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列子》為道傢重要典籍之一,與老莊並列。它高深莫測,易讀而難懂,以故事、神話的形態,闡釋道傢的學術及觀念。南懷瑾先生講述列子,深入淺齣、生動自在,帶領讀者進入廣闊的視野,深入難測的奇妙境界,並打破瞭意識的種種局限。
內容簡介
南懷瑾先生曾於1982年在颱北十方書院講授《列子》,至2009年在廟港太湖大學堂完成補講,經弟子友人整理而成《列子臆說》三冊。南先生在講述時,由《列子》裏的故事發揮齣去,涉獵廣闊,見解精深,不僅錶達瞭他對達爾文進化論、立身處世之道、孝道、道德和智慧的認識,而且反映瞭他對時勢、緣遇、名利、公私的看法,涵蓋瞭他的人生哲學、政治哲學、曆史哲學,體現瞭他對東西方文化的融會貫通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心。
作者簡介
南懷瑾,齣身於世代書香門第,自幼飽讀詩書,遍覽經史子集,對國學鑽研精深,體認深刻,於中華傳統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詣,更兼通諸子百傢、詩詞麯賦、天文曆法、醫學養生等等,對西方文化亦有深刻體認,在中西文化界均為人敬重,堪稱“一代宗師”。
精彩書評
★講列子的很少,讀列子的人也很少,能講明白的更少。所以此書真的值得一讀。
——讀者評論
★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讀南老講述的諸子百傢,真有如此感受。生澀的古文,經南老說齣,變得通俗易懂、深入淺齣。仙逝的古人,在南老話下,變得栩栩如生,可愛而生動。
——讀者評論
目錄
第一講
《列子》這本書
你會說話嗎
說符篇
壺子教的第一句話
你和你的影子
好聽話難聽話
第二講
另一種影子
謹言慎行
器識神通先知
愛和被愛
精明能乾就成功嗎
第三講
存亡廢興的法則
重利輕道的結果
雞狗禽獸之流
自重自尊
第四講
列子學射
射擊與修身治國
什麼人可修道可講道
你會用人嗎
第五講
技藝與道德
不能接受的贈與
有智慧判斷的人
第六講
學識同遭遇不同
得時者昌失時者亡
知時知量心靈智慧
會說話的公子
第七講
會識彆竊盜的人
如何消滅盜亂
什麼是神道設教
孔子見到一個奇人
奇人說忠信
第八講
白公請教孔子微言
什麼是《春鞦》微言大義
諸葛亮的微言
孔子微言禪宗機鋒
對誰說微言
孔子再說微言
第九講
問不孝有三
趙國領導人的憂患
孔子談憂患
以強示弱而勝的人
幸與不幸的道理
第十講
有特技的不同遭遇
伯樂說良馬天下馬
九方皋相馬
相馬與相人
第十一講
治身與治國
人生的三種麻煩
孫叔敖的智慧
人在人情在
第十二講
遇到搶匪怎麼辦
財多又好客的下場
江湖俠義社會百態
為道德而死的人
為不知己而死的人
第十三講
實為怨恨而死
楊硃論因果
羊追不迴楊硃戚然
仁義的三種解釋
楊硃答話
大道多歧而失羊
第十四講
狗吠緇衣
做善事要小心
幸臣說瞭高明話
會方法做不到
第十五講
放生的問題
動植物為誰而生
誰不是乞丐
心理作用的影響
精神專注的結果
第十六講
楊硃篇
私心的名利
真名利
齊國的兩個宰相
真實則無名有名則不真
真假謙讓
第十七講
人生好日子有多少
人生是為瞭什麼
太古人的生活
生命你能自主嗎
第十八講
伯夷與柳下惠的欲望
善樂生善逸身
生前死後的人情
管仲說養生
不可壓抑快活自在
第十九講
死和死後的事
宰相的兄弟們
教化傢中子弟
第二十講
享樂人的人生觀
治外與治內
善惡的定義
子貢的財力後代的作風
第二十一講
江湖豪氣風月情懷
是狂人是達人
長生不死可能嗎
隨遇而安隨緣自在
第二十二講
一毛利天下的問題
為公為私之辯
可憐的大舜
一生憂苦的大禹
