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黄帝内经时令养生经 顺应天时道法自然中医养生书籍 图解中医养生奥秘 四季 二十四节气

图解黄帝内经时令养生经 顺应天时道法自然中医养生书籍 图解中医养生奥秘 四季 二十四节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黄帝内经
  • 时令养生
  • 中医养生
  • 四季养生
  • 二十四节气
  • 传统文化
  • 健康养生
  • 图解中医
  • 养生书籍
  • 中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阔步专营店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46333342
商品编码:1040431091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9-01
页数:256
字数:230000

具体描述

 

书名:图解黄帝内经时令养生经

定价:29.80元

作者:健康中国名家论坛编委会 编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10-09-01

ISBN:9787546333342

首先,养生要顺应四季而养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春温、夏热、秋燥、冬寒”,在春夏时节保养阳气,秋冬两季养收、养藏,所以能同自然界其他的万物一样,维持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如果违背了这个基本原则,就会伤及人的根本,损坏人的天真之气。

其次,养生要顺应二十四节气:我们将这些节气的特点和该阶段的易发病与临床相结合,为你提炼出了不同时期的养生重点;不仅如此,我们还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的传统民俗,让你在各个节气不仅可以进行身体养生,还可以进行精神调养。

z后,养生要落实到一天的十二时辰:我们将各个时辰的特点与养生作了细致精妙的论述。配合天地、阴阳等,搭配十二时辰的经络运行,藉此孕育出以时养生的原则,并建议人们应依照各个时辰的经络走向,顺应其养生原则,进而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

第一章 四季养生

001 春季养生应养阳防风邪 (2 月~ 4 月)

002 春季睡眠有讲究

003 舒展筋骨,抖擞精神

004 饮食保健要跟上

005 夏季养生从心开始 (5 月~ 7 月)

006 夏季作息起居要讲究

007 夏季健身益处多多

008 夏天不可或缺维生素

009 秋季养生贵在养阴防燥 (8 月~ 10 月)

010 顺应秋季养生之道

011 秋季要注重精神调养

012 科学饮食宜解忧

013 冬季养生养肾防寒 (11 月~ 1 月)

014 平衡饮食避免发胖

 

第二章 节气养生

015 立春物语 (2 月3 日~ 5 月)

016 立春冬虽尽,要防倒春寒

017 立春养生的药膳食疗方

018 立春时令食物排行榜

019 雨水物语 (2 月18 日~ 20 日)

020 雨水来临时,脾胃养护正当时

021 惊蛰物语 (3 月5 日~ 7 日)

022 惊蛰时节重在护养肝气

023 惊蛰时节的食疗养生

024 惊蛰时令食物排行榜

025 春分物语 (3 月20 日~ 22 日)

026 春分寒暑定,养阳补阴重平衡

027 健身防三毒,饮食要清淡

028 春分时令食物排行榜

029 清明物语 (4 月5 日~ 6 日)

030 清明雨水多,补肝勿过度

031 谷雨物语 (4 月19 日~ 21 日)

032 立夏物语 (5 月5 日~ 7 日)

033 立夏养生要护心

034 立夏纳微凉,充足睡眠和合理运动

035 小满物语 (5 月20 日~ 22 日)

036 小满阳升储阳气

037 皮肤要护理,肠道须养护

038 小满时令食物排行榜

039 芒种物语 (6 月5 日~ 7 日)

040 芒种梅雨多,小心湿病生

041 夏至物语 (6 月21 日~ 22 日)

042 夏至也需慎避虚邪

043 面对“高温炽烤”下的饮食养生

044 夏至时令食物排行榜

045 小暑物语 (7 月6 日~ 8 日)

046 小暑时节“温”转“平”

047 大暑物语 (7 月22 日~ 24 日)

048 大暑防中暑,冬病夏来治

049“伏天”不要贪冷饮

050 大暑时令食物排行榜

051 立秋物语 (8 月7 日~ 9 日)

