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5-28
中华经典普及文库·资治通鉴(套装1-4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孕育了优秀的中华文化,产生了大量优秀的经典著作。对于中国人,特别是对于当代读者来说,在浩瀚的优秀文化海洋里,哪些是最基本的,哪些是经典的?换句话说,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知晓、阅读的基本书是什么?作为一个中国家庭应该拥有并收藏的经典是什么?
多年来,中华书局一直致力于向广大读者提供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读本,推出的《史记》、《资治通鉴》等白文普及本图书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和好评。在此基础上,中华书局编辑部推出“中华经典普及文库”。
《中华经典普及文库;资治通鉴(套装1-4册)》文库有三个特点。第1是经典。入选本文库的都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品,是经史子集中的顶点,堪称“经典中的经典”。如列“二十四史”之首,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又如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四书五经”等。第二是精品。中华书局成立100多年来,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出版了大批由国内一流学者精心校勘整理而成的传统典籍。本套丛书或以中华书局原整理本为底本,或约请著名学者精加整理,从而保证了其学术可靠性、文字准确性,堪称质量上乘的版本。第三是方便。对于广大读者来说,本书的特点是阅读方便。众所周知,古代图书中涉及大量古代的人名、地名、书名,即便是专业研究人员,也不是很容易识别的。因此本书保留了古籍整理图书人名、地名下加专名线(——),书名下加波浪线(~~)的做法,使读者一目了然,不会因为不熟悉这些专有名词而误读、错读。另外,为了保证阅读的连贯性,删除了原整理本中的古注、校勘记及不便当代读者阅读的部分。可以说,本套丛书是方便现代读者阅读经典巨著的较好的白文普及本。
热忱希望广大读者对这套文库提出批评建议,以便于我们加以改进,将这套旨在为中国人提供基本书的文库编辑好,出版好。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及其助刘攽、刘怒、范祖禹等根据大量的史料,历时19年编纂而成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上起周威烈士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讫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书中描绘了战略至五代期间的历史发展脉络,探讨了秦、汉、晋、隋、唐等统一的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几十个政权的盛衰之由,生动地刻画了帝王将相们的为政治国、待人处世之道,以及他们在历史旋涡中的生死悲欢。时至今日,《资治通鉴》仍是一本了解和学习中国历史的必读之书。
