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鬍適與魯迅、馮友蘭、林語堂、吳稚暉、趙元任、梁漱溟、錢玄同等學人,在思想發展上亙古未有的碰撞與融閤,為新文化運動開拓瞭廣闊的領域。大師之間的交鋒、失和與恩怨,從一定角度展現瞭百年來中國思想界的曆史背景及其演變曆程。《光焰不熄:鬍適思想與現代中國》匯集作者關於鬍適研究的厚重成果,為以上話題提供瞭一個觀照路徑,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內容簡介
《光焰不熄:鬍適思想與現代中國》在中國現代思想史上,鬍適作為新文化運動的一麵旗幟,占有不可動搖的領袖地位。20世紀上半葉,鬍適與魯迅、馮友蘭、林語堂、吳稚暉、趙元任、梁漱溟、錢玄同等學人,在學術路徑的取捨上産生瞭亙古未有的碰撞與融閤,為新文化運動開拓瞭廣闊的學術領域。鬍適作為當時“暴得大名”的學者,他的政治思想、學術觀點與魯迅、馮友蘭、梁漱溟等人究竟有哪些異同,一直是學界普遍關注但至今未有定論的問題。周質平先生任教於普林斯頓大學東亞係,多年來緻力於鬍適思想的研究及鬍適著述的整理工作,是海內外公認的研究鬍適的專業學者。在《光焰不熄:鬍適思想與現代中國》中,作者通過考證相關史料,對以上問題提齣瞭自己的觀點,對於現代中國背景下的鬍適思想進行瞭深刻的闡述與總結。
作者簡介
周質平,1947年生於上海,1970年東吳大學中文係畢業,1974年東海大學中文所碩士,1982年美國印第安納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現任普林斯頓大學東亞係教授。研究領域包括:中國近現代思想史,晚明文學與思想。著有Yuan Hung-tao and the Kung-anSchool,《公安派的文學批評及其發展》,《鬍適的情緣與晚境》、《鬍適叢論》、《現代人物與思潮》、《儒林新誌》等;;主編《國史浮海開新錄:餘英時教授榮退論文集》、《鬍適早年文存》、《鬍適未刊英文遺稿》、《鬍適英文文存》等。鬍適早年文存》、《鬍適未刊英文遺稿》、《鬍適英文文存》等。
目錄
增訂版自序:光焰不熄
2002年版原序
鬍適與魯迅
序論:捧魯與批鬍
交誼:由閤作到分歧
從白話文到新詩
結語
鬍適與馮友蘭
前言
中國哲學史
曆史·傳統·西化
結語
鬍適與林語堂
前言
從白話文到整理國故
信仰,宗教與科學
政治:熱腸與冷眼
海外的聲望及影響
結語:還其本來麵目
鬍適與吳敬恒
鬍適筆下的吳敬恒
評價的改變和提高
吳敬恒是個過渡性的人物
吳敬恒筆下的鬍適
鬍適何所取於吳敬恒
同中有異
最後的敬禮
鬍適與趙元任
鬍適筆下的趙元任
白話文
政治·社會·文化
婚姻·傢庭
結語
鬍適與梁漱溟
學術與事功
“認識老中國,建設新中國”
異中有同
結語
鬍適與錢玄同
序論
個性的異同
白話文運動
文字改革
古史考辨
鬍適論辛亥革命與孫中山
前言
對辛亥革命的評價
對孫中山的評價
鬍適的反共産思想
前言
鬍適反共産思想的哲學基礎
對共産勢力的錯估與低估
從思想史上反共産
對現實的直接批評
結語
“以文為史”與“文史兼容”:鬍適與林語堂的傳記文學
前言
鬍適筆下的傳記文學
比較鬍適與林語堂的傳記文學
鬍適文學理論探源
讀鬍適的《嘗試集》——新詩的迴顧與展望
鬍適的遊記
評鬍適的提倡科學與整理國故
鬍適所說的科學
科學方法與整理國故
科學與自然
為科學尋中國的根
結語
鬍適對民主的闡釋
前言
民主是一種生活方式
民主在中國的曆史基礎
民主政治是幼稚政治
結語
鬍適英文筆下的中國文化
前言
從邏輯到科學
民主與自由
婦女問題
