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學生心理學》不僅闡述瞭中學生心理發展的基本規律,而且從學習,言語,思維,觀察、記憶與想象,社會性,情感,意誌,理想、動機、興趣與價值觀,性格,品德,網絡心理,心理健康與心理衛生,人際關係,以及創新心理等諸多方麵詳細介紹瞭中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與現狀,並為教師和傢長提齣瞭一些有針對性的教育建議。
《中學生心理學》納入瞭最前沿的心理學研究資料,通過許多心理學實驗和教育實例來幫助讀者走進中學生的心理世界,對於中學教師提高教學效率、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很好的指導作用,對於傢長瞭解自己的孩子並引導其快樂成長也頗有裨益。
作者簡介
林崇德 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我國著名心理學傢、教育傢,中國心理學會前理事長,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兼教育學?心理學學部召集人,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傢指導委員會主任。曾榮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師德標兵”、“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等稱號。 他的教改試驗點曾遍布於我國26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有3000多所中小學,受益教師上萬人,受益學生達30多萬人。《中學生心理學》一書是教改試驗的指導思想之一。 美國的《肯特日報》把他與美國當代大教育傢斯波剋(B.Spock)相媲美,我國核心期刊《中小學管理》譽他為“中國基礎教育的播火者”。
目錄
再版前言
1983年版前言
第一編 總論
第一章 中學生心理學的概述
第一節 從心理的實質談起
第二節 中學生心理發展的概況
第三節 中學生心理學的任務
第二章 兒童青少年心理發展的基本規律
第一節 遺傳、環境和教育在心理發展中的作用
第二節 心理發展的動力
第三節 教育和發展的辯證關係
第四節 心理發展的年齡特徵與個彆差異
第三章 青春發育期的生理特點
第一節 外形劇變
第二節 體內機能的增強
第三節 性器官與性功能的成熟
第四章 中學生的學習活動
第一節 中學教育的定位
第二節 中學生學習的特點
第三節 中學生的學習負擔
第四節 中學生的基本素養
第五章 中學生言語的發展
第一節 中學生口頭言語的發展
第二節 中學生書麵言語的發展
第三節 中學生內部言語的發展
第二編 智力發展
第六章 智力的實質
第一節 有關智力的主要觀點
第二節 我對智力的理解
第三節 我的智力結構觀
第四節 聚焦智力結構的教育
第七章 中學生思維發展的基本特點
第一節 國際上對青少年思維發展趨勢的研究
第二節 青少年思維發展的特點
第三節 青少年思維發展的關鍵期和成熟期
第八章 中學生形式邏輯思維的發展
第一節 青少年概念的發展特點
第二節 青少年推理的發展特點
第三節 青少年邏輯法則運用能力的發展
第九章 中學生辯證邏輯思維的發展
第一節 辯證邏輯思維是最高的思維形式
第二節 青少年認知活動中辯證邏輯思維的發展
第三節 青少年社會認知中辯證邏輯思維的發展
第十章 中學生的觀察、記憶與想象
第一節 中學生觀察能力的發展
第二節 中學生記憶能力的發展
第三節 中學生想象能力的發展
第三編 社會性發展
第十一章 中學生的社會性發展
第一節 中學生的攻擊行為
第二節 中學生的親社會行為
第三節 中學生的自我意識與自尊
第四節 中學生的性彆角色與社會性的性彆差異
第十二章 中學生的情感
第一節 中學生情感發展的一般特點
第二節 中學生的集體感、友誼感及兩性愛情
第三節 中學生各種高級情操的發展和培養
第十三章 中學生的意誌
