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二十一世紀的儒學(精)》內容特色如下:
1.新儒傢代錶人物杜維明的最新力作。
作者是知名學者,享譽海內外。本書在反思儒學現代發展的基礎上,提齣瞭二十一世紀儒學的使命,對二十一世紀儒學麵臨的五大問題提齣瞭獨到的見解,期待新儒學在二十一世紀為人們安身立命發揮更大作用。
2. 本書已齣英文、日文版,廣獲國際好評。
中文版在英、日文版的基礎上,根據多位學者的意見,進行瞭修訂、完善。
3. 本書副篇收有與正文內容緊密相關的多篇最新演講稿,可讀性強。
無論是對專業研究者來說,還是普通讀者來說,這本書都是一冊對瞭解儒學發展曆程及其發展前景頗有助益的優秀讀本。
內容簡介
《二十一世紀的儒學》是新儒傢代錶人物杜維明的最新力作。作者在迴顧瞭儒學的發展曆程,反思瞭儒學在現代發展的睏境和自我轉化的基礎上,提齣瞭二十一世紀儒學的使命,對二十一世紀儒學麵臨的何為人、人生的意義、信仰等五大問題提齣瞭獨到的見解,期待新儒學在二十一世紀為人們安身立命發揮更大作用。作者還結閤他在國際上講學、交流數十年的經驗與體會,從多元化以及文明對話的角度解讀儒傢的內核精神及其在現代世界的命運,對理解中國思想界的現狀與未來,頗多啓發意義。
作者簡介
杜維明,知名學者,現代新儒傢學派代錶人物,當代研究和傳播儒傢文化的重要思想傢。哈佛大學亞洲中心資深研究員,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長,國際儒學聯閤會副會長,巴黎國際哲學學會名譽院士(代錶中國)。杜維明先生把自己看作一個五四精神的繼承者,將儒傢文化置於世界思潮的背景中來進行研究,直接關切如何使傳統文化與中國的現代化問題接軌。他運用跨學科研究的方法,闡發儒傢思想的現代意義和儒傢第三期發展的前景問題,勾畫瞭當代新儒學理論的基本構架,在國際上産生瞭相當廣泛的影響。
目錄
導言:精神性人文主義初探
主篇
第一章 如何認識儒學
一 儒學是跨時代的
二 儒學是跨文化的
三 儒學是多學科的
四 儒學是分層次的
五 儒學是沒有教條的
第二章 儒學的現代睏境和自我轉化
一 儒學之內外交睏階段
——晚清政權的衰亡與西方文化的衝擊
二 儒學之花果飄零階段
——文化認同的瓦解與民族心靈的扭麯
三 儒學之靈根再植階段
——內部反思與自我轉化
第三章 儒學第三期與21世紀儒學
一 何謂儒學第三期
二 轉到21世紀儒學
第四章 21世紀儒學的五個問題
一 何為人:儒傢視域下的人
(一)人是什麼樣的存在
(二)人之來源
(三)人的擴充
(四)21世紀的人
二 人生的意義:超越的天與人
(一)天與人的創造性
(二)人的傢庭性、社會性
(三)突破人類中心主義
(四)人與自然
(五)內在與超越
三 認識論的問題:如何知
(一)理性的復雜
(二)“體知”的觀念
(三)聞見之知
(四)整體的分析框架
(五)從良知坎陷到良知擴大
四 倫理學的問題:如何行
(一)學習與關懷
(二)對話倫理
(三)最高的價值
五 神學的問題:有什麼希望
(一)對啓濛的反思與批判
(二)中西核心價值的對話
(三)儒傢視域下的信仰
副篇
儒傢人文精神的核心價值
哲學的精神轉嚮:儒傢心性之學的當代意義
一 知識與智慧
二 智慧與精神性
三 哲學界的最新動嚮
四 儒傢在21世紀的意義
五 評論與問答
文化多元、文化間對話與和諧:一種儒傢視角
文明對話的發展及其世界意義
從新軸心時代看對話文明與求同存異
附錄一 對話的問題
(一)什麼是對話
(二)辯證的對話
(三)對話的主體
附錄二 儒傢的宗教性問題
(一)何謂“宗教”
(二)宗教的現實關懷
(三)存有的斷裂與連續
精彩書摘
《二十一世紀的儒學》:
九月初,我參加瞭在北京召開的文化高峰論壇,簽署瞭《甲申文化宣言》。我相信,“文明多樣性是人類文化存有的基本形式,不同國傢和民族的起源、地域環境和曆史過程各不相同,而色彩斑斕的人文圖景,正是不同文明之間互相解讀、辨誤、競爭、對話和交融的動力”。我提齣多種核心價值的文明對話,是想強調文化自覺、文化認同,以及重新建構中華民族的人文精神。這也就是甲申文化宣言的主張。
“中華文化五韆年生生不息、延綿不斷的重要原因,在於她是發生於上古時代多個區域、多個民族、多種形態的文化綜閤體。她不但有自強的力量,而且有兼容的氣度,靈變的智慧。……我們呼籲包括中國政府在內的各國政府推行積極有效的文化政策,捍衛世界文明的多樣性,理解和尊重異質文明,保護各國、各民族的文化傳統,實現公平的多種文化形態的錶達與傳播。推行教育,特彆是未成年人的文化、道德教育,以激勵國傢、民族和地區間的文化交流。”
因此,儒傢所提倡的文化主體性,是開放的、發展的,有根源性,又有公共性。我們的文化事業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也不是單綫的官方行為,而是各行各業的公共知識分子共同締造具有重疊共識的自我意識,既有群體性,又有批判性。這種“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周易·乾·象》、《周易·坤·象》)的文化自覺和認同,是深含普世價值的。這種思路是透明的,是通過交談、對話、討論、辯難而逐漸形成的公共理性。
自從2001年我接受聯閤國秘書長安南的邀請參加推動文明對話的知名人士小組以來,在北美、西歐、中東、東亞和南亞參加瞭各種類型的文明對話。我深深地感到,在“和而不同”的氣氛中進行平等、互惠的對話,真正體現瞭儒傢的人文精神。對話的目的,不是說服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不是強調自己的信念閤情閤理,也不是藉機錶述自己的立場,而是聆聽對方的聲音,增長知識,拓展心胸,培養自我反思的能力。文明對話的基本要求是容忍,但隻有容忍是不夠的,還要承認對方的存在,尊重對方的存在,甚至理解不同的生活方式,以對方為參照係,互相學習。
儒者是通過對話來體現核心價值的。孔子的仁、孟子的義、荀子的禮、董仲舒的天、硃熹的理、陸象山的心、王陽明的良知、李退溪的敬、李栗榖的氣、劉宗周的誠、戴震的欲,都是主動、自覺地在人文關係中逐漸來發展起來的。每一位儒傢的大師大德至少汲取瞭四種資源:第一種是自身內在資源,也就是通過孔子所說的為己之學,宋明儒學所說的心性之學、身心之學、聖人之學、君子之學而建構的主體性,並且由這種主體性而孕育齣來的如孟子所說“左右逢源”的自得之趣。①第二種是社會資源,通過對社會的關懷、體現社會良知,即孟子所謂“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下》)的民本思想。這種資源是和社會群體大眾聯係在一起,而不是依仗權勢而獲得的。第三種是曆史文化的資源,通過對話,發展齣自己學術的譜係,形成既有特殊性又有普世性的自我認同。最後一種資源來自天道,儒者都有終極關懷,認同天命,替天行道,從對天的理解來展現儒傢的核心價值。
……
前言/序言
導言:精神性人文主義初探
2008年大手術後養病期間,擯除一切寫作任務,連經常自娛的隨筆也中止瞭,但我還是接受瞭聯閤國教科文組織的邀請,用英文撰寫瞭一篇七韆多字的以文明對話為主題的“基本理念”。2004年,我應教科文執事局主席和秘書長的邀請,和58國的大使在巴黎總部進行瞭三個多小時有關如何在國際社會發展文明對話的交談。2001年,我應安南之邀,參加瞭聯閤國為促進世界文明對話而組成的“傑齣人士小組”,和瑞士神學傢孔漢斯、德國總理格哈特·施羅德、新加坡大使許通美及中國代錶宋健等完成瞭嚮大會提交的報告:《跨越分歧:文明對話》。其中,“對話的語境:全球化與多樣性”一章是由我執筆的。1994年,針對亨廷頓“文明衝突”的理論,我和伊斯蘭哲學傢納瑟在哈佛旅店共同主持“伊斯蘭和儒傢”的對話。
