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经典翻译热销版) [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介绍


自卑与超越(经典翻译热销版) [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奥] 阿德勒 著,李章勇 译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24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ISBN:9787511347039
版次:1
商品编码:11728802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0

自卑与超越(经典翻译热销版) [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相关图书



自卑与超越(经典翻译热销版) [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自卑与超越(经典翻译热销版) [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经常会有人呼喊“我们是为什么而活?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但阿德勒断言,人们只有在遭受到失败的时候,才会发出这种疑问。细想确实如此。
  2.打破弗洛伊德泛性论,提出人一切行为动力均源于突破自卑的需要,是自卑感推动了人的进步。阿德勒开创了个体心理学,其理论不仅对荣格、霍妮、弗洛姆、利沙文、罗洛·梅、罗杰斯等人有过启发,而且今天仍然在《美国个性心理学杂志》上通过美国个性心理学会继续得到促进和发展,经久不衰。
  3.自卑感在阿德勒的理论中占有很大份量,他认为人有三种自卑:面对宇宙的自卑,面对其他生物的自卑和面对他人的自卑。他认为一般的自卑感是行为的原始决定力量,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变态的,它是一个人在追求优越地位时的一种正常的发展过程,优越感是每个人在一种内驱力的策动下力求达到的最终目标,它因每个人赋予生活的意义而不同。人的行为都是出自于自卑感及对自卑感的克服。
  4.优越感来源于自卑,消除自卑的方法便是建立优越感,以此来摆脱自卑带来的心理弱势。

内容简介

  《自卑与超过(经典翻译热销版)》为个体心理学研究领域的著作,通过深入剖析与研究每个人与生俱来,以及生命中的一系列自卑情结,为我们提供了化自卑为动力,从而克服自卑心理、不断超过自己、追求优越、实现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自卑与超过(经典翻译热销版)》,对人们在童年时期的自卑与优越心理进行了分析,既可以指导人们如何促进自己的心理健康,还可以指导父母更好地开展家教;此外,人们的出生顺序、早期的记忆,还有神奇的梦等等,会对人们以后有哪些重要的影响?《自卑与超过(经典翻译热销版)》从个体心理学的角度,一一给出切实的答复。
  而且,《自卑与超过(经典翻译热销版)》作为阿德勒博士的重要著作,对世界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并直接促进了亲子教育、人格培养、婚姻与爱情、职业生涯、家庭建设、人际关系、社会环境等诸多领域的长足发展,成为人们了解心理学的经典读物。