第一節 中學生意誌行動的一般特徵
第二節 中學生行為動機的發展
第三節 中學生意誌品質的發展和培養
第十四章 中學生的理想、動機、興趣與價值觀
第一節 中學生的理想
第二節 中學生的學習動機
第三節 中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四節 中學生價值觀的逐步形成
第十五章 中學生的性格
第一節 中學生性格“內傾與外傾”的測定
第二節 中學生性格特徵的發展
第三節 中學生性格發展的趨勢及培養
第四編 全麵發展
第十六章 中學生的品德
第一節 中學生品德發展的特徵
第二節 中學生道德習慣的形成
第三節 品德不良中學生的心理特點
第四節 非智力因素培養是中學德育的新途徑
第十七章 中學生的網絡心理
第一節 青少年的自我、依戀與上網
第二節 青少年的網絡道德
第三節 青少年的網上音樂使用及互聯網信息焦慮
第四節 青少年上網的某些影響因素
第五節 青少年的健康上網
第十八章 青春期心理健康與心理衛生
第一節 積極開展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二節 中學生心理健康標準
第三節 青春期心理衛生
第四節 關於中學生心理谘詢與乾預
第十九章 中學生的人際關係
第一節 中學生的同伴關係
第二節 中學生的親子關係
第三節 中學生的師生關係
第二十章 中學生的創新心理
第一節 創造型人纔的構成因素
第二節 中學生創造力的發展特點
第三節 中學生的創造性學習
第四節 創造型人纔的培養模式
精彩書摘
二、中學生理想的特點
在不同時期,我國研究者對當時中學生的理想狀況進行瞭調查。
20世紀80年代,國內學者對中學生的理想研究較多。例如,根據當時的調查,中學生中對理想的認識膚淺、模糊,沒有明確目標的(即屬於前述的第一種理想類型)人次占14.9%;認為理想就是職業的(即屬於第三種理想類型)人次占15.4%;具有遠大理想的(即屬於第四種理想類型)人次占41.9%;受教師、傢長或英雄人物的影響,錶現齣對未來的嚮往的(即屬於第二種理想類型)人次占27.8%。第二種和第四種理想類型的中學生占調查人數的69.7%,這反映瞭當時的中學生的理想特點,說明當時中學生的思想認識主流是好的。北京地區調查協作組.中學生理想、動機和興趣的調查[J].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2(1).
21世紀初,研究者調查瞭當時中學生的理想狀況,並跟20世紀80年代中學生的理想狀況進行瞭比較,結果顯示:
(1)在遠大理想一項上,當代中學生比20世紀80年代下降瞭近40個百分點;而認為“理想就是職業”的學生卻比80年代劇增瞭近75個百分點,“沒有理想或理想不確定”的人數明顯少於80年代。
(2)當代中學生願意當工人的比例大幅度下降,願意當農民的為零;願意從事軍、公、司職業的百分比達到17.46%,比20世紀80年代上升瞭近14個百分點;願意從事企業管理、科技、文藝、醫務、教育方麵工作的學生百分比,均呈現上升趨勢;不同年代願意從事科技、體育工作的學生人數百分比比較接近。所敬佩的人物中,政治傢仍然居多,但比例有所下降;敬佩文學傢的比例有所上升;但敬佩中外科學傢的人數下降40多個百分點。對中學生所敬佩的133個理想人物進行排序,排在前5位的分彆是周恩來(17.81%)、比爾蓋茨(6.7%)、毛澤東(4.9%)、魯迅(4.25%)、鄧小平(3.27%)。
(3)在價值觀方麵,當代中學生贊成“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而不在於索取”觀念的比例為44.7%;而20世紀 80年代的比例為13.8%,對於“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觀念,有超過半數的學生錶示反對。
(4)在幸福觀方麵,調查顯示,有21.95%的中學生將自身的發展作為人生的最大幸福,其次為傢庭幸福、有知心朋友和良好的同學關係;相應地,中學生將自身纔能不足或纔能得不到發展作為自己最大的煩惱。
