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琳琅:上海博物館藏珍品導覽》全麵介紹上海博物館六百件精品。本書作者都是上海博物館相關研究人員,書中有六百多件文物的精彩圖片。
內容簡介
《琳琅:上海博物館藏珍品導覽》全麵係統地介紹瞭上海博物館的收藏精品。上海博物館是一座大型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館藏珍貴文物14萬件,其中尤以青銅器、陶瓷器、書法、繪畫為特色。本書分門彆類,重點介紹瞭六百餘件館藏珍品文物,從中可以看齣,該館館藏之豐富、質量之精湛,在國內是一流的;該館的展覽陳列方式、公眾服務意識,也是國內引領潮流的。本書以“博物館藏品架起溝通的橋梁”為主題,將讀者與中華文明緊密聯係起來。
《琳琅:上海博物館藏珍品導覽》共分19篇,由上海博物館相關研究人員撰寫。
目錄
中國古代青銅器 周亞
中國古代甲骨 濮茅左
中國古代竹簡 濮茅左
中國曆代錢幣 周祥
絲綢之路古代國傢錢幣 王樾
中國古代雕塑 李柏華
中國曆代璽印篆刻 孫慰祖
中國古代陶瓷 陸明華
中國曆代繪畫 李維琨
中國曆代書法 劉一聞
中國曆代善本圖書 唐友波
中國古代玉器 張尉
中國明清傢具 劉剛
中國古代文房四寶 華慈祥
中國古代漆器 包燕麗
中國古代竹木牙角雕刻 施遠
中國古代織綉畫 包燕麗
中國少數民族工藝品 包燕麗
歐洲玻璃器和陶瓷器 劉剛
精彩書摘
上海博物館藏中國曆代繪畫
“中國繪畫有著深厚的傳統和獨特的民族風格,它是以毛筆、墨、絹紙為主要工具,以點綫結構為主要錶現手段的造型藝術。早在戰國時代,已經齣現瞭人物畫,戰國至秦漢是繪畫的成長期;魏晉南北朝時代,人物畫臻於成熟。唐宋時代,人物、山水畫全麵興盛,在注重寫實的基礎上,創造齣工筆重彩、水墨單色,潑墨、沒骨等錶現技法,並演繹成各種具有典範意義的風格樣式。”
以上扼要地介紹瞭中國繪畫,也是上海博物館常規展覽所呈現的中國古代繪畫史綫索。一方麵,中國畫和西洋畫有何區彆,中國畫如何從無到有,如何在曆代流變,值得探究。另一方麵,時代發展與藝術發展並不同步。中國藝術的高峰未必在盛唐,明清以後也並非隨著社會衰落而破敗,這些都可從文物本身看到,因為文物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譬如,元代異族統治取消科舉,切斷瞭讀書人的仕途,經濟也不發達,加之苛捐雜稅,無锡、蘇州等江南富裕人傢紛紛背井離鄉。文人隱居,卻促使藝術發展,發端於宋代的文人畫在元代迎來高峰。又如,明清繪畫流派紛呈,藝術最為豐富,並非如人們想象藝術隨封建社會衰敗而衰敗。伴隨利瑪竇等傳教士一同進入帝國宮廷的,還有郎世寜等洋人畫傢,他們對於中西繪畫交流與結閤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的陳列力圖讓觀眾瞭解中國繪畫的完整麵貌。
上海博物館作為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主要展齣的是中國古代的即1840年之前的藝術。書法、繪畫與陶瓷、青銅不同,所謂“紙壽韆年,絹壽八百”,展品保存時間非常有限,再加上展齣全是真跡,沒有復製品,所以采取幾套藏品輪換的辦法,每年定期更換三至四批文物,每期展示約140餘件。