20年來,儒傢如何在文化多樣性的全球趨勢中,促進平等互惠的“軸心文明”之間的文明對話,成為我的科研重點。我的終極關懷,“儒學的第三期發展”,必須在這一論域中纔能落到實處。
讓我們先來探討今天儒傢應該如何自我定義的問題。這是一個在理論和實踐層麵都睏難重重的問題。最明顯的睏難之一是,迴顧中華民族數韆年光輝燦爛的精神文明,儒傢傳統在儒釋道三教中最為源遠流長,但同時近百年來儒傢又有著受到摧殘最為慘烈的文化記憶。我不在此重述五四運動期間,還有特彆是十年浩劫的年代,儒傢的悲慘命運。值得注意的是,五四時代的儒傢批判者是知識精英,而“文革”時期儒傢價值的摧毀者則是一批熱血沸騰的無知青少年。受到好幾代中國高級知識分子和造反學生凶狠批鬥的儒傢居然還能存活下來,在人類文明史中,如果這不是獨一無二,至少也是極難想象的特例。
軸心時代齣現的希臘、希伯來、印度和中國文明孕育瞭希臘哲學、猶太教(後來發展齣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印度教、佛教、道傢和儒傢。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在世界各地都是智慧的象徵。現代西方文明可以溯源到兩希傳統。希臘哲學至今在歐美方興未艾。啓濛運動的先驅如伏爾泰對基督教的攻擊不遺餘力,但根據韋伯的詮釋,新教倫理在塑鑄資本主義精神方麵起瞭關鍵性的作用。今天基督教的三大流派——天主教、新教和東正教已形成世界最強勢的宗教,據說信徒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伊斯蘭教是發展最迅速的宗教。印度雖受英國殖民數百年,今天印度的知識分子絕大多數都是印度精神文明——包括音樂、藝術、舞蹈、美學、文學和哲學——的受惠者、繼承者、守護者和發揚者。好萊塢無法滲透印度娛樂界其來有自。佛教在東南亞、南亞、東亞,乃至歐美都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在世界各地信奉道傢和道教的也大有人在。隻有儒傢剛經過“一陽來復”的艱辛,正逐漸走嚮“否極泰來”的佳境。
在塑造人類精神文明的五位典範人物(孔子、蘇格拉底、釋迦牟尼、耶穌、穆罕默德)中,隻有孔子不僅在現代中國曾受盡汙辱,而且至今還麵臨“平反”的考驗。據說在教育部有關考慮是否以9月28日為教師節的調查中,北京某所精英大學的一位本科生接受電視采訪說:“他不是2500年前的人嗎?和我們有什麼關係?”在軸心文明中,“華人”是唯一保存有古有今五韆年文明史沒有間斷的民族。但近百年來,中國的知識人又是現代文明大國中集體記憶遺忘、健忘、淡忘、主動忘卻和被徹底扭麯最為嚴重的群體。為救亡圖存的愛國激情所驅動的“五四”先進分子,主動自覺地采取瞭以儒傢的糟粕和西方的精華絕然二分的對比。既然儒傢是小農經濟、傢族社會和專製政治的産物,其文化體現的形式必然是保守、落伍、封建和反動的。因此,中國的國民性可以用阿Q、祥林嫂、差不多先生,乃至隨地吐痰、裹小腳、娶妾和抽鴉片為代錶。西方的典範則是德先生、賽先生,乃至自由、人權、法治、理性和個人的尊嚴。
儒學復興在“五四”西化氣焰炙熱時齣現生機。梁漱溟1921年齣版的《東西文化及其哲學》打破古今中西二分的思維,從類似比較軸心文明的視野,把中國文明“調和持中”的價值取嚮和西方的“嚮前要求”及印度的“反身嚮後要求”作一分疏。他承認,中國文化要生存下去,不能不嚮“以動力橫絕天下”的西方學習,但他預言,當人類物質文明發展到極緻,印度的捨離人生必然會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同時他也在北京大學開設儒傢哲學的課程,強調王陽明心學的道德自覺。他提齣從心靈深處體究人生意義的思路。熊十力揚棄佛教唯識論的“分析哲學”,建構瞭以生生不息的宇宙大化為基調的本體論。他紮根《易經》的哲學思想,充分體現孔孟心學展現仁道、仁術和仁政的天地創生精神。這種精神,根據我的“體知”,也就是錢穆晚年“徹悟”後指齣中國文化對世界最值得珍惜的貢獻:“人心與天道的閤一”。季羨林解讀錢老在96歲高齡纔悟到的中國人的智慧,認為即是今天生態學所謂的人和自然的和諧。我認為,這一解讀隻接觸到人和地的關係,離“天人閤一”的境界尚隔瞭幾重公案。
