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讹类编续补

订讹类编续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清] 杭世骏,陈抗 著
图书标签:
  • 经史子集
  • 类书
  • 订讹类编
  • 续补
  • 古籍
  • 文献
  • 中华文化
  • 学术研究
  • 工具书
  • 汉语言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13962
版次:2
商品编码:10444183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学术筆记丛刊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6-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57
字数:231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订讹类编六卷。续编二卷。杭世骏撰。按。世骏字太宗。晚号堇浦老人。仁和人。乾隆元年中博学鸿词科。官编修,以直言夺职。归里而卒。入国史文苑傅。所著道古堂诗文集七十二卷。
订讹类编所录,除杭世骏的读书心得外,还有经他选录的其它学者著作的考证文字,短者十余言,长的不过三四百字,无一泛泛空论,因而被称为[博学者之宝功](刘承干跋)。这种宝功,自然会受到学术研究者的重视,如卷三[逋髪酘酒]条选录的杨慎 关于乐府鸟楼曲中[投泊]宜作[酘酒]的见解被中华书局出版的乐府诗集点校本书入校勘记中,就是一个例证。
杭世骏在选录他人的考证文字时,除一一注明出处外,有的还加了案语。或以小注的形式夹在文中,或书于文末。这些案语,有的是补充资料,如起复不是服关 案语指出:[亦见赵升朝野类要,渔洋池北偶谈战之,又七修类稿亦云然,田朝恒金壶字考引之]。

目录

订讹类编

目录
卷一
羲讹
1 好爵尔主靡
2 视履考祥
3 俾尔弥尔性
4 工好無猶
5 偏为尔德
6 示民不恌
7 有党德行
8 委蛇
9 佩觿
10 美無度
11 琐琐姻亚
12 虎拜稽首
13 磬控緃送
14 景行行业
15 騶虞
16 萓堂 桑梓
17 亲结其褵
18 夏屋
19 先祖匪人
20 生于道左
21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师资
22 阜成
23 邁种
24 有年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订讹类编续補