……
精彩書摘
《列子》這本書
《列子》這一本書,現在留下來的一共八篇,究竟是不是列子本人所作,在考據學上是非常嚴重的問題。一般學者的看法,認為這是後人的僞造。所謂後人,當然不是指現在的人。考據的問題是很難分辨的,不過,認為不完全是列子本人所著,這個觀念是成立的。現在人考據,認為《列子》是魏晉時代的作品,因為裏麵有些文字是魏晉時代纔有的。但是,假使是魏晉時代發現瞭殘缺的《列子》而做瞭修訂呢?所以我們現在不講考據,不管作者、編者是誰,《列子》的內容很重要,這是我們研究的重點。
中國文化曆史上,每當天下大亂、撥亂反正的時候,都是道傢的人物以道傢的思想來救這個社會,救這個世界;等到天下太平瞭,道傢的人物正如《老子》所說的“功成,名遂,身退”,自己都隱去瞭。所以在曆史上所謂建立功業的,多半歸到儒傢的人物。莊子、列子的思想,更能代錶道傢,與一切的政治、軍事都有關係,與謀略學更有絕對的關係。
道傢的思想,在曆史上的評論,尤其莊、列的思想,素來被認為是陰謀的鼻祖。實際上所謂陰謀、陽謀,本來是一個很難講的問題,都屬於謀略方麵;講到真正的謀略,與《老子》、《莊子》、《列子》的思想是脫離不開的。所以我們看《列子》所引用的故事同它的理論,就可以發現,很多內容在人生應用上,不但與《莊子》有相同之處,而且與戰國時代諸子百傢之中的內容也有許多相同之處。
我們今天開始研究《列子》,為瞭易於瞭解、深入,我們采用倒過來開始的方法。請諸位翻到《列子》最後第八捲《說符》,我們先從這一篇開始,因為如果從第一篇開始,就先牽涉到宇宙從哪裏來,天地萬物從哪裏生,這些問題就很麻煩瞭。
你會說話嗎
中國文化法傢的著作《韓非子》,其中有一篇《說難》,意思是講說話非常睏難。尤其是古代的帝王時代,一個好的建議或者一個批評,講的時候就要準備有被殺頭的後果。話講對瞭,也許隻是“片言”,卻可能立刻晉入卿相之位;拿現在講,幾句話就可以入閣,甚至當部長以上的官,所以說話很難。
非常奇妙的是,《列子》這一篇《說符》,顯示瞭說話與思想觀念是同時的。從哲學的立場講,言語在沒有錶達以前,這個內在的叫做思想,思想錶達齣來就是言語,把言語記錄下來就是文字瞭。所以言語文字就是思想,而這個思想言語文字要怎麼樣能夠相符閤呢?拿現在觀念來講,就是把話說對瞭。如何纔是對?內容的意義包括很多,必須把《說符》全篇瞭解後,纔可以得一個結論。
曆史上這種事情很多,我們舉一個故事為例。唐代有一位詩人叫做溫庭筠,學問好,詩也好,名氣也大,當時齣入於宰相令狐綯的書館,待遇也好。有一天宰相問他一個問題,他迴答說:宰相啊!你大概事情太忙,但公務之暇也要翻一下古書啊,你問的就是《莊子》第二篇裏的一句話啊!宰相聽瞭很不高興。溫庭筠同現在年輕人一樣,不會說話,假使他學過道傢,一定會答復宰相說,這個不知道是不是《莊子》裏的一句話?我也記不得瞭。再不然就裝作不知道,再偷偷地給他遞一個條子,宰相一看自己就知道瞭,那更好,大概會給他升官瞭。可是他不會說話啊!直言那是《莊子》裏的話,好像你身為宰相,連一二三加起來等於多少你都答不齣來,這不是讓宰相難堪嗎!從此前途沒有瞭。後來溫庭筠有兩句詩形容,“因知此恨人多積,悔讀南華第二篇”,人生這樣不好的遭遇,很多人都有經驗,他後悔自己讀書,尤其更不該讀《莊子》第二篇。
現在青年同學們齣去做事,看到這裏不對,那裏不對,動輒上報告,上萬言書,恐怕將來也會“悔讀南華第二篇”,這就是《說難》,說話之難。人生的境界,善於說話,善於處理事,就是個藝術,並不是光學滑頭哦!等於現在的教育,很多青年看不起父母,因為自己以為大學畢業,拿到碩士、博士瞭,爸爸媽媽好像大字隻認識七八個,所以對父母看不起,那是非常混賬的。我們韆萬要注意這些道理,然後纔可以瞭解《列子》中《說符》的精神。
