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中国近现代外交史资料选辑》后,心中感慨万千,仿佛穿越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这本书不仅仅是一堆冰冷的史料堆砌,更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那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如何在列强的夹缝中挣扎求存,又如何孕育出走向独立自主的强大力量。 我尤其对其中关于甲午战争前夕,中国与日本之间一系列外交斡旋的资料印象深刻。那些来自总理衙门、驻日公使馆的奏折、电报,字里行间都透着当时的复杂局势。一方面是日本侵略野心的日益膨胀,另一方面则是清廷内部的犹豫不决、派系林立。看着那些详尽的外交谈判记录,我能感受到双方代表的心态博弈,感受到中国外交官在极端不利条件下的努力与无奈。书中收录的许多奏折,不仅仅是简单的事件汇报,更是对当时国家战略、民族命运的深刻反思,读来令人心惊,也引人深思。
评分这次阅读体验,可以说是对中国近代外交史的一次深度“沉浸式”体验。这本书就像一个精心搭建的舞台,而那些尘封已久的史料,则是舞台上的演员,它们用最真实、最朴素的语言,向我诉说着一个个鲜活的故事。 我最喜欢的是那些涉及中国早期参与国际组织,以及在国际舞台上争取权益的资料。例如,关于中国在万国邮政联盟、国际电报联盟等早期国际机构中的参与情况,以及为了争取平等地位所进行的努力。这些资料的珍贵之处在于,它们展现了中国并非完全被动地接受国际秩序,而是在努力寻找自身的位置,并在有限的条件下发出自己的声音。那些充满智慧和勇气的谈判片段,那些为了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而据理力争的瞬间,都让我对那个时代的中国外交官们肃然起敬。它们不仅仅是文字,更是民族精神的体现。
评分《中国近现代外交史资料选辑》带给我的,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对历史的全新理解。它让我看到,外交并非是高高在上的政治游戏,而是与国家命运、民族存亡息息相关的生动实践。 我常常会花很长时间去琢磨那些关于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与各国签订的各种条约、协定。尤其是一些关于“不平等条约”的废除或修改的谈判资料,充分展现了那个时代中国外交的艰辛与曲折。看着文件里反复出现的“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等字眼,我能深刻体会到中国人民在争取国家主权和独立方面付出的巨大代价。书中对这些谈判过程的详细记录,包括双方的诉求、妥协、甚至是一些暗地里的博弈,都让历史变得异常立体和真实。这不仅仅是研究,更是对民族屈辱与抗争的深刻记忆。
评分每次翻开《中国近现代外交史资料选辑》,我都仿佛置身于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亲历着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跌宕起伏。 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与其他同盟国之间外交合作的资料。那些记录着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政府在争取外部援助、统一抗日战线等问题上的复杂互动,以及与美、苏等国在外交上的磋商与协调,都为我们理解那段历史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视角。我看到,即使在战争最艰苦的岁月,中国依然在国际舞台上积极争取支持,努力争取民族解放。那些来自不同阵营的电报、会议纪要,展现了当时复杂的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斗争,也让我看到了中国人民在争取国际认同和支持方面的智慧与韧性。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深的感受,便是历史的厚重感和现实的启示性。翻阅这些泛黄的史料,我仿佛听到了历史的回响,看到了前辈们的奋斗轨迹。 其中有一部分资料,详细记录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与世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过程,以及在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等重大外交事件中的努力。这些资料让我看到,新中国是如何在经历长期的封闭之后,以全新的姿态走向世界,是如何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一步步争取到应有的国际地位。我看到了周恩来总理等老一辈外交家的高瞻远瞩和高超智慧,他们以坚定的原则和灵活的外交手腕,为新中国赢得了尊重和友谊。这些资料不仅仅是历史记录,更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
评分1.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 举行“和平会议”(巴黎和会)中的外交失 败。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 和平外交方针”,毛泽东形象的把它概括为“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 倒”。3.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 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 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 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原 则。4.1954年,中国首次一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 加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关于和平解决朝鲜语印 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5.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尼万隆 举行的万隆会议,周恩来在会上提出“求同存 异”方针。会后,中国与更多的非亚国家建立 了外交关系。6.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以压 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 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 法权益。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此后,中 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7.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缓和。中国外交有 了重大突破和转机。8.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 谈。9.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毛泽东抱 病会见尼克松。周恩来同尼克松举行会谈。双 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0.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1.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了建 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12.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 交僵局终于打破,我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13.2001年10月,中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 济合作组织第九届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4.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 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在 上海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半殖民地”这一概念首先是列宁提出来的,1915年《社会主义与战争》,首次提出中国为半殖民地国家;1916年以后又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进一步阐述:帝国主义时代的国家不仅有殖民地占有国、有殖民地,还有各种附属国,其中包括“形式上是独立的,实际上却被财政和外交方面的附属关系的罗网包围着”的半殖民地国家,如中国等。指出:殖民地半殖民地是帝国主义时代的产物。巴黎和会于一个小时前临时通知中国代表参加关于山东的发言,去,根本没有准备,不去就意味着放弃,所有代表都推辞了。顾维钧却机智地偷了日本代表的怀表,激怒了日本代表,顾以此比喻日本人欲强占山东的盗贼行为。而在历史中,顾维钧确有一段精彩的演说。
评分第五节 本票和支票
评分第二节 反垄断法
评分第一节 公司法概述
评分第四节 汇票
评分第二节 海上运输
评分第三节 票据抗辩与补救
评分第一章 公司法
评分第二节 环境保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