052 立秋养生养收之道

053 处暑物语 (8 月22 日~ 24 日)

054 处暑秋乏至,健康睡中来

055 处暑饮食,三餐有别

056 处暑时令食物排行榜

057 白露物语 (9 月7 日~ 9 日)

058 润肺养阴,正气内存

059 白露时令食物排行榜

060 秋分物语 (9 月22 日~ 24 日)

061 秋冻时节的养生法则

062 寒露物语 (10 月8 日~ 9 日)

063 防秋燥,养生饮品学问大

064 寒露时令食物排行榜

065 霜降物语 (10 月23 日~ 24 日)

066 霜降养生勤坐功

067 立冬物语 (11 月7 日~ 8 日)

068 立冬时节进补注意事项

069 立冬时令食物排行榜

070 小雪物语 (11 月22 日~ 23 日)

071 养肾旺气在小雪,御寒强体有门道

072 大雪物语 (12 月6 日~ 8 日)

073“大雪”纷飞养精蓄锐

074 冬至物语 (12 月21 日~ 23 日)

075 冬至一阳生,温补自古传

076“数九寒天”,药补有道

077 冬至时令食物排行榜

078 小寒物语 (1 月5 日~ 7 日)

079 小寒胜大寒,“三九”进补须注意

080 大寒物语 (1 月20 日~ 21 日)

081 养生莫大意,移风易俗好过年

 

第三章 时辰养生

082 卯时养生 (5 时~ 7 时)

083 大肠是传导糟粕的通道

084 带你走近手阳明大肠经

085 起床后一定要做的小按摩

086 大肠经上z火的明星——合谷穴

087 辰时养生 (7 时~ 9 时)

088 胃是人体的“仓禀之官”

089 胃经的循行与疾病治疗

090 胃经上的长寿穴——足三里穴

091 足阳明胃经特效穴按摩

092 巳时养生 (9 时~ 11 时)

093 脾统血,主运化

094 脾经的循行与疾病治疗

095 互为表里的脾经与胃经

096 口唇是脾经健康的晴雨表

097 按摩脾经特效穴,小病不求医

098 午时养生 (11 时~ 13 时)

099 心是气血运行的发动机

100 舌为心之窍

101 心经的循行与疾病治疗

102 熟记心经特效关键穴

103 未时养生 (13 时~ 15 时)

104 小肠是人体的“受盛之官”

105 小肠经的循行、病变与治疗

106 按摩小肠经穴位可治大病

107 申时养生 (15 时~ 17 时)

108 膀胱是人体的“津液之府”

109 膀胱经的循行、病变与治疗

110 养护膀胱经的好办法

111 膀胱经上对付疾病的特效穴

112 酉时养生 (17 时~ 19 时)

113 肾是藏经、主水和纳气的宝库

114 足少阴肾经的循行、病变与治疗

115 肾经上的三大特效穴

116 戌时养生 (19 时~ 21 时)

117 保护心脏的心包

118 代心行事与受邪的心包

119 心包经的循行、病变和治疗

120 常敲心包经快乐自常在

121 亥时养生 (21 时~ 23 时)

122 运行元气、水谷和水液的三焦

123 三焦经的循行、病变和治疗

124 睡前“足浴”睡眠好

125 手少阳三焦经特效穴按摩

126 子时养生 (23 时~ 1 时)

127 胆是六腑之首

128 睡眠质量取决于营卫气血的循行

129 足少阳胆经的循行、病变和治疗

130 足少阳胆经常见特效穴按摩

131 丑时养生 (1 时~ 3 时)

132 肝是调节和贮藏血液的仓库

133 梦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密切

134 目为肝之窍

135 足厥阴肝经的循行、病变和治疗

136 足厥阴肝经特效穴按摩

137 寅时养生 (3 时~ 5 时)

