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鹿图腾:草原帝国的后妃传奇》导读:或许是因为游牧民族已由母系社会彻底转入了父系社会,或许是由于当时的游牧部族已跨入奴隶制时代,更或许是由于当时的宗主国,如北魏、辽、金等为防止“后院起火”强征大批女奴造成的人口比例失调,总之茫茫的大草原上女人们变得既“稀缺”而又命运堪忧。从此,鹿图腾似乎变成了“听天由命”和“逆来顺受”的代名词。除温顺善良之外,好像机敏智慧等等均要隐没于历史的阴影之中了。随之,古代的草原上便产生了独特的婚制和婚俗……
内容简介
苍狼白鹿,远古的传说。
鹿图腾在与狼图腾的交相辉映中展现着美丽与智慧的力量。
倾国倾城的女人、可歌可泣的爱情,惊心动魄的后妃传奇,她们在生死攸关时的每一次坚忍和机智,都紧紧地牵动着元王朝的命运与兴衰……
作者简介
冯苓植,1939年1月出生,祖籍山西代州,汉族。长期生活在茫茫草原之上,有“游牧作家”之誉。
1959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中文系。历任教师、歌舞团编剧、文联创作员,内蒙古作协专业作家,中国作协第五、六届全委会委员、第七届名誉委员,内蒙古作协副主席。文学创作一级。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著有长篇小说《阿力玛斯之歌》、《出浴》、《狐说》等,中篇小、兑《沉默的荒原》、《落草》等,曾获全国中篇小说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杰出贡献奖等殊荣,部分作品泽有英、法、日、俄等外文版本。
目录
序言
开篇
神奇的组合——远古草原的“绝配”
正篇(上)
综述:前期草原汗国的政治生态
伟大的母亲诃额伦
美貌绝伦迎亲途中遭抢婚
喜得贵子 草原生辉家族兴
飞来横祸 诃额伦突陷灭顶之灾
群龙无首 诃额伦挺身而出挽狂澜
草原帝国的首位大哈敦孛儿帖
青梅竹马 童稚订亲
十年苦等 劫后完婚
励精图治 却又遭劫
破镜重圆 机智避险
破除禁忌 维护汗权
坐镇后宫 助夫辉煌
擅权乱政的乃马真大哈敦
初现狡黠 助夫成功登上汗位
韬光养晦 只待新汗大树权威
手足相残 将星陨落家族濒危
架空大汗 暗中公然擅权乱政
出任监国 翻云覆雨乱政五年
不是大哈敦 胜似大哈敦之索鲁禾帖妮王妃
劫后重生
苦尽甘来
经磨历劫
教子有方
昏聩而又贪权的海迷失大哈敦
初试锋芒
祸国裂族
两个女人
蠹国乱权
垂死挣扎
忠厚善良从不问政的忽都台大哈敦
听凭命运摆布
唯丈夫之命是从
平庸之中见不凡
正篇(下)
大元宫闱里的后妃们
分述:进入大元王朝后之极盛与突衰
大元王朝开国第一后——察□皇后
别具慧眼
出镇漠南
双翼齐展
自请入质
洞识时机
主政开平
因乱生歧
神鹿归天
逝后余波
贤德善良的阔阔真皇后
一次偶遇使她成了太子妃
皇家也有一本难念的“经”
致命的一击与太子妃之命运
三个儿子与皇祖父之抉择
身为太后与定策立君
太后之辅政与“元贞治平”之出现
是“远见卓识”还是“平庸迷信”?