中國在進步
結論
冷眼與熱腸——鬍適對政治的兩種態度
國界與是非——鬍適早期思想中的“愛國”
前言
《競業旬報》時期(1906—1910)
留學時期(1910—1917)
結語
超越不瞭“國界”的“是非”——鬍適對中國婚俗的態度
鬍適筆下的日本
在鄙夷和敬畏之間
中、日現代化的比較
日本的民族性
不念舊惡
鬍適的暗淡歲月
前言375
葛思德圖書館
維持學術紀律
結語
精彩書摘
鬍適與魯迅
序論:捧魯與批鬍
鬍適(1891—1962)與魯迅(1881—1936)是民國以來,在思想史及文學史上,影響最大的兩個人。他們都是學者兼為“社會活動傢”,錶現瞭知識分子對社會、政府、時局多方麵的關懷。他們經曆瞭中國曆史上最劇烈的變革時代,在中國近代的改革中,扮演瞭重要的腳色。他們早年都受過傳統的中國教育,20歲左右留學海外。鬍適去瞭美國,由農科改念哲學;魯迅去瞭日本,由醫學轉到文學。鬍適的這個改變,雖不像魯迅那麼戲劇化,因為看瞭幾張日俄戰爭的幻燈片,見到瞭中國人遭日本人砍頭的情形,而發憤要改變中國人的精神,作一個“心理”醫生;然而鬍適畢生的努力,也無非是為中國當時的“病癥”,開齣瞭他自己的處方。
就近代中國的學術史而言,鬍適是個多方麵開創新局的人物。在白話文運動上,他是“首舉義旗的急先鋒”,中國之有新詩,自鬍適的《嘗試集》始。在哲學史和文學史的研究上,他有《中國古代哲學史大綱》、《白話文學史》,這些都是開山的典範巨著;在小說研究上,有《紅樓夢考證》等十餘篇重要的學術論文,開一時古典小說研究之風氣;在禪宗史的研究上,作《荷澤大師神會傳》,校定敦煌唐寫本《神會和尚遺集》,並發錶有關禪學研究中英文論文多種,為中國禪學勾勒齣瞭可信的曆史發展。在新文化運動和社會改革中,鬍適也是一時之領袖,他提倡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的“實驗主義”,保持個人人格和思想獨立的“易蔔生主義”,主張婦女解放。在社會主義披靡中國知識分子的20年代裏,他堅持“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在30年代獨裁與民主的辯論中,他不因為中國經濟和教育的落後,而對中國走民主的道路,有任何懷疑。鬍適是繼梁啓超之後,中國思想界和學術界的領袖人物。
魯迅在學術上的貢獻,除瞭在小說史的研究和古小說的鈎沉上,有創新的建樹外,其他方麵是不能和鬍適相提並論的。但他的短篇小說創作卻為近代中國文學史創一新紀元,使中國的短篇小說徹底地擺脫瞭晚明《三言》《二拍》式的言情、公案、講史的布局,在故事中夾帶些輪迴報應、懲惡勸善等等的老套。魯迅的短篇小說,無論是故事的主題,人物的描寫,情節的安排,對話的運用,都開前人所未有之新局。不但反映瞭清末民初的中國社會,同時也預示瞭中國近代文學發展的方嚮。魯迅的小說超越瞭傳統小說勸善的道德命意,而是對人性、生命乃至於對民族性的反思。至今,中國短篇小說內容之深刻,文字之簡練,仍未有能超齣《呐喊》《彷徨》的。魯迅的短篇小說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是劃時代的,但這樣前無古人的“新”,卻又絲毫無礙其與晚清的小說在曆史上的係聯承繼。不像鬍適的新詩,創新有餘,而承繼不足,從舊詩到新詩有時不免讓人有斷層之感。新文學運動雖由新詩始,但其成績卻是體現在小說上。
在五四運動前後,鬍適和魯迅無論是對白話文的推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批判,他們的態度都是一緻的。可是在政治上,他們卻代錶瞭兩個不同的思想潮流:鬍適偏右,而魯迅偏左;一個崇尚美式的民主自由,一個相信俄共的社會主義。這點政治見解上的不同,終於使這兩個曾經同開風氣的人物,漸漸的由閤作而分歧,走嚮瞭兩個不同的方嚮。
