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精选备受读者欢迎的优秀养猪图书,全方位、多层次展现养猪生产的各个流程,科学、实用、高效的养猪模式与饲养技术,准确、直观、先进的疾病诊断与防治措施,帮您养好猪、早致富、奔小康。
内容简介
养猪的最终目的是生产猪肉,解决人们吃肉问题。猪的育肥是养猪生产中最后一个生产环节,育肥猪的肥育性能是衡量猪生产水平的主要依据,它体现养猪生产的成果。据统计,育肥猪数量占整个猪群总头数的85%左右,数量多、群体大。目前,我国人均占有肉类中,猪肉占66%~69%,猪肉仍然是我国人民动物蛋白的主要来源,是解决我国人民肉食的主导产品。因此,育肥猪生产在养猪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育肥猪生产的目的,就是花费较少的饲料,用较短的时间,获得较快的增重速度和较理想的肉质,给人们提供数量多、品质好的肉食。从而提高育肥猪的饲料转换效率、出栏率和商品率,增加经济效益。 然而,面对我国粮食人均占有量不足400千克的现实,还要解决我国人民吃肉问题,完全按照国外高能量、高蛋白、高投入、高产出的路子,恐怕是行不通的。完全靠集约化养猪来生产猪肉,不但一时还不可能办到,而且还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专业户养猪与传统的农家副业养猪,能比较充分地利用当地的饲料资源,占用资金较少,又充分利用农村的剩余劳力,有利于农牧结合,不污染或很少污染环境。这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力较低的地区的最佳选择,是资源与生产最佳配置的一种体现。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一、育肥猪生产的筹划 (一)搞好市场预测,确定饲养规模 (二)育肥猪的选择 (三)育肥用仔猪的选购与运输 (四)育肥猪饲料的科学利用及筹划 (五)育肥猪猪场设计及猪舍建筑 (六)养猪对环境的污染及对策 (七)养殖小区建设及无公害猪肉生产 二、肥育前的准备 (一)熟悉育肥猪生产的特点和目标 (二)采用全进全出的生产工艺流程 (三)圈舍的维修及环境的消毒 (四)选好猪苗 (五)仔猪的去势与驱虫 (六)搞好预防注射 (七)合理组群 (八)育肥初期的管理 (九)选准仔猪人栏时机 三、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 (一)断奶仔猪的特点 (二)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 (三)断奶仔猪饲粮配方 四、加快肥育速度、增加效益的技术措施 (一)合理配合饲粮 (二)选择适宜的肥育方式 (三)选择良好的饲喂方法 (四)选择适宜的屠宰体重 (五)防寒防暑,增强肥育效果 (六)养瘦肉型猪,提高胴体瘦肉率 五、因地制宜降低育肥猪饲养成本 (一)自配育肥猪饲粮 (二)大力种植、采集、利用青绿多汁饲料和品质优良的粗饲料 (三)经济地使用蛋白质饲料,不用豆饼催肥 (四)多种经营综合利用 (五)蚕沙喂猪 (六)利用食物链良性循环发展养猪降低成本 (七)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生产模式 六、育肥猪疾病防治 (一)建立健全卫生防疫制度 (二)猪场消毒及常用消毒药的使用 (三)做好日常的巡视及猪群诊疗工作 (四)育肥猪的疾病防制 附录 一、育肥猪饲养标准 二、瘦肉型育肥猪生产性能参考表 三、我国各地较好杂交组合肥育性能表(二元杂交) 四、我国各地较好杂交组合肥育性能表(三元杂交) 五、引进瘦肉型品种三元、二元杂交组合育肥性能表 六、猪常用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近似值)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3)养殖小区的运行按隔离、封闭的模式,小区周围有围墙和林带,有唯一进人进车的大门和卫生通过间。场内按科学要求统一规划建设,由个人或多元化出资。场内净道、污道分开,在下风向设立出猪台、集粪口以及污水处理系统(生物净化或人工湿地),也可集中搞沼气利用。一般多采用单列式、塑料大棚简单猪舍(详见育肥猪生产的筹划)。 养殖小区多采用“十个统一”的管理形式,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进猪、统一供料、统一指导、统一服务、统一收购、统一屠宰、统一销售。 (4)建议养殖小区应注意的问题关于养殖小区,各地也不尽相同,对这种模式也有不同看法。但是,同一事物都有其两重性,有人说它是“双刃剑”,搞得好则是一种很好的产业化生产模式;搞不好,将是许多疫病流行的集结地。