2009年的一項研究調查瞭全國3636名青少年(12―19歲)的理想狀況於歐.當代青少年理想狀況分析及其引導[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5).,結果顯示:
(1)人生目標狀況方麵:在調查的群體中,70%以上的青少年有“基本明確”或“非常明確”的人生目標。在“希望成為什麼樣的人”的迴答中,有33.8%的青少年希望“能在個人事業上有所成就,自我實現”;26.4%的青少年希望“為國傢和人民做齣貢獻,對社會有用”;而選擇“有錢”、“有權勢、有地位”的青少年分彆為4.3%和2.7%。
(2)職業理想狀況方麵:從調查看,“科研機構研究人員、教師”是青少年最為青睞的職業;其次為企事業管理人員;希望成為自由職業者、醫生、技術人員的青少年也比較多,而希望成為公務員、個體私營業主的略少;願意當工人、農民的青少年更是寥寥無幾,均不足1%。
(3)道德理想狀況方麵:在處理公私關係問題上,多數青少年認為自己能“公私兼顧”,具體來說,有33.7%的青少年贊同應把“大公無私,公而忘私”作為追求目標,32%認為應追求“公私兼顧”,26.9%認為應追求“先公後私,先人後己”,而認為應追求“先私後公”和“損公肥私”的人數比例均低於3%。此外,在對“某銀行女職員為保護國傢錢財,與持刀歹徒英勇搏鬥而緻殘”這一行為的評價中,認為“很可貴,我也會這麼做”的青少年占18.9%,認為“很欽佩,但我不能肯定自己能做到”的占57.3%,認為“很高尚,但我不願這麼做”的占14.4%,有8.1%的青少年認為“太不值得”。
(4)政治理想狀況方麵:參與調查的青少年中,在入黨態度上,願意申請入黨的占79%,錶明不少人有一定的政治抱負,希望通過入黨參與政治活動。而青少年在申請入黨的原因上錶現齣一定的多樣性,例如,“因信仰共産主義而入黨”的占13%,“為他人和社會多做貢獻”的占30%,“更好地發揮自己的社會作用並早日成纔”的占30.7%。此外,大約有70%的青少年對我國社會保持長期穩定具有信心,對我國當前的經濟政策錶示認可,反映齣大多數青少年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的認同與信心。
從這一項調查可以看齣,當前我國青少年的理想狀況錶現齣瞭一些新的特點:
(1)追求個人發展與社會需要之間的平衡和統一,但更強調自我價值的實現。
(2)務實性、功利性成分增加。當代青少年更加注重理想是否有實現的可能,更多地將個人的理想與個人的發展方嚮或職業聯係在一起,在確立個人理想時更多地顧及現實因素。
(3)人生目標比較明確,但缺乏將遠大目標轉化為現實的意誌。因此,在遭遇挫摺的時候往往容易放棄原先的目標。
(4)時尚元素和傳統因素並存。既有希望從事遊戲設計師之類時尚職業的理想,也有將“擁有美滿和諧的傢庭”視為“人生最大的幸福”之類的傳統觀念。
(5)自主願望強烈,但也遵從社會的主導價值取嚮。一方麵,隨著獨立意識和自主意識的高漲,青少年的理想中錶現齣對自由和無拘無束的嚮往;另一方麵,他們也渴望與外界交往、投身社會活動,遵從社會的主導價值取嚮。
……
前言/序言
中學生心理學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很厚~還沒開始看
評分
☆☆☆☆☆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
☆☆☆☆☆
質量好,送貨速度快!。。。。。
評分
☆☆☆☆☆
這本書是給學生買的,希望她們喜歡
評分
☆☆☆☆☆
書收到瞭,收到書的時候打下一看,書角壞瞭,太不完美瞭
評分
☆☆☆☆☆
書收到瞭,收到書的時候打下一看,書角壞瞭,太不完美瞭
評分
☆☆☆☆☆
不久,我學會更好地去認識這朵花兒。在小王子的星球上,過去一直生長的花,非常簡單,花冠上隻有一層花瓣。這些花很小,一點不占地方,從來也不會給人麻煩。她們早上在草叢中開放,到瞭晚上就凋謝瞭。有一天,不知從哪裏來瞭一顆種子,後來忽然發瞭芽。小王子小心翼翼地監護著這株與眾不同的嫩芽:說不定是猴麵包樹的一個新種呢!可是這嫩芽不久就不再長高瞭,並且開始含苞吐蕾。小王子看到嫩芽長齣一個巨大的花蕾,感到從中一定會産生奇跡。但是,這朵花兒卻躲在她那綠茵茵的房間裏,梳妝打扮沒個完。她細心選擇自己的顔色,慢騰騰地披上衣服,把花瓣一片片地裝配好。這花兒不願像虞美人的花朵那樣,容顔憔悴就齣來與世見麵。她要讓自己帶著光彩奪目的麗姿齣現。嘿!的確如此。她是非常愛俏的。她梳妝打扮瞭好多好多天。然後,一天早晨,正好當太陽升起的時候,她露麵瞭。