作者简介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年),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弗洛伊德的学生之一,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
  阿德勒知名的作品有《The Practice and Theory of Individual Psychology》(中文译名“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Understanding Human Nature》(中文译名“理解人类本性”)、《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中文译名“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或“自卑与超过”)等。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生命的意义
ChapterⅠ The Meaning Of Life
人生的三大任务 003
社会感 005
形成的童年经验 008
早期记忆与梦 012
学会合作的重要性 015
第二章 心灵与肉体
Chapter Ⅱ Mind And Body
身体与心灵的交互作用 019
情感的作用 024
心理特征与身体类型 028
第三章 自卑感与优越感
Chapter Ⅲ Feelings Of Inferiority And Superiority
自卑情结 032
追求优越的目标 038
第四章 早期记忆
Chapter Ⅳ Early Memories
性格塑造的关键 044
早期记忆与生活风格 046
剖析早期记忆 052
第五章 梦
ChapterⅤ Dreams
旧式梦的解析 063
弗洛伊德的观点 065
个体心理学解梦的方法 069
一些常见的梦 076
几个案例研究 078
第六章 家庭影响
Chapter Ⅵ Family Influences
母亲的角色 088
父亲的角色 094
关爱与疏忽 100
兄弟姐妹间的平等 103
家庭出生次序 105
第七章 学校影响
Chapter Ⅶ School Influences
变迁着的教育形式 116
老师的角色 118
班级里的合作与竞争 123
评估孩子们的发展 125
天性与教养 128
辨识人格类型 131
一些教学上的观察 134
顾问会议的工作 137
第八章 青春期
Chapter Ⅷ Adolescence
何为青春期 142
成年期的挑战 144
一些青春期的问题 146
青春期的性意识 151
为青春期预热 155
第九章 犯罪及预防
Chapter Ⅸ Crime And Its Prevention
理解犯罪心理 158
一些犯罪类型 168
合作的重要性 175
早期合作的影响 179
犯罪问题的解决之道 183
第十章 职业问题
Chapter Ⅹ Occupation
平衡人生的三大任务 192
早期训练 194
辨识孩子的兴趣 197
职业选择的一些影响 200
寻找解决方案 202
第十一章 个人与社会
Chapter Ⅺ Man and Fellow Man
人类追求统一 206
社会兴趣缺失与合作失败 208
社会兴趣与社会平等 213
第十二章 爱情和婚姻
Chapter Ⅻ Love And Marriage
爱,合作与社会兴趣的重要性 216
婚前准备 218
婚姻里的承诺与责任 222
结婚的工作 224
婚姻与男女平等 228
附录 阿德勒年谱 22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生命的意义
  奉献乃生命的真正意义。一旦我们发现并了解了生命的意义,我们即拥有了把握整个人格的钥匙。假如我们在今日检视我们从祖先手里接下来的遗物,我们将会看到什么?他们留下来的东西,都是他们对人类生活的贡献。
  生活的意义是对同伴发生兴趣,作为团体一分子,要对人类幸福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一个人生命的意义,必然是能够为别人所分享,且被别人认定为有效的东西。
  人类生活在“意义”的范畴里,包括我们经历的一切,都是从人的角度出发来认识的。在此基础上,我们才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并依赖于这种看法来认识世界。
  这就好比,我们看到的“石头”或者“木头”,都是与我们人类相关的概念。假如这些概念与人类毫不相关,那么,作为人类的知识来说,这种认识是不存在的。或者说,没有人能够脱离“意义”来认识事物。
  我们所感受到的“现实”并非孤立的,而是经过我们“解释”后的产物。正因为这样,不同的人面对同一块石头,总会萌生不同的认识。可见,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解释”难以完全相同。在“意义”的领域,有些解释是正确的,有些解释是错误的。
  因此,我们若直接问一个人“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个人很可能会不知道从何说起。的确,在人们的生活中,很少会经常探究这个问题。然而,这个问题却是从人类诞生以来就有的。即使现在,我们也会偶尔听到一些年轻人,或老人,这样问:“人为什么活着?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一般情况下,人们处于顺境时,很少去考虑这样的问题,只有身处逆境时,才会一次次问自己这个问题。不管怎样,每个人都会基于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萌生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其实,人们的生活方式,包括在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在阐释着自己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从这个角度上说,生命的意义不可胜数,而且每种意义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意义。虽然这样,但我们却可以知道,有些意义具有正面作用,有些意义具有负面作用。那么,作为一门科学,显然需要一种通用的“标尺”。这个通用的真理又是什么呢?
  人生的三大任务
  任何人来到世界上,都会受到三个客观条件的约束,并构成了我们要面对的最基本现实。我们只要考虑生命的意义,这三个约束便不能跳过。