魯迅辭世後所受到共産黨的“禮遇”是空前的。全集的一再版行,銅像的樹立,紀念館的落成,無一不是為魯迅的偶像化在鋪路。一個作傢可以受到黨和“最高領袖”數十年來毫無保留的歌頌,一方麵固然顯示瞭共産黨對魯迅的景仰,但在另一方麵,也說明瞭景仰的後麵,是有其政治上的意義的。換句話說,景仰與歌頌,在一定的程度上隻是一個假象,藉著歌頌魯迅的思想來打倒一些什麼,提倡一些什麼,纔是頌揚後麵的目的。
……
前言/序言
1901年梁啓超在日本寫《南海康先生傳》,首論“時勢與人物”。他對“人物”一詞的界定是“必其生平言論行事,皆影響於全社會,一舉一動,一筆一舌,而全國之人皆注目焉……其人未齣現之前,與既齣現之後,而社會之麵目為之一變,若是者庶可謂之人物也已。”用這個標準來評量鬍適的一生,鬍適無疑地是個“人物”。
鬍適在1917年迴到中國,提倡白話文,批判舊傳統,主張用科學的方法整理國故,齣版《中國古代哲學史》,《紅樓夢考證》等,為現代中國學術樹立瞭典範。對孝道,喪禮,婦女解放都提齣瞭改革的方案。他的影響從學術研究到日常生活,及於各個層麵。真可以說是“社會之麵目為之一變。”套句《象山學案》中的話,“天地間有個鬍適之便添得些子,無瞭後,便減得些子。”是一點不誇張的。
梁啓超在《時勢與人物》中,將人物分為“應時之人物”與“先時之人物”兩類:“應時而生者,其所誌就,其所事成,而其及身亦復尊榮安富,名譽洋溢。”若以這幾句話來描述鬍適迴國之後10年之間,在中國之際遇,大緻是不錯的。論者往往以“暴得大名”四字來刻畫鬍適初迴國時驟享大名,披靡一時的情況。這和梁啓超所論述“應時之人物”,若閤符節。
對於“先時之人物”,梁啓超的說法是“其所誌無一不拂戾,其所事無一不挫摺,而其及身亦復窮愁潦倒,奇險殊辱,舉國欲殺,韆夫唾罵”。用這幾句話來說明1949年到1979年,30年之間,鬍適在中國大陸所受到的批判、誣衊、歪麯和侮辱真是再恰當不過瞭。“舉國欲殺,韆夫唾罵”,不正是上世紀50年代,鬍適思想批判的寫照嗎?1955年由北京三聯書店齣版的8冊《鬍適思想批判》,將鬍適描畫成瞭“美帝國主義的走狗”,“蔣介石的禦用文人”,“中華民族的罪人”,連他的兒子鬍思杜都登報指責,鬍適是“人民的公敵”。1954年,周揚更為鬍適思想批判定調,說鬍適是“中國馬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的最早的,最堅決的,不可調和的敵人”,“企圖從根本上拆毀馬剋思主義的基礎”。鬍適五十年代在紐約的那段日子可以用“窮愁潦倒”概括之,而他在國內的際遇則不齣“奇險殊辱”。
而今我們迴看1950年代中國大陸對鬍適思想的批判,無非隻是一個政權集全國之力,對一個手無寸鐵的知識分子,進行長達數十年的誣衊和歪麯。但有趣的是被批判的,不但不曾被打倒,反而浴火重生。鬍適思想在上世紀80年代和中國人重見的時候,他的自由,民主,科學,理性,溫和,再度成為中國思想界久旱之後的甘霖。費盡心機要打倒、鏟除鬍適的思想,結果卻把一個在五四時期“應時之人物”,一變而成瞭“改革開放”初期“先時之人物”瞭。
這一改變,絕不是鬍適思想在那幾十年之中,有瞭飛躍,有瞭進步。恰恰相反的是,鬍適思想定型的很早,他不像梁啓超,“不惜以今日之我,難昔日之我”。鬍適四十歲之後,無論在學術上或政治上都少有新理論的提齣。然而鬍適由20世紀初期“應時之人物”,到80年代反而成瞭“先時之人物”,卻又實事俱在,究竟是什麼力量延續並光大瞭鬍適思想?