因此,以下几点必须予以强调: 第一,养殖小区必须是在自愿基础上组建的;否则,矛盾重重,不易管理,会加大负面效应。 第二,养殖小区必须实行一体化经营,使养殖户(农民),也能分享到加工、销售的成果和利润,提高养殖户的比较效益,增加养殖户的收入。 第三,必须与小区的生物安全体系(详见育肥猪疾病防制部分)建设同步进行。其中,重点是疫病防制和环境保护(如粪便处理)。否则,小区非但没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反而会成为疫病流行的集结地、传染源。实践证明,这也是一些养殖小区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四,解决好小区的建设资金来源。一般猪舍及内部设施、仔猪、饲料、兽药等由养殖户出资;公共设施(场区设施、饲料加工厂、出猪台、消毒间、剖尸间、无害化处理间、集粪场、污水处理设施)由公司或企业出资。坚持各养殖户独立核算,是解决小区资金来源的好办法。
前言/序言
养猪的最终目的是生产猪肉,解决人们吃肉问题。猪的育肥是养猪生产中最后一个生产环节,育肥猪的肥育性能是衡量猪生产水平的主要依据,它体现养猪生产的成果。据统计,育肥猪数量占整个猪群总头数的85%左右,数量多、群体大。目前,我国人均占有肉类中,猪肉占66%~69%,猪肉仍然是我国人民动物蛋白的主要来源,是解决我国人民肉食的主导产品。因此,育肥猪生产在养猪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育肥猪生产的目的,就是花费较少的饲料,用较短的时间,获得较快的增重速度和较理想的肉质,给人们提供数量多、品质好的肉食。从而提高育肥猪的饲料转换效率、出栏率和商品率,增加经济效益。
然而,面对我国粮食人均占有量不足400千克的现实,还要解决我国人民吃肉问题,完全按照国外高能量、高蛋白、高投入、高产出的路子,恐怕是行不通的。完全靠集约化养猪来生产猪肉,不但一时还不可能办到,而且还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专业户养猪与传统的农家副业养猪,能比较充分地利用当地的饲料资源,占用资金较少,又充分利用农村的剩余劳力,有利于农牧结合,不污染或很少污染环境。这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力较低的地区的最佳选择,是资源与生产最佳配置的一种体现。
《绿色养殖:经济作物种植与病虫害绿色防控》 概述 《绿色养殖:经济作物种植与病虫害绿色防控》是一本旨在全面推广可持续农业理念、提升农户经济作物种植效益、并切实解决病虫害防治难题的实用技术指南。本书跳脱出传统的、依赖高剂量化学农药的种植模式,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以生态平衡为核心,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植物源农药以及科学轮作等为主要手段的绿色病虫害防控体系。同时,它也系统性地介绍了当前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显著的几种主要经济作物的科学种植技术,涵盖从选种育苗、土壤管理、肥水调控、田间管理到采收加工等全流程。本书内容严谨,技术可行,语言通俗易懂,旨在成为广大农户、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以及关注绿色农业发展的读者的案头宝典。 第一部分:绿色防控——可持续农业的基石 绿色防控的核心在于“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通过构建健康的农业生态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并利用自然界的调控力量来控制病虫害的危害,从而降低对化学农药的依赖,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第一章:绿色防控的理念与原则 1.1 什么是绿色防控? 详细阐述绿色防控的定义、目标以及其在中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强调其区别于传统化学防治的根本性转变,即从“被动消灭”转向“主动预防和生态调控”。 1.2 绿色防控的核心原则 预防为主: 强调通过优化栽培管理,增强作物自身抗性,是防治病虫害的根本。 综合防治: 介绍将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农业防治、植物源农药等多种手段有机结合,形成协同效应。 