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新全球史》另有同作者一卷本《简明新全球史》出版!
◆ 畅销的全球史:近3000所欧美高校采用,读者逾100万
◆ 21世纪的新经典:当代全球史领军者杰里·本特利执笔,全球史数十年发展集大成之作
◆ 真正的全球视野:立足文明间的交流网络,彻底颠覆陈旧史观
◆ 沟通历史与现实:体例新颖,最大限度激发读者思考
内容简介
在数十年的发展后,有赖于《全球通史》等一代名著的推动,“全球通史”不仅突破了以国家为单元的世界史框架,甚而也超过了跨国贸易、商业网络、比较政治等“跨国境”的初步研究,终于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对于“关联”与“互动”的强调。
杰里·本特利和赫伯特·齐格勒所追求的,不仅是描述“全球史”的面貌,更进而努力追问“全球史”何以呈现今天的面貌。他们以“传承”与“交流”两大主题,为纷繁复杂的世界历史确定了焦点。既关注各文明社会独有的发展历程、文化传统与文明成就,更倾注心力于它们相互交流、碰撞与融合的过程,以及由此萌芽和蔓延的色彩斑斓的文明网络,以系统、清晰、生动而具可读性的方式呈现了人类社会的鸟瞰式全景。
《新全球史》把全球历史的整体框架解析为七个大的时段,在每个时段,既展现社会的整体变迁,也描绘作为社会纹理的个人命运,从而成就了一种大小毕现的阅读感受。《新全球史(第五版):文明的传承与交流(公元1000年之前)》讲述自史前时代至公元1000年的历史,将这一时期分为“早期复杂社会”、古典社会的形成”“后古典时代”三大历史阶段。
作者简介
杰里·本特利 (Jerry Bentley,1949—2012),生前为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世界史》杂志主编,中国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治史范围广阔,对近代早期欧洲文化史等领域有深入研究,在世界历史的研究与教育领域具有重要影响。
赫伯特·齐格勒(Herbert Ziegler),美国夏威夷大学副教授,兼任《世界史》杂志编辑,专长20世纪欧洲的社会史与政治史。
精彩书评
★像杰里·本特利这个讲得这么好的“全球史”故事,在当今世界是罕见的。
——北京大学 高毅 目录
第一部分 早期复杂社会(公元前3500—前500年)
第1章 史前时代
第2章 西南亚的早期社会和印欧人的迁移
第3章 非洲早期社会和班图族的迁移
第4章 南亚早期社会
第5章 东亚早期社会
第6章 每周和大洋洲的早期社会
世界局势
第二部分 古典社会的形成(公元前500—公元500年)
第7章 波斯帝国
第8章 中国的统一
第9章 印度国家、社会和对救赎的探求
第10章 地中海社会:希腊阶段
第11章 地中海社会:罗马阶段
第12章 丝绸之路上的多种文化交流
世界局势
第三部分 后古典时代(公元500—1000年)
第13章 伊斯兰教国家的扩张
第14章 东亚地区帝国的复兴
第15章 印度与印度洋区域
第16章 基督教的两个世界
世界局势
精彩书摘
智人的进化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考古学家、进化生物学家以及其他学者为我们增加了关于人类起源以及我们远祖生存状况的大量知识。一方面,他们的研究说明人类与大型猿类具有明显的相似性,不仅形体等外部特征如此,连构成基因的基本元素、化学成分——DNA、染色体类型、维持生命的蛋白质和血型也都极为相似。科学家在对比了人类与黑猩猩的DNA后发现,他们之间的差别只有1.6%。生物学家因此将人类与猴子、黑猩猩、大猩猩以及其他大型猿类一起归于灵长类动物。
男一方面,人类也与其他灵长类动物有着明显的不同。基因组成和身体化学物质的细微差别造成了他们在智力水平和控制自然界能力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人类发展成为具有最高智慧的生物,创造了工具、技术、语言和其他交流与协作的手段。当其他动物在形体和基因上努力适应自然环境的时候,人类却改变了自然环境,使之适合自己的需求,这个过程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开始,并一直持续到今天。经过漫长的岁月,智力也赋予人类发展社会与文化的无尽潜力。
原始人类东非一系列令人注目的发现为了解人类的进化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知识。在坦桑尼亚、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和其他地区,考古学者发掘出土的人类祖先的骨骼和工具可以上溯到500万年前。坦桑尼亚的奥杜威峡谷(OlduvaiGorge)和埃塞俄比亚的哈达尔是露西这样的骨骼样本出土最丰富的地区。这些样本可能代表了距今400万年到100万年之间几种活跃在东非的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
尽管这些生物被称为“南方古猿”,但他们却并不是猿猴,而是原始人类(TheHominids)——与人类和类人生物一起同属于人科。进化生物学家认为南方古猿与人属(Homo,生物学家将现代人类归于其中)应该并列归到人科中。与我们所属的类型相比,智人(Homosapiens)、露西和其他南方古猿的特点都是身材矮小、多毛、智力水平有限。他们大约1米多高,体重在25—55公斤之间,脑容量约为500立方毫升(现代人类的脑容量平均为1400毫升)。
但与其他猿类和动物相比,南方古猿的结构已经比较复杂。他们可以直立行走,能够独立使用双臂完成其他工作。他们的双手也进化得非常好,拇指可与其他手指相对,这就能抓住工具,做一些复杂的工作。尽管对头骨的分析表明他们脑部掌管语言的区域并不发达,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用言词交流的能力。
南方古猿的智力水平已经足够让他们规划复杂的冒险活动。他们常常有目的地跋涉到15公里外甚至更远的地方去找寻某种特殊的石头,用以制造工具。化学分析表明南方古猿制作工具的石头常常远离他们生活的地方,考古学者在这些地方找到了制作完成的工具,包括砍砸工具、刮刀和其他准备食物的工具。智力和工具使得南方古猿能够生存在东南非洲的大部分地区。
大约在100万年前,南方古猿消失了,新的具有更高智力水平的原始人类出现并取代了他们的前辈。
这些新的种类属于人属,他们表现出与南方古猿明显不同的特点。他们中最重要的是直立人(Homoerect|uS),在距今250万年前至20万年前的时期里活跃在地球上。直立人拥有比南方古猿更大的大脑,平均脑容量达到了1000毫升左右,能够制造更为复杂的工具。
除了南方古猿的砍砸工具和刮刀之外,他们还制造了切割用的刀具和手斧,这些工具不仅在狩猎和预备食物的时候非常有用,还能用来保护自己不受野兽的侵害。直立人懂得了如何取火,并利用火来烹煮食品、防范大型动物和取暖。
比工具和火更重要的是智力水平和语言能力,人们因此可以交流复杂的思想。直立人个体虽然还没有发出很多声音的生理条件——这是成熟语言的基础,但是他们能够设计计划,传递意图,协调行动。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很多直立人用来集会和收集食物的营地。他们带着猎来的小型动物的肉以及采集来的植物和坚果来到这些地方。他们可能也以猎杀的狮子及其他大型动物为食。考古学家在这些遗址中发现的大量食物残留表明,直立人个体具有组织行动、沟通如何获得和分配食物的能力。
……
前言/序言
新全球史(第五版):文明的传承与交流(公元1000年之前)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