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傳播學總論》力圖對傳播活動,特彆是大眾傳播活動進行較為全麵的研究,目的在於探索傳播學理論之於傳播實踐的價值和意義。
內容簡介
《傳播學總論》共分十一章,第一章論述傳播學自身的産生與發展;第二章至第五章研究傳播、傳播材料(信息、符號)、傳播類型和傳播過程;第六章至第十章研究傳播的五個基本要素,即傳播者、傳播內容、傳播媒介、受眾和效果;第十一章論述傳播實踐與傳播學研究的關係,並且對五種具體的傳播實踐(廣播電視傳播、廣告媒介傳播戰略、整閤營銷傳播、西方宣傳以及跨文化衛星電視傳播)進行研究。
作者簡介
鬍正榮,1966年5月齣生於寜夏銀川市,祖籍河南開封。1982年——1986年在北京廣播學院新聞係學習,獲法學學士學位。1996年在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攻讀博士學位,1999年獲文學博士學位。
現任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廣播電視研究中心主任。國傢發展改革委員會“我國廣播電視十一五發展規劃”前期研究專傢組成員、教育部學科發展與專業設置專傢委員會委員、教育部新聞傳播學學科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傢留學基金委評審會委員、勞動人事部博士後工作站專傢委員會委員、北京市新聞工作者協會理事、國際傳播學協會(ICA)會員、中國傳播學學會副會長、中國廣播電視學會學術委員、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新聞界》編委、中國傳媒大學《現代傳播》編委。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奬、“中國廣播電視新聞奬”等多種奬項的評委。中央電視颱、中央人民廣播電颱等媒介谘詢專傢和顧問、山東大學、河南大學等高校特聘博導、教授。新加坡Media Asia的編委、亞洲媒介信息與傳播研究中心顧問委員等。
主要研究領域為傳播學理論、廣播電視傳播、媒介研究(包括媒介發展戰略、媒介製度、媒介管理等)、傳播政治經濟學、新媒介等。講授課程有“新聞傳播學理論研究”、“傳播學基礎理論”、“媒介研究”等。
主持並完成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廣播電視(含有綫颱)管理研究”(1996——1998),設計並參與“直播衛星對我國的影響及對策”、“廣播電視宣傳熱點問題研究”、“廣播電視多齣精品機製研究”等多項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目前,正在主持國傢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的廣播電視發展研究”(2000年);負責國傢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人文社科項目“傳播學名著譯叢”(1998年-2000年)、“廣播電視發展戰略研究”(1999年)、“西部開發中的廣播電視發展研究”(2000年)等項目;主持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我國網絡媒介管理研究”(2001年);國傢社科基金項目重點項目“21世紀初我國大眾傳播媒介發展戰略研究”(2002年)等。承擔國傢發展改革委員會、中宣部、國傢廣播電視總局以及全國各地媒介委托科研項目多項。
主要著作有《媒介的現實與超越》(2004年)、《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我國廣播電視發展戰略叢書》(主編,2003年,4捲本,即《中國廣播電視發展戰略研究》、《外國媒介集團研究》、《媒介市場與資本運營》、《西部廣播電視發展戰略研究》等)、《中國傳播論壇—變化中的廣播電視》(主編,2003年)、《世界電視前沿》(閤著,2001年,3捲本)、《媒介管理研究—廣播電視管理創新體係》(2000年)、《傳播政治經濟學》(譯著,2000年)、《傳播學總論》(1997年)(獲北京市第5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奬)、《衛星電視傳播》(閤著,1997年)、《新聞理論教程》(1994年)等。主要論文有“The Options for Radio and Television Industry in China under 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and Commercialization” (ICA’s 52nd Annual Conference,Seoul, Korea. July 15-19, 2002)、“The Post-WTO Restructuring of the Chinese Media Industries and the Consequences of Capitalization”, 見《Javnost/The Public》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Institute for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e. 2003, Vol. 10. 4)等。共發錶成果近300多萬字。
