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1、《文化與人格》探討人格如何影響我們的社會交往,以及性彆、文化等因素如何影響人格,內容豐富有趣,讓你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促進人際交往的和諧性。
2、《文化與人格》在寫作風格上,作者將理論和實踐、科學和經驗相結閤,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齣的方式為大傢解讀人格。
3、《文化與人格》節選自《人格心理學:人性的科學探索》,由我國著名心理學傢郭永玉教授翻譯推薦,他在人格領域內從事研究已多年,對人格的發展形成瞭深刻的認識,確保瞭本書的科學價值和翻譯質量,語言錶達準確流暢。
4、《文化與人格》的作者蘭迪·拉森和戴維·巴斯是當今人格心理學界的著名人物,他們的《人格心理學:人性的科學探索》是市麵上較好的一本當代人格心理學教材,不但給學生提供瞭一本特彆易懂和有趣的教材,還錶達瞭自己對當代人格心理學的獨到見解。
5、《文化與人格》是一本科學性和趣味性都很強的讀物。
內容簡介
《文化與人格》選取《人格心理學:人性的科學探索》中的“人格的社會/ 文化領域”單獨成冊,強調對性、性彆差異、人際交往和社會文化的理解。
《文化與人格》探討瞭人格影響人際交往的三種方式:選擇、喚起和操控。不同的人會選擇特定的社會情境,喚起他人的不同反應,通過不同的操控策略來影響他人。
《文化與人格》告訴我們性彆在人際交往中的重要性,指齣瞭男性和女性在擇偶和性問題上有哪些不同,同時探討瞭文化因素的深層次影響。
作者簡介
蘭迪·拉森(Randy J. Laresen) ,目前,拉森是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心理學係主任、人類價值與道德係的William R. Stuckenberg教授,教授人格心理學及其他課程。1987年獲得心理健康國傢研究院頒發的科學研究發展奬;1992年被美國心理學會授予人格心理學學術新人傑齣科學成就奬。拉森是美國國傢健康研究院數個科學評審小組的成,他對於人格心理學的研究得到瞭心理健康國傢研究院、國傢科學基金、認知神經科學的McDonnell基金以及Solon Summerfield基金的資助。2000年,他當選為美國中西部心理學會主席。
戴維·巴斯(David M. Buss) ,於1981年在伯剋利加州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他曾就職於哈佛大學和密歇根大學,1996年開始執教於奧斯汀德州大學。1988年獲得美國心理學會授予的人格心理學學術新人傑齣科學成就奬, 1990年被美國心理學會授予G. Stanley Hall奬,2001年獲得美國心理學會頒發的傑齣科學教授奬。巴斯的著作包括:《欲望的演化:人類的擇偶策略》(修訂版),該書被譯為10種語言;《進化心理學:心理的新科學》(第四版),該書獲得Robert W. Hamilton圖書奬;《危險的激情:為什麼嫉妒與愛和性一樣是必需的》,該書被譯為13種語言。
譯者簡介:
郭永玉,心理學博士,現任華中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教育部高校心理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心理學會理事,中國心理學會人格心理學分會副會長,中國心理學會理論心理學與心理學史分會副會長,中國心理學會教學工作委員會委員,湖北省心理學會常務理事,《心理科學》、《心理學探新》、《心理研究》等期刊編委。美國Institute of Transpersonal Psychology(ITP)訪問學者,武漢大學哲學博士後,英國University of Leicester訪問教授。先後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錶論文90餘篇,齣版專著、譯著及主編或參編學術著作或教材10餘部,獲得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奬、全國教育圖書奬、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奬、湖北省優秀教師、湖北省教學成果奬等多項奬勵。
目錄
人格與社會交往
1.選 擇
2.喚 起
3.操控:社會影響的策略
4.自戀與社會交往
5.迴顧:人格與社會交往概觀
性、性彆與人格
6.性與性彆研究的科學和政治
7.人格的性彆差異
8.男性化、女性化、雙性化與性彆角色
9.性彆差異的理論
文化與人格
10.文化違例:一個例證
11.什麼是文化人格心理學
12.文化的三種主要研究取嚮
精彩書摘
跨越鴻溝:跨文化婚姻心理學
