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所谓时空观并不是跨越文化差异的普遍性东西,各种文化一定有其固有的模式。那么,日本文化具有怎样的时空观呢?独特的时空观使日本文化具有怎样特征呢?作者凭借丰厚的学识和广博的阅历,从古代神话、信仰体系中探求日本文化中的时空观的原型,并透过这些原型在艺术与文学作品中的具体表现,论述了传统的时空观对日本人的行为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作者简介
加藤周一,1919-2008,评论家、作家、学者。1943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医学部,医学博士。1946年以长篇文学评论《1946年:文学的考察》受到世人注目。曾任上智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等。他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提出的“混合文化论”广为人知,其力作《日本文学史序说》是日本文学研究的经典著作,他本人则被誉为当代日本“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著有《文学与现实》(中央公论社,1948年)、《美的日本》(角川书店,1951年)、《日本的内与外》(文艺春秋,1969年)、《现代欧洲的精神》(筑摩书房,1975年)、《对我来说的20世纪》(岩波书店,2000年)、《20世纪的白画像》(筑摩新书,2005年)等。
目录
序言/1 生活在“现在一此处”/1 概念的框架/3 本书的构成/6 第一部 时间 第一章 时间的类型/1 犹太教的时间/1 古希腊的时间/4 古代中国的时间/6 佛教中的时间/8 《古事记》的时间/11 日本文化的三种时间/13 第二章 时间的各种表现/17 日语的特征/17 语句顺序/17 时态/20 日语文学/24 物语的文体/24 抒情诗的形式/31 连歌的“现在一此处”/35 俳句的时间/38 随笔的特点/43 艺术与时间/44 “音色”与“停顿”的音乐/44 身体表现/47 绘画中的时间/48 第三章 行为方式/53 从神佛习合到摆脱信仰/53 贯彻顺应大势和内在化/59 第二部 空间 第一章 空间的种类/69 欧洲文明的空间/69 中国文明的空间和东亚世界/72 创世神话的空间认识/75 封闭的空间/78 村落的内与外/80 远方和村落/84 空间的三种特征/89 第二章 空间的各种表现/95 建筑空间/95 茶室的空间/95 崇尚水平线/98 非对称的美学/101 绘画的空间/107 开闭的空间与绘画/107 主观主义倾向/112 第三章 行为方式/115 开闭的对外关系/115 共同体的开闭和集体主义/119 第三部 “现在=此处”的文化 第一章 部分和整体/123 第二章 逃脱与超越/127 关于逃脱的愿望/127 逃脱“现在”/129 逃脱“此处”/131 避难这种选择/133 超越时空间/136 后记/140 译者后记/143
精彩书摘
但是,时间的非可逆性并不是原原本本地被投影在历史过程中。历史朝目的地或者目标前进的趋势存在于长期的框架中,而不是在短期的细部。从埃及逃脱的以色列人集团在红海摆脱了追赶过来的法老的军队,红海的水一分为二,拯救了他们。这样的事情只发生一次,而不可能发生第二次。他们横贯沙漠,但等待着他们的是重重困难:没有水,也没有食物。因此他们犹豫:到底是前进还是后退,是坚持走到“约定的地点”,还是退回到埃及呢?以色列人不是被动地、顺其自然地前进,而是在经历了痛苦思索、迷茫之后,才做出了积极向前的选择。“流淌着乳汁和蜂蜜的国度”固然是神的承诺,但那并不是无条件的,只有在舍弃其他神、侍奉唯一神的时候那才会出现。那是神与以色列人之间签订的双向性契约,他们前进就是在履行契约,而打退堂鼓回到埃及众神之下则是违反契约。在后者的情况下,神不受契约的约束。相反,如果神不赐予他们“约定的地方”,也不遵守诺言的话,以色列人大概不会去尽义务侍奉唯一神吧。总而言之,对于他们来说,哪怕在契约很难履行的情况下,也只有两种选择即尊重或者不尊重与神的契约。换句话说,也就是在未来要实现的目的(“约定的地方”)和现在要解决的问题(从现在所处的困境中摆脱出来)这两项中,选择把哪个放在优先位置。 那么如何进行选择呢?那由集团成员即个人的意志所决定。在做决定的时候,神不会以“神托”的形式介入,巫女所告知的“命运”也不会对之产生影响。另外,领导人摩西不仅不会劝导,甚至还想方设法使集团不要向个人施加压力。总而言之,个人不论在何种意义上都不会受到外部力量的强制。在这种意义上,他们可以自由地做出决定。个人的自由决断结集起来形成集团的意志,他们选择与神签订契约,朝目的地前进。因为前进是以色列人的历史,所以他们创造了他们自己的历史。
前言/序言
