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大量阅读的重要性》源自李家同教授近年不断走访各地的演讲,讲题即为“大量阅读的重要性”,延续对奠定基础人文教育的重视、对弱势儿童的关怀以及对城乡教育差距的关注。
大量阅读是基础教育的起点。“不能阅读”和所谓的文盲不同,它是指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却弄不清楚里面在说什么,这就是缺乏阅读能力。我们的教育,过于咬文嚼字地专注细节,这已和阅读本身无关,会让孩子失去阅读的兴趣,也会阻碍对整篇文章或整本书的理解。对阅读的认知错误,让孩子只想追求标准答案,扼杀了不同观点和想象力。基础根基没有打牢,更会往上延伸到高等教育,以及整体社会和国家竞争力,不可不慎重看待。
作者简介
李家同,1939年生,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曾任台湾暨南大学、静宜大学校长。1997年退休后,担任台湾多所大学荣誉教授。
他的文章带有人道主义色彩,并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著有《让高墙倒下吧》、《陌生人》、《幕永不落下》、《钟声又再响起》、《一切从基本做起》、《李伯伯最爱的40本书》等畅销书籍。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为什么我们需要大量阅读
什么是“不能阅读”
普通常识不可能全部来自课本
普通常识不足的例子
第二章 为什么有些孩子的学习能力有问题
最基础的学习能力障碍:文化刺激太少
阅读不足,学习任何课程都有困难
1.国文不好,数学等其他科目也一定会不好
2.阅读不够,抓不到文章的主旨
3.阅读不够,作文一定会不好
4.阅读不够,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
5.阅读不够,文章常会主旨不明
第三章 语文能力的训练与重要性
网络文章的影响
大量阅读,可训练四种语文能力
1.很快看懂文章,并且抓到文章的重点
2.正确且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写文章合乎逻辑,不自相矛盾
4.文章内容不落俗套,有独到的见解
不拘泥地解读文章:“作者已死”的概念
第四章 我们应该选择哪些读物
经典名著
优质的论述文章
法官判决文和侦探小说
知识性的文章
国际新闻
一般性的教科书文章
第五章 个人最喜爱的四本书
克里斯蒂《一个都不留》
高汀《苍蝇王》 84 梅维尔《白鲸记》
远藤周作《深河》
值得一看的科幻小说
其他推荐书单
第六章 缩短城乡阅读的差距
对弱势孩童的亲身观察
所有的孩子都爱看故事
国际新闻和电影:培养孩子的人文素养
学校图书经费不足的现象与落差
培养孩子阅读的方法
结语——虎头蛇尾的故事和商业性的强势作为
精彩书摘
代序——两个不同的孩子
假设我们有两个不同的孩子,一个非常喜欢看课外书,而且看的都是很有深度的书,另外一个却丝毫没有看课外书的习惯,这两个孩子会变得怎么样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完全没有阅读习惯的孩子,会缺乏阅读的能力。也就是说,随便给他一篇 文章 看,他会有看却看不懂,或者说抓不到文章 的重点。因此我们可以想象这个不常阅读的孩子可能功课会不太好,并非他不用功,实在是他用功了半天,但因为抓不到重点而没有能将学问吸收进去。
这个孩子很可能数学老是考不好,是他的逻辑思维有问题吗?也许他的逻辑思维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他极有可能搞不懂数学题目,也可能因为阅读不够,看了太长的题目就心生恐惧。除此之外,他还一定要在初中时接触到自然课程,但对他来说,关于热传导、原子量、辐射等的叙述似乎是在讲“天书”,连看都看不下去,根本谈不上懂这些玩意儿了。
功课不好,已经是相当严重的事,又因为阅读不够,孩子可能会缺乏普通常识,现在各级的考试,题目都越来越灵活,我们的这个孩子又要吃大亏了。有一次,考题里面提到2005年的巴黎骚乱,他从不看报,就算看报也不会看国际新闻,如何答得出来?缺乏普通常识,也使他一辈子无法和很多人交谈,因为别人讲的东西他听都没有听过,如果别人提到巴勒斯坦问题,他不知道巴勒斯坦有什么问题,说不定他搞不清楚巴勒斯坦和巴基斯坦有何差别;他大概知道美国在阿富汗打仗,但他搞不清楚为什么美国要在阿富汗打仗,至于美国的对手是谁,他更加不明白了。
即使他的专业知识不错,他也不太可能在职场上发展很顺利,因为他很难和陌生人闲谈。如果他在一家计算机公司工作,他的上司要派人去欧洲谈一笔大生意,他虽然可以回答所有专业的问题,但他仍未被派去,因为他对欧洲一无所知。
缺乏普通常识的另一个结果是他可能对法律一无所知,比如说,我们都有点怕警察、怕政府,总认为他们代表国家,是有权威的,但是政府的权力是有限的,他们不能随意滥用公共权力。只是我们的孩子如果普通常识不够,他就无法知道这一点。也就是说,他虽然拥有法律赋予他的权利,他却不知道他有这种权利。
因为书看的不够多,这个孩子的表达能力也不好,有时他的确将事情解决了,却无法说明问题之所在,也无法说明他究竟是如何解决这问题的。有时候,他也会向上司做演示文稿,他可能没有将最重要的观点表达出来,他的上司因此不能听懂;即使他听懂了,也不觉得他的想法有多重要。在这种情况下,他多么吃亏。
反观那个常常看课外书的孩子,他比较会抓文章 的重点,所以看任何一篇 或任何一段教科书的内容,不仅能看得懂,也能知道文章 的重点,他不一定非常聪明,但功课不会太差。
因为他书看的多,他的普通常识也就会比较丰富,如果考试题目和时事相关,他也比较不怕。并且因为他的普通常识丰富,他可以和各种人交谈,当他的上司要派人去和外国大公司接触的时候,他永远是人选之一,也因为他有比较宽广的国际视野,他知道如何打开国际市场。
阅读多,口才一般都比较好,做演示文稿的时候,他会把他的想法,以精确、正确且清晰的方式讲出来,上司可以听得懂,因此可以欣赏他的优点。
阅读多,普通常识丰富,作决定的时候会比较理智且冷静,因为很多书里都会提到历史上曾出现过的错误决定,他很少会上当。他还有足够的法律常识,因此能充分地保护自己。
比较这两个孩子,我们实在太应该鼓励大量阅读了。我们有很多孩子表现得不够理想,不一定是因为他不够努力、不够用功,而是因为他根本看不懂教科书。我们有很好的农产品,始终无法打开市场,这是因为我们农民的普通常识不足,对于如何推销,毫无概念。
糟糕的是,不阅读的往往是弱势群体的孩子,这就造成了教育程度上的差距。如果我们不设法让弱势群体的孩子大量阅读,我们的教育差距不可能因此缩小。
在这本书里,我提出了一个“奇怪”的想法:我们应该给孩子读一些一般认为是枯燥无味、毫无文学气味的文章,比方说,要让他们读一些有关热传导的文章,因为孩子们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毕竟都必须要读懂这一类的书。我承认这是非常奇怪的建议,而且我知道有很多孩子很排斥读这类文章,有些孩子在排斥之下根本就不看这类教科书,那么这些孩子的功课怎么可能会好呢?我担心的是:没有国文老师听得进我这种想法,但我已下定决心要推广这个想法。
我将这一类的阅读称为“思考性”的阅读,因为这类阅读将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前言/序言
大量阅读的重要性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