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之声:19世纪法国公共知识界大观 [Les Voix de la Liberte les Ecrivains Engages au xix Siecle]

自由之声:19世纪法国公共知识界大观 [Les Voix de la Liberte les Ecrivains Engages au xix Siecle]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法] 维诺克 著,吕一民 等 译
图书标签:
  • 法国文学
  • 19世纪文学
  • 公共知识分子
  • 思想史
  • 文化史
  • 自由主义
  • 社会批判
  • 启蒙运动
  • 浪漫主义
  • 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071633
版次:1
商品编码:1047792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当代世界学术名著
外文名称:Les Voix de la Liberte les Ecrivains Engages au xix Siecle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6-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自由之声:19世纪法国公共知识界大观》绝对是一部别具风采的法国19世纪知识分子史。理由是在后现代主义思想盘踞学界领地的现在,19世纪是一个常因充满狂热理想而让人诟病的世纪,然而作者依然用充满敬佩之情的笔调展示出这些精英知识分子对人类文明进程的不朽贡献,既让尘封的思想历史的时空,又提供了一种解读历史的新的视角。
   崇尚自由、身着男装的女作家乔治·桑,因患咽喉痛而蓄满胡须的雨果,陷于狂热偏执爱情中不能自拔的奥古斯特·孔德,一生仕途不顺而处处遭人奚落的司汤达……通过作者的生花妙笔,一个个隐藏在浩如烟海的僵化的史料背后的知识分子变成鲜活的人物回到了人们的阅读视野。作者就是这样将深邃的思想史与感性的生活融为一体,在铺陈法国19世纪精英知识分子生活常态的基础上,构建出他们不畏艰险勇于捍卫个人和集体的高原则——自由的图景。

内容简介

   血雨腥风的历史平台上,知识分子如何捍卫自由之原则?桎梏横行的年代里,怎样推进人类文明的进程?《自由之声:19世纪法国公共知识界大观》以动荡不安的19世纪的法国作为解读的背景,通过描述维克多·雨果、乔治·桑、马尔所克等活跃于各个时期的精英知识分子坚持不懈的斗争历程,彰显出法国专制体制下捍卫表达自由原则的艰难轨迹。风起云涌的斗争氛围、针锋相对的笔墨论战和悲欢离合的生活际遇交织成一幅既有生活质感又充满睿智思想内涵的历史画卷。

作者简介

米歇尔·维诺克(1937—)当今法国名列前茅的历史学家,以高产而作品又高质见称。曾长期担任巴黎政治学院历史学教授,现已从该校荣退。
维诺克的成名作是1970年与人合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975年,他在《杂志的政治史(1930—1950)》一书中对以《精神》杂志为阵地的知识分子群体展开了扎实的研究和透彻的分析。该书后来被视为法国知识分子研究的代表性著作。1997年,维诺克又出版了全面梳理与审视20世纪法国知识分子史的新作《知识分子的世纪》。该书出版后颇为畅销,并很快就荣获该年度法国图书大奖——美第奇奖。

目录

导言
第一编 从“百日”到七月王朝的倾覆
1.三位历史的追寻者:夏多布里昂、龚斯当与基佐
2.一位不屈服的保王分子
3.邦雅曼·龚斯当与自由主义反对派
4.人民的自由派:库里埃与贝朗瑞
5.基佐与“空论派的长靠背椅”
6.维克多·雨果:向左转的浪漫主义
7.1830年革命
8.上帝与自由
9.圣西门的时代
10.亨利·贝尔:法国领事
11.法郎斯泰的乌托邦
12.托克维尔在美洲
13.巴尔扎克创办《巴黎评论》
14.欧仁·苏揭开《巴黎的秘密》
15.“创造”了工人阶级的女子:弗洛拉·特丽斯当
16.“全身心投入政治的”乔治·桑
17.亨利·海涅、卡尔·马克思:在巴黎的德国人
18.蒲鲁东致信“亲爱的马克思先生”
19.米什莱、基内与密茨凯维奇:在法兰西公学喧哗
20.通过历史回归革命:拉马丁
21.基佐的失败