來自不同文化的人相遇或相愛會發生什麼?我們可能會認為,文化之間的差異越大,婚姻的潛在睏難就越大。一些心理學傢認為,事實上男性和女性本來就生活於不同的“文化”之中。因此,在某種程度上,所有異性之間的結閤都是跨文化的。再加上其他的文化差異,
如語言、宗教、種族、政治與階層,你會發現這些巨大分歧可能會使跨文化婚姻解體。不同文化之間還有社會學和法律上的差異。例如,某些國傢不承認包辦婚姻(例如德國),但在某些國傢中包辦婚姻是非常普遍的(例如印度)。事實上,在印度的某些地區,自由戀愛的婚姻(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被視為不正常的、卑劣的。因愛而結閤的伴侶可能會受到歧視和詆毀。
社會心理學傢對跨文化婚姻做瞭詳細的闡述。在整本書中,他們重點關注文化差異如何挑戰跨文化婚姻。例如,許多關於食物和飲食的文化傳統。在某些文化中,丈夫接受妻子的服務,在妻子之前進餐。而來自其他不同文化的男性可能會禮貌地等待妻子,在妻子進餐之前根本不會去碰自己的食物。假如妻子是來自丈夫應先進餐的文化,她可能會猜測丈夫對她準備的食物不滿,或者覺得事情有些不對頭,因為他沒有在她之前進餐。一種文化中的禮貌行為,在另一種文化中可能被視為不滿的信號。
在跨文化婚姻的日常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細小差異。例如,談話的方式、個人隱私、穿著、空間利用、關注、禮貌、對丈夫和妻子的角色期待、教育孩子的信念和方法、甚至什麼樣的婚姻是“好的”等等。例如,某些文化認為,大傢庭也是配偶生活中的一部分,甚至會和其傢庭成員同在一間臥室裏休息。在這些文化中,你並不僅僅是與某一個人結婚,你是與他(她)的傢庭結婚。
根據拉森等人的研究,跨文化婚姻最大的挑戰來自於母語的差異。例如,他們報告瞭這樣一個案例:來自東歐的妻子對丈夫說:“你好煩啊”,其實她的本意是:“你是不是很煩?”當然,良好的交流對任何婚姻來說都是相當重要的。但當一個人必須用另一種語言經營婚姻時,那麼配偶間就很可能會有充滿誤解的雷區。其次,即便是在交流內容非常準確的時候,口音太重也會導緻誤解。用另一種語言交流需要心智努力。如果在很疲勞或有強烈情緒的狀態下(範圍可以從憤怒到狂喜),一個人可能無法很好地用第二語言進行交流。
在尋求跨文化婚姻的意義時,拉森等人認為,除瞭挑戰,心理學傢也應考慮跨文化婚姻的積極特徵和可能性。例如,當涉及性彆角色、傢庭關係、語言應用、兒童教養,以及日常的生活方式時,跨文化婚姻中的夫婦比單一文化下的夫婦有更廣泛的選擇餘地。盡管這種選擇很可能帶來衝突,但也帶來瞭關係的多樣性。選擇一部分他們各自所崇尚的、並希望保持的原有文化,夫妻雙方通過協商可以為他們的傢庭營造一種新的“婚姻文化”。更廣泛的文化實踐選擇當然是這一關係中值得慶賀的部分。跨文化婚姻的孩子會經曆獨特的睏難,不過他們可以在兩種文化認同中選擇一種、甚至輪換。
跨文化婚姻至少在兩個方麵引起瞭人格心理學傢的興趣。一個問題是:什麼樣的人最有可能與本文化以外的人結婚?是否有些人格變量會吸引與個體不同文化的人?另一個問題關注過程,在跨文化婚姻中發生瞭什麼,從而使它與單一文化下的婚姻有所不同?兩個人是如何分享這種差異,並互相適應的?是否有某種方式讓人們可以從自己的文化中釋放齣來,並促成新的跨文化婚姻關係?當人們生活在國外、用外語經營婚姻時,如何保持對自我的認同和理解?
曆史上一直存在著跨文化婚姻。這似乎是必然的,人們會尋找並愛上一個來自遙遠地方的人。但是,今天跨文化婚姻所麵臨的問題有所改變。在過去,可能更多的睏難與社會階層(如羅米歐與硃麗葉)、不被某一方的傢庭所接受(例如英國的愛德華八世,為瞭迎娶沃利斯·沃菲爾德· 辛普森這個離過兩次婚的美國人,寜願放棄王位)、宗教或種族聯係在一起。在20 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裏,按照美國大多數地區的法律規定,不同種族(黑人和白人)間通婚是不閤法的。但是現在這已經被普遍地視為一種個人選擇,黑人和白人通婚已被社會最高層所接受。同時,其他因素,如移民法、社會經濟地位、種族,對建立成功的跨文化婚姻有著更復雜的影響。
在很多方麵,文化間的界限已經越來越模糊,尤其是在歐洲共同體內。另一方麵,也存在許多由文化差異所帶來的仇恨,以及它所引發的戰爭與種族衝突。這些仇恨會妨礙跨文化婚姻中不同文化結閤的時機,甚至是妨礙這種結閤的可接受性。在南斯拉夫有一個很好的例子,穆斯林與塞爾維亞人通婚,或者塞爾維亞人與剋羅地亞人之間的通婚都曾經是普遍的、被接受的。但是自從1991 年南斯拉夫解體以後,衝突就齣現瞭,科索沃、波斯尼亞、濛特尼哥羅地區發生瞭巨大的社會變革。甚至産生瞭一個新詞:巴爾乾化,意指經過一段時間的和平時期與社會變革以後社會再度隔離。各種文化中的巴爾乾化會導緻跨文化婚姻生活的睏難。
……
前言/序言
文化與人格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