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夯实彩妆基础,从零开始教学:作者参加彩妆节目发现再基础的技巧和知识也有很多人没有掌握,本书就是一个20年经验的化妆师从零开始教学的化妆书,拥有了扎实的基本功,一切都变得简单。
★全彩图解,步骤详实:为了让大家看到一个完整的化妆过程,本书拍摄了非常详细的步骤图,并在图上进行知识点标注,容易上手。
★包罗万象,内容丰富:从日常彩妆到场合妆到年代妆容到戏剧妆容,作者将多年积淀写入本书,内容丰富而具体。
★举一反三,从化妆菜鸟到高手的蜕变:本书可以让你轻松由菜鸟成为高手。特辟一章讲述美妆技巧,赶快学起来吧。
内容简介
这本书讲的是作者20年来化妆技巧的总结。教你从零基础开始,慢慢变成彩妆高手!
内页插图
目录
★part1最完整、最详尽的完美遮瑕技巧
CHAPTER1遮瑕12遮盖鼓起的痘痘
14遮挡睡眼惺忪的黑眼圈
16修饰暗沉不均的肤色
18修饰让肤色脏脏的痣、雀斑
20修饰皮肤老化的证据——法令纹
22遮盖皮肤粗大毛孔
CHAPTER2修正
24让干性皮肤变成润泽美肌
26让油性肌肤变成清爽陶瓷肌
28让苍白肌肤变成性感健康肌
30修整出漂亮的眉形!眉毛化妆法
32创造深邃、魅力眼神!眼窝化妆法
34打造脸部立体感!鼻梁化妆法
36修饰出完美脸型!修容必学技巧
38打造自然而美丽的额头!发际线修正法
*特别关注1
40了解自身的肌肤类型,才能成为真正的“肌美人”!
★part2简单却极需技巧的日常彩妆
47热情洋溢的校园淘气包绯闻女孩妆
51打造200%的初恋印象国民初恋彩妆
55购物女王的秘密自然甜心彩妆
58童颜印象的完美演绎时光穿梭机美妆
63快速完成梦幻妆容三笔化妆术
67洋溢东方神秘风情东方美人妆
71变身气质女生眼镜美妆
*特别关注2
74专业彩妆师用什么产品?徐秀振爱用的美妆品大公开
★part3随着春夏秋冬变化的季节彩妆
82洋溢四月清新季春季缤纷彩妆
86赋予超强清凉感蓝色重点彩妆
90浓郁且隐约的诱惑大地色系彩妆
94冰凉却带有隐约魅力金色金属美妆
*特别关注3★part4从未失败过的形象塑造处方
98男士爱慕的妆感VS女士倾心的妆感
102集健康、性感于一身自然性感妆
106时髦的都市女子黑色烟熏妆
110充满新鲜水果味道蜜桃之吻彩妆
114散发神秘中性魅力男性主义彩妆
118甜蜜爱恋、放大你的可爱粉色佳人妆
122多彩缤纷的华丽眼妆蓝绿色系美妆
*特别关注4126必知的美妆品常识Q&A;★part5让你惊喜变身特殊场合的重点彩妆
132变身美丽的夜店女王金色摇滚彩妆
136像唯美爱情般让人心动圣诞派对妆
140让他陷入甜蜜爱恋的秘方浓情巧克力妆
144提升专业及信赖感知性女主播彩妆
148迎着春风到郊外野餐吧!橙色卡其妆
152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撞色感彩妆
*特别关注5
156彩妆品,一定要买高价的吗?★part6七大领导潮流的彩妆白皮书
162清纯但带点性感女子天团彩妆
166将魅力发挥到极限摇滚芭比彩妆
17090年代怀旧复古风奢华粉红彩妆
174连骨子里都性感极度性感彩妆
180青春洋溢的色彩能量VIVIDGIRL彩妆
184表现独特自我VIVASOUL彩妆
188激起男友的保护欲Baby系彩妆
特别关注6
192比整形更正确的选择,微整形彩妆
★part7更易上手的美妆技巧从电影中撷取灵感的戏剧性彩妆
200从《纳尼亚传奇》中获取灵感白雪女王彩妆