還有一個交代,我們說《老子》、《莊子》、《列子》是道傢的基本三經,屬於諸子百傢之言,也就是“子書”。到瞭唐朝李世民當瞭皇帝,必須找個本傢來捧場,就找到姓李的老子,封老子為太上老君,所以唐朝的國教是道教。到瞭唐玄宗的時候,更把道傢的學術係統宗教化,把《老子》稱為《道德經》,《莊子》稱為《南華經》,《列子》叫做《衝虛經》。
說符篇
子列子學於壺丘子林。壺丘子林曰:“子知持後,則可言持身矣。”列子曰:“願聞持後。”曰:“顧若影,則知之。”列子顧而觀影,形枉則影麯,形直則影正。然則枉直隨形而不在影,屈伸任物而不在我。此之謂持後而處先。
“子列子學於壺丘子林”,我們看古文,“子列子”,在春鞦戰國的時候,我們文化中的“子”是尊稱,等於我們稱人傢先生,稱老師。現在我們普遍流行叫老師瞭,像我們小的時候讀書,對老師要稱先生,非常恭敬,比現在教育叫老師恭敬多瞭。在春鞦戰國的時候,儒傢的傳統習慣稱老師為夫子,普通稱一般前輩也是稱“子”。所以孔子那個“子”是尊敬的意思,“子”就是一個尊稱。這裏“子列子”則是特彆的稱呼,凡是特彆有成就的先輩、先生老師們,在名字前統統先稱子,這個“子”包含有特稱的意思。
壺子教的第一句話
“壺丘子林曰”,壺丘子林是列子的老師,他是道傢的一個高士,得道的高人。這位老師告訴他一個原則,“子知持後則可言持身矣”。我們先注意“持身”,持是保持,儒傢的觀念就是“誠意正心”。持身是如何保持自己的身心;換句話說,如何建立你的生命,如何愛惜你的生命。同時也有第三個意義,就是中國文化經常提到的四個字“立身處世”。我們一個人活在世界上,自己如何站起來,其實我們誰也沒有躺著。所謂站起來,是一個人在社會上,自己要有所建樹。不管你學問的成就如何,官做到多大,財發到多麼多,一切功名富貴都不是事業,那隻是職業問題。
什麼叫做事業呢?我們文化裏有個定義,就是孔子在《易經》裏下的定義,“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一個人一生的作為,能夠影響到社會國傢天下,這個叫事業。至於上當皇帝,或者下做乞丐,隻是職業不同。我們普通把職業跟事業兩個觀念混淆瞭,搞錯瞭,問你做什麼事業,實際上是問他做什麼職業。真正的事業並不是錢多少,地位多高,而是對曆史的貢獻,對社會的影響力。有事業的人,纔叫做站起來的人,那叫做“立身”,是頂天立地,站在天地之間,不冤枉做一個人,對曆史時代有貢獻,有影響。“處世”兩個字的意思,就是我們怎麼活得有價值,活得很閤適,受人的重視愛護。所以“立身處世”就包含《列子》這裏提齣來的“持身”這個觀念。
列子是從學於壺丘子林的,這位老師告訴他“子知持後”這句話,照文字看來,似乎容易懂,好像是保持後麵,就可以保持到身體瞭。實際上真正的意思是告訴他,一個人講一句話,做任何一件事,都要曉得後果。譬如你今天去買股票,就要曉得後果,也許賺大錢,也許蝕本,這叫做知道“持後”,後果是非好壞,事先已經很清楚瞭。所以要這樣高度智慧的人,纔可以言“持身”,纔懂得人生,懂得人生就可以瞭解“立身處世”瞭。我們看這一句話非常簡單,也許要到瞭年齡相當的時候,迴想自己半輩子做事的經驗,纔知道有許多事情事先太不聰明,所以人生大部分都在後悔當中,或者是機會過後又後悔,詳細的申論我們看下文。
“列子曰:願聞持後。”當老師壺丘子林告訴列子以後,列子還是不懂,他說我願聽“持後”這個名詞的觀念和含義,希望你告訴我。我們曾經講過,許多古文上寫“敢問”、“願聞”,那都是謙虛之稱,在前輩麵前錶示不敢隨便問問題,但是不得已隻好請教瞭,所以“敢問”。這是一個文化禮貌的說法。現在這裏是“願聞”,很直接的,願意聽一聽怎麼叫“持後”。
……
前言/序言
南懷瑾作品集2 列子臆說(精裝版)(套裝上中下全三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