138 肺是体内气血交换的门户

139 鼻为肺之窍

140 手太阴肺经的循行、病变和治疗

141 手太阴肺经特效穴按摩


《养生之道:顺应四时,颐养生命》 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养生智慧,其精髓深藏于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之中。本书《养生之道:顺应四时,颐养生命》正是致力于挖掘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财富,为现代人提供一套系统、科学且易于实践的养生指南。我们深信,生命的健康与活力,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源于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与和谐遵循。 一、 天时人事: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 《养生之道》的核心理念在于“天人合一”,即强调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与自然界的季节、气候、昼夜等变化密切相关。古人通过长期观察和实践,总结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并将这一规律巧妙地运用到养生实践中。 春季养生:生发与疏泄 自然气候特征: 春季,万物复苏,阳气初生,气候逐渐转暖,风邪开始活跃。 人体生理反应: 人体内的阳气也随之向上、向外生发,肝脏的功能也开始活跃,具备疏泄的功能,有助于体内积郁之气的舒展。 养生要点: 起居: 提倡晚睡早起,适度散步,舒展筋骨,切勿过度劳累,以免耗伤阳气。 饮食: 宜食辛甘之品,如葱、姜、蒜、韭菜等,以助阳气生发,舒展肝气。少食酸涩之品,以免伤肝。多食新鲜蔬菜,如菠菜、豆芽等,以补充营养。 情志: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抑郁、烦躁。多参与户外活动,亲近自然,怡情养性。 运动: 选择舒缓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以调畅气血,疏通经络。 夏季养生:阳盛与纳凉 自然气候特征: 夏季,阳气至盛,气候炎热,湿气较重。 人体生理反应: 人体的阳气也达到最旺盛的状态,心肺功能活跃,新陈代谢加快。 养生要点: 起居: 晚睡早起,但要注意“夜卧早起”,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午后可适当午休,以补充精力。注意避暑,保持室内通风凉爽。 饮食: 宜食清淡甘凉之品,如瓜果、蔬菜、粥类等,以清热解暑,生津止渴。避免辛辣油腻之品,以免助热伤津。可适当食用健脾利湿的食物,如薏苡仁、赤小豆等。 情志: 保持心静,避免心烦意乱。夏季情绪容易波动,学会调整心态,保持平和。 运动: 避免在高温时段剧烈运动,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进行,运动强度不宜过大,以微微出汗为宜。 秋季养生:收敛与滋润 自然气候特征: 秋季,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气候干燥,凉风渐起。 人体生理反应: 人体的阳气也开始向下、向内收敛,肺的功能开始变得重要,主肃降。 养生要点: 起居: 遵循“秋收冬藏”的原则,早睡早起,比夏季的作息时间更早一些。晚上可以适当早睡,以养阴精。 饮食: 宜食滋阴润燥之品,如梨、藕、百合、蜂蜜、银耳等,以滋润肺部,缓解干燥。少食辛辣刺激之品,以免耗伤阴液。 情志: 秋季容易引发悲伤情绪,要学会调适心境,保持乐观豁达。多听舒缓的音乐,阅读励志书籍。 运动: 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但要避免剧烈运动,以防汗液过多耗伤津液。 冬季养生:潜藏与温补 自然气候特征: 冬季,冰雪封冻,阳气潜藏,寒气袭人。 人体生理反应: 人体的阳气也进入潜藏状态,藏于体内,以抵御寒冷。肾脏的功能最为重要,主藏精。 养生要点: 起居: 遵循“冬藏”的原则,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养精蓄锐。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饮食: 宜食温热补益之品,如羊肉、牛肉、鸡肉、核桃、黑芝麻等,以助阳气,温肾益精。避免生冷寒凉之品,以免损伤阳气。 情志: 保持宁静致远的心态,避免烦躁。冬日适宜静思,调理身心。 运动: 避免在寒冷时段进行剧烈运动,可以选择室内运动,或在温暖的午后进行适度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等,以微微出汗为宜。 二、 四季流转:二十四节气的养生智慧 除了四季的宏观规律,中国传统养生学还精细地将一年划分为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都代表着特定的气候变化和自然景象,并对应着人体不同的生理特点和养生需求。本书将深入剖析每个节气所蕴含的养生奥秘。 春季(立春至谷雨): 立春: 阳气初动,万物始生,注重疏散,防风。 