204《红磨坊》中散发玫瑰色泽的双唇红玫瑰彩妆
208从《天鹅湖》中撷取灵感白天鹅彩妆
212《罗密欧与朱丽叶》清纯的贵族气息朱丽叶彩妆
216蕴含《爱丽丝梦游仙境》的色彩感缤纷花朵彩妆
221《暮光之城》吸血鬼,那致命的魅力!吸血鬼爱情妆
特别关注7
224让彩妆成功率高达100%的化妆道具清单
★part8更易上手的美妆技巧CHAPTER1与众不同的彩妆品说明书
230稀疏眉毛的救星眉毛刺青化妆法
231提高彩妆显色度珠光亮粉使用技巧
234像宝石般闪闪发亮亮粉使用技巧
235增添好气色腮红完全攻略
CHAPTER2大胆玩妆让彩妆有更多变化
238涂上去就能增添“光”彩的唇蜜
239多功能的霜状腮红
240睫毛膏勾勒出鲜明眼线
CHAPTER3平凡却不能忽视的彩妆技巧
241让眼睛不充血的眼药水
242根据肌肤类型来彻底清洁
244修正刚化好的彩妆&补妆
246打造让人瞬间变年轻的卧蚕
247眼睛放大1.5倍!假睫毛粘贴法
251后记
254彩妆照片集锦
精彩书摘
后记新的尝试总让我雀跃不已
从2005年开始,我开始有了在中国教彩妆的想法,也常常把这个想法告诉周围的人。而这个梦想终于在2013年实现了,当时我有机会在中国担任一个彩妆节目与连续剧的化妆师。几年前开始,我就一直想着要出一本关于化妆的书。原本只是口头说说而已,连出版的念头都没认真想过,只不过是常常挂在嘴上。神奇的是,在我的人生中最忙碌的时期,同时间开始了这本书的准备工作。
因为深信“说出口的就会实现!”因此对于想做的事情,我不会光是想,而是会说出来。仔细想想,把想做的事情说出来后,真正实现的事情真的很多。不可能的事情、光用想都觉得困难的事情,当这些事情一一实现时,好像也会带动人生新机会的到来。会不会只是把话说出来,本身就是一种尝试呢?
我现在的职业是个活跃在服装秀、电视节目等不同领域的彩妆师,要面对流行趋势不断地转变、接受新知,以后也要不断地挑战新的事物,也希望能在面对不同的挑战时,能像现在这样依然感觉紧张、雀跃。而这本书是这个过程的一部分,希望本书能成为大家进入更开放彩妆世界的准备工具。写书好像是我所有在进行的工作中最困难的事情。因为深切了解当文字经由印刷呈现在大家面前时,内容一定要正确且有益,所以内心的压力更大。还有,彩妆很难通过书面来学习,因此在文字的表现上也有很多困难的地方。
而我也曾想过要把无数的彩妆技巧与问题点全都在一个模特儿的脸上示范,是不是有点过头?不过,我不打算画地自限。因为想通过文字让读者了解,所以我选择了更亲切、白话的说明,难以说明的部分就以详细的图片来加注、很困难的技巧就多加几个步骤来说明,竭尽全力将我二十多年来的彩妆秘诀全放入书中。所以,出书比起我人生中任何事情都来得新鲜,也让我为之悸动。我想,在准备这本书的2013年和2014年间所感受到的悸动,应该会一直到很久很久之后都记得吧!对于这本书的读者,我真心希望大家都能找到美丽的方法并不断尝试。希望大家在练习自己不熟悉的化妆方法、打造属于自己形象并改变的过程中,都能感受到悸动和喜悦。也希望所有的读者都能通过这本书找回自信,并成为懂得爱自己的女人。希望大家读完一次后,不要觉得“果然彩妆是没办法通过书来学习的!”而是能成为美丽的小“尖兵”,为了尝试变美丽而翻阅每一页。
……
前言/序言
★想化出完美的彩妆,必须从基本功开始
无论打开电视,还是翻开杂志,或是在网络上稍加搜索,关于彩妆的信息会让你应接不暇。由于各种媒体的宣传,彩妆知识对普通人来讲已经不再是“知识”,而是“常识”。但是在工作室或是讲台上讲授彩妆课时,总觉得有好多人对基本的彩妆知识和化妆技能很陌生,这是怎么回事呢?