伺机而动久蓄异志的卜鲁罕皇后
公主之女 重回皇家
苦乐兼有 意外邂逅
风云乍变 偶露峥嵘
伪作谦顺 意在攫权
历临三朝迷情乱政的答吉皇太后
宫闱惊变 骤成太后
武宗继位答吉迷情
干扰仁宗 公然乱政
策立英宗 自食其果
靓丽聪慧却又鲜为人知的速哥芭拉皇后
初为人妻 少女为后
身为皇后 谦虚贤淑
打草惊蛇 祸起萧墙
任人丑化且又饱受屈辱的芭芭罕皇后
从草原迎回个新皇帝
元上都泰定帝“偶露峥嵘”
躲进皇家苑林的新封大皇后
芭芭罕皇后最终的悲剧命运
昙花一现刚烈正直的八不莎皇后
公主的女儿也愁嫁
从颠沛流离到突然成为皇后
同类相残与刚烈地走向末日
心胸狭窄害人祸己的卜答失里皇后
深宫大内 鬼影幢幢
终毁盟约 太子送命
从“步步高升”到“直坠炼狱”
元代奇闻年仅七岁之答里也忒迷失皇后
必要的梳理和回顾
讳莫如深简而又简的“传”
从卑微侍女到驾驭六宫的高丽女子奇皇后
一切还得从元顺帝说起
高丽奇皇后传奇式的擢升
从巧扮贤德到野心毕露
陷害贤相与“自毁长城”
阴谋内禅逼元顺帝下台
引火烧身与国破人亡
附篇
必要的历史回顾与补充说明
附一 成吉思汗及其不朽的历史功业
附二 忽必烈大帝的“鼎新革故”与“一统华夏”
附三 “幼子守灶”与“皇族内争”
附四 矮小的蒙古马与高傲的马背民族
附五 大元王朝帝系表
永远的怀念(代后记)
精彩书摘
二、远古的婚制——鹿图腾为何是惨白色的
或许是因为游牧民族已由母系社会彻底转入了父系社会,或许是由于当时的游牧部族已跨入奴隶制时代,更或许是由于当时的宗主国,如北魏、辽、金等为防止“后院起火”强征大批女奴造成的人口比例失调,总之茫茫的大草原上女人们变得既“稀缺”而又命运堪忧。从此,鹿图腾似乎变成了“听天由命”和“逆来顺受”的代名词。除温顺善良之外,好像机敏智慧等等均要隐没于历史的阴影之中了。随之,古代的草原上便产生了独特的婚制和婚俗……
须知,除上述原因外,独特的生存环境和独特的生产方式,也是造就了这种独特婚制和独特婚俗的重要原因之一。更值得提出的是,历代宗主国不但为防止“后院起火”大量强征女奴,而且还恶意挑动起游牧民族间各氏族部落的相互掠杀和恶斗。再加上当事者天生的淳厚质朴竞不知是计,反而颇为较真地火拼起来。因而女性势必成为这其间最大的受害者,故造就了那种极具蛮荒色彩婚俗婚制滋长的土壤。在《元朝秘史》中就曾这样记述道——
有星的天,旋转着,众百姓反了。不进自己的卧儿内,互相抢劫财物;有草皮的地,翻转着,全部百姓反了。不卧自己的被儿里,互相攻打……
而且这“相互攻打”“抢劫财物”的重要目标之一,便是占有女人!正如著名《元史》专家李治先生所说,这就是12世纪蒙古草原的写照。鹿图腾只剩下了战战兢兢,主宰那独特婚制婚俗者似乎只剩下了狼图腾。特定的历史环境、特定的生存条件,遂逐渐使“白鹿”成了“苍狼”的虏获品。为繁衍人口、壮大氏族,女人们似乎也只能听凭命运的摆布“沦为他人妇”了。
大约有下述三种情况——
其一,抢婚制。据人类学家考证,漠北的游牧民族自从由母系社会转入奴隶制的父系社会后,草原丛莽间的抢婚现象已“应运而生”了。不仅在部族间相互攻掠时屡见不鲜,就连在相对平和时也经常发生。比如成吉思汗的母亲诃额伦,就是其父也速该趁人家娶亲时强行“抢”来的。而在也速该因此而被仇家毒害后,成吉思汗也因父死族衰正处于人生低谷时期,自己那年轻美貌的新婚妻子孛儿帖也曾被其他部族掳走过。好在古代的马背民族尚未受到过中原传统“贞操节烈观”的影响,从来就把性和忠诚截然看成是两码事。胸怀坦荡犹如辽阔草原一般,被掳走的妻子夺回来照样是恩爱夫妻。更难能可贵的是,等孛儿帖被夺回后在被掳期间所怀婴儿即将临产时,成吉思汗竞手扶毡包门框探视哈哈大笑而言道:“嗬嗬!终于把我的小客人盼来了!”故成吉思汗“长子”之名即为术赤,亦可延伸译之为客人!世所罕见,颇显男子汉的雄性魄力。在他崛起之后征伐其他部族时也曾“如法炮制”。比如,在最强大的对手王罕部族被击溃之后,所有被俘获的女人当即便被分配给了随自己征伐的部族勇士们。当然,层级不同的女人也当归层级不同的男人享用。王罕有三个侄女个个“貌美如花”,最终都被成吉思汗留在自己的宫帐里了:老大阿必合成为了他的妃子,老二必里图迷失赏赐给了长子术赤,老三索鲁禾帖妮(原译为唆鲁和帖尼)赏赐给了幼子拖雷。这似也乎在讲“门当户对”,故多年后老二、老三均有机会一展“神鹿的风采”。总之,“弱肉强食”的法则竞使得抢婚在古代游牧民族间变得“理所当然”,日久天长便潜移默化地形成了“抢婚制”。甚至影响到民间少男少女的婚恋也必须经过这道程序,不然女方父母反会觉得“很没面子”。惨白色的鹿,随之便绝大多数沦为繁衍后代的工具……