唐代以前的繪畫是上海博物館收藏的弱項,隻有些冊頁,多與佛教有關。盡管繪畫有手捲、立軸、冊頁等多樣形製。不過,由於曆代戰亂,流傳下來的大型作品畢竟有限,冊頁因便於攜帶、保存,流傳較多。尤其是到兩宋又齣現瞭幾位酷愛藝術的君王,他們扶植藝術,建立翰林圖畫院,如宋徽宗為瞭便於禦覽將圖裝成冊,每十幾件為一冊,大量冊頁因此流傳,兩宋畫風得以展現在今人麵前。
這一時期的繪畫種類主要可分為人物畫、山水畫和花鳥畫等。宋代山水畫有北方(中原)畫、江南畫(董巨)之分;花鳥畫,尤其是宣和畫院的畫作是繪畫史上的明珠。
《高逸圖》是孫位存世的唯一真跡。據研究得知,此捲為《竹林七賢圖》殘捲,原作當比現存畫幅大一倍,所畫主題為“竹林七賢”。“竹林七賢”是魏晉時期的七位名士,此捲僅剩其中四人,經考證,從右至左分彆為浩然灑脫的山濤、手持如意的王戎、捧杯迴首的劉伶和揮動麈尾的阮籍。
人物席地而坐,每個人物之間以湖石、樹木、童僕做隔斷,這種圖式可追溯至南京齣土的南朝畫像磚。換言之,此種竹林七賢的構圖並非孫位獨創,畫傢的獨到之處在於對七位高士之“魏晉風度”的把握和呈現。整個絹本以工筆重彩繪成,人物以粗細一緻的鐵綫描描繪,根據人物動態形成洗練概括的形象,隨後又敷染以白粉,以塑造服裝絲綢的質感,從比較厚的粉質慢慢舒展開來,隨著人物動態形成凹凸感和運動感。畫麵色彩異常豐富,曆經韆年,依舊鮮艷燦爛。
中國畫最早成熟是人物畫,唐代張彥遠在《曆代名畫記》中所摘錄的“謝赫六法”本是專講畫人物的,“氣韻生動”、“骨法用筆”、“轉移摹寫”、“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骨法以下都是具體的方法,皆由氣韻生動為統領。
所謂山水畫是從人物故事畫的背景中跳到前颱,後來纔慢慢成熟的畫種。此畫中的湖石不是寫實而是有裝飾意味的。從湖石的勾勒形式來看,並非簡單的勾綫而是皴擦,有陰暗麵、有轉摺,說明當時晚唐描繪石頭的筆墨皴法已相當成熟,生動再現瞭太湖石玲瓏通透的質感和孔洞的各異形態,為瞭防止重復和雷同,用筆變化萬端。這種奇石在當時的賞石文化中,屬於上檔次,值得欣賞的。如果我們仔細揣摩湖石的外形及其內在質量,會發現藝術傢為瞭刻畫好這種山石,所花功夫並不亞於勾勒人物形象特徵和麵貌。《高逸圖》帶給我們的啓示是,勾畫山石、樹木的技法在唐代已經達到瞭相當成熟的境地。
……
前言/序言
琳琅:上海博物館藏珍品導覽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
☆☆☆☆☆
在上學之後,學校裏麵巴不得孩子整天都在看課文,而根本很少有老師關心孩子讀不讀其他的圖書,學校也沒有能提供孩子豐富選擇的圖書館,所以在選擇這個環節,我們的孩子就已經沒有多少可以自己做主的餘地瞭。 到瞭閱讀這個環節,大多數傢長都認為,孩子上學瞭,他們怎麼讀書就是學校老師的事情,迴傢來之後,更是很少還有傢長像對待沒上學的幼兒那樣,和他們一起讀書的。最重要的是,我們可以看到錢伯斯特彆提到過,在這個環節,是需要閱讀時間的,但是當孩子所有的時間都被老師布置的作業占據瞭的時候,他還有多少時間可以用來閱讀自己選擇的書? 而且有的孩子一旦沒有把大量時間用在做作業上,而是用在瞭閱讀上的時候,傢長就會齣來乾預瞭,說孩子太貪玩,不用功讀書,所以在這個環節,孩子仍然是不自由的,既沒有多少時間去閱讀,也沒有多少人支持他閱讀。 最後一個環節,讀後的交流,不僅僅是最不受大人重視的環節,而且還往往成為扼殺孩子閱讀興趣和思考能力的環節,因為孩子讀瞭書,就會有各種想法自然地冒齣來,但是在我們的學校裏麵,他隻能按照一個標準答案去理解書本。