雨水: 冰雪消融,降水增多,注意防寒保暖,调养脾胃。 惊蛰: 雷声惊醒万物,阳气升发,肝气宜疏,动则益养。 春分: 昼夜等长,阴阳平衡,宜调养肝胆,舒畅情志。 清明: 气温回升,万物生长,注意饮食清淡,慎防花粉过敏。 谷雨: 降雨量增多,万物茂盛,注意健脾祛湿,饮食宜甘。 夏季(立夏至大暑): 立夏: 阳气渐盛,天气转热,注意养心,防暑。 小满: 麦类开始灌浆,雨水增多,注意健脾利湿。 芒种: 忙于播种,天气湿热,注意清热解暑,调养肠胃。 夏至: 阳气最盛,昼最长,注意养心固阳,防暑热。 小暑: 天气炎热,注意清淡饮食,补充津液。 大暑: 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注意防暑降温,调养脾胃。 秋季(立秋至霜降): 立秋: 天气转凉,阳气开始收敛,注意滋阴润燥。 处暑: 暑气渐消,天气转凉,注意调养肺脏,防秋燥。 白露: 露水渐凝,天气转凉,注意滋阴润肺,防寒。 秋分: 昼夜等长,阴阳平衡,注意调养肺部,避免悲伤。 寒露: 露水增多,天气转凉,注意滋补肺阴,防寒。 霜降: 初霜出现,天气寒冷,注意温补阳气,防寒。 冬季(立冬至大寒): 立冬: 阴气始盛,阳气潜藏,注意温补阳气,养肾。 小雪: 降雪渐多,天气寒冷,注意保暖,益肾。 大雪: 降雪增多,天气严寒,注意温补肾阳,固精。 冬至: 昼最短,夜最长,阴极阳生,注意养肾,温补。 小寒: 天气寒冷,注意防寒保暖,益精。 大寒: 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注意养藏,固精,温补。 三、 道法自然:养生的根本原则 “道法自然”是贯穿《养生之道》的哲学指导思想。它要求我们将自身的生命活动与宇宙自然的运行规律相结合,顺应天时,不逆自然。 顺应节律: 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根据季节变化调整起居、饮食和运动。 平衡阴阳: 注意人体内部阴阳的平衡,以及人体与外部环境阴阳的协调。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饮食有节。 调和五行: 认识到人体五脏(心、肝、脾、肺、肾)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五行(木、火、土、金、水)与季节、情志、五味等方面的对应关系,通过调整饮食、情志和生活方式来平衡五行,促进脏腑功能协调。 精气神合一: 强调精、气、神是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养生在于保养精、充养气、安宁神。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度的运动和良好的心态来固精、行气、安神。 四、 养生实践:从理论到生活 本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供切实可行的养生方法: 食养: 针对不同季节和节气的特点,推荐相应的食材和食疗方,教授如何根据个人体质进行饮食调理。 动养: 介绍适合不同时节的养生功法,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指导读者如何通过运动来调畅气血,增强体质。 情志养生: 探讨情绪对健康的影响,提供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如冥想、观想、积极心理暗示等。 起居有常: 强调规律的作息,科学的睡眠,以及如何根据自然环境调整生活起居。 穴位按摩: 介绍一些常用的养生穴位,指导读者如何通过按摩来调理身体,缓解不适。 《养生之道:顺应四时,颐养生命》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养生的书籍,更是通往健康长寿的智慧之钥。它引导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习古人的智慧,将养生融入生活的点滴之中,最终实现身心和谐,乐享生命的美好。这本书是献给所有追求健康、热爱生活的人们的宝贵礼物。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吸引了我,那种水墨风格的插画,再配上“图解黄帝内经”几个大字,瞬间就勾起了我对传统中医的好奇心。我一直觉得中医博大精深,但又常常被那些古老的术语和理论吓退,感觉离自己很遥远。这本书的“图解”二字,给了我一种“亲民”的感觉,仿佛它能用一种更直观、更容易理解的方式,把《黄帝内经》的智慧传递给我。我特别期待它能通过精美的插图,将那些抽象的经络、穴位、五行理论变得生动形象,让我在阅读的时候,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还能有视觉上的享受,仿佛置身于古老的中医课堂。而且,“时令养生经”这个副标题,暗示着这本书会结合自然规律来谈养生,这正是我现在非常关注的。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常常忽视了身体的信号,更不用说顺应自然的时令变化了。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一些实用的指导,告诉我如何根据不同的季节,调整自己的饮食、作息,甚至情绪,真正做到“道法自然”的养生。