第二编 从1848年革命到第二帝国的终结
22.1848年:人人出场
23.维克多·雨果成为共和派
24.奥古斯特·孔德的遗嘱
25.官司缠身的福楼拜与波德莱尔
26.路易·弗约:“基督的田径运动员”
27.《悲惨世界》的冲击
28.勒南引爆炸弹
29.蒲鲁东的离别
30.皮埃尔·拉鲁斯出版《大词典》
31.埃德加·基内,共和国与恐怖统治
32.普雷沃斯特-帕拉多尔归顺自由帝国
33.《路灯》对拿破仑三世的致命抨击

第三编 从普法战争到雨果逝世
34.可怕的年份:1870-1871
35.泰纳与勒南反思法兰西
36.路易丝·米歇尔成为传奇中人
37.新闻宣告自由!
38.左拉:不情愿的社会主义者
39.衰落的大环境
40.维克多·雨果:至高荣誉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精彩书摘

第一编 从“百日”到七月王朝的倾覆
1815年3月1日,拿破仑在儒安湾登陆。
1815年6月18日,滑铁卢之战。
1.三位历史的追寻者:夏多布里昂、龚斯当与基佐
巴黎不久只流传着一个消息:他回来了!1815年3月1日,已被打败他的人打发到厄尔巴岛的拿破仑,在贝特朗、康勃罗纳与德鲁奥将军的陪伴下,率领600名亲兵抵达邻近戛纳的儒安湾,为了重新征服法国与向欧洲挑战,善于操纵舆论的拿破仑宣称自己要为他的军队复仇,同时要恢复通过大革命获取的自由。国民们为之激动不已,而不安之情却在侵袭维也纳会议。在这一会议上,君主们与大臣们正致力于在历经使他们颤抖的23年战争之后重建王朝统治的欧洲。
为了到达首都,皇帝没有重新登上罗讷河谷——因为在1814年4月由此出发前往厄尔巴岛时,他已经感受到了它的敌意——而是取道阿尔卑斯山区的崎岖小路。他在这条路上所经过的每一个市镇都对他抱以热烈欢迎。在1814年被反法联盟扶上法国王位的路易十八力图以大军来对付拿破仑,结果却白费力气,因为这些部队已同拿破仑近卫队的老兵们和好,而它的军官们亦在弃战。……

前言/序言

  《自由之声:19世纪法国公共知识界大观》对现代科学方法论和自然科学哲学的一些中心论题提供一个导论。为了适应篇幅有限的情况,我决定对有限的重要论题作较详细的论述而不是就广泛的主题泛泛而论。虽然《自由之声:19世纪法国公共知识界大观》在性质上是一本基本读物,但我力求避免误导的过分简化,并且我还提出现时的研究和讨论的课题中的某些尚未解决的问题。
  对于那些想对这里已经讨论过的问题作更充分的探讨或者想要了解科学哲学的其他问题领域的读者们,他们会发现在《自由之声:19世纪法国公共知识界大观》末尾的简短目录中有有关进一步读物的建议。
  《自由之声:19世纪法国公共知识界大观》的实质性的部分是在1964年写的,那是我在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Center for Advanced Study in the Behavioral Sciences)当研究员的最后的几个月,我乐于对得到这个机会表示我的谢意。
  最后,我衷心感谢本丛书的编辑,Elizabeth和Monroe Beardsley的有价值的建议以及Jerome B.Neu在阅读校样和准备索引方面的有效帮助。

