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以《阿勒泰的角落》《我的阿勒泰》等作品打动无数读者的李娟,历经数年积淀,推出长达四十万字的厚重之作——“羊道”系列。
羊道,是每一个哈萨克牧人生命中必经的道路,那是大自然给他们安排的一条艰辛壮阔的迁徙之路。他们从这条路出发,也在这条路上完成自己的一生。他们是真正的“在路上”。
迁徙、劳作、孤独、爱情、友谊、自由……这是发生在世界偏僻角落的故事,也是与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息息相关的文字。
“羊道”系列已获奖项
2009年 第一届在场主义散文新锐奖
2010年 第九届上海文学奖
2011年 年度人民文学奖
2012年 第二届朱自清散文奖
内容简介
“羊道”系列是李娟与哈萨克牧民扎克拜妈妈一家共同生活、历经寒暑跋涉后,在几年时间内陆续写下的文字,共分三卷。《羊道:春牧场》是第一卷,讲述的是在发生在春牧场的故事。在李娟笔下,这支也许是世界上仅存的、真正意义上的游牧民族的生存景观得以呈现。这是一种与大自然生死相依,充满了艰辛、苦难而又自有其尊严与乐趣的古老生活。李娟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这些世界角落的人和事:“所有的文字都在强调他们的与众不同。而我,我更感动于他们与世人相同的那部分。那些相同的欢乐,相同的忧虑与相同的希望。”
作者简介
李娟,1979年生于新疆奎屯建设兵团。出版有散文集《九篇雪》、《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走夜路请放声歌唱》、《冬牧场》。曾获天山文艺奖、在场主义散文提名奖及新锐奖、上海文学奖、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等。现供职新疆喀纳斯景区。 “羊道”系列是李娟与哈萨克牧民扎克拜妈妈一家共同生活、历经寒暑跋涉后,在几年时间内陆续写下的文字,共分三卷。这是第一卷,讲述的是在发生在春牧场的故事。在李娟笔下,这支也许是世界上仅存的、真正意义上的游牧民族的生存景观得以呈现,这是一种与大自然生死相依,充满了艰辛、苦难而又自有其尊严与乐趣的古老生活。李娟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这些世界角落的人和事:“所有的文字都在强调他们的与众不同。而我,我更感动于他们与世人相同的那部分。那些相同的欢乐,相同的忧虑与相同的希望。”
精彩书评
羊道是飞于山河之上和隐于草芥之中的文字,李娟在此证明她的宽广绵长。她以未经损伤的完美钝感在羊道中确立了齐物论的世界:万事万物皆是新鲜庞大,人间小事同于世界大战。阅读这个世界,让人纠结于心智上的优越与羞惭。 ——李敬泽
打开李娟的书,迎接自然之魂。 ——陈村
想象一下会织毛衣的蜻蜓,会泡方便面的蜜蜂或者爱嚼口香糖的蝉。李娟就是这样,她让日常生活很童话,也让童话变得日常。多少奇观和平淡,李娟都一视同仁地搜刮了去,摇一摇晃一晃,成了她送给你的万花筒。 ——史航
李娟个子瘦小,在新疆广阔的旷野中更是显得微小。但是她体内有着骆驼般的能量,这能量来自于她真的艰难地生活在这里,不是体验不是旅游。这能量遇见天才的感受和写作能力,成就了这本书,成就了这个神奇的世界。幸好有李娟,她是一个奇迹。 ——桑格格
时空广大,相隔千年或者相去万里,月光底下苏轼在赤壁跟朋友扣船而歌,李娟在大戈壁的腹地深处无事点几枝烟花,都只为自己欢喜,文学不外如此。我偶然看到了这光,心中一动,别 无他事,但要说它一声,“哎,在这儿呢,看见了”。 ——柴静
目录
荒野来客
小小伙子胡安西
马陷落沼泽,心流浪天堂
每天一次的激烈相会
要过不好不坏的生活
沙吾列漫无边际的童年时光
大风之夜
对阿娜尔罕的期待
涉江
向北的路
最最热闹的地方
客人们
“可怜”的意思
和卡西帕的交流
城里的姑娘阿娜尔罕
骆驼的事
孩子窝的塔门尔图
羊的事
哈拉苏:离开和到达的路
可可仙灵
路上的访客
盛装的行程
美妙的抵达
精彩书摘