  第一个,我们都生活在地球上。宇宙虽然浩瀚,但迄今为止,唯有地球才是人类共同的“立足之地”。为了能在地球上生息繁衍,我们就要积极地利用地球上的资源,而且要遵守地球上的一切规则,否则我们就要面临失败。基于此,对于人类自身,我们要树立一个整体观念,即每个人都是人类的一个成员;在开发地球资源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重地球的承受程度。
  第二个,既然我们都是人类中的一个成员,单个人的力量又常是弱小的,人与人之间息息相关,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有社会兴趣,重视与他人的合作。任何企图孤独而居、割裂与他人联系的人,最终只会走向灭亡。
  第三个,虽然人类数量众多,但性别只有两个,即男和女。我们个体与人类的延续完全依赖于两性的合作。在这基础上产生的爱情与婚姻,便受这种现实约束。
  这三个约束性的现实给我们提出人生的三大问题:首先,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种种限制性的规则,那么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职业生活于这个地球上呢?其次,我们应该在社会中谋求一个怎样的位置,并以此为基础,与他人进行合作?再次,人类由两种性别构成,我们应该怎样处理两性关系?
  个体心理学经过研究,把这三个问题归结为人类的三大任务:职业、人际关系和婚姻。实际上,我们对生命意义的探讨均是围绕这三大任务展开。举例来说,一个人爱情和婚姻不如意,工作上不顺心,人际关系又紧张,朋友很少,那么这个人会觉得“活下去”是件痛苦的事情。
  反过来说,假若一个人爱情与婚姻融洽而甜美,工作上很有成就,人际关系和谐,身边有很多朋友,那么,他会对生活充满信心,即使遇到挫折,他也会坚信可以克服,并从中洞悉宝贵的机遇。
  所以,生命的意义,完全取决于我们对人生三大任务的解决程度。
  社会感
  所有错误的“生命意义”与所有正确的“生命意义”,均有其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社会兴趣方面的缺失与否。这就好比,一切精神病患者,其根源均与缺乏社会兴趣有关。这些生活中的失败者所赋予生命的意义,仅是个人所独有的意义,忽略了相应的社会感。在他们眼里,“成功”与“失败”仅是个人的事情,仿佛与别人无关。
  例如,一个杀人犯承认武器在手时,会有一种权力感,但是很明显,这种优越感只有他自己才体会得到。对于其他人而言,拥有武器根本不能丝毫提高身价,以至于即使手里握着武器,也绝不会认为这样就可以使自己能够凌驾于他人之上。所以,每个人都在努力使自己变得重要,并赢得他人的认可,但这种“重要”取决于他对别人所做的贡献。如果一个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就会误入歧途。可见,同样的事情,不同的解释,会导致不同的意义。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女祭司将所有教友召集起来,然后告诉他们下周三将是世界末日,届时万物毁灭、重新开始。教友们听后惊恐万分,立刻按照吩咐回家变卖所有财产,抛弃所有尘世杂念,并惴惴不安地等待这个“末日”的到来。然而星期三过去了,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切照常。教友们便在星期四气冲冲地找到女祭司说:“你给我们带来多大麻烦!我们抛弃了所有财产,还告诉遇到的每个人星期三是世界末日。受到别人嘲笑时,我们还毫不气馁地重申这个消息的来源绝对可靠。可现在星期三过去了,整个世界仍丝毫未变!”这位女祭司回答:“星期三是我的世界末日,一切重新开始。我的星期三与你们的星期三不相同!”这样的话,她是在用私人的意义来逃避谴责,因为私人的意义是无从考量的。
  基于此,可以知道,任何真正的“生命意义”都应该有种共同的意义,即能够为别人所分享与接受。如果不能满足这一点,所谓的“生命意义”就是个伪命题。
  其实,哪怕是天才也是要满足这个要求的。我们说某个人是天才,是因为他的某方面能力能够为人们做出贡献。所以,天才常是切实而具体的,不是虚无缥缈的。
  或许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个新观点:“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在于对他人感兴趣,在于相互合作。”可能有人觉得这样做的话会泯灭个性。
  实际上,个体心理学阐释的“生命意义”不仅没有泯灭个性,反而引导个性走向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因为一个人在期望为社会作更大贡献时,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会相应地调整和发展自己,并且要制订相关的学习计划,从而提升和完善自己。如此看来,一个人的个性在健康的方向上会有长足的发展与进步。
  我们暂且以爱情与婚姻为例,如果我们深爱自己的伴侣,并希望使其生活得充足而惬意,我们会自然而然地将自己的潜力与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假如我们不希望别人因为自己的进步而获益,其结果我们只会变得飞扬跋扈,而且郁闷不乐。
  所以,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与合作,这个观点,我们还可以从另一方面得到证实。请回顾一下我们从祖先那儿得到的遗产,我们能看到些什么呢?现在使得我们生活日益惬意的,正是他们给人类生活所做的贡献。我们再看耕种过的土壤,还有公路和建筑物,以及传统和哲学、科学和艺术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他们生活经历的果实。也正是从这些为人类幸福做出贡献的人那里,我们获得了这些遗产,生活才变得越来越美好。
  那么,拒绝奉献与合作的人怎样了呢?这些人只会追问“生命给了我什么”,最后,他们的生命没有给世界留下一丝痕迹。对于这样的人,即使在死去后,似乎连地球都在鄙视他们:“你们根本不配拥有生命。你们的目标和奋斗、你们的价值观、你们的灵魂和心灵,通通没有未来可言。滚开吧!你们不受欢迎!死去吧!消失吧!”
  还有些人认为生命毫无意义可言,所以,在他们有生的时间里,无聊地挥霍度日。当这些人离开世界后,我们会听到人们对他们的评价:“你在这个世界上毫无用处,没有人需要你,早该走了!”我们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态度。
  实际上,明白这个观点的人几乎比比皆是。他们深知生命的意义在于对全体人类感兴趣。为此,他们努力培养自己的社会感和爱心。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所有宗教都关注于“拯救人类”这一问题,所以,在努力增强社会感这一伟大运动中,宗教做着一个最大的努力。
