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我们的每座城市
都正形成着新的文化物质
但对于地些沉淀了几百年的优秀传统,
是否仍有一些值得守望?
也许并不一定要保留某一两样大菜小吃,
要保留的只是一种留信的情调韵味。
若果能如此,
我们的生活岂不更有滋有味。
内容简介
《京味儿食足》主要内容包括:四合院里、滋润莫过家常饭、天棚、鱼缸、石榴树、今晚的月光分外明、单背儿我喝蜜、一面一世界、好吃不过饺子、包子有肉不在褶儿上、下馆子、下顿馆子解解馋、乾隆遗风江南韵、人间有味是清欢等。
作者简介
崔岱远,生于上世纪60年代末,地道的北京人,打小儿在紫禁城边儿的南池子长大,做过工程师,现为某出版社编辑,编辑过百十来本书,在《光明日报》、《北京晚报》等媒体上发表过多篇怀念旧时北京风物的文章。著有《看罢西游不成精》、《京味儿》等书.、
内页插图
目录
京城的味道从哪来(代序)
四合院里
滋润莫过家常饭
天棚、鱼缸、石榴树
今晚的月光分外明
单背儿我喝蜜
一面一世界
好吃不过饺子
包子有肉不在褶儿上
下馆子
下顿馆子解解馋
乾隆遗风江南韵
人间有味是清欢
川菜未必麻辣烫
茶余饭后
礼轻情义重
京城三千碰头食儿
酱香蕴百味
京城之素
送君一壶香片
后记
精彩书摘
更为重要的是,齐鲁大地是孔子的故乡。而怎么做,怎么吃的问题在孔圣人看来是和修身养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大问题。在对中华文化影响至深的《论语》里有许多内容是关于吃的。不仅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名言,还详细阐述了诸如“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馁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等等观点。圣人光辉照耀下的山东自古就是文教发达,人才辈出的文化渊薮之地,而与文化底蕴密切相关的饮食自然也就相当发达了。
引领饮食潮流的从来都是权贵和文化人。如果说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有世袭贵族,那么要首推孔子家族了。不管如何改朝换代,孔子后裔所独享的衍圣公封号从宋仁宗一直延续到清末千年不改。历代统治者必要到曲阜“祭孔”不说,达官显宦和文人儒者也都要去朝圣。作为东道主的孔府为了接待这些贵客,在吃上所下的工夫可想而知。而那些帝王将相带来的厨子和手艺也丰富了孔府菜的内容并影响到整个山东。一来二去,鲁菜吸取了各地菜肴的精华,当然是精湛无比。而这精致的菜肴连同他们的制作者——鲁菜的厨师就更加备受皇城里那些贵胄们青睐而源源不断地涌进京城。据说在明代紫禁城里的御厨大都为山东人。
清朝入关以后继承了明朝的皇宫同时也继承了皇宫里的御膳房。作为马背上得天下的满族原本在吃上不怎么讲究,但当环境发生了变化,从游牧民族一跃变成贵族之后就必须讲究起来,而最先讲究的当然就是饮食。文明的程度往往就表现在一张嘴上。
“一菜一味,百菜不重”的鲁菜口味或清鲜脆嫩,或香醇丰腴,让那些大清的皇亲国戚们在大饱口福的同时也被中华饮食文明所折服。
……
前言/序言
京味儿食足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趁活动买了好多书,真的不错
评分
☆☆☆☆☆
看过他写的《京味儿》,写的很生动有趣。了解很多知识。
评分
☆☆☆☆☆
书薄薄的,也没有塑封,但是内容很喜欢
评分
☆☆☆☆☆
不错的书我喜欢的东西就要分享
评分
☆☆☆☆☆
还不错
评分
☆☆☆☆☆
这么雅的书,书皮居然脏成这样,双面都像被鞋底擦了似的,居然发二手书,第一次??差评!!!
评分
☆☆☆☆☆
八十年代搬出胡同,回味吧。
评分
☆☆☆☆☆
作者的文章都不长,读起来挺轻松
评分
☆☆☆☆☆
《梁启超传》堪称梁启超辞世83年来最为详尽、客观的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