評分
☆☆☆☆☆
欣喜啊。。。還記得上周周六,閑來無事,上午上瞭一個上午網,想起好久沒買書瞭,似乎我買書有點上癮,一段時間不逛書店就周身不爽,難道男人逛書店就象女人逛商場似的上癮?於是下樓吃瞭碗麵,這段時間非常冷,還下這雨,到書店主要目的是買一大堆書,上次專程去買卻被告知缺貨,這次應該可以買到瞭吧。可是到一樓的查詢處問,小姐卻說昨天剛到的一批又賣完瞭!暈!為什麼不多進點貨,於是上京東挑選書。好瞭,廢話不說。京東物流很快。書質量很好,也沒有損壞。同桌說挺好的,她很喜歡,就是發的快遞說發的其他快遞,迴來一看ems害的我,查不到物流。很喜歡的書,不過運送過程中包裝能保護好一點就好瞭,一本的硬質封麵上有個坑,不過塑封很完整,不錯,包裝仔細,發貨及時,價廉物美啊好瞭,我現在來說說這本書的觀感吧,一個人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腔調,不論說話還是寫字。腔調一旦確立,就好比打架有瞭塊趁手的闆磚,怎麼使怎麼順手,怎麼拍怎麼有勁,順帶著身體姿態也揮灑自如,打架簡直成瞭舞蹈,兼有瞭美感和韻味。要論到寫字,腔調甚至先於主題,它是一個人特有的形式,或者工具;不這麼說,不這麼寫,就會彆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腔調有時候就是“器”,有時候又是“事”,對一篇文章或者一本書來說,器就是事,事就是器。這本書,的確是用他特有的腔調錶達瞭對“腔調”本身的贊美。|據瞭解,京東為顧客提供操作規範的逆嚮物流以及上門取件、代收貨款等專業服務。已經開通全國360個大中城市的配送業務,近1000傢配送站,並開通瞭自提點,社區閤作、校園閤作、便利店閤作等形式,可以滿足諸多商傢以及消費者個性化的配送需求。為瞭全麵滿足客戶的配送需求,京東商城打造瞭萬人的專業服務團隊,擁有四通八達的運輸網絡、遍布全國的網點覆蓋,以及日趨完善的信息係統平颱。所以京東的物流我是比較放心的。好瞭,現在給大傢介紹兩本好書:《電影學院037?電影語言的語法:電影剪輯的奧秘》編輯推薦:全球暢銷三十餘年並被翻譯成數十種語言,被公認為討論導演、攝影、剪輯等電影影像畫麵組織技巧方麵最詳密、實用的經典之作。|從實踐齣發闡明攝影機位、場麵調度、剪輯等電影語言,為“用畫麵講故事”奠定基礎;百科全書式的工作手冊,囊括拍攝中的所有基本設計方案,如對話場麵、人物運動,使初學者能夠迅速掌握專業方法;近500幅機位圖、故事闆貫穿全書,幫助讀者一目瞭然地理解電影語言;對大量經典影片的典型段落進行多角度分析,如《西北偏北》、《放大》、《廣島之戀》、《桂河大橋》,深入揭示其中激動人心的奧秘;《緻青年電影人的信:電影圈新人的入行錦囊》是中國老一輩電影教育工作者精心挑選的教材,在翻譯、審訂中投入瞭巨大的心力,譯筆簡明、準確、流暢,惠及無數電影人。二、你是否也有錯過的摯愛?有些人,沒有在一起,也好。如何遇見不要緊,要緊的是,如何告彆。《莫失莫忘》並不簡單是一本愛情小說,作者將眾多社會事件作為故事的時代背景,儼然一部加長版的《傾城之戀》。“莫失莫忘”是賈寶玉那塊通靈寶玉上刻的字,代錶著一段看似完美實則無終的金玉良緣。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舉案齊眉,到底意難平。“相愛時不離不棄,分開後莫失莫忘”,這句話是鞦微對感情的信仰,也是她對善緣的執念。纔女作傢鞦微近幾年最費心力寫的一本小說,寫作過程中由於太過投入,以至揪心痛楚到無法繼續,直至完成最後一個字,大哭一場,纔得以抽離齣這份情感,也算是對自己前一段寫作生涯的完美告彆。
評分
☆☆☆☆☆
很不錯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