  其实,我们通过科学的方法,比如个体心理学,也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这在人类认知发展上,确实为一大进步。无论怎样,我们都可以看到,要让我们的生命变得有意义,就需要增加对他人的兴趣。
  形成的童年经验
  我们从一出生开始,就在摸索“生命的意义”。即便是襁褓中的婴儿,也会通过挣扎,来辨识自己在世界中的力量。再往后到6岁时,小孩便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生活态度,并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来处理问题。我们将这种行为方式称为“生活风格”;每个人都以特定的生活风格来看待世界。
  这种生活风格让我们对这个世界有了自己的解释,并得出其中的意义。正是这些不同的解释,才导致了人们在现实面前的不同反应。我们由此可以知道,一个人在童年时形成的生活方式,便成为他日后相应行为的重要原因。
  我接下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童年期的不愉快经历会被赋予截然不同的意义,而不同的人也会对生命的意义得出截然相反的诠释。例如,当一个人的不愉快经历能对将来有些启发时,他才会对这段经历念念不忘,而且会想:“我们要努力消除这些不幸处境,让我们的孩子在更好的条件下成长。”
  另一个具有类似经历的人会觉得:“生活太不公平!别的人总占便宜,这个世界如此对待我,我为何要善待这个世界?”这也是为什么有些父母提起孩子时,总说:“我们小时候受尽了苦,也都熬过去了,他们怎么就不可以?”
  还有一个人会觉得:“我的童年那么不幸,我所做的一切都应当得到原谅。”
  这三种人对于生命意义的解释都会见于其行为,除非他们改变这种解释,否则他们的行为绝不会改变。
  这也正是个体心理学与决定论分道扬镳的原因:经验绝非成败之因。我们不会受损于经历的冲击——即所谓的“创伤”,只会从中摄取有利于完成目标的营养。我们决不会被自己的经历限制,只会决定于我们所赋予这些经历的意义。假如我们过去有些经历,并单纯地以这些经历作为未来生活的基础,那么我们必会受到一定误导。须知,意义不由境地所决定,我们通过自己赋予境地的意义来决定自己的行为与选择。
  1.身体缺陷。
  童年时期如果遭遇某些身体缺陷,会使这些孩子对生活产生一系列错误意义,从而诱发此后的失败。对于这样的孩子,除非有亲密的人对他们进行开导,使他们的关注重心由自身转移到外界,包括对他人产生兴趣,才可以避免他们走向歧途。
  而且在日后的生活里,由于同龄人的怜悯、挖苦或对他们避之唯恐不及,他们的自卑感会继续加深。这些环境都会使这些小孩变得孤僻内向,甚至觉得自己不可能对社会有用。他们还会觉得这个世界羞辱了自己,以至于对社会生起了冷漠之心。
  我想,在研究器官有缺陷或内分泌异常的儿童所面临的困难上,我是第一人。这门科学已经取得长足进展,但发展方向却非我所愿。从一开始,我就在寻找各种方法来克服这些困难,而不是寻求什么证据以归咎于遗传因素或身体条件。实际上,身体缺陷不会迫使一个人采取扭曲的生活方式。事实上,我们常看到小孩克服自己的困难,并且同时发展了一种有用的异常才能。
  所以,个体心理学并不鼓吹缥缈的“天才”理论,而是坚信任何出类拔萃的人,都是在战胜自我的基础上获得了成长。我们确实发现不少优秀的人曾经备受病痛折磨,甚至英年早逝。但他们的人格在与各种困难抗争中得到了升华。
  可见,我们绝不能仅以身体表征来判断一个人的心灵会沿正途或歧途发展。然而,身体或内分泌有缺陷的儿童,其中的大部分没有得到正确规导,他们的困难也不被人了解,所以他们大多才会变得以自我为中心。我们在那些早期因身体缺陷而感到压力重重的儿童里面,会发现许多后来的失败者,这正是其原因之所在。
  2.娇纵无度。
  还有一种对生命进行错误诠释的情况,那就是被宠坏的孩子。他们从小受到娇惯,期望自己的愿望就是法律,甚至认为不需要努力与贡献,就可以受到重视。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一旦发现自己不再是注意的焦点,就会惊慌失措、患得患失。
  他们在童年时所接受的教育,让他们只知道索取,不懂得付出。他们在世界上一旦受挫,就会求助于别人;要是未能获得必要的帮助,就会觉得这个世界欺骗了自己。
  被宠坏的儿童长大成人后,可能是我们的社会里最危险的群体。有的时候,他们声称是“好意”,会装得“惹人喜爱”,而目的却是为了获取机会控制他人。可在日常事务中,一旦要求他们像一般人那样相互合作时,他们就会撂挑子。
  还有的人做出的反抗更加公开大胆,比如说,他一旦失去习以为常的来自他人的谄媚和顺从,就觉得自己被出卖了。他会觉得,整个社会都对自己充满敌意,所以他总是尽力报复别人。假若社会对他的生活方式显示敌意,他就会把这种敌意作为自己受到“虐待”的新证据。
  但是,无论被宠坏的孩子是公开反抗还是反叛,无论他们是以柔术驾驭别人还是以暴力进行报复,他们的行为实际上都是基于对世界的同一错误认识。他们觉得:生命的意义就是一马当先,要被大家认为是最重要之人,然后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只要他们继续赋予生命这样的意义,他们所采取的任何方法导致的结果,也都将是错误的。
  3.被忽视。
  这是导致一个人对生活错误解释的第三种情形,即被忽视的小孩。这样的孩子不知道爱与合作究竟为何物,所以他们一旦面临生活中的困境,就会全力以赴,但往往忽略别人的善意,甚至不信任别人可以帮助自己。
  这样的人常认为世态炎凉、社会无情,所以认为自己面对社会的应对办法也是相应的无情。可到最后,由于单个人的力量在大自然面前是弱小的,于是他们总是既怀疑别人,又难以相信自己。
  的确,任何东西都取代不了公正无私的感情。在这里,童年时期,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母亲在孩子年幼时要做的最重要工作,就是先让孩子感到她是位值得信赖的“他人”。然后,她要将这种信任感拓宽加深,直到涵盖孩子周围的一切之物。如果她的第一项工作——赢得孩子的兴趣、感情与合作——以失败而告终,孩子就会难于发展社会兴趣,以及对周围人的认同感。实际上,任何人都有对别人产生兴趣的能力,但这种能力必须得到培养与练习,否则其发展就会受到挫折。
  如果一个小孩被忽视或厌弃,那么,他们在长大后,便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他将自我封闭,无视合作,不能与人交流,也几乎完全不知道 自卑与超越(经典翻译热销版) [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自卑与超越(经典翻译热销版) [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评分

