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者的窘境(全新修订版) [The Innovator's Dilemma]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图书介绍


创新者的窘境(全新修订版) [The Innovator's Dilemma]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美]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 M. Christensen) 著,胡建桥 译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2-22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42802
版次:2
商品编码:11355294
品牌:中信出版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The Innovator's Dilemma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6
字数:23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创新者的窘境(全新修订版) [The Innovator's Dilemma]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相关图书



创新者的窘境(全新修订版) [The Innovator's Dilemma]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创新者的窘境(全新修订版) [The Innovator's Dilemma]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  获得“全球商业书籍奖”,获评《金融时报》*佳商业图书

  《福布斯》20世纪*具影响力的20本商业图书之一

  当代50名*具影响力的商业思想家之一、“破坏性创新之父”克莱顿·克里斯坦森代表作品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管理经典

  对史蒂夫·乔布斯影响巨大的一本书

  比尔·盖茨、安德鲁·格鲁夫、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联袂推荐

  商场激战,形势随时逆转,叱咤一时的企业,如今难逃创新者的窘境

  面临市场与技术的新变革,我们需要一种截然不同的管理方案

  “破坏性创新”将颠覆你的战略思想,指引你在技术变革中逆流而上


内容简介

  商业领域中,许多企业曾叱咤风云,但面对市场变化及新技术的挑战,*终惨遭淘汰。究其原因,竟然是因为它们精于管理,信奉客户至上等传统商业观念。这就是所有企业如今都正面临的“创新者的窘境”。

  在《创新者的窘境》中,管理大师克里斯坦森指出,一些看似很完美的商业动作——对主流客户所需、赢利能力*强的产品进行精准投资和技术研发——*终却很可能毁掉一家优秀的企业。他分析了计算机、汽车、钢铁等多个行业的创新模式,发现正是那些暂时遭到主流客户拒绝的关键的、突破性的技术,逐渐演变成了主导新市场的“破坏性创新”。如果企业过于注重客户当下的需求,就会导致创新能力下降,从而无法开拓新市场,常常在不经意间与宝贵机遇失之交臂。而更灵活、更具创业精神的企业则能立足创新,把握产业增长的下一波浪潮。

  克里斯坦森根据大量企业的成败经验,提出将破坏性创新进行资本化运作的一系列规则——何时不应盲从客户,何时应投向性能较低、利润空间较小的产品,何时需舍弃看似规模更大、利润更高的市场,转而发展细分市场。《创新者的窘境》将助你预知即将来临的变化,在险象环生的商业竞争中实现基业长青。

  “创新者系列”经典作品

  《创新者的窘境》

  《创新者的解答》

  《创新者的基因》


作者简介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世界创新大师、哈佛商学院教授,曾两次获得“麦肯锡奖”,荣获2011年《哈佛商业评论》“当代50名*具影响力的商业思想家”*名。他的研究重心在于科技创新管理、组织能力开发,以及为高新技术寻找新市场等方面。克里斯坦森在管理领域成绩斐然,获奖无数。1997年,当《创新者的窘境》英文版出版时,克里斯坦森还只是哈佛商学院的助理教授,而此书一出,迅速确立了他在创新技术管理领域的*地位。由此,克里斯坦森也跻身大师级管理学者的行列。


精彩书评

  ★自从克里斯坦森提出破坏性理论后,出现在我桌上的每一份提案都自称是“破坏性的”。
  ——比尔·盖茨

  ★《创新者的窘境》很好地处理了一个众多成功企业最终都会面临的棘手问题。它的观点清晰,分析透彻——却足以让你坐立不安。
  ——安德鲁·格鲁夫,英特尔公司创始人

  ★虽然我比别人慢了一拍,我在几个月前才读到这本《创新者的窘境》,但自此之后,我满脑子都在想着这本书。
  ——《纽约客》怪才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畅销书《异类》、《引爆点》作者

  ★《创新者的窘境》真的很棒,克里斯坦森对于技术变革以及它对企业未来成功与否的重要性做出了极富洞察力的分析。我极力向所有对商业或创业精神感兴趣的人推荐这部作品。
  ——迈克尔·彭博,彭博社创始人

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 为什么大企业会失败

第1章 大企业为什么会失败?从硬盘行业获得的启示
硬盘的工作原理
最早的硬盘的出现
技术变革的影响
延续性技术变革
在破坏性技术创新来临时遭遇失败?
小结
附录1.1 对生成图1.7时所使用的数据和方法的说明?
注释

