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华民族”包括当今中国境内56个民族多元统一体的实体。这56个民族从历史上形成了他们之间既互相斗争、又互相依存统一,而又不能分割的整体。从远古的历史上看,在“中华民族”出现以前,中原及其周围地区,星罗棋布似的居住着无数的不同种姓的氏族和部落。
目录
自序
导论
中国古史上的民族问题
一 什么是“民族”
二 汉族“古代民族”的形成、民族意识的发展以及对民族意识的评价问题
三 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时代问题
先秦的“戎狄”及其与华夏的关系
一 “戎狄”观念的演变
二 “戎狄”与华夏文化上的差异
三 “戎狄”的分布
四 华“戎”由对立到融合
华夏民族
夏民族与夏文化
一 夏族主要的活动地域问题
二 “河南龙山文化”命名之不当
三 夏文化与二里头文化、仰韶文化的关系
四 夏文化有无铜器和文字的问题
商族的来源地望试探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商族起于东方的证据
三 从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推测先商族的来源
四 小结附:殷商疆域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点”和“面”的概念
先周族最早来源于山西
一 小引
二 山西汾水流域自商至西周一直留有周族的根据地
三 姬姓之古国在山西者独多
四 姜姓之族原亦在山西
五 古有易与先周的关系
六 周原一地原在山西太原
七 先周族的迁徙是自东而西
附:沈长云《关于华夏民族形成的几个问题》
少数民族
鬼方考
一 鬼方、昆夷、犷狁乃三种不同之种姓
二 鬼方与商、周之关系
三 鬼方之地望
四 鬼方之后裔
附:鬼方考补正
1.甲骨卜辞中有无伐鬼方的记载
2.“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如何解释
3.余论
犷狁考
一 绪论
1.论鬼方、昆夷与犷狁
2.卜辞中之印方与犷狁
3.有易、狄、犷狁、犬戎及“允姓之奸
二 犷狁之兴衰
1.有易与先商之关系
2.克商前后周族与狄人犷狁之强弱转化
3.夷、宣时之独吞狁
4.犷狁之后裔
三 犷狁之地望及其出没地域
1.犷狁的地域
2.镐、方与葬京之关系
3.与犷狁有关的几个重要地名
附:论西俞、高陶
附:西周地理及犷狁活动地域示意图
四 结论
附:犷狁兴衰一览表
楚族故地及其迁移路线
一 引言
二 楚族原于河南的推测
三 楚族的东迁
四 楚族徙居吴皖境的史迹
五 由古地名证楚族曾居苏皖境
六 从“太伯奔吴”与“楚攻徐偃王”二事证
楚族曾居苏皖境
七 楚族的西迁与越国的成立
八 结论
秦人的族源及其迁徙
一 秦族源于东方证
二 秦族西迁的时间和途径
附:周平王东迁乃避秦非避犬戎说
后记
精彩书摘
在春秋战国之交,我国黄、淮、江、汉流域已基本结束了各部族错居杂处的状态,成为一个单一的华夏民族的聚居地。在这块地域内,原来与周族错居杂处的“蛮、夷、戎、狄”各族,大部分与周族共同融汇于华夏民族中,小部分则迁往了边远地区。这种现实反映到人们观念中,是春秋末年的文献中开始出现“四裔”的称呼。战国以后,人们普遍认为居住在周边地区的都是经济文化落后的“蛮夷”。只有华夏居住的“中国”(中原)才是文明礼仪之邦。“中国”成了华夏的同义语。用恩格斯的话说,中原地区已实现了“各个部落领土融合成一个民族的共同领土”。这个时期还存在着若干个诸侯国之间的割据,但这种割据是封建性的政治割据,而不是不同部族或部落的对立。各国人口流动,商旅云游四方,士大夫求仕于不同国度,反映了各诸侯国之间并无种族隔阂。换句话说,各诸侯国的所有土地,都是华夏民族活动和居住的共同地域。
其次,在各华夏国家内部,由于阶级分化日益深刻,彼此混居的各族氏的界线也告消泯。试看西周初年的铜器,往往继承商代作风,铭有标志各族氏的“族徽”,到了西周中后期,铜器上的“族徽”便开始减少。春秋时竞至绝迹。与此相应,无论在铜器铭文或是在文献中,都再找不到像商周时期那样把整族的人们不分贵贱地视作一个整体,动辄“令某某族”,“赐某某族”的做法。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周末风俗》条曾论及春秋战国两个不同时代的根本区别,其中重要一点,就是春秋宗法氏族之称于战国乌有。可见这种现象早已为学者所关注。
由于氏族血缘联系不复存在,国家开始对其臣民按地域行政区划实行统一治理。春秋末期,晋、楚、秦、齐、吴都实行县制,或者郡制。虽然春秋时期的县还往往作为封邑对待,楚县直属国君,而县尹(或称县公)的任命也还脱离不了世卿制的影响,但随着春秋战国之交的社会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封邑制向食邑制的转化和世卿世禄制向官僚制的转化,县作为国家地方行政管理单位的性质越来越明显。
前言/序言
“中华民族”是以汉族为主体、结合着全国五十多个少数民族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个多民族国家的特征,既是统一的,而各个民族又都保持着各自民族的特色的社会结构。那么,这种类型是怎么形成的?经过了什么样的具体复杂的过程?必须从历史上去追究。又因为它根植于遥远的先秦时期,所以,对中华民族早期这段历史的深入研究,对理解我们中国的现实问题极有帮助。因而,对先秦民族史的学习和探索,也应当是当今史界一项严肃的历史任务。谚语有云:“知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此《中华民族早期源流》之所为作也。
一“中华民族”的内涵
“中华民族”包括当今中国境内56个民族多元统一体的实体。这56个民族从历史上形成了他们之间既互相斗争、又互相依存统一,而又不能分割的整体。从远古的历史上看,在“中华民族”出现以前,中原及其周围地区,星罗棋布似的居住着无数的不同种姓的氏族和部落。他们的社会组织和文化的高低各不相同。在夏、商、周三代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些血缘关系密切和虽无血缘关系、而交往比较密切的氏族、民族,例如夏族、商族与周族三族,通过斗争和交往逐渐融合与陶铸,形成“华夏族”这一民族和文化圈。“华夏族”就是秦汉以后的“汉族”。
其他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化圈也在同时或稍后的朝代里,以同样方式形成另一个或几个少数民族的文化圈。同时也还有一些少数民族在互相斗争中,从历史上消失了;又有一些新的民族出现了。所以,中国在各个时代中,民族成分是不同的。
中华民族早期源流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其他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化圈也在同时或稍后的朝代里,以同样方式形成另一个或几个少数民族的文化圈。同时也还有一些少数民族在互相斗争中,从历史上消失了;又有一些新的民族出现了。所以,中国在各个时代中,民族成分是不同的。
评分
☆☆☆☆☆
经典作品
评分
☆☆☆☆☆
碑阴第15~22行的内容是“司门宿德”。所谓“司门宿德”,应指真大道教组织中的上级道官。其所记载的七个人物,苏清信、李成贵、高进明、党天中、王清宝、谢进荣和蔡进荣,其事迹皆不可考。不过,碑阴所记其名称前的头衔对于研究真大道教组织和道官设置情况应有帮助。
评分
☆☆☆☆☆
书籍还不错,内容页可以。
评分
☆☆☆☆☆
书还不错,值得一看的
评分
☆☆☆☆☆
民族学专业必备书,好用的工具书,便宜划算
评分
☆☆☆☆☆
虽然成书有些年头了,内容应当还是很权威的
评分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
评价大于100元的订单可以获得20个京豆(订单完成3个月内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