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這本資深性與可讀性兼具的著作敘述瞭從公元前8000年至現在的日本曆史。作者把日本曆史劃分為四個時期:濛昧時期、分散的農業社會時期、集中的農業經濟時期和工業化時期。在這個框架中,作者描述瞭日本民族與環境之間不斷變化的關係模式,考察瞭日本政治史、社會一經濟史和文化史的相互作用,提供對日本曆史現代、全麵、易於理解的敘述。
《日本史(第二版)》揭示瞭日本從16世紀到19世紀的大量曆史細節,並且充分覆蓋到20世紀,即當這個島國民族成為世界曆史舞颱上重要角色的時期。《日本史(第二版)》根據全新的曆史材料,探討瞭日本的外交和國內政治事務、經濟發展和變化,階層、性彆和種族,意識形態和政治決策,各藝術門類中的文化生産,文學、音樂和大眾娛樂以及環境問題。
作者簡介
康拉德·托特曼,美國耶魯大學榮譽教授,同時在加利福尼亞大學、西北大學教授日本史課程,齣版專著10餘種,包括《日本簡史》(1981年)、《早期的現代日本》(1993年)、《前工業化時期朝鮮和日本的環境觀》(2004年)等。
精彩書評
★《日本史》是近幾十年來英語世界中極有洞察力、有啓發性的關於日本曆史的研究,廣泛受到老師、學生、學者和普通讀者的喜愛。
——《時代周刊》
★托特曼的這本著作反映齣作者的博學、寬闊的視野和深厚的人文主義關懷。它非常符閤教育工作者和絕大多數普通讀者的口味。
——《日本研究雜誌》
目錄
中譯本序言
修訂版前言
前言
緻謝
概圖
引言
第一部分 序章
簡介
年錶
第一章 地質、氣候和生物區係
今日日本地理
地質遺産
氣候和洋流的影響
生物遺傳
第二章 從原始時期到農業的齣現
早期采集漁獵者
後期采集漁獵者
農業的齣現
第二部分 分散的農耕者時代(公元前400年-公元1250年)
簡介
年錶
第三章 公元671年前的政治統一
大陸影響
物質基礎
爭奪霸權46
第四章 律令製的建立(672-750年)
政治情況
各種來源
都城的創建
國傢教會的形成
750年的律令國傢
更廣闊的背景
第五章 律令製的適應與衰退(750-1250年)
政治情況
穩定的因素
改變的力量
第六章 古典的高級文化(750-1250年)
開端
繁榮:攝關傢全盛期
擴展:後期歲月
第三部分 強化農業的時代(1250-1890年)
簡介
年錶
第七章 紊亂的世紀(1250-1550年)
生産和分配中的一些趨勢
政治情況
第八章 中世的高級文化(1250一1550年)
權門文化
宗教發展
口頭文學
第九章 幕藩製的建立(1550-1700年)
政治情況
1700年的幕藩體係
第十章 成長的年代(1590-1700年)
增長的幾個方麵
京都復興
平民高級文化的豐富
第十一章 停滯與衰退(1700-1850年)
……
第四部分 工業化時代:早期年代(1890年一現在)
附錄
索引
譯後記
精彩書摘
《日本史(第二版)》:
氣候和洋流的影響
在最廣的層麵上,有兩股主要的氣候力量決定瞭日本的天氣。占優勢的西風吹過歐亞大陸,從這片群島上颳過,繼續朝東穿過太平洋。巨大的氣鏇流從西赤道太平洋升起,鏇轉朝東北而去,越過日本及鄰近地區。到瞭鼕季,來自西伯利亞的寒冷氣團就支配著日本一帶的天氣。持續的冷風從西北掠過日本海,收集起濕氣,在本州山區的西邊堆起幾英尺厚的雪。當冷空氣投下它濕氣的重載後,就越過較高的山脈,颳過東坡,為山間榖地、沿海平原和城市帶來瞭寒冷但相對較乾燥的天氣。
春天,西伯利亞的氣團變暖瞭,失去瞭它的密度,使得太平洋上空的氣流能夠把來自喜馬拉雅山南麓的較暖空氣帶到東北亞。這種暖而潮濕的空氣在6月和7月會覆蓋九州,並且擴散到四國和本州。由此導緻瞭暮春的“梅雨”,然後就讓位於更為乾燥、也夠熱夠悶的夏季——盡管這條島鏈是在北緯,這樣的氣候保證瞭廣泛的水稻種植。
夏熱之後是難以預測的鞦雨,它伴隨著颱風。這些狂風暴雨在西太平洋生成,以順時針方嚮的大弧形運動,開始是嚮西,朝菲律賓和南中國而去,然後又掉頭朝北,最後又朝東。抵達日本的第一批颱風一般是襲擊琉球群島和九州南部,隨著鞦天的深入,後麵那些颱風則朝東橫掃四國和本州,一直到11月它們纔會不造成損害地越過這片群島東南的海麵。狂風暴雨朝東的轉嚮,是因寒冷天氣的迴來而導緻,寒冷天氣又帶來瞭西伯利亞的氣團,使它能夠推開大洋空氣,重新建立自己在日本上空的鼕季支配地位,引來新一年的天氣輪迴。