第2章 价值网络和创新推动力
从组织和管理上解释企业遭遇失败的原因
能力和突破式技术可能是一种解释
价值网络和对导致失败的各种因素的新看法
技术S形曲线和价值网络
管理决策过程和破坏性技术变革
闪存和价值网络
价值网络体系对创新的意义
注释

第3章 挖掘机行业的破坏性技术变革
延续性技术变革中的领先企业
破坏性液压技术的影响
成熟挖掘机制造商为应对液压技术采取的措施
在缆索和液压之间做出选择
液压技术的崛起所产生的结果和影响
注释

第4章 回不去的低端市场
硬盘行业的“东北角大迁移”
价值网络和典型的成本结构
资源分配和向上迁移
案例:1.8英寸硬盘
价值网络和市场可预见性
综合性钢铁企业的“东北角”移动
小型钢铁厂薄板坯连铸技术
注释

第二部分 管理破坏性技术变革

导言

第5章 把开发破坏性技术的职责赋予存在客户需求的机构
创新和资源分配
开发破坏性硬盘技术的成功案例
破坏性技术和资源依赖理论
DEC公司、IBM公司和个人行业
克雷斯吉公司、伍尔沃思公司和折扣零售业
自杀以求生存:惠普公司的激光喷射打印机和喷墨打印机
注释

第6章 如何使机构与市场的规模相匹配
领先企业是否真的时刻做好了准备
企业规模和破坏性技术变革中的领先地位
案例研究:推动新兴市场的增长率
案例研究:等到市场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再进入
案例研究:让小机构去利用小机遇
小结
注释

第7章 发现新的市场
对延续性技术和破坏性技术市场的预测
为惠普公司的1.3英寸Kittyhawk硬盘寻找市场
本田公司对北美摩托车行业的冲击
英特尔公司是如何发现微处理器市场的
成熟企业面临的不可预见性和向下游市场移动的难度
注释

第8章 如何评估机构的能力与缺陷
机构能力框架
流程与价值观的关系,以及如何成功应对延续性技术与破坏性技术
能力的转移
创造新能力应对变革
小结
注释

第9章 产品性能、市场需求和生命周期
性能过度供给和竞争基础的变化
产品何时演变为商品
性能过度供给和产品竞争的演变
破坏性技术的其他普遍特征
发生在会计软件市场的性能过度供给
发生在胰岛素产品生命周期中的性能过度供给
控制产品竞争的演变
正确的战略和错误的战略
注释

第10章 管理破坏性技术变革:案例研究
我们怎样才能判断出某项技术是否具有破坏性
电动汽车的市场到底在哪儿
我们应采取什么样的产品技术和经销策略
什么样的机构最适合进行破坏性创新
注释

