通的文化之上。 Kaizen的實踐方法: 介紹各種Kaizen工具和技術,如PDCA循環(Plan-Do-Check-Act)、5S現場管理法(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A3報告、QC小組活動等。 如何培養Kaizen文化: 探討企業如何通過領導者的示範、員工的賦權、以及有效的激勵機製,將Kaizen融入日常工作中。 Kaizen與創新: 分析Kaizen的漸進式改進與突破性創新的關係,理解精益體係如何同時支持兩者的發展。 識彆與解決改進阻力: 探討在推行Kaizen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員工抵觸、習慣性思維等問題,並提供應對策略。 第六章:防錯(Poka-Yoke)與自動化(Jidoka)——從源頭消除缺陷 防錯(Poka-Yoke)和自動化(Jidoka)是精益思想中用於確保産品或服務質量的重要工具。它們旨在通過設計和流程,從源頭上防止錯誤的發生,或在錯誤發生時能夠立即被發現並糾正。本章將聚焦: 防錯的設計原則: 學習如何通過物理限製、計數、檢測等方式,設計能夠阻止人為錯誤的機製。 防錯的分類與應用: 介紹斷定式防錯、接觸式防錯、運動式防錯等,並舉例說明在不同領域的應用。 Jidoka(自動化)的精髓: 理解Jidoka並非簡單的自動化,而是“帶有人的智慧的自動化”,即機器在檢測到異常時能夠自主停止,並將問題通知操作員。 Jidoka與自働化(Autonomation): 探討Jidoka如何實現“自働化”,即在保證生産效率的同時,減少對操作員的過度依賴。 將防錯與Jidoka融入設計與流程: 強調將這些理念應用於産品設計、工藝流程設計,以及培訓體係中。 第三篇:精益的應用與拓展——邁嚮卓越 第七章:精益在服務業的應用——超越製造業的界限 精益思想最初起源於製造業,但其核心原則和工具在服務業同樣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本章將探討: 服務業的“價值”與“浪費”: 如何在服務場景中識彆客戶價值,以及服務過程中的典型浪費,如等待、不必要的溝通、重復勞動、信息錯誤等。 服務業的價值流圖繪製: 介紹在服務流程中繪製價值流圖的獨特挑戰與方法,例如涉及人際互動、信息傳遞等。 看闆在服務業的應用: 探討如何通過看闆管理提升客戶服務響應速度、優化呼叫中心、項目管理等。 精益在醫療、金融、IT等行業的實踐: 通過具體的案例,展示精益如何幫助這些行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善客戶體驗。 精益服務設計(Lean Service Design): 介紹如何將精益理念應用於服務的設計和創新過程。 第八章:精益在知識型與項目型工作中的應用 隨著知識經濟的崛起,精益思想在知識密集型和項目型工作中也展現齣巨大的潛力。本章將重點討論: 軟件開發中的精益(Lean Software Development): 探討敏捷開發(Agile)與精益思想的內在聯係,如減少中間産品(Work in Progress, WIP)、快速反饋、持續交付等。 項目管理中的精益(Lean Project Management): 如何通過精益方法優化項目計劃、資源分配、風險管理,確保項目按時、按預算、高質量完成。 知識管理與精益: 如何通過精益方法提升知識的獲取、共享和應用效率。 賦能知識工作者: 探討如何通過精益原則,創造一個更高效、更具創造性的知識工作環境。 精益中的“流程可視化”在知識工作中的體現: 例如,使用Trello、Jira等工具來可視化工作流程。 第九章:精益領導力——驅動變革的藝術 精益思想的成功推行離不開強大的領導力。領導者不僅是策略的製定者,更是文化的塑造者和榜樣。本章將深入剖析: 精益領導者的特質: 學習具有遠見、同理心、決心、勇於擔當、以及緻力於持續學習的領導者形象。 “服務型領導”與精益: 探討領導者如何通過支持、賦權和移除障礙,幫助團隊實現精益目標。 溝通與願景的傳遞: 領導者如何清晰地傳達精益的願景,並激發團隊的參與熱情。 鼓勵實驗與容忍失敗: 理解在精益實踐中,實驗和學習的重要性,以及領導者如何創造一個允許犯錯並從中學習的環境。 數據驅動的決策與衡量: 領導者如何利用數據來指導決策,並持續衡量精益改進的效果。 第十章:精益的未來——韌性、敏捷與可持續發展 隨著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全球格局的變化,精益思想也在不斷演進,以應對新的挑戰和機遇。本章將展望: 精益與數字化轉型: 探討人工智能(AI)、大數據、物聯網(IoT)等技術如何與精益思想融閤,創造更智能、更高效的價值創造體係。 構建韌性供應鏈: 在全球不確定性增加的環境下,精益如何幫助企業建立更具彈性和適應性的供應鏈。 可持續精益(Sustainable Lean): 探討精益如何與環境保護、社會責任相結閤,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 精益的文化演進: 討論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中,如何保持精益文化的生命力,並吸引和留住人纔。 個人層麵的精益: 鼓勵讀者將精益思維應用於個人生活和職業發展,實現個人價值的最大化。 結語 《精益思想(白金版)》 是一本獻給所有渴望卓越、追求進步的企業和個人的指南。它不僅僅是一本理論書籍,更是一本實踐手冊,它將通過清晰的講解、豐富的案例,幫助讀者掌握精益的核心理念和實用工具。閱讀本書,您將能夠: 深刻理解精益的本質,擺脫“形式主義”的誤區。 掌握價值流圖、看闆、Kaizen等核心工具,並靈活應用於實際工作中。 將精益理念成功應用於製造業、服務業、軟件開發等不同領域。 培養精益領導力,驅動企業持續改進和創新。 展望精益的未來,擁抱數字化、可持續發展的新趨勢。 願這本書成為您在追求卓越運營、實現可持續成功道路上的忠實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