其二,继婚制。这或许是和儒家文化最相抵触的一种草原古俗,曾被一些道学家们斥责为“有悖人伦”、“有悖天理”。具体说来,即系指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所沿袭下来的有关婚嫁的祖风祖俗,比如“父死,子可纳父妾”,“兄亡,弟可娶兄嫂”等等,均可归纳为“继婚制”。其实,早在汉代王昭君“和亲”时就曾遇到过这类问题:老单于死了她该怎么办?汉廷的回答是:“从胡俗!”言下之意便是继续嫁给老单于的儿子小单于。由此看来,这绝非是蒙古民族之独创,而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共有的一种民俗现象。究其原因,还应归咎于严酷的自然条件和动荡不安的历史环境:时而狂风暴雨,时而冰雪袭击,时而野兽出没,时而畜群惊散,还有那时而突发的部族间掠杀……似乎一切均处于一种神秘的不可知中,难以预测,难以抗拒。尤其是女人们在这种状况下的命运,更常常引起随时准备赴死的男人们的忧虑和关注。在历经种种天灾与战祸之后,他们终于明白了:男人们只是表面强悍,而女人们才是繁衍后代壮大部族的根本。男人们会死,女人们能生!随之一种适应游牧和攻伐生活的古老婚俗便形成了。为了把更多的女人永远凝聚在自己的部族内,“继婚制”也就“因袭成俗”并一直延续下来。儿子在老子死了之后继娶除生母之外父亲所有的妻妾,兄弟在兄长亡后继娶兄长所有的老婆,这在古代的游牧民族看来并不算什么“有悖人伦”,反倒认为是男子汉“天经地义”的责任,颇带有某种“狼图腾”的哲理意味、群体性的强悍与敢作敢当。在七百多年前部族纷争的血腥氛围里,继婚制起码有三大好处:第一是绝对有助于增强家族和部族间的凝聚力,使马上健儿在厮杀间尽量减少后顾之忧;第二是继续维护家族血缘亲情的联系,不使部族里的孤儿寡母再次面临生离死别的困境;第三是最重要的一条,即避免家族财产随之外流,部族子孙随之他去,而那些失去丈夫的遗孀们也更需为家族或部族的壮大继续“添丁进口”。女人们绝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只有服从古代的婚俗,再次听任命运的摆布。难怪圈养的鹿群总是战战兢兢的……其三,一夫多妻制。由上不难看出,在当时茫茫的大草原上是由“苍狼”主宰着一切,“白鹿”仅为从属的另一表征便是:在恶煞煞的丛莽中,各部族间均奉行的是“一夫多妻制”。《秘史》关于这方面有诸多记载:“其时,每一个男人能供养多少个妻子,他便可娶多少妻子。有的人有一百个妻子,有的人有五十个……”但其中只有一个为正妻,相当于汉族地区的“嫡正”。不仅绝不允许她有任何妒意,而且还受命“掌管其他众多妻子,进而分配她们各司其职:或放牧羊群,或放牧牛群,或专司挤奶制酪,或专司缝制皮裘,甚至还要安排该轮到谁去为丈夫陪寝……”完全可以这样说,女人们早沦为男人们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多一个妻子便多了一份生产力。在辛苦劳作之余,还得充当男人们泄欲和生儿育女的工具。但话又说回来了,其时的男人们也颇不容易。他们的主要职责便是征战!凭自己的马上战功去为众多的妻子掠夺回更多的荣誉和财富。为此,他们几乎终生都跨在战马上,只顾在金戈铁马的撞击声中展现男性的雄风。13世纪中叶,一位欧洲传教士在向罗马教廷的汇报中,就曾这样记述过这些马上健儿的剽悍形象——
他们大头,小眼睛,肩膀出奇地宽。他们吃在马上,睡在马上,开会也在马上。他们大概有几个月没下马,皮革质的衣服已经腐烂并和皮肤粘在一起……
是的!在欧洲人的笔下明显地对东方人有些丑化,但也可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为生存需付出多么大的代价。再加上草原妇女们自小就崇拜马背英雄,随之“一夫多妻制”竞变得“理所当然”了。男人们在马背上越战越勇,而女人们也在畜群旁越变越温顺。发展到后来,竟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嫡正的妻子常常会望着又该分群的牛羊说:“人手又不够了,该给他再娶个老婆了!”