在日语中,有“将往事付诸流水”这样的说法。那是说:应该早一点忘记已经过去的纠纷,不要老是纠缠过去的事情,那样有利于个人、集团现在的活动。但是,那在另一方面又意味着个人以及集团都没有必要对过去的行为负责。当然,这是程度上的问题,不论在哪种文化中,追溯到过去追究责任的做法是有限度的。例如,刑法有时效,这种情况并非只存在于日本。不过,可以说在日本社会,很多人有这样一种明显的倾向,那就是:为了顺利地过现在的生活而不拘泥于过去;与其在法庭上解决纠纷,不如将过去付诸流水以实现和解。那样做有时更省事、更实际。但是,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正如人们反复指出的那样,德国社会没有将奥斯威辛集中营付诸流水,而日本社会则试图将“南京大屠杀”付诸流水。其结果是,德国和法国恢复了信赖关系,而日中两国国民却没有建构起信赖关系,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
关于未来,则有“哪知道明天会刮什么风”的说法。那恐怕有双重的含义。第一层含义是说:因为未来的状况不可预测,所以与其为未来的事情操心,不如关注现在的状况;另一层含义是说:因为不知道风向会怎样变化,所以到时候根据情况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日本文化中的时间与空间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多看书,看好书,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养。加油!
评分
☆☆☆☆☆
好书,包装也不错,很值
评分
☆☆☆☆☆
送递快速
评分
☆☆☆☆☆
挺好
评分
☆☆☆☆☆
很好
评分
☆☆☆☆☆
好
评分
☆☆☆☆☆
好
评分
☆☆☆☆☆
1,黄仁宇否定国内史学关于明末清初中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说法。我认为中国过去根本不具备资本主义产生的土壤,所谓资本主义萌芽之说纯属牵强附会。 2,“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是有组织有系统的思想运动,而非一时突发的冲动。中国思想史里就没有一个类似的运动。李约瑟觉得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资本主义的形成,和现代科技的发展,是一种“成套的”事迹,一有都有,四种事情前后发生,彼此关联。我们可以说,西欧在14世纪至17世纪之间,产生了一个剧烈的变化,影响到哲学思想美术建筑宗教经济和社会组织,其中各种因素,相互关联,并且这运动一经展开,就不可逆转,兹后欧洲再也不能回到中世纪里面去。” 3,“中国历史之可以称为封建社会的阶段,至为短暂。将汉、隋、唐等统一的大帝国,与欧洲中世纪的feudal system相比,已属不伦不类。称郡县制为封建,更是滥用名词。”钱穆似乎也有类似观点。我认为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只用“封建社会”来概括确实是过于简化和不合理的。黄仁宇说李约瑟提出中国的“封建官僚主义”,我觉得形容中国几年的历史是非常合适的。千百年来影响中国进步和发展的其实就是这种封建官僚主义,时至今日,这种思想依然在作怪。上级一要求,下面就作表面文章,一切以上级的满意为主,而不是以人民为主。中国政教合一的大一统思想可能是产生封建官僚主义和束缚资本主义发展的关键因素。 4,“改组旧式国家以适应资本主义有不同途径,而内中基本法则只有一个,即将下层结构里各种因素弄得概能公平而自由的交换。以农业组织作国家基干,注重凡事维持旧有的均衡;以商业组织作国家基干,则注重加速交换。美国、日本和德国过去缺乏中央体制,所以新体制之创造,阻拦较少。法国、俄罗斯和中国在改革过程中遭遇重重困难,由于过去农业体制积习过深,政治上中央集权牵涉过广,所以不容易脱胎换骨。”资本主义先后在威尼斯和荷兰兴起,而这两个地方基本上没有国家机构之类的组织,中央集权体制可能是阻碍资本主义兴起的因素。资本主义只能起源于缺乏农业组织的小国家,而古代中国讲究均衡稳定是不可能产生资本主义的。 非常不同意的观点: 1,黄仁宇说中国古代没有走向资本主义的关键是不能对数目字进行管理。这个观点很牵强。 2,黄仁宇多次提出民族(national)国家是资本主义能够长远发展的基础,我觉得也很牵强。是资本主义国家体制产生和发展了资本主义,还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了资本主义国家体制?这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评分
☆☆☆☆☆
一本好书 多看看 虽然比较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