《中华经典普及文库;资治通鉴(套装1-4册)》是为了满足现代广大读者阅读这部巨著的需求推出的白文普及本。首先,以中华书局点校本《资治通鉴》为底本,确保了其学术的准确性、可靠性;其次,本书删除了原校本中司马光的考异,胡三省的注文、附注,只保留原文,从而保证阅读的连贯性;第三,书中涉及大量古代的人名、地名,不加注明是很难读懂的,因此本书保留了原点校本人名、地名下加专名线,书名下加波浪线的做法,使读者一目了然。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他爱好历史,出仕以后,仍治史不懈。治平三年(1066年),司马光撰成一部战国至秦共八卷本的编年史,名为《通志》,进呈宋英宗,英宗命其设局续修。此后,司马光无论在政治上如何进退沉浮,书局一直随身而设。1067年神宗即位,开经筵,司马光进读《通志》,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王安石行新政时,司马光竭力反对,被任命为枢密事使而坚辞不就,于熙宁三年(1070年)出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次年退居洛阳,专心编撰《资治通鉴》,至元丰七年(1084年)成书。从治平三年开局,至此共用了19年的时间。
《资治通监:一册》
卷第一 周纪一 起戊寅(前403)尽壬子(前369)凡三十五年
卷第二 周纪二 起癸丑(前368)尽庚子(前321)凡四十八年
卷第三 周纪三 起辛丑(前320)尽癸亥(前298)凡二十三年
卷第四 周纪四 起甲子(前297)尽戊子(前273)凡二十五年
卷第五 周纪五 起已丑(前272)尽乙巳(前256)凡十七年
卷第六 秦纪一 起丙午(前255)尽癸酉(前228)凡二十八年
卷第七 秦纪二 起甲戌(前227)尽壬辰(前209)凡十九年
卷第八 秦纪三 起癸巳(前208)尽甲午(前207)凡二年
卷第九 汉纪一 起乙未(前206)尽丙申(前205)凡二年
卷第十 汉纪二 起丁酉(前204)尽戊戌(前203)凡二年
卷第十一 汉纪三 起已亥(前202)尽辛丑(前200)凡三年
卷第十二 汉纪四 起壬寅(前199)尽癸丑(前188)凡十二年
卷第十三 汉纪五 起甲寅(前187)尽癸亥(前178)凡十年
卷第十四 汉纪六 起甲子(前177)尽辛未(前170)凡八年
卷第十五 汉纪七 起壬申(前169)尽丙戌(前155)凡十五年
卷第十六 汉纪八 起丁亥(前154)尽庚子(前141)凡十四年
卷第十七 汉纪九 起辛丑(前140)尽丁未(前134)凡七年
卷第十八 汉纪十 起戊申(前133)尽丙辰(前125)凡九年
卷第十九 汉纪十一 起丁巳(前124)尽壬戌(前119)凡六年
卷第二十 汉纪十二 起癸亥(前118)尽辛未(前110)凡九年
卷第二十一 汉纪十三 起壬申(前109)尽壬午(前99)凡十一年
卷第二十二 汉纪十四 起癸未(前98)尽甲午(前87)凡十二年
卷第二十三 汉纪十五 起乙未(前86)尽丙午(前75)凡十二年
卷第二十四 汉纪十六 起丁未(前74)尽癸丑(前68)凡七年
卷第二十五 汉纪十七 起甲寅(前67)尽已未(前62)凡六年
卷第二十六 汉纪十八 起庚申(前61)尽壬戌(前59)凡三年
卷第二十七 汉纪十九 起癸亥(前58)尽壬申(前49)凡十年
卷第二十八 汉纪二十 起癸酉(前48)尽已卯(前42)凡七年
卷第二十九 汉纪二十一 起庚辰(前41)尽戊子(前33)凡九年
卷第三十 汉纪二十二 起已丑(前32)尽戊戌(前23)凡十年
卷第三十一 汉纪二十三 起已亥(前22)尽丁未(前14)凡九年
卷第三十二 汉纪二十四 起戊申(前13)尽癸丑(前8)凡六年
卷第三十三 汉纪二十五 起甲寅(前7)尽乙卯(前6)凡二年
卷第三十四 汉纪二十六 起丙辰(前5)尽戊辰(前3)凡三年
卷第三十五 汉纪二十七 起已未(前2)尽壬辰(2)凡四年
卷第三十六 汉纪二十八 起癸亥(3)尽戊辰(8)凡六年
卷第三十七 汉纪二十九 起已巳(9)尽甲戌(14)凡六年
卷第三十八 汉纪三十 起乙亥(15)尽壬午(22)凡八年
卷第三十九 汉纪三十一 起癸未(23)尽甲申(24)凡二年
卷第四十 汉纪三十二 起乙酉(25)尽丙戌(26)凡二年
……
《资治通监:二册》
《资治通监:三册》
《资治通监:四册》
古色古香,据说某人读了16遍,又有通识课鉴读部分影印版,故欲通读而后快。此版本为全文言文,字体又小,又无注释,人物颇繁,事件连贯性需要自己串通,即使历史专业人士也要下一番功夫,确实需要耐性和时间。资金充足者可以选择胡三省注释版。
评分400元买的,书只要价格合理,不要追求最低价,合理就行,关键得把书读好,以前读了一遍白话版,都忘记内容了,现在读文言文,书很好,顶一个。