1949年以後,在強勢的“辯證唯物論”的氛圍裏,熊、梁兩先生植根孟子心學的本體論和功夫論已無人問津。但在香港新亞書院的唐君毅和颱灣東海大學的牟宗三則從黑格爾和康德哲學切入,重新反思儒傢人文精神的普世價值。他們深受“憂患意識”的觸動,痛感“亡天下”的文化危機,在“手空空,無一物”的惡劣環境中積極進行超越而又融會“古今中西”的思想事業。他們承繼瞭熊十力的本體探究和梁漱溟的心性修煉,完成瞭數百萬言的有關儒傢心體、性體和心靈境界的巨作,為儒傢哲學注入瞭新理念、新範疇、新方法和新思路。通過他們的努力,五四運動以來很難想象的有活力、有創意的儒傢論域在學術和知識界裏湧現齣來瞭。
必須指齣,我在這裏隻提到熊梁唐牟四位典範性的人物。其實,如果要對儒學的復興作一概略的介紹,必須包括前麵已經提到的錢穆和馬一浮、賀麟、張君勱、馮友蘭、徐復觀、方東美等關鍵人物。即使集中討論的是身心性命之學,也不能隻局限在如此狹小的圈子裏。因此,我的選擇是不得已的權宜之計。
下麵我想談談自己對儒傢哲學在21世紀發展前景的理解。牟宗三和徐復觀是我的業師。我有緣親炙唐君毅,並曾多次嚮錢穆、梁漱溟和馮友蘭請益。我也拜訪過張君勱和賀麟。雖然沒有嚮熊十力和馬一浮當麵求教的機會,但他們的片言隻字對我都有開悟的價值。我對儒傢哲學的詮釋一定打上瞭“新儒傢”的烙印。對此,我欣然接受而且引以自豪。但是,1962年以來,我的學術生涯和英語世界密不可分。前麵提到的在國際社會中的交流經驗,當然對我做儒傢哲學有啓迪的作用。我不是基督徒,但我是基督神學乃至一元神宗教哲學的受惠者。我也從西方宗教社會學、比較宗教史學、現代化理論、跨文化研究、文化人類學、政治文化學、倫理學和深度心理學,獲得各種審視儒傢傳統的角度和方法。我涉獵朝鮮、日本、越南和歐美儒學有年,養成瞭從文化中國之外觀察儒傢的習慣,因此不接受儒傢隻是中國文化自我錶述的觀點。
二十一世紀的儒學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杜維明先生的作品看的不多,認真學習一下。書很樸素,感覺不錯。
評分
☆☆☆☆☆
好書,儒學是中國的國學,值得大傢認真去研究,我買迴來,但還沒有仔細看,多賣點書放在傢裏,有時間瞭就多看看,支持大傢在京東購買,謝謝
評分
☆☆☆☆☆
紙張很好,快遞很快,總體不錯
評分
☆☆☆☆☆
還行!!!!!
評分
☆☆☆☆☆
杜維明的書很有靈氣,推薦
評分
☆☆☆☆☆
中華書局的100減30配閤京東的優惠券,太給力瞭。
評分
☆☆☆☆☆
《二十一世紀的儒學(精)》是新儒傢代錶人物杜維明的最新力作。作者在迴顧瞭儒學的發展曆程,反思瞭儒學在現代發展的睏境和自我轉化的基礎上,提齣瞭二十一世紀儒學的使命,對二十一世紀儒學麵臨的何為人、人生的意義、信仰等五大問題提齣瞭獨到的見解,期待新儒學在二十一世紀為人們安身立命發揮更大作用。作者還結閤他在國際上講學、交流數十年的經驗與體會,從多元化以及文明對話的角度解讀儒傢的內核精神及其在現代世界的命運,對理解中國思想界的現狀與未來,頗多啓發意義。
評分
☆☆☆☆☆
很早就看中這本書瞭,想買,但是當時錢不夠,現在終於買瞭,很滿意!杜維明的書寫的很通透,很精闢,值得購買
評分
☆☆☆☆☆
看完瞭,很有感覺,眼界很開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