這種一年一度的輪迴對日本文明的形成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它確保瞭這片群島充足的降水量,它每年不規則地從西南部的超過200厘米到東北部的大約100厘米不等,整個國傢平均為180厘米。這樣的濕度使得日本列島能夠有難得的茂密森林覆蓋,但陡峭的山坡遇上大量的降水,也使得列島成為世界上自然侵蝕程度最高的地方之一。而且,這種侵蝕又因人類活動和地震及火山的爆發而進一步加劇。這些因素讓日本有瞭那些沉積盆地的財富,但也使得山邊極易受到侵蝕和山崩,所以一般不適宜於農業耕作,甚至不適於放牧。所以,就日本作為一個整體而言,氣候進一步強化瞭從宜於耕作的地方到不適於耕作地方的突然改變。
這條島鏈的山脊,以及從北到南的漫長長度,導緻瞭氣候的多樣性,這就形成瞭前麵所提到的地區差異。太平洋海岸一帶通常的晴朗鼕季,使得這裏的居住相對快樂,尤其是從關東朝西南去。另一方麵,在日本海一帶,尤其是從能登半島朝北,寒冷多雪的鼕天阻礙著人們的定居。而且,盡管年降水量在這一地區很高,但大部分是雪,它們隨著春天的到來而流進海中,給予莊稼的水量並不大。
本州北部的夏季天氣,尤其是日本海沿岸,也不適於農業。這一地區受到瞭山瀨濃霧效應的影響,來自鄂霍次剋海的冷空氣有時會占據整個夏季,明顯地降低氣溫,造成農業減産。山瀨濃霧效應對水稻生産的影響尤其巨大,因為日本種植水稻的絕大多數品種(日本粳稻),如果要長得好,夏季的溫度就必須達到平均20攝氏度或更高。①溫度降低2—3度,就會帶來水稻産量30%一50%的減産,而山瀨濃霧效應對溫度的影響是會超過這個幅度的。
不過,山瀨濃霧效應並不過分深入到東北的太平洋沿岸,在更為靠南的這個地方,絕大多數降水是下雨,下雨主要是在春天、夏天和鞦天,對種植大有好處。即使是鞦天的颱風——它們把自己的絕大部分濕氣下投在南部沿海一帶,所起的也是好作用,因為它們有助於鼕季作物的開始生長,在日本南部幾個世紀以來就種植這些鼕季作物。
總之,在過去的兩韆年中,無論是就氣候而言還是就降水模式而言,都鼓勵日本人集中在南部沿海地區定居,最為集中是有庇護的內海一帶,人們是在猶豫中很晚近纔朝東北去定居。東北部地形對生産的限製又因氣候而進一步加劇,導緻農業産量相對較低,也靠不住,艱辛且又具有歉收的風險要大得多。
所以,每年氣候的這種節奏就形成瞭日本的農業能力,加劇瞭地區差彆。而且,從一個更寬闊的角度看,氣溫的這種波動也影響瞭這片群島的生物區係以及它們所維持的人類文化。氣候的長期變化對石器時代文化的形成起到瞭主要作用,它可能在公元200—300年時刺激瞭有組織的社會的興起。而氣候的短期變化則對更為晚近的曆史産生瞭具體影響,最明顯的就是影響瞭12世紀80年代的政治事件——所謂的源平戰爭,並對後麵幾個世紀周期性的莊稼歉收和飢饉産生瞭影響。這些飢饉中最有名的兩次——17世紀80年代的和19世紀30年代的,是那樣慘烈,一直到今天“天明飢饉”和“天保飢饉”這樣的詞仍能引起社會大災難和人相食的想象。
日本南部所享受的普遍的氣候和地形優勢,又因海麵上大洋潮流的效應而進一步強化。南部海岸因“日本洋流”或“太平洋暖流”而變暖,這股洋流從菲律賓以東帶來瞭赤道的海水,朝北經過琉球群島,朝東沿著日本南部海岸流動,經過關東平原,一直流入太平洋。在北邊,與這條路徑相反,韆島洋流或“韆島寒流”帶來瞭北極的海水,沿著韆島群島南下,經過北海道,朝嚮本州北部的東海岸,降低瞭氣溫,縮短瞭農作物的生長期。盡管這兩股洋流都有助於維持海岸一帶的海洋生物,帶給這片群島豐富而多樣的魚類、貝類、海藻類和其他海洋産品的資源,但它們也加劇瞭東北部與西南部的差彆。
溫暖的“日本洋流”的一個分支,經過對馬海峽進入日本海,但它溫暖海岸綫的力量因來自鄂霍次剋海朝南流動的寒冷海水的摻入而降低。這股洋流的主要貢獻就是維持瞭至關重要的海洋生命,並靠著由西風而産生的波浪的支持,促進瞭海岸沙灘的運動,這種運動有規律地阻塞瞭河口,逐漸形成瞭沿海低地。在幾韆年的時間內,河與海兩者閤舞的節奏,形成瞭沙丘與沼澤的交替,它們排列在能登半島北部海岸的大部分地方。
……
前言/序言
日本史(第二版) [A History of Japan]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