彩妆和时装是变化最快的两个领域,要想跟上流行的步伐,需要具备夯实的基本功,并拥有运用自如的能力。然而,我们比较容易接触到的信息,更倾向于展示流行趋势并强制人们接受,对于彩妆的基本功则介绍得很少。不久前,我曾受邀参加过韩国的第一美妆节目《Getitbeauty》,并讲授过一堂课,就是和专家们一起学习从基本彩妆知识到高级彩妆手法的内容。让我意外的是,连画眼影都不太娴熟的人比想象的要多得多。节目播出后大家一致认为收获颇丰,反应热烈。言外之意,多数人还是非常渴望教授彩妆基本功的节目。要想化好彩妆,一定要从基础开始学习,并将其运用到进阶技巧。不懂基础知识却盲目追求高级技术,就如同穿着不合体的衣服那样不自然,且缺乏深度。注重基础的彩妆,就像为整体加分的珠宝首饰,在此基础上再加上高级技术,这才是真正高手的彩妆作品。
我从事彩妆化妆师行业20年,为无数人化过彩妆,在学校教课、通过电视讲课以及对个人彩妆指导的时间也很长。在这段漫长岁月中积累的经验会习惯性地运用到工作当中,但是对于非化妆师的一般人来讲这些手法还是陌生的。
“对我而言再熟悉不过的技巧和知识却会成为一般人的新知识点!”我有过无数次
这样的想法。因此也产生了想编这样一本书的想法,这本书能够包含这些彩妆技能,能够展示扎实的彩妆基本功,还要使用简单!这本书并不是要教给人们追赶流行趋势和快速掌握化妆师绚烂多彩的化妆技术,而是告诉大家基础化妆的顺序是什么、如何挑选彩妆工具、如何掩盖自己的缺陷以及完善自我的方法等。基于扎实的基本功,再告诉大家潮流的彩妆如何变化而来,并为大家示范如何以基础技巧变化出想要的不同妆感。除此之外,还为大家介绍每个妆容所符合的时间和场所、用途等,并建议大家化出适合自己的风格,因此使用起来比较简单。最重要的是就每个妆容所使用的产品都作了详细的说明,还添加了能够代替这些产品的购物指南,这些都与其他书不同。
在阅读此书的读者,您在打开此书,能以基础技巧变化出想要的不同妆感的同时,已经向着美丽迈进了一大步!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特别是想变美的人,请谨记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请根据书上的图片,仔细阅读图下说明文字,改变错误的化妆方式,将新领悟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每一天,不知不觉您就会拥有一个全新的自我!人生的转折点不只一两个,希望此书能成为您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
探寻古籍的秘境:一部关于宋代文人书信与日常生活考证的专著 书名:翰墨烟云:宋代士人交游与物质文化研究 作者: 李文博 出版信息: 华夏文源出版社,2023年10月 --- 导言:穿透历史的薄纱 本书并非一部梳理风雅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一次深入宋代(960-1279年)精英阶层内心世界与日常物质生活的细致考古。我们摒弃了对宏大叙事和政治风云的过度关注,转而将目光聚焦于那些常常被历史洪流淹没的“微小证据”——士人们往来的信札、诗文集中的零星记载、地方志中的物产记录,以及墓葬出土的随葬品等。这些看似琐碎的材料,共同构建了一幅鲜活、立体、充满烟火气的宋代文人士大夫群像。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断裂与重塑的时代。理学的兴起、市民阶层的壮大、印刷术的普及,都深刻地影响了文人的精神面貌与生活方式。然而,传统的史学研究往往将宋代文人塑造成一群沉浸于抽象思辨的哲学家,或是在词曲中寄托家国之感的悲情英雄。本书的目的,正是要“去魅化”这种高蹈的形象,探究他们在处理柴米油盐、友人馈赠、日常消遣时的真实状态。 我们将重点关注“交游网络”与“物质实践”两大核心议题,力图揭示在高度成熟的士人文化背后,是如何通过具体的物质载体和复杂的社会互动来维系和表达其身份认同、道德情操乃至审美趣味的。 --- 第一部分:笔墨间的社会网络——书信中的人际互动模型 宋代的书信(尺牍)不仅仅是信息传递的工具,更是一种精密的社交仪式和权力展示的媒介。本部分集中分析了从“苏氏父子尺牍”到“朱熹往来书信”等重要档案,构建宋代士人社交圈的模型。 