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狂者精神

中国文化的狂者精神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梦溪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38289
版次:1
商品编码:10970961
品牌:三联书店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2-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36
字数:63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狂”是个多义词,以之衡人,则郑玄解作“倨慢”,《南齐书》“五行志”定义为“失威仪之制,怠慢骄恣,谓之狂”,以及《韩非子》“解老”所说的“心不能审得失之地,则谓之狂”,都是符合词义本相的直解。
中国古代论人论事涉“狂”的案例甚多,褒贬抑扬,各攸所当。《淮南子》“诠言训”说:“倍道弃数,以求苟遇,变常易故,以知要遮,过则自非,中则以为候,门行缪改,终身不寤,此之谓狂。”未免流于繁琐。而该书同篇又云:“凡人之性,少则猖狂,壮则暴强,老则好利。”这是根据年龄增长所引起的性格变化,来判定一个人的狂与不狂,一说而已。

内页插图

目录

引言
一 孔子狂狷思想的革新意义
二 秦汉时期的狂直和佯狂
三 魏晋士人的诞狂和“理傲”
四 从“竹林”到“田园”到“禅林”
五 李白和唐代的诗狂
六 苏东坡的诗狂和酒狂
七 李卓吾“豪杰必在于狂狷”说
八 王阳明的“狂者胸次”和“圣狂”
九 袁宏道论“狂”为“龙德”
十 狂者精神在清代的匿迹和销声
十一 清末民初到五四的顿狂与敛退
十二 狂之两忌:“狂妄之威”和“举国皆狂”
后记
注释

精彩书摘

魏晋的玄远任达狂诞之风,一直持续到南北朝尚有风流余绪存焉。陶渊明的归隐田园,未尝不是此一风气的一个归结点。
《文心雕龙》“明诗篇”说:“江左篇制,溺乎玄风,嗤笑徇务之志,崇盛亡机之谈。袁孙已下,虽各有雕采,而辞趣一揆,莫与争雄,所以景纯《仙篇》,挺拔而为俊矣。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此近世之所竞也。”其中关于南朝宋初的“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一语,指的就是此种风气转变情形。所以陈寅恪先生认为,陶渊明的思想是“承袭魏晋清谈演变之结果”。但陶的思想属性,寅老以为是“外儒而内道”,而与佛教学说没有多少关联。
陶渊明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他已经从名教与自然的撕裂纠缠中走了出来,既不必像山涛那样在“宫阙”和“竹林”之间两厢和悦,也无须如向秀一般始离而后附。阮籍似的一面竭力冲破名教的网罗,一面得到“大将军”暗中保护的尴尬,也不必了。他回归到了可以使自己安身立命的“田园”。魏晋南北朝时期士人由“魏阙”到“竹林”再到“田园”的精神寻游路向的转变,不仅是生活道路的转变,也是个体生命的归宿和精神理想栖居之所的转变。如同寅恪先生所说,陶渊明的“非名教之意仅限于不与当时政治势力合作,而不似阮籍、刘伶辈之佯狂任诞”。
当时的士人其实还有另外的精神栖居点和归宿,这就是佛教和道教。南北朝是佛教大行其道的时期,此一新信仰同样可以让士人得到哪怕是瞬间的安宁。南朝由东晋而宋而齐而梁而陈,二百七十二年的时间,五易朝纲,对浮屠的笃信始终未尝有变。梁朝之武帝萧衍甚至宣布佛教为国教,自己则三舍其身,这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北朝虽然出现了北魏太武帝和北周的武帝两次毁佛的举动,但为时甚暂,并未从根本上影响佛教在北朝的发展。
……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下面引一段作者自己的观点“中国文化里面长期存在狂者精神的传统。所以然者,由于中国很早就有健全的文官制度,有“处士横议”的传统,有“游”的传统,有“侠”的传统,有自由文人的传统,有浪漫的诗骚传统,有绘画的大写意传统,有书法的狂草传统等等。这些人文艺事的固有性体都与“狂”有不解之缘。而儒家的圣人理想,道教和道家的崇尚自然,佛教禅宗的顿悟超越,又为狂者精神的构建供给了理念和学说的基础。先秦的士狂,魏晋的诞狂,唐代的诗狂,明代的圣狂,是狂者精神在不同历史段落的特异呈现。但清代以后,狂者精神已经逐渐消退。四十年的武力征伐(1644年入关到康熙二十二年平定三藩),百年的文字狱(顺治十六年的庄廷龙修《明史》案到乾隆五十三年贺世盛的《笃国策》案,中间经过128年的时间),知识人士欲言无声,狂的社会条件没有了,狂的心理基础也不存在了。

