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书法创作论之三:论斗方创作》一共有四章。第一章“书法艺术的发展机制与创新之路”是作者的一个学术报告,主要观点为书法艺术的发展是内因与外因合力作用的结果,外力的推动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书写工具和展示空间。第二章“图式斗方”是《书法创作论之三:论斗方创作》的重点,作品都是近几年的积累,文字阐述也是近几年来我关注的各种创新问题,因为图式创作的重点是章法,其次是结体和点画。所以这一章的理论阐述也是先章法,次结体,最后点画,这与以往书法研究从点画到结体再到章法的惯例正好相反,属于全新的尝试。第三章“文本式斗方”。第四章“书文合一的图式斗方”。还有一个附录,那是最近的一篇访谈,内容比较广泛,反映了作者对各种书法问题的基本观点,可以作为《书法创作论之三:论斗方创作》写作的思想背景,便于大家了解全书的宗旨。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书法艺术的发展机制与创新之路
第一节 发展机制
第二节 创新之路
第二章 图式斗方
第一节 章法
第二节 结体
第三节 点画
第三章 文本式斗方
第四章 书文合一的图式斗方
附:我注六经 六经注我
精彩书摘
决定了举字的造形之后,考虑到右边的风字比较疏朗,结体就紧凑一些;考虑到右边的风字墨比较浓,就以枯笔为主。举字颇费周章,书写之前确实想了一会儿,书写时则一挥而就,没想到鬼使神差地竞写出一枝荷花,凌空而去,平时特别喜欢八大山人和齐白石的荷花,这时竞不请自来,一奇。写好以后,觉得空间分割还是太往左倾斜了,右下角的三角形余白也太简单,于是就将款字从左边搬到右边,写在“一一”的下面,有意将名款最后一字的底部与风字和举字(一竖除外)连成一条左高右低的斜线,与“一”字“风”字和“荷”字右边所连接起来的一条左低右高的斜线交叉组合,相互抵消,以缓解后者的过度倾斜,达到感觉上的平衡。并且在这地方落款也可以使右下角的余白从一个简单的三角形变成一个复杂的图形。
最后,在落款下面添加一颗小印,这是常规,同时也可以丰富这一大片余白的内容,红红的,给荷花一种象征意义。
三、《一簑烟雨任平生》
“一簑烟雨任平生”,苏东坡的词句,很喜欢,有一次在写字时想起它,自问是否可以用渗化的淡墨来表现这种诗情画意?
淡墨分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掺水调和的状态,表现为均匀的灰色,古人所谓的淡墨一般都是如此,它的效果滋润素雅。第二种是先蘸浓墨再蘸清水,以不调和的方式表现浓淡不匀的灰色,这种淡墨画家常用,黄宾虹先生特别有体会,他在《画语录》中说:“古人书画,墨色灵活,浓不凝滞,淡不浮薄,亦自有术。其法先以笔蘸浓墨,墨倘过丰,宜于砚台略为揩拭,然后将笔略蘸淡水,则作书作画,墨色自然滋润灵活,纵有水墨旁沁,终见行笔之迹,与世称肥钝墨猪有别。”用这种淡墨书写,点画如果中锋行笔的话,常常是中间浓,两边淡,效果尤佳。当然,这种淡墨所蘸之水必须干净些,与墨的反差拉开,才能显示出清新而不混浊的效果。第三种淡墨就是在前两种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宣纸特性,尽量选用纤维组织比较疏松的纸,让淡墨中的水份随着纸张纤维的走向渗化开去,由渗化来消解笔墨形象的实体感。
在雕塑上,大理石、青铜、玻璃钢、木头,不同材料有不同的表现性,让大理石出现的形式来必能在木头上显现,反之亦然,因此雕塑家会根据不同主题内容选择不同的材料,书法也应当如此。为了准确表现文字内容,必须考虑笔墨纸张的表现特点,宣纸之为宣纸,墨之为墨,尽量把它们的物质特性充分发挥出来。我为此专门找了一刀特别松的纸来写,开始很不习惯,写了好多遍,才对渗化的性能慢慢熟悉起来。感觉很新鲜,也很刺激,下面是几件习作。
……
前言/序言
书法创作论之三:论斗方创作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