1949年之後,鬍適在中國苦心耕耘瞭30年的自由與民主,在一夜之間,摧毀殆盡。五四以來,多少知識分子辛辛苦苦培養起來的一點“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成瞭鏟除的對象。換言之,是1949年之後中國的封閉與獨裁使鬍適由五四時期“應時之人物”,一變而成瞭80年代“先時之人物”瞭。由此推論,不是鬍適思想進步瞭,而是中國社會倒退瞭。封閉與獨裁是滋生鬍適思想最肥沃的土壤,也是鬍適思想始終不過時最好的保證。
由於工作的關係,我經常往返於中國大陸、香港和颱灣,有機會和美國、大陸、港颱的學生談到鬍適的思想。對美國學生來說,鬍適所提倡的自由民主,隻是常識(commonsense),他們很難理解,這樣的“卑之無甚高論”,何以竟能震動一時,開啓一個新時代。對颱灣學生而言,鬍適隻是一個過氣的白話作傢和政論傢,他在國民黨統治時期的直言、敢言,衡之以今日的言論尺度,都不免失之“溫吞”,很難激動颱灣少年人的心。至於五四時期鬍適意氣風發的言論,對80後、90後的颱灣青年來說,都已是遙遠的“中國上古史”。他們兩手一攤,肩膀一聳,來一句,“這和我們颱灣人有什麼關係呢?”無論是美國學生也好,港颱的學生也好,鬍適,毫無疑問的已是一個過去的人物。
但和中國大陸學生談鬍適,他們還有許多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新鮮感。讀到鬍適1919年的《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中的這幾句話:因為愚昧不明,故容易被人用幾個抽象的名詞騙去赴湯蹈火,牽去為牛為馬,為魚為肉。曆史上許多奸雄政客,懂得人類有這一種劣根性,故往往用一些好聽的抽象名詞,來哄騙大多數的人民,去替他們爭權奪利,去做他們的犧牲。
我相信,隻要是經過“反右”和“文革”那一代的中國人,看到這樣的文字,不能不在心中激起深沉而恒久的震撼。“主義”和“革命”這兩個字,不知害死瞭多少中國人!鬍適在《介紹我自己的思想》一文中說,“被孔丘、硃熹牽著鼻子走,固然不算高明;被馬剋思、列寜、斯大林牽著鼻子走,也算不得好漢。”今天迴看這幾句話,依舊是光焰常新。
光焰不熄:鬍適思想與現代中國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挺好的 看這應該是正版 還會迴購!
評分
☆☆☆☆☆
評分
☆☆☆☆☆
對這本書很感興趣,看後追評
評分
☆☆☆☆☆
我是個擼粉。周質平居然說魯迅正因為瞧不起勞苦大眾纔寫瞭《阿Q正傳》(第一篇鬍適與魯迅)。我很無語。他一定要把鬍適魯迅林語堂分個高下,一定要說他們比魯迅強!真是可悲!
評分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
在這個日子裏,我將“文革”受難者的心靈史— —《一百個人的十年》最後的篇章完成,畫上瞭終結的句號。這是一束帶血的花,我把它放在曾經埋葬瞭一代人理想與幸福的“文革”墳墓上,並站在冷冰冰的墓前沉默不語,耳朵裏卻響著我采訪過的那些人如泣如訴的述說,這聲音愈來愈響,頃刻變成那時代如潮一般巨大而悲涼的轟鳴。
評分
☆☆☆☆☆
從鬍適私人檔案保存的來往書信中,我們可以看到,與其通信的人,從政治派係來分,既有國民黨的黨政軍要人,如蔣介石、汪精衛、蔡元培、吳稚暉、鬍漢民、廖仲愷、李宗仁、張學良等人;也有共産黨的領導人,如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周恩來、惲代英、瞿鞦白諸人;還有一大批社會知名人士和中間派代錶,如梁啓超、馬君武、林長民、丁文江、章士釗、張君勱、張東遜、梁漱溟、楊杏佛等。如要將其通信對象開列齣一份名單,幾乎可以說攬括瞭當時活躍在政治、文化領域影響力較大的重要人物。這不過是1949年以前鬍適的通信來往對象,與鬍適英文通信的外國人尚不在其中。1958年鬍適去颱北任“中研院”院長,其所交往的對象則包括瞭颱灣政界、學界的主要人物。許多青年學生也沒放過這一難得的機會,拜訪的人趨之若鶩,“狂人”李敖當年即是鬍適的一個“粉絲”。
評分
☆☆☆☆☆
當然,並不是與鬍適書信往來者都為鬍適的朋友,或者說要好的朋友,其中不乏構怨、甚至為“敵”者。無論是友是敵,他們都構成鬍適的人際世界。鬍適的交往人士如此之多,以至我們要開列齣一份完整的鬍適交往名單,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如要確定誰是鬍適的朋友,誰是鬍適的敵人,甚至誰是鬍適的真正朋友,誰是鬍適的酒肉朋友,不下一番研究功夫,則更是一件難以辦到的事。
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