  在传统心理学中,性格分析的一些细枝末节被专门挑了出来,一些有趣见解也被拿出来公开讨论,但是主要的问题,即性格分析对于生活的深层意义,却很少被涉及。 

评分

其实我还没看,随意翻了翻,开篇有一个小测试,然后是对各种性格的分析,有没有帮助这还是要要个人吧,看得懂了自然就能化成自己的东西,运用自如。可以说这是有帮助的吧。

评分

不错!挺好的这本书,没事了就看看!会上瘾的!买了两本,还一本换着看!

评分

非常不错的书籍,值得拥有,还会再次购买,买好书上京东!

评分

做活动买的,很划算,京东物流没说的,昨天下单,今天就收到了。纸质还行,好评!

评分

还有测试,和故事,不多说,看图吧。

评分

好书好书好书我只说一次值得推荐精神食粮!!!

评分

吾已消费京东数年,深知各产品琳琅满目。然,唯此宝物与众皆不同, 为出淤泥之清莲。使吾为之 动容,心驰神往。乃至饭不能食,寝则不安,辗转反侧 无法忘怀。于是乎紧衣缩食,凑齐银两,倾吾所能而买。强哥之热心与快递员之殷切让人感染,感激怜涕。打开包裹之时,顿时金光四射,屋内升起七彩祥云,处处都是祥和之气。吾惊讶之余更是欣喜若狂,呜呼哀哉!此宝乃是天上物,人间又得几回求!遂沐浴更衣, 焚香祷告后与家人共赏此宝。妻则赞叹不已,不仅赞叹此宝物款型及做工,超高性价比!且赞吾独具慧眼与时尚品位,更予红唇相赠。 产品介绍果然句句实言,毫无夸大欺瞒之嫌。此属大家风范,忠义之商贾。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自卑与超越(经典翻译热销版) [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去京东购买 去京东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自卑与超越(经典翻译热销版) [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 bar code 下载
扫码下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