我们制作自己食用的干酪时,仍以手工脱脂。牛奶在查巴袋里充分发酵后,妈妈用一个套着木头圆盘的长棍伸进袋口,用力地上下撞击这种黏乎乎的液体。脂肪与水分在成千上万遍的撞击下渐渐分离开来,一块一块的油脂浮在奶液表层。这时的酸奶更酸了,并且质地稀薄。捞起油脂后,剩下的脱脂奶倒人大锅煮啊煮啊,很久后,水中浮起了像干酪素似的颗粒。把它们篦出来,渐渐凝为柔软的浆块。妈妈用一截毛线细心地切割,一块块捏成手掌心大小。又轻轻拍去每一块上的残屑,光洁地放入盆中,再端到架子上晒。晾干后就成了滋味无穷的胡尔图。 捶酸奶实在是累人的话,由于中途中不能停止,我、妈妈和卡西三个有时会交替着捶。若捶了很长时间还是没动静,妈妈便把酸奶倒进大锡锅里加温,再倒回袋子里继续捶。大约温度高了就容易分离一些吧?但卡西这家伙懒极了,遇到这种情况,直接往查巴袋里倒热水。 而且这家伙极没耐心,捶半天看不出油,便嘱咐我接替着捶,她跑去上游的沙里帕罕妈妈家找妈妈回家,让她看看哪里出了问题。结果这一去就老半天,也不晓得喝了几碗茶。等母女俩回来后,我已经捶出油来了。 在制作奶酪的过程,这家伙从头吃到尾。分离奶油时,一边捶,一边用手指把溅在查巴袋口上的酸奶或奶油揩下来吮掉。等脱完脂,煮出奶酪浆时,又用锡勺在沸腾的浆液上漂过,然后舔吃勺底粘着的油脂。篦出糊状物后,又用暖瓶盖子先盛半盖子糊糊喝起来,还用野葱蘸着这种糊糊吃。直到奶酪糊沥成了固体,开始晾晒了,还一边晾,一边把粉屑扫人手心倒进嘴里……看得连我也想吃了…… 后来。我尝了一块湿奶酪,很酸,很香,奶味里还有一股淡淡的豆腐味儿。 至于分离出来的奶油,妈妈把它们装进一个红色塑料桶里,盖上盖子,放在阳光下加温发酵。很快,它们就从稀奶油状态变成了黄澄澄的黄油!质地也非常结实了。但她把这黄油又腾回了查巴袋,继续捶。捶了很久,再掏出来,用一块纱巾裹着油块,带到山下,浸进冰凉的溪水里,用力又挤又揉。使之越发结实,贮存的时间更久一些。 我以为洗完之后就算最终完成了。可妈妈又放回了红桶里,继续发酵。第二天再次用冷水大洗一通,这才往油里和进细盐,拌匀了,贮存起来。 ……
前言/序言
《羊道:春牧场》——一曲关于生命、季节与坚守的史诗 羊道,一个古老而充满力量的名字,它不仅仅是一条路径,更是无数生命世代传承的生存轨迹,是自然法则与人类智慧交织的深刻印记。《羊道:春牧场》便以这片承载着希望与生机的土地为背景,为你徐徐展开一幅壮阔而细腻的画卷,讲述在那片古老而纯净的土地上,生命如何以其顽强的姿态,在春天的召唤下,奏响属于自己的凯歌。 本书并非仅仅聚焦于羊群的迁徙,它更是一次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探索,一次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赞歌。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当第一缕春风拂过沉睡的大地,唤醒万物生机之时,《羊道:春牧场》的故事便由此展开。你将跟随一群朴实而坚韧的牧民,他们世世代代守护着这片牧场,将祖辈传下来的智慧与技艺,一丝不苟地传承下去。这不仅仅是关于放牧,更是一种对土地的敬畏,对生命的珍惜,对自然的顺应。 春的序曲:生命的力量在萌动 书页翻开,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那是春天的味道,夹杂着泥土的芬芳,青草的嫩芽,还有远处雪山融水带来的甘冽。在漫长的冬日之后,大地终于脱下了银装素裹,露出沉寂许久的色彩。《羊道:春牧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初临的景象。枯黄的草甸开始泛起点点绿意,那是生命顽强萌动的信号。山坡上,潺潺的溪流汇聚成奔腾的河水,滋养着干涸的土地。空气中弥漫着解冻的气息,以及一种难以言喻的希望。 牧民们如同蛰伏了一整个冬季的生灵,也开始变得活跃起来。他们精心准备着一年一度的春季牧场转移。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迁徙,它蕴含着无数的考量与准备。帐篷需要修补,牲畜需要喂养,牧草的生长状况需要观察,甚至连天气预报,在没有现代科技的年代,也需要依靠经验与对自然的细微感知。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牧民们的智慧与汗水。 羊群的律动:生命的脉搏在跳动 羊群,是这片土地上最活跃的生命。它们是牧民们赖以生存的依靠,也是草原上最灵动的音符。《羊道:春牧场》将羊群的生命力刻画得淋漓尽致。你看,它们抖擞着身上的绒毛,好奇地打量着这个焕然一新的世界。它们急切地想要品尝到第一口鲜嫩的青草,那种对食物的渴望,对生存的本能,被作者捕捉得真实而动人。 牧民们与羊群之间,存在着一种超越语言的默契。一声呼唤,一个手势,甚至是一个眼神,都能让羊群乖乖听从。牧羊犬,更是忠诚的伙伴,它们矫健的身影在羊群周围穿梭,既是守护者,也是协调者。你仿佛能听到羊群咩咩的叫声此起彼伏,那是它们在用最原始的方式表达喜悦,表达对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的赞美。 作者在描写羊群的活动时,运用了极其生动的语言。羊毛在阳光下闪烁着柔和的光泽,羊蹄踏在泥土上发出沙沙的声响,它们在草地上奔跑嬉戏,在溪边饮水,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那么和谐。