第11章 创新者的窘境:概要
注释
阅读指南
致谢

精彩书摘

  第6章 如何使机构与市场的规模相匹配
  增长导向型大型企业还必须面对小市场无法解决大机构的短期增长需求这一难题。所有由破坏性技术催生的市场在最开始时的规模都很小,领先企业在这些市场上接到的第一笔订单也都是小订单,培育了这些新兴市场的企业所建立的成本结构也必须能使企业以很小的规模实现赢利。
  在对破坏性技术进行商业化推广时,身处破坏性技术变革中的管理者必须成为领先者,而不是追随者。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让与目标市场的规模相匹配的商业机构来负责开发破坏性技术项目。做出这些结论的依据是此项研究的两个关键发现:相比延续性技术,在应对破坏性技术的过程中,领先地位对企业而言显得更加重要;而且,小型新兴市场并不能解决大型企业的短期增长和赢利要求。
  硬盘行业的经验表明,对企业来说,相比进入竞争激烈的成熟市场,创造新市场的风险要低很多,而其回报率却要高出很多。但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并取得越来越大的成功,它们想要尽早地进入新兴市场的难度却越来越大。由于成长型企业每年需要大幅提高收入水平,才能维持它们所期望的增长率,因此,作为一种增长手段,这些企业越来越不可能通过小型市场来获取其所希望的这部分新收入。正如我们即将指出的那样,应对这一困境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设立规模足够小,并足以满足小型市场发展机遇的机构,由其来负责破坏性技术的商业推广项目,并将之确立为一种常规机制——即便是主体企业仍处在增长时期。
  领先企业是否真的时刻做好了准备
  创新管理中的一个关键性战略决策就是,成为技术变革的领先者是否非常重要,而追随者的角色是否也可以接受。有关先发优势的论述已经很多,而对于等待策略(即在领先企业已经解决了创新的主要风险后再进入市场)也有等量的描述。有一句管理上的老话这样说:“你总是能判断出哪些是领先企业,它们就是那些时刻准备着的企业。”与大多数有关管理理论的争议一样,这两种策略(成为领先者,或甘当追随者)不可能在任何时候都正确。对硬盘行业的一些研究发现给了我们一些启示,让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引领变革何时事关重大,紧跟潮流何时更加有效。
  · 引领延续性技术变革可能并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硬盘行业一项具有分水岭意义的技术就是薄膜读写头,它的出现改变了硬盘制造商提高硬盘磁录密度的速度。我们在第1章已经提到,尽管薄膜技术与之前的技术截然不同,而且它具有性能破坏性的特点,但鉴于1亿美元的研发费用和5年至10年的研发周期,引领这项技术的企业都只能是领先的成熟硬盘制造商。
  由于技术的研发存在风险,并且可能对硬盘行业造成重要影响,20世纪70年代末,商业媒体开始猜测哪家硬盘企业将引领薄膜磁头技术浪潮。传统的铁氧体磁头技术可能还有多大的发展空间?是否会有硬盘制造商因为没有及时理会或是不理会新型磁头技术,而被淘汰出硬盘市场?但事实证明,无论企业在这项创新中是处于领先还是追随地位,它们的竞争状况都不会发生本质性的改变(如图6.1和6.2所示)。【图略】
  图6.1显示了每家领先企业推出首款使用了薄膜磁头技术的产品的时间,纵轴则显示了硬盘的磁录密度,每条线的底端表示的是每家公司在推出使用了薄膜磁头的产品前,所能实现的最大磁录密度,每条线的顶端代表了每家公司推出的首款使用薄膜磁头的产品所达到的最大磁录密度。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何时是推出该项新技术的重要时机,这些企业之间的看法存在着很大的差异。IBM公司是业内的龙头企业,它是在新技术的磁录密度达到每平方英寸3MB之后,才推出带薄膜磁头的新产品的。梅莫雷克斯公司和存储技术公司在这场技术变革中,扮演了相同的领先者的角色。另一方面,富士公司和日立公司则在继续完善传统的铁氧体磁头技术(相比IBM公司首先推出这项技术的时候,富士公司和日立公司已将铁氧体磁头的性能提高了近10倍),并选择在开发薄膜技术的过程中扮演追随者,而不是领先者的角色。
  在这场技术变革中,领先地位到底给这些企业带来了什么好处呢(如果确有好处的话)?没有证据表明领先者在与追随者的竞争中占据了明显的优势,也没有任何一家开发薄膜技术的领先企业因此抢占了更大的市场份额。此外,领先企业似乎也没能发展任何形式的学习优势,使它们可以利用在早期建立的领先优势,来实现比追随者更高的磁录密度。有关这方面的情况见图6.2。图中横轴显示了各家企业采用薄膜磁头的先后顺序,IBM公司是第1家采用薄膜技术的企业,梅莫雷克斯公司是第2家,富士公司是第15家。纵轴显示的则是各个企业在1989年推出的最先进型号的磁录密度排名。相对于较晚采用薄膜磁头的企业,假如较早采用这项技术的企业能在技术应用经验上占据一定的优势的话,我们应该会看到图中的数据点逐渐从左侧高位向右侧低位倾斜。但图6.2表明,在对薄膜磁头的应用上,处于领先或追随地位与之后的技术优势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a。