目录
卷上
卷下
刘承幹跋

前言/序言


《订讹类编续补》:一部精益求精的学术工具书 《订讹类编续补》并非一本独立的思想著作,它承载的更是一份严谨的学术态度,一种对知识精细打磨的执着追求。它的诞生,源于对前贤学术成果的尊重与传承,更在于对其中可能存在的疏漏与讹误进行勘正与补充的必要。本书的设计初衷,是为学界同仁提供一个更加精确、完善的学术工具,帮助读者在浩瀚的书海中辨析真伪,汲取精髓,避免误入歧途。 一、 缘起与宗旨:严谨求实,精益求精 任何一项学术研究,都建立在前人智慧的基石之上。然而,即使是鸿篇巨著,也难免会存在时代的局限、知识的疏忽,甚至是笔误。《订讹类编续补》的作者,正是怀揣着对知识传播的责任感,以及对学术严谨性的极致追求,投入到这项艰巨而意义深远的工作之中。 其核心宗旨在于“订讹”二字,意即“订正错误”。这不仅是对前人文本的审视,更是对知识准确性的负责。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文献比对、考据辨析,力求将前代著作中存在的错字、漏字、史实错误、典籍引用不准确等问题一一梳理,并提出经过严谨论证的修正意见。 而“类编”则体现了其学术梳理的条理性和系统性。将相关的讹误信息按照一定的体例进行归类,便于读者检索和参考。这种类编的方式,使得本书不仅仅是一份零散的错误列表,而是一本具有内在逻辑的工具书,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对某一领域知识体系的更清晰认识。 “续补”二字,则直接点明了本书的性质。它并非另起炉灶,而是建立在前代相关成果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延伸和完善。这意味着本书的作者,对前代相关的“订讹”类著作有着深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发现了新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从而填补了原有的学术空白。这种“续”与“补”,体现了学术发展的连续性与创新性。 总而言之,《订讹类编续补》的宗旨,是通过精细的考订与系统的梳理,为学术研究者提供一份更加可靠、精准的知识参考,净化学术环境,提高知识传播的有效性,从而推动学术的健康发展。 二、 体例与内容:精雕细琢,包罗万象 《订讹类编续补》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部卓越的学术工具,与其精巧的体例和丰富的内容密不可分。 1. 精确的分类体系: 本书采用科学、严谨的分类方法,将所收录的讹误信息进行系统性编排。这种分类体系,可能是按照文献的类型(如史书、经书、子书、集部等),也可能是按照具体的学科领域(如历史、哲学、文学、经学等),甚至可能以更为细致的断代或专题进行划分。无论采用何种分类方式,其目的都是为了方便读者根据自己的研究需求,快速定位到相关内容。例如,若读者在研究唐代史时,发现某史书中存在一处史实记载的疑点,他便能通过本书中关于唐史的类目,迅速找到相关记载的订正或补充。 2. 详实的勘误记录: 对于每一处记录在案的讹误,本书都力求做到详实、准确。这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原载出处: 明确指出错误出自哪部原著的哪一页、哪一章、哪一节,甚至具体的句子。这使得读者能够追溯源头,进行二次核对。 错误类型: 详细说明所发现错误的性质,是错字、衍文、脱文、衍词、错字、别字、achronism(时代错误)、误引、曲解原意、还是史实失据等等。 订正意见: 提出经过作者审慎考量的订正方法。这可能包括提供正确的字词、补充遗漏的文本、修正错误的年代或人物关系、纠正曲解的含义等。 论证依据: 这是本书最为核心也最见功力之处。作者不会空泛地提出订正,而是会提供充分的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这些论据可能来源于: 他本校勘: 对同一文本的不同版本进行比对,找出最古老、最可靠的版本,从而判断出错误。 相互印证: 引用其他可信文献的记载,与原著进行比对,以印证或否定原著的说法。 文献考据: 深入分析相关历史文献、地理资料、制度文献等,从宏观上推断原著记载的真伪。 字词训诂: 运用古代汉语的音韵、训诂学知识,考证字词的本义、引申义,从而辨别字词使用的准确性。 版本源流: 考究文本的版本流传过程,分析不同版本之间的传承关系,从而判断讹误产生的原因。 学界观点: 引用前代或同时代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作为佐证或参考。 3. 广泛的覆盖范围: 《订讹类编续补》之所以“续补”,意味着它所关注的文献范围是广泛的。它可能涵盖了从先秦到明清,甚至近代早期的一些重要典籍。其“补”的意义在于,它可能纠正了前代“订讹”类著作未能发现的错误,或者补充了前代研究未曾涉及的领域。例如,前代可能集中订正了《史记》、《汉书》中的讹误,而《订讹类编续补》则可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对《三国志》或《资治通鉴》的校勘,或者将目光投向了更为专门的领域,如医药、天文、数学等。 4. 附录与索引: 为了进一步提升本书的实用性,作者可能还会精心设计附录和索引。 附录: 可能包含一些相关的学术史资料,如对前代“订讹”类著作的简要介绍、作者的治学心得、考订方法论等,为读者提供更深厚的学术背景。 索引: 可能会提供详细的字词索引、人名索引、地名索引、书名索引等,极大地便利了读者对书中内容的检索。 三、 价值与意义:学术的“清道夫”与“催化剂” 《订讹类编续补》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其本身所呈现的文字内容,更在于其背后所蕴含的学术精神,以及对整个学术生态的积极影响。 1. 净化学术环境,提升知识准确性: 学术研究的基石在于真实与准确。《订讹类编续补》犹如学术界的“清道夫”,它细致地梳理出知识传播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污垢”——讹误,并对其进行清除。通过纠正错误,本书能够帮助读者避免被误导,确保其研究建立在更加可靠的基础之上。对于引用、转述前人成果的研究者而言,本书更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有助于减少二次传播的错误,维护学术的纯洁性。 2. 助力学术研究,节省研究成本: 对于广大治史、治学之人而言,文献的阅读与考辨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然而,辨析文献中的讹误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本精心编纂的《订讹类编续补》,能够将前人已经完成的、具有高度辨识度的考订工作集结起来,为研究者提供现成的参考。这无疑能够极大地节省研究者宝贵的时间,使其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更深层次的学术探索之中。 3. 传承学术精神,培养严谨学风: 本书的作者,以其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精神,为后学树立了榜样。通过阅读本书,读者不仅能够学习到具体的考订方法和知识,更能感受到一种严谨求实的学术态度。这种态度,是任何学术成就背后都不可或缺的基石。《订讹类编续补》的出版,本身就是对中国传统学术中“求真务实”、“字斟句酌”精神的一种继承与发扬。 4. 促进学术交流,引发学术讨论: 尽管本书旨在订正错误,但其提出的观点和依据,也可能引发新的学术讨论。不同的学者可能对同一处讹误有不同的理解,对订正的依据也有不同的看法。这种讨论,恰恰是学术进步的重要动力。《订讹类编续补》的存在,为学界提供了一个讨论和争鸣的平台,有助于激发更多的学术思考,从而促进学术的繁荣。 5. 推动文献整理与版本学发展: 本书的编写过程,本身就是一次大规模的文献整理工作,并且必然涉及到深入的版本学研究。其所积累的文献考辨经验和方法,对于推动文献整理和版本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致力于文献整理和版本研究的学者而言,《订讹类编续补》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案例,从中可以学习到许多宝贵的经验。 四、 结语:一部值得珍视的学术同行者 《订讹类编续补》并非一本轻松读物,它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古籍阅读能力和基础的学术素养。然而,对于任何一位严肃的学者而言,它都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学术同行者。它像一位忠诚的向导,带领你在知识的迷宫中辨明方向;它又像一面锐利的镜子,折射出知识的微瑕,帮助你发现真相。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辨别信息的真伪尤为重要。而《订讹类编续补》所代表的,恰恰是对知识准确性的不懈追求。它提醒着我们,每一次的阅读,每一次的引用,都应当怀揣敬畏之心,力求严谨。它所凝结的,是一位或多位学者对知识的深沉热爱,以及对学术事业的默默奉献。因此,它不仅是一部工具书,更是一份珍贵的学术遗产,值得我们认真对待,并从中汲取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才大致浏览完这本书的初稿(或者说,我以为的初稿),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在“求证”上的那种近乎偏执的严谨态度。我注意到书中多次提及或对比了数个版本、数条相互矛盾的记载,作者没有轻易地站队,而是极其审慎地展示了每种说法的证据链条,并最终给出了一个基于现有材料最合理的推论,同时坦诚地指出了推论中仍存的灰色地带。这种对“已知”和“未知”的清晰界定,让读者可以完全信任作者的判断,而不是被灌输一种不容置疑的结论。这种诚实的学术态度,在当今快餐式知识传播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历史知识,更是一种批判性思考和对待信息来源的态度。