这种自然的生命律动,构成了一幅幅充满活力的画面,让你仿佛置身于那片广阔的草原之中,与羊群一同感受着春天的馈赠。 牧民的生活:坚韧与智慧的传承 《羊道:春牧场》不仅仅是关于自然风光,更是关于生活在其中的人的故事。牧民们,他们的生活看似朴实无华,但却蕴含着深厚的智慧与坚韧的品格。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他们学会了与风雨搏斗,学会了尊重自然,学会了依靠集体的力量。 书中,你将看到牧民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搭建帐篷,整理牧具,为牲畜搭建临时的遮蔽所。他们分工明确,互相协作,如同一个紧密的整体。他们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但眼神中却闪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作者通过对牧民日常生活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他们淳朴的民风和深厚的文化。他们会围坐在篝火旁,唱着古老的歌谣,讲述着祖辈的传说。他们会在劳作之余,分享着食物,交流着经验。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以及对传统的坚守,是这个故事最动人的部分之一。 春牧场的挑战:自然的考验与生命的韧性 然而,春天并非总是温和的。草原上的天气变幻莫测,突如其来的风雪,可能让前期的准备功亏一篑。春雨也可能来得急促而猛烈,让道路泥泞,使得迁徙变得更加艰难。《羊道:春牧场》并没有回避这些挑战,反而以真实而客观的态度,展现了牧民们如何应对这些自然的考验。 当风雪来袭,牧民们会立刻行动起来,将牲畜赶入遮蔽处,用身体为它们抵挡寒冷。当道路泥泞,他们会齐心协力,为牲畜开辟出一条安全的通道。他们会在最艰难的时刻,互相鼓励,互相支持,用顽强的生命力,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 这种挑战与克服的过程,正是生命韧性的体现。在自然的巨大力量面前,人类显得渺小,但正是这种渺小,才更加凸显了人类不屈不挠的精神。书中对这些挑战的描写,并非渲染苦难,而是展现了生命在逆境中蓬勃的张力,以及在困境中迸发的智慧与勇气。 生命之环:循环与繁衍的永恒乐章 《羊道:春牧场》不仅仅讲述了春天的故事,它更是描绘了生命循环的宏大画卷。当春天到来,万物复苏,不仅是青草生长,羊群也迎来了繁殖的季节。小羊羔的出生,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新的生命力,也为牧民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作者对小羊羔的描写,充满了爱与怜惜。它们依偎在母羊身边,发出稚嫩的叫声,笨拙地迈着小步,探索着这个世界。它们的每一次成长,都牵动着牧民们的心。这种生命的延续,这种血脉的传承,是草原上最动人的景象之一。 从春天的萌芽,到夏天的繁盛,再到秋天的收获,以及冬天的沉寂,生命在这个广袤的草原上,以一种自然而永恒的节奏循环着。《羊道:春牧场》便是这首生命之歌的第一乐章,它为你奏响的是关于希望,关于成长,关于生命不息的序曲。 结语:一次心灵的洗礼 《羊道:春牧场》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你暂时远离喧嚣的都市,走进那片宁静而纯净的土地,感受自然的伟大,体味生命的真谛。它让你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思考如何在现代文明中,保留一份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这本书,不是冰冷的文字堆砌,而是有温度的故事。它用最朴实,最真挚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关于生存,关于传承,关于生命力量的宏大叙事。它让你在阅读中,仿佛闻到了草原的青草味,听到了羊群的咩咩声,感受到了春风拂过脸颊的温柔。 《羊道:春牧场》,它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是一扇窗,为你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它是一面镜子,让你看到生命最本真的模样;它是一次远行,带你踏上一段难忘的心灵之旅。翻开它,你将与一群最可爱的人,一同经历一场关于生命、关于春天的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