  硬盘行业史中的其他延续性技术也都呈现出类似的发展趋势。没有证据表明,开发和应用延续性技术的领先者能够在与追随者的竞争中建立明显的优势。这并不是说,在产品性能或产品成本的竞争中总是处于落后地位的企业就能够发展壮大。我之所以宣称“没有证据表明,在延续性技术创新中处于领先地位,能够在与采取追随战略的企业的竞争中建立明显和长期的竞争优势”,是因为可以采取很多种方法来提高像硬盘这样的复杂产品的性能。开发和采用新的组件技术(例如薄膜和磁阻磁头)只是提高性能的其中一种方式,但在等待新方法变得更易于理解、更加可靠的同时,还可以采取无数种其他途径来扩展传统技术的性能。
  · 在破坏性技术中处于领先地位能创造巨大的价值
  上文已经论述过,从历史上看,在延续性技术中处于领先地位并不会给领先的硬盘企业带来什么优势。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大量证据表明引领破坏性技术非常重要。对于那些在新一代硬盘(指具有市场破坏性的硬盘)出现后的两年内进入由它生成的新价值网络的企业来说,获得成功的概率是那些在两年后进入的企业的6倍。
  在1976年至1993年间,有83家企业进入了美国硬盘行业。其中35家企业的业务较为多样,除硬盘外它们还生产其他计算机外部设备,或其他磁录产品,这其中就包括梅莫雷克斯公司、Ampex公司、3M公司和施乐公司。有48家企业是独立的创业型企业,其中多数企业的资金来源于风险投资,而且创始人此前一般都有在行业内其他企业工作的经历。这些数据将所有曾经设计过,或者据了解曾经宣称设计过硬盘的企业全部统计在内——不管这些企业是否实际销售过任何硬盘产品。在对企业进行抽样统计时这些数据也没有偏向于或忽略某些类型的企业。
  这些企业所采取的市场进入策略可以用表6.1中的横、纵轴来表示。【表略】纵轴显示的是企业采取的技术策略:位于图表底部的企业只在它们的初始产品中使用经过市场检验的技术,而位于顶部的企业则会使用一种或多种新型组件技术。b横轴描绘的则是各个企业采取的市场战略,位于左侧的企业已经进入了成熟的价值网络,而位于右侧的企业已经进入新兴价值网络。c另一种阐述该图表特点的方法是,指出那些在进入市场时积极开发和应用延续性技术的企业位于顶部左、右两个方框内,而在进入时创建了新价值网络的企业则位于右边的上、下两个方框内。右边方框内的企业包括所有试图建立新价值网络——即便是那些没能在重大市场确立的价值网络(例如移动硬盘)——的企业。
  每个四分之一区显示了采取各种策略进入市场的企业的数量。“成功”列显示的是至少有1年的收入成功达到1亿美元的企业数量,即使这家企业后来宣布破产,也被计算在内;“失败”列显示的是收入从未超过1亿美元,而且之后退出硬盘行业的企业数量;“无定论”列显示了尚无定论的企业数量,因为虽然这些企业在1994年还在继续经营,但它们的销售收入从未达到1亿美元;“合计”列则显示了每个类别中的企业总数量。d“成功率”列显示了销售收入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占所有企业的比重。最后,图表下方的数列综合统计了位于它上方的两个四分之一区中的数据。
  根据图表下方的数据,在51家进入成熟市场的企业中,只有3家(6%)曾经达到过1亿美元的收入水平。与之相反,在引领破坏性技术创新的企业(指进入刚刚形成不到两年的市场的企业)中,有37%的企业的收入水平超过了1亿美元(如表6.1的右侧所示)。不管这家企业是创业型还是多样化企业,其成功率都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重要的似乎不是企业的组织形式,而是企业是否能率先推出具有市场破坏性的产品,并为这些产品创造能够打开销路的市场。
  在进入市场时试图引领延续性组件技术的企业(位于图表的上半部分)中,只有13%取得了成功;而在处于追随者地位的企业中,却有20%获得了成功。很显然,位于右下角的这个四分之一区,为企业走向成功提供了最为肥沃的土壤。
  每个四分之一区位于最右侧的累计销售额数据列,揭示了执行各种策略的所有企业累计实现的总收入,图表下方的数列概述了这些数据。结果令人大感意外。从1976年至1994年,率先推出破坏性产品的企业总计实现了620亿美元的收入。f那些等到市场成熟以后再进入市场的企业总共只实现了33亿美元的收入。这的确是创新者面临的一个窘境。通过进入小型新兴市场来寻求发展的企业所实现的收入,是那些为了相同目标进入大型市场的企业的20倍。每家企业所实现收入的差异甚至更加令人惊讶:较晚进入破坏性技术市场的企业(位于图表的左半边)之中,平均每家企业创造的销售收入为6 450万美元;而平均每家引领破坏性技术的企业创造的收入为19亿美元。位于图表左侧的企业似乎做出了一个错误选择——用市场风险(即由破坏性技术创造的新兴市场可能中途“夭折”的风险)换取了竞争风险(即进入竞争错综复杂的市场的风险)。
  企业规模和破坏性技术变革中的领先地位