《自由的回响:19世纪法国的启蒙与激辩》 19世纪的法国,是一个风起云涌、思想激荡的时代。在革命的余烬尚未完全散去,社会变革的浪潮此起彼伏的背景下,知识分子作为时代的瞭望者与发声者,以笔为剑,以思想为翼,在公共领域掀起了前所未有的辩论狂潮。本书旨在深入探究这一时期法国公共知识界的独特面貌,描绘那些以文字丈量时代、以思想启迪民智的先驱者们,以及他们所处的宏大叙事与具体语境。 时代背景:变革的熔炉 19世纪的法国,经历了从拿破仑帝国到君主复辟,再到七月王朝、第二共和国直至第二帝国等一系列政权更迭。每一次政治动荡都伴随着深刻的社会变革,工业革命的推进、城市化的加速、工人阶级的兴起、民族主义的勃兴,都在重塑着法国的社会肌理。与此同时,启蒙思想的遗产仍在深刻影响着知识分子,自由、平等、博爱等理念成为他们思考社会问题、批判现实的出发点。在这种复杂多元的时代背景下,公共知识界不再仅仅是沙龙中的智力游戏,而是与社会现实紧密相连,成为影响政治走向、塑造社会观念的重要力量。 知识分子的角色:思想的火炬 在19世纪的法国,知识分子(intellectuels)这一概念逐渐形成并深入人心。他们并非游离于社会之外的书斋学者,而是积极介入公共事务,以其独立的思想和批判性的声音,成为社会变革的催化剂和道德良知的守护者。他们分布于文学、哲学、历史、法律、科学等多个领域,通过报刊杂志、书籍出版、公开演讲、沙龙聚会等多种形式,向公众传递他们的观点,参与到关于政治制度、社会公正、宗教信仰、道德伦理等一系列核心议题的讨论中。 从浪漫主义的抒情之声,到现实主义的社会批判;从科学理性主义的兴起,到对历史进程的深刻反思;从对普世价值的孜孜追求,到对民族命运的忧思忡忡,19世纪的法国知识分子展现出令人惊叹的思想活力和多元面貌。他们敢于挑战权威,质疑既定秩序,他们的声音,或高亢激昂,或低沉有力,共同构成了那个时代最动人的“自由之声”。 公共领域:思想交锋的舞台 19世纪的法国,公共领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报纸、杂志等大众媒体的蓬勃发展,为知识分子提供了广阔的传播平台。这些刊物不再只是少数精英的私人读物,而是深入社会各个阶层,成为公众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文学杂志、政治评论、哲学期刊、科学报告,都在各自的领域内激荡着思想的火花。 此外,咖啡馆、沙龙、文学社团等公共空间,也成为知识分子交流思想、形成共识、开展辩论的场所。在这些充满活力的社群中,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锋,激发了新的思想火花,塑造了公众舆论,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时的政治决策。这些公共领域的活跃,使得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再局限于象牙塔,而是真正地走入大众,参与到国家的命运之中。 核心议题:时代的脉搏 19世纪的法国公共知识界,围绕着一系列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与激辩: 自由与秩序的张力: 经历了革命的洗礼,如何平衡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是知识分子始终 grappling 的难题。他们讨论政治制度的优劣,对代议制、普选权、言论自由等议题发表看法,试图在混乱中寻找稳定的基石。 社会公正与贫富分化: 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繁荣背后,是日益加剧的社会贫富差距和工人阶级的困境。知识分子对贫困、剥削、社会不公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提出了各种改革方案,呼唤更加公正的社会。 理性与信仰的对话: 科学的进步挑战着传统的宗教权威,理性主义思潮盛行。知识分子在科学理性与宗教信仰之间寻求平衡,探讨人类精神世界的走向,以及道德伦理的根基。 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 在拿破仑战争之后,法国的民族认同经历重塑。知识分子既歌颂法兰西的荣耀,也反思战争的代价,同时,一部分人开始关注欧洲各民族的命运,探索国际合作的可能性。 艺术与文学的社会责任: 文学艺术在19世纪的法国扮演着重要的社会角色。知识分子讨论艺术的边界,思考文学是否应该反映现实、教育大众,以及艺术家应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 结语 《自由的回响:19世纪法国的启蒙与激辩》并非简单地罗列历史事件或人物传记,而是试图通过对19世纪法国公共知识界的细致梳理与深入分析,展现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思想深度、时代责任与价值追求。他们的声音,虽然来自不同的立场和观点,却共同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思想洪流,塑造了法国现代社会的精神面貌,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通过重温这段激荡人心的历史,我们得以更好地理解自由的含义,认识思想的力量,以及知识分子在塑造社会进程中所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着迷的地方在于,它不落俗套,没有将19世纪法国的知识分子描绘成高高在上的圣人,而是展现了他们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一面。作者通过大量的史料和文献,细致地勾勒出这些知识分子在不同时期、不同事件中的立场、动机和行为。我读到他们之间的惺惺相惜,也读到他们的唇枪舌剑;我看到他们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也看到他们在现实面前的挣扎和妥协。例如,书中对于龚古尔兄弟关于艺术与社会责任的探讨,让我看到了知识分子内部思想的碰撞和演变。他们并非铁板一块,而是有着各自的坚持和局限。这种 nuanced 的描绘,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也让历史更加鲜活。我感觉作者是一位非常善于把握细节的史学家,他能够从琐碎的史料中提炼出宏大的主题,并将它们串联成引人入胜的故事。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了19世纪法国思想的迷宫,让我收获了前所未有的认知。