生态调控: 讲解如何通过改善生态环境,为天敌昆虫、有益微生物创造适宜生存条件,发挥其自然控害作用。 减量增效: 旨在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产量。 因地制宜: 强调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绿色防控策略。 1.3 绿色防控的益处 从经济、环境、食品安全、社会效益等多个角度,分析绿色防控的深远意义,如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污染,促进人类健康等。 第二章:农业防治——打牢绿色防控的基础 2.1 优良品种的选择与抗性培育 介绍如何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以及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作物品种。探讨通过育种技术和杂交选育来提高作物品种的抗性。 2.2 科学轮作与间作套种 详细讲解轮作和间作套种对打破病虫害生活史、减少土壤传病虫害、提高土壤肥力、增加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作用。提供具体的轮作模式和间套作组合建议。 2.3 耕作栽培管理 整地播种: 强调深耕细作、合理播期、播种深度等对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田间卫生: 讲解清除田间杂草、病株残体、虫蛹等,减少病虫害的越冬场所和繁殖基础。 合理密植与间苗: 分析过度密植容易导致通风透光不良,增加病害发生几率,而合理密植则有利于作物生长和抗病性。 修剪与整形: 介绍不同经济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通过适宜的修剪和整形,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害发生。 2.4 土壤健康管理 测土配方施肥: 强调根据土壤养分检测结果,科学施肥,避免偏施、滥施化肥,提高作物自身抵抗力。 有机肥的合理使用: 介绍堆肥、绿肥、商品有机肥等的使用方法,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有益微生物生长,提高土壤的健康水平。 中耕松土与培土: 讲解中耕的物理作用,如增加土壤透气性、打破土壤板结、清除杂草,以及培土对某些作物生长和防止病害的作用。 第三章:生物防治——借力自然的力量 3.1 天敌昆虫的保护与利用 介绍常见的农林益虫: 如瓢虫、草蛉、寄生蜂、捕食螨等,及其捕食或寄生害虫的种类。 保护天敌的措施: 强调保留或营造有利于天敌生存的环境,如种植诱集植物,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留田边地头杂草等。 引入和增殖天敌: 介绍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如何从外部引入或在生产环境中增殖天敌。 3.2 微生物农药的应用 苏云金杆菌(Bt): 详细介绍 Bt 的作用机制、防治对象(主要为鳞翅目害虫),以及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白僵菌、绿僵菌: 介绍这些真菌的杀虫机理,防治对象(如蛴螬、蚜虫等),以及其使用条件(适宜的湿度)。 病毒农药: 介绍某些病毒对特定害虫的防治作用,以及其特点。 拮抗微生物: 介绍如枯草芽孢杆菌、木霉菌等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3.3 植物提取物与生物源农药 印楝素: 介绍印楝素的来源、作用机制(如拒食、干扰生长发育),以及其对多种刺吸式口器和咀嚼式口器害虫的防治效果。 鱼藤酮: 介绍鱼藤酮的来源、作用机理,以及其在有机农业中的应用。 其他植物源提取物: 如大蒜、辣椒、艾草等在驱虫方面的应用。 第四章:物理防治——巧妙运用自然规律 4.1 光、热、电、声等诱集与驱避技术 诱虫灯: 介绍不同类型诱虫灯(如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的工作原理、适用范围以及使用效果。 色板诱集: 介绍黄色、蓝色等色板对蚜虫、粉虱等害虫的诱集作用。 防虫网、防虫膜: 讲解其阻隔害虫进入作物的原理,以及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 超声波驱虫: 介绍其可能的应用前景。 4.2 机械防治 人工捕捉: 针对数量较少、危害集中的害虫,进行人工捕捉。 捕虫器: 介绍各种类型的捕虫器,如粘虫板、诱捕器等。 