  尽管有证据表明,率先进行破坏性创新可以给企业带来诸多好处,但如本书前4章所述,成熟企业通常无法在这种类型的创新中占得先机。成熟企业会受制于客户,而理性、运行良好的资源分配流程又妨碍了它们对破坏性技术进行商业化推广。在成熟企业力图维持企业增长率的过程中,另外一个会对它们造成严重影响的因素就是,企业发展得越大、越成功,就越难以找到理由在市场发展的早期进入新兴市场,而上述证据表明,此时进入市场对于企业今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好的管理者需要不断推动企业向前发展,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增长率会对企业的股价产生重大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说,企业的股价代表了一些市场预测的企业未来赢利流的贴现现值,然后股价的水平(不管是上涨还是下跌)会受到预期赢利增长率变化的影响。换句话说,如果一家公司的当前股价是基于市场预测的20%的增长率计算得出,而在市场对该公司增长率的预测之后下调至15%,那么该公司的股价可能会下跌,即使它的收入和赢利仍将以较快的速度实现增长。走势强劲并且不断上涨的股价,定然能使企业以更优惠的条件获得资本;心满意足的投资者可以说是企业非常宝贵的财富。
  不断上涨的股价,使得优先认股权计划成为向有价值的员工发放奖励的一种较为节省成本的方式。当股价停滞或下跌时,优先认股权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此外,企业的发展也为表现较好的员工获得更大的职业发展空间提供了机遇。企业在停止增长时,将开始流失它们最重要的人才资源,因为那些最有发展前途的未来企业领导将因此认为,企业已无法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
  最后,有大量证据表明,相比增长陷入停滞的企业,增长型企业的新产品和流程技术开发项目更容易获得投资。
  不幸的是,逐渐发展壮大的成功企业发现,维持企业增长率的难度变得越来越大。算法很简单:一家市值4亿美元的企业如果需要达到20%的增长率才能实现赢利,维持股价和企业的活力,那它就需要在第1年增加8 000万美元的收入,在第2年增加9 600万美元的收入,以此类推;而一家市值40亿美元的企业要实现20%的增长率,就需要在第1年增加8亿美元的收入,在第2年增加9.6亿美元的收入,以此类推。
  对于面临破坏性技术的大企业来说,这个问题尤为棘手。破坏性技术会催生新的市场,而没有任何一个新兴市场的规模能达到8亿美元。但对新兴企业来说,正是在新兴市场规模较小,也就是在它对希望大幅提高收入水平的大型企业最不具吸引力的时候,进入这一市场的战略决策才具有如此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在面临破坏性技术变革时,大型成功企业的管理者应如何应对市场规模与企业增长率这些现实问题呢?在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过程中,我发现了3种应对之策:
  1. 试图改变新兴市场的增长率,使这个市场变得规模足够大,发展足够迅猛,能对大型企业的利润和收入增长轨道产生足够的影响;
  2. 等到市场已经出现,并且市场定位变得更加清晰,然后在市场 “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再进入;
  3. 将对破坏性技术进行商业化推广的职责交给规模足够小的机构,而且这些机构的表现从一开始就会受到破坏性业务的收入、利润和少量订单的重大影响。
  正如下列案例研究所示,前两种方法存在很多的问题。第3种方法也有一些缺陷,但显然有更多证据表明这种方法更加行之有效。
  案例研究:推动新兴市场的增长率
  苹果公司较早进入手提电脑或PDA市场的经历,有助于我们理解大企业在小市场面临的诸多困难。
  苹果公司于1976年推出了苹果一号(Apple I),它最多只能算是一种功能有限的初级产品,苹果公司在从市场撤下Apple I之前总共只卖 创新者的窘境(全新修订版) [The Innovator's Dilemma]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创新者的窘境(全新修订版) [The Innovator's Dilemma]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好书慢慢读,懂了是人生,悟了是生活

评分

通过阅读创新者的基因,能够感受到一个创新者,他到底具备什么?如何创新?

评分

东西不错,一如既往的速度快,好评

评分

评分

非常不错的书,非常有价值

评分

不错,很有用,推荐。

评分

评分

越成功,越要如履薄冰,慎言慎行。

评分

书很好 发票没给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创新者的窘境(全新修订版) [The Innovator's Dilemma]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去京东购买 去京东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创新者的窘境(全新修订版) [The Innovator's Dilemma] bar code 下载
扫码下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