评分

《自由之声》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真正的知识分子,他们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拥有为理想发声的勇气。《自由之声》带领我走进了一个充满激情与智慧的时代,19世纪的法国,知识分子不再仅仅是书斋里的学者,而是积极的社会参与者,是时代的良知。作者以其流畅的笔触,生动地展现了雨果、巴尔扎克、左拉等文学巨匠如何在政治斗争、社会改革中扮演重要角色,他们的文字不仅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对社会不公的控诉,对自由的呐喊。我尤其惊叹于书中对雨果在反对死刑运动中的投入,他用他的影响力,让更多人关注人权,关注生命的价值。这种将文学创作与社会责任感相结合的精神,在当下依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读这本书,不仅仅是回顾历史,更是汲取前行的力量。

评分

对于任何对法国历史和思想史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自由之声》这本书都绝对不容错过。作者在梳理19世纪法国公共知识分子的历史时,展现了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特的史观。他不仅仅关注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还挖掘了许多同样具有重要影响但可能被大众忽略的知识分子。我在这本书中看到了不同思想流派的碰撞,比如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论战,共和主义与君主制的较量。这些思想的交锋,正是那个时代社会变革的缩影。作者通过对这些知识分子之间复杂关系的梳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动态的思想生成和传播的过程。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思想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在社会互动和历史进程中不断演变和发展的。

评分

从这本书的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了19世纪法国知识分子那种不屈不挠、追求真理的精神。《自由之声》这本书,就像一本厚重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了19世纪法国公共知识分子群体的风采。作者并没有局限于对个别作家作品的解读,而是着力于描绘他们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角色,如何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通过报刊、沙龙、政治活动等多种渠道,发出自己的声音,影响舆论,推动社会进步。我特别被书中对“公民责任”的强调所触动,这些知识分子,他们不回避社会问题,反而积极介入,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为争取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书中对德雷福斯事件中左拉的描绘,更是将这种精神推向了高潮,他以一己之力,挑战了根深蒂固的偏见和不公。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知识的力量,更看到了知识分子践行理想的担当。

评分

《自由之声》这本书让我深切感受到,19世纪的法国,知识分子并非是与世隔绝的象牙塔里的思考者,而是积极的社会参与者。作者以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他们如何与社会现实互动,如何在政治风云变幻中站队,如何为自己的理想信念而奋斗。我在这本书中看到了文学作品如何成为社会变革的催化剂,比如斯塔尔夫人对法国大革命前后社会思潮的影响。她不仅仅是一位作家,更是一位政治家和思想家,她的声音在那个时代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者在论述这些人物时,并没有简单地赞美,而是客观地展现了他们的贡献与局限,使得整个叙述更加真实可信。这本书就像一扇窗,让我看到了19世纪法国思想界的波澜壮阔,也让我对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

坦白说,在阅读《自由之声》之前,我对19世纪法国知识分子的了解大多停留在表面,比如他们的作品和一些著名的故事。《自由之声》这本书则提供了一个更为宏观和深刻的视角,让我得以窥见他们“公共”的一面,即他们如何将个人思想转化为公共议题,如何参与到社会辩论和政治斗争中。作者的叙事逻辑清晰,从政治思潮的演变到社会运动的兴起,再到知识分子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层层递进,引人入胜。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公民记者”的概念所吸引,那些奔赴前线的记者,他们不仅仅是记录者,更是真相的揭露者,是民意的代言人。这本书让我看到,知识分子的力量,在于他们敢于发声,在于他们能够将复杂的问题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公众,在于他们能够激发公众的思考和行动。

