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扬布里柯和波爱修两人相隔二百余年,其人生际遇、思想旨趣以及对后世的影响颇为不同;尽管如此,两人还是共享着新柏拉图主义的思想资源,都把哲学当作人生之根本指南。《哲学规劝录》原书以希腊语写成,作者旁征博引,或喻或证,旨在规劝人们过上一种哲学式的生活,即理性而有美德的生活。《哲学的慰藉》原书以拉丁文写成,作者现身说法,诗文并茂,旨在探索人生的本性、价值和目标,劝诫人们弃恶扬善,既发挥人的自由意志,又契合上帝的预知。
内容简介
伟大的思想者和伟大的圣人总是在滋润着历史的篇章。新柏拉图主义者扬布里柯(Iamblichus,约公元245—325)和古罗马贵族哲人波爱修(Anicius Manlius Severinus Boethius,公元480—525)两人相隔二百余年,其人生际遇、思想旨趣以及对后世的影响颇为不同;尽管如此,两人还是共享着新柏拉图主义的思想资源,都把哲学当作人生之根本指南。《哲学规劝录》原书以希腊语写成,作者旁征博引,或喻或证,旨在规劝人们过上一种哲学式的生活,即理性而有美德的生活。《哲学的慰藉》原书以拉丁文写成,作者现身说法,诗文并茂,旨在探索人生的本性、价值和目标,劝诫人们弃恶扬善,既发挥人的自由意志,又契合上帝的预知。两书风格固有所不同,但是正好给读者提供了参较阅读的机会。
目录
两希文明哲学经典译丛总序
哲学规劝录
中译者前言
第一章 总论哲学规劝及其方式
第二章 通过谚语来进行规劝
第三章 毕达哥拉斯派的格言规劝
第四章 阿尔基塔的哲学规劝
第五章 毕达哥拉斯派的理论性规劝
第六章 哲学对现实生活有益
第七章 智慧本身就值得追求
第八章 智慧让人生有了价值
第九章 智慧是人的终极目的
第十章 理论性的哲学可以指导实践
第十一章 理性生活给人带来愉悦
第十二章 哲学带来最大的福祉
第十三章 哲学使灵魂超脱肉体
第十四章 哲学使人藐视世俗价值
第十五章 哲学让人摆脱无教养的洞穴状态
第十六章 哲学让灵魂之眼转向善
第十七章 用比喻的方式劝人节制
第十八章 灵魂与身体一样需要健康
第十九章 灵魂的美德胜过其他各种好处
第二十章 社会生活的秩序需要哲学
第二十一章 毕达哥拉斯派的信条
附录一:毕达哥拉斯的《金诗》
附录二:扬布里柯的若干残篇
附录三:普罗克洛关于占星神谕的评注(摘录)
哲学的慰藉
一代文宗波爱修及其《哲学的慰藉》(代译序)
卷一 问疾篇
一 哲学女王呵斥诗神缪斯
二 哲学女王对我的数落
三 哲学女王扶正祛邪
四 我向女王袒露愤懑之情:何以恶人当道、好人遭罪?
五 女王初详我的境况
六 病根在于忘却真我
七 守真之道
卷二 祛蔽篇
一 命运老妖的无常本性
二 命运的口吻:“人欲不知餍足”
三 其实我还是个幸运儿
四 幸福是有理性者的至善
五 财富未免累害
六 权力屡做帮凶
七 荣誉往往空泛
八 “厄运优于好运”以及爱的法则
卷三 卸轭篇
一 先卸下项上之轭
二 幸福的轮廓:财富、荣誉、权力、荣耀、欢乐
三 财富使人患得患失
四 官位与尊荣难以持久
五 权力令人不得安宁
六 赞誉来自谬赏
七 肉体享乐如蜂螫刺心
八 它们都是虚幻的善
九 论真正的幸福和善的源泉
十 至善与至福都在神那里
十一 万物的目的与心灵的亮光
十二 柏拉图的熏陶
卷四 慰心篇
一 善的力量总是强大?
二 好人有力,恶人虚弱
三 善是给好人的奖赏,恶是对恶人的惩罚
四 恶人的多重不幸
五 是神的统治,还是机遇的摆布?
六 论至高的神佑
七 命运掌握在你自己手中
卷五 解惑篇
一 机遇的偶然与必然
二 论自由意志
三 我对神佑预知的疑惑
四 预知之事的自由发生以及理智的功用
五 人类理性服从于神圣理智
六 论永恒以及赏善罚恶的保障
译名对照表
后记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总论哲学规劝及其方式
关于毕达哥拉斯本人以及跟他的学说相一致的生活方式,还有毕达哥拉斯学派,我们在前一本书中已经讨论得差不多了。现在,我们要解释毕达哥拉斯学说的其余部分。我们从下面这点开始,也就是他的学派所描述的关于一切教养、学识和美德的一般的预备性训练。这种训练不是局部的,不是使得一.个人在某个特殊方面变得完善;而是从总体上来说,使一个人的热情或愿望转向一切学问,一切知识,生活中一切美好和高尚的实践,一切教养,简言之,也就是一切分有“美”的东西。因为,如果没有通过“规劝”带来一种唤醒,一个人在自然的冷漠状态下不可能突然献身于美好和高尚的事业;如果他的灵魂没有被规劝所启发,他也不可能立即领会最高层次和最完满的善。
……
前言/序言
两希文明哲学经典译丛:哲学规劝录·哲学的慰藉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二
评分
☆☆☆☆☆
祛蔽篇
评分
☆☆☆☆☆
四
评分
☆☆☆☆☆
第十二章
评分
☆☆☆☆☆
智慧让人生有了价值
评分
☆☆☆☆☆
没纸盒有摔角速度一个月没纸盒有摔角速度一个月没纸盒有摔角速度一个月
评分
☆☆☆☆☆
可以
评分
☆☆☆☆☆
精神的需求在这个可怜到被遗忘的地步,然而,这并不代表人们足够强大足够快乐,相反,虽然物质水平相比以前提高很多,但人们的幸福感并不高。越来越多的人不满足于此,而是更加沉沦于对财富的追求中,导致压力、抑郁、抱怨等成了人们的常态,街上人来人往,多是行色匆匆疲惫不堪。人们既抱怨社会的种种不公,也不能正确对待自己遇到的挫折苦难以及自己固有的缺陷,进而陷入苦闷。人生苦短,时光易逝,试问,这样的人生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
评分
☆☆☆☆☆
预知之事的自由发生以及理智X的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