评分《资治通鉴》所载,多为政治史,更是一部斗争史,将中国人的政治传统淋漓尽致地展现。因为这一政治传统直到今天也未改变多少,所以《资治通鉴》经世致用的意义仍然巨大。本朝太祖与蒋先生都曾是本书的读者,对他们而言确实起到了“资治”的作用。而普通的读者,从中看透中国式政治的核心,无论在哪一领域,都会更理解中国人社会的游戏规则,行事方式。中国人的特点是,对不是最正大光明的东西都不愿意宣讲,所以很流行“潜规则”,也就是很多东西不会讲出来的,要你自己来感悟。即使是教材上节选《资治通鉴》,也是一篇很励志,很积极,很正面的《孙权劝学》,而不是暴露政治角力艰险的段落,而后者恰恰才是通鉴真正的意义所在——对历史的真相毫不隐讳,对人性的丑恶毫不回避,用一千三百年不间断的历史揭露了人类社会的残酷本质。我们总喜欢认为,天下本来应该是安定的,每个人都恪守自己的职责,贤者见用,庸者见疏,罪者见诛。而且人间自有正义在,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苍天有眼。但事实却是,在这一千三百年中,正义失衡,奸臣当道,杀戮四起才是经常的事,而真正朝纲正直,天下生平的年代只有短短几次,就跟抽彩票一样,几乎指望不了。这个社会,就好像是一个破罐子一直在破摔一样,其实从来都没好过,但只要不没摔碎,它就可以一直摔下去。
评分还不错,这套资治通鉴种草了大半年,这次活动终于买了下来。最终大概不到一百留入手,感觉还不错,纸质也挺好的。同期买了套三国志,纸质差到如果不是竖排的我都以为是盗版啦!还好这套资治通鉴印刷还有纸质都挺好的,字也挺大。满足啦,接下来就要慢慢看喽,现在在看第二册的武帝啦,不知道要何时才能看完。
评分非常好的16开精装30册典藏本《资治通鉴》有23公斤重。借用亚马逊书友比较全面的评论吧,谢谢如下评论:
评分值得注意的是,与2011年8月版相比,书的天地头空出了一些,不显得那么逼仄了。
评分装印精美,价格厚道,作为工具书相当划算,京东加油。?买书把我都搞上瘾了。
评分《资治通鉴》所载,多为政治史,更是一部斗争史,将中国人的政治传统淋漓尽致地展现。因为这一政治传统直到今天也未改变多少,所以《资治通鉴》经世致用的意义仍然巨大。本朝太祖与蒋先生都曾是本书的读者,对他们而言确实起到了“资治”的作用。而普通的读者,从中看透中国式政治的核心,无论在哪一领域,都会更理解中国人社会的游戏规则,行事方式。中国人的特点是,对不是最正大光明的东西都不愿意宣讲,所以很流行“潜规则”,也就是很多东西不会讲出来的,要你自己来感悟。即使是教材上节选《资治通鉴》,也是一篇很励志,很积极,很正面的《孙权劝学》,而不是暴露政治角力艰险的段落,而后者恰恰才是通鉴真正的意义所在——对历史的真相毫不隐讳,对人性的丑恶毫不回避,用一千三百年不间断的历史揭露了人类社会的残酷本质。我们总喜欢认为,天下本来应该是安定的,每个人都恪守自己的职责,贤者见用,庸者见疏,罪者见诛。而且人间自有正义在,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苍天有眼。但事实却是,在这一千三百年中,正义失衡,奸臣当道,杀戮四起才是经常的事,而真正朝纲正直,天下生平的年代只有短短几次,就跟抽彩票一样,几乎指望不了。这个社会,就好像是一个破罐子一直在破摔一样,其实从来都没好过,但只要不没摔碎,它就可以一直摔下去。
评分1.伪16开。本来以为是标准16开(普通杂志大小),那样页面比32开本大很多,如果不改排版,内文字体应该大很多,阅读时应该更加愉快。但是这个16开的700x1000毫米的印张,远小于标准印张。而32开本是880x1230毫米的大印张,结果16开本的面积只是32开本1.3倍左右,而不是2倍。我怀疑内文字体一点都没有变大(没有32开本可以比较),只是增大了天地空间。我量得文字部分的版面大小是180x105毫米,有32开本的朋友可以比较一下。(刚刚根据网上的32开图片计算了一下,32开本平装本的文字部分大小应该是19.4x113毫米。这么说甚至字体还缩小了!)这确实纠正了32开平装本天地局促的毛病,但也仅此而已。
中华经典普及文库·资治通鉴(套装1-4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