评分

这本书最令我感到惊喜的是其广阔的视野和跨学科的融合能力。它远不止是聚焦于某一朝代的政治事件或人物传记,而是巧妙地将社会学、经济学、乃至早期技术史的元素织入叙事之中。例如,书中对某个时期手工业作坊的组织结构、商业贸易路线的变迁,都有着极其详尽且富有洞察力的分析。这些原本以为需要查阅专业经济史著作的内容,在这里被有机地整合进来,使得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不再是孤立的,而是立体的、可感知的。这极大地丰富了我对那个时代的整体认知,让我明白历史的发展是多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去思考这些历史的逻辑如何与我们当下的社会运作相呼应,这种由历史引发的现代反思,让这本书的价值得到了几何级的提升。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排版质量,绝对是业界良心之作,这一点必须首先点赞。如今许多书籍,内容或许不错,但阅读体验却大打折扣,要么纸张太薄易透墨,要么字体小得让人费眼。但翻开这本,一股沉静的墨香扑面而来,纸张的质感温润而有分量,内页的留白恰到好处,使得每一个章节的段落都能自由呼吸。版式的设计也极为考究,无论是引文的引用格式,还是注释的布局,都体现出出版方对读者的尊重。我是一个对阅读环境要求较高的人,但阅读此书时,完全没有产生任何阅读障碍或疲惫感。清晰、美观的呈现方式,无疑是内容深度得以充分展现的有力保障。它让我们明白,一本好书,从内到外,都应该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

评分

这本新出的历史读物,着实让我眼前一亮,它并非那种堆砌史料、干巴巴的教科书式叙述,而是充满了作者的独到洞察与细腻笔触。作者似乎有着一种旁人难以企及的功力,能从浩如烟海的史书中抽丝剥茧,提炼出最能触动人心的细节。我尤其欣赏它叙事上的张力,高潮迭起,引人入胜,读起来就像在听一位技艺高超的说书人讲述家族的兴衰荣辱。书中对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人物心境的刻画,入木三分,让人仿佛能闻到彼时的烟火气,感受到历史的脉搏。它没有止步于简单地罗列“发生了什么”,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为什么会这样”,将历史事件置于更宏大的文化与哲学背景下审视,这份思辨的深度,是许多同类作品所欠缺的。它不仅满足了我对知识的渴求,更激发了我对历史的敬畏与好奇,是一部真正值得细细品味、反复阅读的佳作。

评分

说实话,我原本对这类专注于某个偏门领域的学术性著作抱持着谨慎态度,生怕陷入晦涩难懂的泥潭。然而,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却展现出一种令人惊叹的流畅与可读性。作者在处理那些复杂、拗口的专业概念时,总能找到巧妙的比喻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即便是初涉此道的读者也能轻松跟上思路的步伐。更妙的是,它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又极富文学气息,那些精妙的措辞,那些富有节奏感的句子结构,读起来简直是一种享受。这哪里是冰冷的考据,分明是一场与智者的深度对话。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沟通专业知识与大众兴趣的桥梁,让那些原本深藏于高阁之中的学问,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我感觉自己不是在“学习”,而是在“探索”,这种愉快的阅读体验是极其难得的。

评分

这套书真心不错,中华书局,良心出品,适合阅读,就是价钱有点小贵,不过活动很给力。

评分

学术笔记丛书之一。很不错!

评分

好书,值得拥有,这本书要比这系列的其它书质量好。

评分

杭世骏在选录他人的考证文字时,除一一注明出处外,有的还加了案语。或以小注的形式夹在文中,或书于文末。这些案语,有的是补充资料,如起复不是服关 案语指出:[亦见赵升朝野类要,渔洋池北偶谈战之,又七修类稿亦云然,田朝恒金壶字考引之]。

评分

总体不错。杭世骏与扬州颇有渊源。但这部书与很多清人学术笔记相比,逊色不少,功底总归为二流。

评分

也未必。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真正笃信宗教的人,恰恰是些看破红尘而心胸坦荡的睿智者。老子,释迦牟尼,耶稣这些大教主们,哪一个没有目光深远的大智慧?即使是被但丁打入林勃狱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心中也有个神——不过,是异教的神。

评分

京东活动很给力,值得入手!!!

评分

送来的时候感觉有点脏。。。。别的没有了

评分

读黄裳的书时知道此君,买来学习学习。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