……
前言/序言
读完冯兄《鹿图腾》的手稿,夜不能寐,披衣远眺星空,感慨颇多。据我所知,这或许是近六十多年来第一部展现元王朝全过程的“读史随笔”。如果不是对蒙古族和茫茫的大草原充满了深挚的感情,那是很难从浩如烟海的中外史籍之中梳理出这样一部极具文学和历史价值的“蒙元史话”的。
冯兄是我极为敬重的作家,他那执拗而又极为认真的性格也是我颇了解的。有的评论家称他“不媚俗、不趋时、不爱扎堆凑热闹,是一个自甘寂寞的文坛游牧作家”。他却自我解释说那是因为“先天不足,生性怯懦,似也只配作个文坛的拾荒者”。
《风中猎影:铁血草原的女儿》 一、 引言:凛冽的呼唤 在广袤无垠的蒙古草原深处,风是永恒的歌者,低沉而悠长地诉说着古老部族兴衰的秘密。这里没有雕栏玉砌的宫殿,只有穹庐之下,是比钢铁更为坚韧的生命。本书聚焦于一个被历史洪流偶然卷入权力漩涡的年轻女性——阿苏尔。她并非生于显赫的血脉,她的故事,是从一匹迷途的野马和一场突如其来的草原风暴开始的。 二、 苍茫的起点:猎户之女的命运转折 阿苏尔的童年,被冰雪覆盖的冬季和炎热干燥的夏季切割成两段。她的父亲是巴尔虎部落边缘的一名技艺精湛的猎人,教会了她辨识风向、追踪野兽,以及在绝境中保持冷静的生存法则。然而,和平的宁静在铁木真崛起的前夜戛然而止。一次残酷的突袭,让阿苏尔失去了家园和至亲,她被迫踏上了逃亡之路。 她不是一个等待被拯救的弱女子。在逃亡中,她运用从父亲那里学来的所有技能,在野兽环伺的荒野中生存了下来。她的目光如同草原上最锋利的鹰隼,她的步伐轻盈而坚定,仿佛与大地融为一体。这份与生俱来的坚韧,最终引起了一个强大部族的注意。 三、 融入与抗争:新铁律下的生存之道 阿苏尔被收入当时正在迅速扩张的强大汗国的麾下,但她的身份始终带着一丝异类的烙印。她没有被给予安逸的生活,而是被投入了最艰苦的后勤与情报网络中,从事那些需要极高隐蔽性和敏锐洞察力的任务。 她必须在陌生的规矩和血腥的竞争中为自己赢得一席之地。书中的后半部分详尽描绘了她如何巧妙地平衡贵族女性的礼仪与草原儿女的野性。她深谙权力博弈的微妙之处,她洞察那些看不见的线索——一封信函的墨迹深浅,一次会面的时长,以及一句不经意的言辞背后的真实意图。 四、 关键的抉择:局势的暗流涌动 随着汗国疆域的不断扩张,内部的矛盾也日益激化。阿苏尔发现自己无意中触及了一桩涉及几位核心将领的重大阴谋。这场阴谋不仅关乎汗位的继承,更可能导致整个草原帝国的分裂。 她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是保持沉默,以求自保,还是冒着生命危险,将她所知的一切公之于众?她的选择,将彻底改变她与周围人的命运。她必须依靠的,不再是武力,而是她那颗在逆境中淬炼出的智慧。她利用信息差和微妙的心理战术,步步为营,试图在错综复杂的利益网中找到一个安全出口,同时,也是为她所信奉的“大局”争取一线生机。 五、 个人情感的宿命 在权力与生存的重压之下,阿苏尔的情感世界也充满了冲突。她与一名身居高位的军官产生了复杂的情感纠葛。这段关系并非甜蜜的浪漫,而是在刀尖上跳舞的信任与猜疑的混合体。他们之间的连接建立在共同的利益和对彼此能力的深刻理解之上,却又时刻被政治的阴影所笼罩。书中细致刻画了这种“患难夫妻”式的羁绊,探讨了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女性如何在情感上保持独立和尊严。 六、 尾声:风定,留痕 最终,阿苏尔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化解了危机,巩固了现有格局,但她也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她没有成为万人簇拥的王后,也没有获得显赫的封号。她选择了退回阴影之中,成为一个真正的“幕后影子”。 本书的结局,着重展现了阿苏尔在完成使命后的内心回归。她回到了她曾经逃离的、那片广阔无垠的草原。风依然在吹,但此刻,风声中多了一份平静。她的人生轨迹,如同草原上蜿蜒的河流,虽然经历了无数的曲折和冲刷,最终还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向。她的传奇,是关于一个草原女儿如何凭借智慧和韧性,在铁血铸就的帝国中,书写下属于自己的、不被正史记载的胜利诗篇。 主题关键词: 边陲生存智慧、草原情报战、女性的隐形权力、身份认同的挣扎、古代军事后勤与政治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