第一章:尺牍的形制与意义:从内容到载体 宋代书信的形制,包括用纸的质地、书写的工具(笔墨的考究)、以及装帧方式,无不体现着写信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我们详细考察了不同等级的官员和学者在致送书信时对“礼数”的把握。例如,向高官陈情时所使用的“拜启”与对挚友的“不署名”之间的微妙差别。通过对笔迹的细致辨识,我们尝试还原特定群体(如江西诗派成员或湖湘学派门人)在特定时期内的通信频率和主题倾向。 第二章:“公私分界”的模糊地带:馈赠、请托与人情债 宋代士人的经济基础,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幕职”(幕僚)的任职与地方的资源。书信中大量出现的“馈赠”记录,揭示了人情往来的复杂性。我们分析了士人之间互赠的物品清单:从名贵的徽州端砚、定窑瓷器,到寻常的茶叶、药材。这些馈赠并非简单的礼物交换,而是维系政治联盟和学术共识的“物质化契约”。例如,对同一地区特产的共同推崇,往往标志着他们对特定地方文化传统的认同。 第三章:诗文唱和中的社交策略:超越文本的“共谋” 书信中常附带新近创作的诗文,进行唱和。本书超越了传统的文学评论,从社会学的角度审视了“唱和”的行为。它是一种公开的“共谋”,旨在通过集体的声音来确立某一位文人的学术地位或道德操守。我们通过比对不同文集的收录情况,揭示了哪些“唱和”被后世文献所珍视,而哪些则仅仅是当时社交活动中的一环,进而推导出宋代文人圈层对“名声”的经营策略。 --- 第二部分:日常生活的物质维度——士人生活与器物研究 宋代是中国物质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文人士大夫是推动这一繁荣的关键力量。他们对器物的选择、使用和收藏,体现了其内在的审美哲学和对“格物致知”的实践。 第四章:茶与宋人的精神疗愈:从饮品到收藏的演变 宋代饮茶之风盛行,但其发展脉络复杂。本书着重探讨文人如何将饮茶提升为一种精神修养的仪式。我们考察了建盏(建窑茶盏)的流行,并非仅仅因为其釉色变化,更在于其在“点茶”仪式中对“斗茶”技艺的映衬。通过对比不同时期茶具的形制变化,我们可以看到文人如何从追求实用性转向追求艺术性与稀有性,这反映了他们对“雅”的不断界定。 第五章:书斋的构建:笔墨纸砚与“内在空间”的营造 书斋,是宋代士人构建其精神堡垒的核心场所。本书细致考察了书斋中的核心“四宝”——笔、墨、纸、砚,以及辅助性器物如笔架、镇纸、香炉、插花瓶。我们发现,对纸张产地(如江西澄心堂纸、徽州澄心纸)的偏爱,直接反映了士人对“气韵”和“质感”的追求。而不同质地的砚台,其使用的频率和磨损程度,也侧面反映了该士人著述和学习的强度。通过对古代“墨薮”的考证,我们揭示了文人对墨锭配方的关注,这是一种对“道”的物质化追寻。 第六章:服饰、饮食与游赏:身份标识的物质语言 宋代士人的穿着打扮,从袍服的颜色、褶裥的多少,到佩戴的香囊、钱袋,都带有强烈的身份标识。本书分析了“步虚袜”这类日常服饰在不同场合下的使用差异,以及其如何区别于武官和市井百姓。在饮食方面,我们侧重于士人对“时令”与“地方风物”的推崇。他们对新鲜瓜果、特定食材的追求,并非单纯的口腹之欲,而是对“天人合一”哲学在餐桌上的体现。同时,对园林、山水的游赏活动,其随行器具(如折扇、泥壶、地图册)的研究,也展现了他们将审美活动融入日常的深度。 --- 结论:重新认识宋人的“真实性” 本书通过对大量非文本史料和细节的考察,证明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雅”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复杂而精密的物质互动和人际网络之上的。他们的审美情趣、道德标准,都深深地嵌入到他们所使用、所馈赠、所收藏的每一件器物之中。 通过这种“自下而上”的物质文化研究路径,我们得以更全面、更具触感地理解那个光芒万丈的时代,看到那些在历史卷轴上被高高举起的伟人,如何在清晨为了一方好茶而烦恼,如何在友人远行时,用最珍贵的笔墨写下不舍的赠言。他们的“人味”,恰恰是通过这些被我们重新发掘的“物证”而得以重现。本书旨在为宋代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更具生活气息的分析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