评分

作为一个对中医养生一直半信半疑的普通上班族,我总是觉得市面上那些养生书要么过于玄乎,要么就是一些简单的食疗方子,很难真正深入了解其精髓。这本书的名字《图解黄帝内经时令养生经》,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听说《黄帝内经》是中医的鼻祖,里面蕴含着很多关于生命规律的智慧,但一直苦于没有合适的入门途径。这本书的“图解”形式,我猜想应该是它的一大亮点,能够将那些深奥的理论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出来,降低理解门槛。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真正地“图解”出《黄帝内经》中关于“时令养生”的核心思想,比如如何根据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来调整我们的身体机能,如何理解“道法自然”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我期待这本书能给我提供一套切实可行、又符合中医基本原理的养生方法,让我这个中医小白也能从中受益,找到属于自己的健康之道,而不是被各种碎片化的养生信息搞得晕头转向。

评分

我一直对传统中医,尤其是《黄帝内经》充满敬畏,但真正去深入了解时,却常常感到无从下手。那些古籍中的文字,对于现代人来说,的确有些晦涩难懂。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图解黄帝内经时令养生经》时,立刻被它吸引了。我尤其看重“图解”这个词,它意味着这本书会用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来呈现中医的智慧,而不是枯燥的理论堆砌。我非常期待它能够通过精美的插画,将《黄帝内经》中关于“时令养生”的理念,比如四季的变化如何影响人体,二十四节气各自有哪些养生要点,以及“顺应天时道法自然”的具体实践方法,都能够清晰地展示出来。我希望这本书不是简单地罗列一些养生食谱或者运动方式,而是能让我真正理解中医“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并将其融入到我的日常生活中,真正做到未病先防,延年益寿。

评分

我一直对“时令养生”的概念很感兴趣,觉得人体的健康应该与自然界的节律息息相关,而不是一味地对抗。这本书的书名《图解黄帝内经时令养生经》,正好戳中了我的兴趣点。我尤其好奇它如何将《黄帝内经》这部古老的经典,与现代人对“时令养生”的理解结合起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看到四季更迭、二十四节气变化如何具体地影响我们的身体,以及如何从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养生之道。我期待它能够通过“图解”的方式,将那些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易懂,比如通过图示来解释不同节气对应的身体易出现的状况,以及相应的饮食、起居建议。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明白,真正的“道法自然”并非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去理解和顺应,从而达到一种和谐的健康状态。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中医的养生理论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总是觉得《黄帝内经》这部经典的理论体系过于庞大和深奥,难以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这本书的书名《图解黄帝内经时令养生经》,让我觉得它可能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让我能够以一种更直观、更接地气的方式去理解中医的智慧。我非常期待它能够用精美的插图,将“顺应天时道法自然”这一核心理念,在四季和二十四节气的框架下,变得生动而易于理解。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看到,如何将中医的养生观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相结合,比如如何根据不同节气的气候特点来调整饮食、作息,甚至情绪。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教会我如何去“听”身体的声音,如何去感知自然的变化,并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健康密码,而不是盲目跟风各种养生潮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