我印象特彆深刻的一件事是一個傢長在他的博客裏麵寫,孩子讀三國演義後,老師齣題讓學生迴答,這本書裏最聰明的人是誰?孩子答瞭自己覺得最聰明的人是孔明和龐統,但是老師就在批改的時候打瞭叉叉,說標準答案是:諸葛亮。 我相信任何一個成年人都知道,文學閱讀和數理化考試是不一樣的,文學閱讀中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一韆個人心裏有一韆個林妹妹,所以,我們纔能在文學中收獲獨立思考和個性化創造的果實。但是現在這種消滅個性、扼殺創造力的教育模式,根本已經讓文學閱讀變成瞭文字背誦。所以,在錢伯斯描述的這個兒童閱讀循環圈裏麵,中國孩子最缺少的東西——就是自由。 有一本書叫“誰偷走瞭我的奶酪”,我想每一個中國傢長也可以捫心自問一下,是“誰偷走瞭我孩子的自由”?我不想在這裏給齣一個標準答案瞭,但是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是能想得齣這個答案的。 而在錢伯斯的閱讀循環圈裏麵,還有一個最最大的疏漏,就是兒童文學的創作者,也是這個循環圈裏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他之所以會有這種疏漏倒也並不奇怪,因為在他的國傢裏麵還不存在我們國傢目前的這麼多文學創作的怪圈。在自然的狀態下,文學創作當然是作者想到什麼就寫什麼。每個人肯定都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寫齣來的作品也自然是百花齊放的。但是,在中國,首先,作者能寫什麼,是受到很多的因素製約的。其次,因為長期以來教輔的獨霸市場,以兒童文學為專職的作者非常少。僅有的幾個能以創作養活自己的作者,都是如鄭淵潔、楊紅櫻那樣的,完全走通俗低俗路綫的作者。 現在正在徵集意見的著作權法修改草案,裏麵有一條就是,教科書的編寫可以隨意拿彆人的作品使用,不需要經過著作權人許可。所以可想而知,還有什麼頭腦清醒的人會願意進入兒童文學這個領域來任書商宰割呢?更何況,大傢很可能還不知道的一點是,中國的教輔讀物基本上是民營書商通過買書號、然後東拼西湊一些文字,粗製濫造齣來的,而大部分教輔讀物的收入是給瞭教育部門和學校的,因為不打通這些關節,他們的書就不可能有市場。 所以實際上這個修改法保護的就是——民營書商、教育部門這兩方麵的利益,如果這樣的草案得到通過,我們還能指望中國的兒童文學創作有什麼發展?當中國獨立的兒童文學撰稿人都不存在瞭,我們在選擇童書的時候,就隻能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國外引進的兒童圖書,一個是由教育部製定的兒童圖書。當我們選擇的自由就剩下這一點點的時候,無論有多少有思想的成人閱讀者,想給自己的孩子創造一個自由閱讀的空間,都將是不可能瞭。
評分
☆☆☆☆☆
非常好的書,給人美的享受和安靜的感覺
評分
☆☆☆☆☆
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
☆☆☆☆☆
評分
☆☆☆☆☆
書很好,內容詳實,用紙也好。價格太良心瞭~
評分
☆☆☆☆☆
評分
☆☆☆☆☆
評分
☆☆☆☆☆
展廳麵積700多平方米,集中陳列瞭少數民族的服飾工藝、染織綉、金屬工藝、雕刻品、陶器、漆器、藤竹編和麵具藝術等近600件。錶現瞭少數民族工藝品的奇異風格。[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