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三位译者合作翻译的作品有:鲁宾斯坦的自传上下册《我的青年时代》、《我的漫长岁月》,肖邦专辑《肖邦》(2008年波兰密茨凯维奇学院出版)、多媒体出版物《肖邦:青年时代》和《肖邦:旅居国外的年代》(由波疗出版)以及《清用肖邦的钢琴演奏》。此外,梁镝翻译了纪录片《英国医生》。梁全炳和姚曼华台译了斯门江卡的《如何演奏肖邦——回答问题的尝试》上卷(钢琴独奏作品)和下卷《钢琴与乐队作品》等;撰写、翻译的音乐文章有《小杜鹃和我》、《第十四界国际肖邦钢琴比赛刻上了中国的印记》、《齐迈曼——当代波兰大钢琴家》、《非凡的帕德雷夫斯基》、《波兰现代音乐之父希曼诺夫斯基》,《作为钢琴家的肖邦》、《感受肖邦》等。
作者简介
粱镝,1992年毕业于上海海运学院国际航运管理系,曾任职予中国对外贸易运输总公司、空
中客车中国公司等,从事管理工作兼翻译;参与北京奥运会和广州亚运会的电视转播工作。
粱全炳,资深翻译家,先后毕业于南京大学俄语专业和华沙大学波语系,曾供职于外交部、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文化部外联局。并担任驻波兰使馆文化参赞,获得过“波兰文化功勋章”、波兰“光荣归于艺术家功勋章”。
姚曼华,毕业于外交学院,长期供职于外交部,其间常驻我国驻波兰大使馆文化处。发表过
散文多篇。在波中建交60周年之际,曾获得波兰大使颁发的纪念奖章。
内页插图
目录
中文版序
作者的话
童年在波兰(1-3小节)
成长在柏林(4-15小节)
自力更生(16-67小节)
英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68-78小节)
后记
译后记
人名索引
精彩书摘
自然,家里人不会不注意到这一切。这里,我应提及,所有人,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舅舅、舅妈、姨父、姨母,谁也没有显露出过(哪怕少许)音乐才华。起初,他们觉得很有趣,但是当种种证据表明我的天赋之后,他们反而迷茫了。父亲偏好小提琴,认为小提琴比钢琴更通人性、更高雅。这个行当里几位神童的成功也令他印象深刻。他曾给我买过一把童琴,可被我一下子就砸坏了,我因而挨了一顿板子。他还做过一次努力,要我相信高贵的弦乐器的超凡脱俗,但遭到了彻底的失败。我本能地需要复调音乐、和声,而不是经常跑调、总要依靠伴奏的小提琴的纤细的声音。
真奇怪,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童年的情景还如此清晰。我现在还能画出我家住房的布置;我生动地记得清早家中的喧闹,哥哥姐姐们冲出门去上学,不免会迟到;我母亲和一个女佣则要替他们准备一大堆三明治。他们总是手忙脚乱、大声喧嚷、互相斗嘴、忘记东西,好像大军出征——之后,就是绝对的寂静,只剩下钢琴陪着孤零零的我。
三岁半时,我的爱好已极为明显,家里决定应该为我的天赋做点什么。纳丹·福尔曼姨父(他德文很娴熟)给当时最著名的小提琴家约瑟夫·约阿希姆(Joseph Joachim)教授写去一封信,把我的情况详细告诉他,并请他出主意该如何来关心这样的天分。时任柏林皇家音乐学院院长的约阿希姆教授很友善地回了信。信中说,在我不满六岁前,什么也不必做,到六岁则应该把
这话把家里搅了个底朝天……伟大的约阿希姆对小阿图尔感兴趣!
全家反复考虑、掂量了各种计划,最后决定上柏林。我大姐雅德维加的未婚夫毛里斯·朗道是年轻有为的羊毛代理商,一个高大、黝黑、英俊的人,很慷慨地送给我许多昂贵的玩具,取得了大姐的欢心。我父母希望他们长女的嫁妆能在德国首都置办。眼下就是个绝好的机会,我母亲和大姐可以带上我。
几天后我们就上了路。那次旅途中,我所记得的只是俄、德边境。我们到达那里时正好是半夜。叫人心惊肉跳的铃声把我们从睡梦中惊醒,母亲赶忙哄我安静下来。沉静了片刻,三个带着手枪和长刀、马刺在高筒靴上咔咔作响的俄国大胡子宪兵闯进包厢,并粗鲁地要求我们拿出护照。俄国和土耳其当时是唯一要求这种证件的欧洲国家。我被吓得要死,觉得肯定要被送上绞刑架了。以后每次通过俄国边境,我都无法摆脱这种神经质的恐惧。
到了柏林,我们住在萨洛梅·迈耶尔姨妈家。她是我的教母,并让我感觉好像到家了一样。我对那个大城市的唯一记忆就是有轨电车和电梯,黑白两色石头铺成的马赛克人行道,整洁的街道和房屋,但最主要的是没有我熟悉的烟囱和汽笛。我有一张自己的照片,四岁,和我漂亮的小表妹芳妮·迈耶尔(Fanny Mey-er)一起拍的。这张照片总让我回想起这第一次到柏林的情景。
一天早上,我被带去见约阿希姆教授,他正在自己的琴房等我。这位大师当时约六十岁,身材高大,体格相当结实,面孔被花白的艺术家式的长发、大把的络腮胡子、浓密的八字胡须以及两道粗眉毛遮掩着,甚至两只大耳朵上也长有绒毛。起初,他那低沉的、瓮声瓮气的声音使我害怕。不过他目光中慈祥可亲的神情立即让我定下神来。
……
前言/序言
钢琴教学与演奏艺术译丛:我的青年时代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