4.3 栽培介质与环境调控 土壤消毒(非化学法): 如太阳能土壤消毒、蒸汽消毒等。 温湿度调控: 在设施农业中,通过调控温湿度来抑制病虫害发生。 第二部分:经济作物绿色种植技术 本部分精选几种在市场上有较高需求、经济效益可观的经济作物,详细介绍其绿色、可持续的种植技术,从种植前的准备到采收后的处理,提供一套完整、实用的技术方案。 第五章:有机蔬菜——健康生活的新选择 5.1 有机番茄的种植技术 品种选择: 介绍适合不同地区、不同生长习性的有机番茄品种。 土壤准备与施肥: 强调有机肥、生物菌肥的使用,以及土壤改良措施。 育苗管理: 介绍有机育苗的关键环节,如基质选择、温度、湿度控制。 田间管理: 包括定植、整枝、搭架、浇水、追肥等,重点突出绿色防控的应用。 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治: 针对番茄炭疽病、晚疫病、青枯病、烟粉虱、蚜虫等,提供具体的绿色防控方案。 5.2 有机黄瓜的种植技术 品种选择与授粉: 介绍不同类型的黄瓜品种(生食型、加工型),以及授粉技术。 营养管理: 强调平衡施肥,注重微量元素的补充。 病虫害绿色防控: 重点讲解白粉病、霜霉病、灰霉病、瓜蚜、蓟马等的绿色防治方法。 5.3 其他常见有机蔬菜 (简述,可根据篇幅选择如有机辣椒、有机茄子、有机叶菜等) 第六章:特色经济作物——提升农业附加值 6.1 高效草莓的种植与管理 地势选择与土壤改良: 强调对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含量的要求。 品种选择与定植: 介绍不同早熟、晚熟及耐储存品种。 营养液配方与施用: 在无土栽培模式下,介绍有机营养液的配制与管理。 病虫害绿色防治: 重点关注灰霉病、炭疽病、红蜘蛛、蚜虫等。 6.2 药用植物的绿色种植 (例如,三七、丹参、金银花等) 选地与整地: 强调对土壤透气性、排水性的要求。 播种育苗: 介绍不同药用植物的播种繁殖方式。 病虫害绿色防控: 针对特定药用植物的常见病虫害,提供绿色防治方案。 采收与初加工: 强调采收季节、方法对药用成分含量的影响。 6.3 香辛料作物(如罗勒、薄荷)的生态种植 生长习性与土壤要求: 介绍其对光照、温度、水分的需求。 栽培管理: 强调无化学农药、无化学肥料的种植模式。 病虫害防治: 介绍利用其自身特殊气味驱虫,以及物理和生物防治手段。 采收与干燥: 介绍保证香气和有效成分含量的采收及后处理技术。 第七章:林下经济作物——盘活森林资源 7.1 林下食用菌的生态种植 (如香菇、平菇) 选择适宜的林分: 介绍不同食用菌对树种、林下光照、湿度要求。 菌种选择与栽培基质: 推荐抗杂菌、易感染的优良菌种。 出菇管理: 介绍如何通过改变温湿度、通风等条件来促进出菇。 病虫害防治: 重点关注杂菌、螨虫等。 7.2 林下经济植物(如药材、野菜)的套种 林下套种原则: 强调不影响主林生长,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和资源。 选择适宜的套种作物: 介绍如林下人参、林下芍药、山野菜等。 绿色管理技术: 关注林下土壤肥力提升,病虫害的生态防控。 第三部分:实践与展望 第八章:绿色种植与市场对接 8.1 绿色农产品的认证与标识: 介绍有机认证、绿色食品认证等相关流程和意义。 8.2 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 强调打造绿色品牌,开拓直销、电商等销售渠道。 8.3 农户合作与技术推广: 鼓励农户组织合作社,共同学习、推广绿色种植技术。 第九章:绿色养殖的未来发展趋势 9.1 智慧农业与绿色防控的融合: 探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绿色防控中的应用。 9.2 生态循环农业的构建: 强调将种植、养殖、加工等环节进行循环利用,形成良性生态链。 9.3 政策支持与科普宣传: 呼吁政府加大对绿色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科普。 结语 《绿色养殖:经济作物种植与病虫害绿色防控》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籍,更是一种理念的传递,一种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实践指南。本书所倡导的绿色防控理念和经济作物绿色种植技术,将帮助广大农户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守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和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