评分

第9集

评分

晚清民国以来的现代化浪潮,也没为士之能狂预留多少地盘。20世纪是中国泛科学主义的时代,而科学天生能够止狂、制狂。虽然科学家本身也需要狂者精神,但科学以外的“一事能狂”者,在强势的科学面前,未免自惭无形。何况战乱和流离,同样是狂者精神的杀手。战争都疯了,文化便失去了张扬个性的余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后,除了个别高等学府偶尔能看到他们孤独的身影,社会政治结构和文化秩序里面,已经没有狂士得以生存的机会。辜鸿铭留着前清的辫子游走于未名湖畔,黄侃在讲堂上的“即兴骂学”,刘文典当面向总统争夺教育独立的礼仪称谓,傅斯年因反对政府腐败与委员长拍案相向,梁漱溟和领袖吵架,都不能看作是狂的本义的价值彰显,只不过是文明社会个人权利的一种正当表达而已。

评分

p18倒h7,“可与东方所为比”应为“可与东方朔为比”。

评分

《中国文化的狂者精神》这本书有名堂,一句话形容:文人自在杀气!

评分

打开书本[SM],[ZZ]装帧精美,纸张很干净,文字排版看起来非常舒服非常的惊喜,让人看得欲罢不能,每每捧起这本书的时候 似乎能够感觉到作者毫无保留的把作品呈现在我面前。 [BJTJ]作业深入浅出的写作手法能让本人犹如身临其境一般,好似一杯美式咖啡,看似快餐,其实值得回味 无论男女老少,第一印象最重要。”[NRJJ]从你留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中,就可以让别人看出你是什么样的人。[SZ]所以多读书可以让人感觉你知书答礼,颇有风度。 多读书,可以让你多增加一些课外知识。培根先生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不错,多读书,增长了课外知识,可以让你感到浑身充满了一股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激励着你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成长。从书中,你往往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使你不断地改正错误,摆正自己前进的方向。所以,书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多读书,可以让你变聪明,变得有智慧去战胜对手。书让你变得更聪明,你就可以勇敢地面对困难。让你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你又向你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迈出了一步。 多读书,也能使你的心情便得快乐。读书也是一种休闲,一种娱乐的方式。读书可以调节身体的血管流动,使你身心健康。[QY]所以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也是一种无限快乐的事情。用读书来为自己放松心情也是一种十分明智的。 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知识和智慧。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为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好的、扎实的基础!读书养性,读书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温文尔雅,具有书卷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写文章就才思敏捷;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只要熟读深思,你就可以知道其中的道理了;读书可以使自己的知识得到积累,君子学以聚之。总之,爱好读书是好事。让我们都来读书吧。 其实读书有很多好处,就等有心人去慢慢发现. 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让你有属于自己的本领靠自己生存。 最后在好评一下京东客服服务态度好,送货相当快,包装仔细!这个也值得赞美下 希望京东这样保持下去,越做越好

评分

一本字数不太多的书,列举人物稍嫌寡淡。愚以为这本书就不应该精装,而应该简简单单平平淡淡弄个平装。精装书适合经典书,如果是不那么经典的书,人们想把书破坏都要费好大的劲。放在传统文化里,名实不符的事物也是不守“礼”的。这番话没有想对刘教授不敬的意思,冒犯之处请海涵。我只是想说,现在的书大多是精装,16开,过分了。

评分

这是一本梳理中国文化狂者精神的草案,也就是未定稿,刘先生明智得很,抛出的砖让人知道这砖还真是无数狂士的珠玉之身捏合而成,有模有样,可爱非常。既然已经有了引玉之论,那么剩下的便是各行各业,至少是文学、艺术、哲学、史学等行当都该行动起来,循着刘先生溯源而上的那股劲头,探究和梳理一下那本就存在而为我们千百年所忽视和隔膜甚久悬想垂泪的狂者精神,不同领域工种有异,狂态也不同,狂原本为一精魂,化身千万,就有了千姿百态,这千姿百态的狂者之花开了已经上千年,面对这些或者已经零落成泥或“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的花朵,我们怎能忍心让她们经年寂寞,而且“无主”,那已经不能说是可惜,而是不能原谅。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