评分

这本《自由之声:19世纪法国公共知识界大观》绝对是我今年读到的最令人振奋和启发的一本书。作者以其惊人的研究深度和流畅的叙事,将我们带回了那个充满思想激荡、社会变革的19世纪法国。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仿佛置身于巴黎的咖啡馆,亲耳聆听着雨果、巴尔扎克、左拉等巨匠们激昂的辩论,感受着他们文字中蕴含的巨大力量。书里不仅仅是对文学巨匠的简单罗列,更是对他们作为“公共知识分子”这一身份的深刻剖析。作者详细描绘了他们在报刊、沙龙、政治集会上如何运用自己的才华和影响力,介入社会议题,挑战权威,为自由、平等、博爱这些核心价值发声。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雨果反对死刑的章节,他不仅仅是写出了《悲惨世界》这样的不朽名著,更是以一己之力,将人道主义的光辉洒向了最黑暗的角落。这种将文学创作与社会责任感如此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精神,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但深度思考似乎日渐稀缺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每一页都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思想的光芒,让我对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有了全新的认识,也重新思考了知识分子的社会担当。

评分

初读《自由之声》的标题,我以为这会是一本关于法国大革命的回声的书,但事实证明,它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作者将目光聚焦在19世纪,一个充满矛盾与变革的时代,而“公共知识分子”的出现,正是这个时代最闪耀的星光之一。书中的论述鞭辟入里,作者通过对各个时期代表性人物的深入剖析,展现了知识分子如何从启蒙时代的遗产中汲取养分,又如何在新的社会现实中发展出独特的思考和行动模式。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沙龙文化”的描绘,那些聚集着思想家、艺术家、政治家的沙龙,成为了思想碰撞、观点交锋的绝佳场所。这些知识分子并非孤立存在,而是通过各种交流平台,形成了强大的思想合力。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知识分子群体是如何通过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去影响社会进程的。

评分

《自由之声》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满足,更是精神上的洗礼。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19世纪法国的公共知识分子,他们不仅仅是文学家、哲学家,更是那个时代变革的催化剂和见证者。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介入”的讨论,这不仅仅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责任。当社会不公、当人权受到侵犯时,他们没有选择沉默,而是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笔、用自己的声音,去挑战黑暗,去争取光明。书中对波德莱尔的论述,让我看到了诗人在感性之外,同样有着对社会现实敏锐的洞察和批判。他对现代性、对城市生活的描绘,不仅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对那个时代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思。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知识分子”这个词的含义,它不再仅仅是书斋里的学者,而应该是能够与社会对话、能够为社会发声的行动者。

评分

我一直对19世纪的法国抱有浓厚的兴趣,而《自由之声》这本书更是将这种兴趣推向了新的高度。作者对于“公共知识分子”这个概念的界定和阐释,简直是一场思想的盛宴。他并非简单地将那些在文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简单归为“知识分子”,而是深入探讨了他们在特定历史语境下,如何主动地将自己的思想和创作转化为对社会现实的干预力量。书中的论述极其详实,从报刊杂志上的笔战,到议会上的慷慨陈词,再到街头的示威游行,作者都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左拉参与德雷福斯事件的细致描述,那不仅仅是一篇《我控诉!》的宣言,更是一个知识分子为了正义,不惜一切代价,挑战整个体制的壮举。这种勇气和担当,至今仍能激励人心。作者在梳理这些历史事件时,并没有回避其中的复杂性和争议性,反而通过多角度的呈现,让读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处境和选择。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知识分子的力量不仅仅在于其思想的深度,更在于其将思想付诸实践的勇气。

评分

厚厚的一本书,文字和实物的质量都很好!618抢购的,值这个价格!

评分

有厚度,早就想买了。正在阅读中……

评分

厚厚的一本书,文字和实物的质量都很好!618抢购的,值这个价格!

评分

厚厚的一本书,文字和实物的质量都很好!618抢购的,值这个价格!

评分

厚厚的一本书,文字和实物的质量都很好!618抢购的,值这个价格!

评分

有厚度,早就想买了。正在阅读中……

评分

厚厚的一本书,文字和实物的质量都很好!618抢购的,值这个价格!

评分

有厚度,早就想买了。正在阅读中……

评分

一个特殊的年代,一群特殊的人。但究竟是何种自由?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