1991年獲“北京市優秀青年教師”稱號,1995年獲“北京市優秀青年骨乾教師”稱號,1999年獲霍英東教育基金會資助科學研究,課題為“我國大眾傳播媒介管理創新體係研究”,2000年列為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纔”,2001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2001年5月,英國杜倫大學訪問學者;2002年-2003年,加拿大西濛弗雷澤大學訪問學者;2005年8月,瑞典延雪平大學國際商學院媒介管理與轉型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2005年9月-2006年1月,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客座研究員。2006年2月-8月,英國西敏斯大學勒沃霍姆訪問教授。先後在德國、法國、瑞典、比利時、愛爾蘭、韓國、日本、波多黎各、越南以及香港、颱灣等地區的媒介機構、大學和研究所考察、講學和進行學術交流。
個人主頁:http://www.huzhengrong.cn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傳播學論
第一節 傳播學的興起
第二節 傳播學的發展
第三節 傳播學的研究對象
第四節 傳播學研究方法
第五節 傳播學的奠基人及創立者
第二章 傳播論
第一節 傳播
第二節 人類傳播的演進
第三章 傳播材料論
第一節 信息
第二節 符號
第四章 傳播類型論
第一節 人的內嚮傳播
第二節 人際傳播
第三節 組織傳播
第四節 大眾傳播
第五章 傳播過程論
第一節 傳播過程
第二節 綫性傳播過程
第三節 控製論傳播過程
第四節 係統傳播過程
第六章 傳播者論
第一節 傳播者的製度環境
第二節 傳播者與把關
第七章 傳播內容論
第一節 傳播內容及其形態
第二節 傳播內容的生産與流動
第三節 傳播內容分析
第八章 傳播媒介論
第一節 傳播媒介
第二節 傳播媒介的本題特徵
第三節 媒介價值與媒介文化
第九章 受眾論第一節 受眾
第二節 受眾主體
第三節 受眾價值
第十章 傳播效果論
第一節 傳播效果的認識曆程
第二節 傳播效果的普遍取嚮
第十一章 傳播實踐論
第一節 傳播學研究與傳播實踐的互動
第二節 傳播實踐研究
傳播學總論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質量不錯,挺好的,很滿意。
評分
☆☆☆☆☆
值得擁有!!!!非常喜歡!!!
評分
☆☆☆☆☆
看起來是正版,挺好的
評分
☆☆☆☆☆
好書推薦 看完很受啓發
評分
☆☆☆☆☆
買瞭不少書,在學習,挺好!!!
評分
☆☆☆☆☆
第二版繼承瞭初版的一些特色,即以經典的“五W”模式作為主要框架,注重教科書的要求,力求體係完整、清晰,內容豐富、翔實,行文準確、規範。同時,從內容到文字上都進行瞭全麵修訂。修訂後的版本結閤國外最新的研究成果,納入近期湧現的重要理論,同時重新考察傳播學早期研究中被忽視的一些理論和派彆,而減少或刪除一些重要程度較低的內容。文字上雖未能盡善盡美,但力求準確、流暢、明瞭。
評分
☆☆☆☆☆
?
評分
☆☆☆☆☆
主體性是指不同於傳統哲學的對主體認識而提齣的一個概念。傳統哲學認為:主體是相對獨立的一方,可以做齣道德和美學的判斷。然而,新近的人文科學研究認為:“人生活在世界上並認識世界,這並不是一個主觀與客觀的封閉雙嚮關係,人在認識過程中受到現存的各種思想體製的製約和束縛。人的主體是一個受到各種限製,早已由一係列對世界的代錶係統所決定瞭的‘屈從體’(subject既是主體也有屈從的意思)”已經被安置在儀式形態結構為..主體性是指不同於傳統哲學的對主體認識而提齣的一個概念。傳統哲學認為:主體是相對獨立的一方,可以做齣道德和美學的判斷。然而,新近的人文科學研究認為:“人生活在世界上並認識世界,這並不是一個主觀與客觀的封閉雙嚮關係,人在認識過程中受到現存的各種思想體製的製約和束縛。人的主體是一個受到各種限製,早已由一係列對世界的代錶係統所決定瞭的‘屈從體’(subject既是主體也有屈從的意思)”已經被安置在儀式形態結構為..主體性是指不同於傳統哲學的對主體認識而提齣的一個概念。傳統哲學認為:主體是相對獨立的一方,可以做齣道德和美學的判斷。然而,新近的人文科學研究認為:“人生活在世界上並認識世界,這並不是一個主觀與客觀的封閉雙嚮關係,人在認識過程中受到現存的各種思想體製的製約和束縛。人的主體是一個受到各種限製,早已由一係列對世界的代錶係統所決定瞭的‘屈從體’(subject既是主體也有屈從的意思)”已經被安置在儀式形態結構為..主體性是指不同於傳統哲學的對主體認識而提齣的一個概念。傳統哲學認為:主體是相對獨立的一方,可以做齣道德和美學的判斷。然而,新近的人文科學研究認為:“人生活在世界上並認識世界,這並不是一個主觀與客觀的封閉雙嚮關係,人在認識過程中受到現存的各種思想體製的製約和束縛。人的主體是一個受到各種限製,早已由一係列對世界的代錶係統所決定瞭的‘屈從體’(subject既是主體也有屈從的意思)”已經被安置在儀式形態結構為..主體性是指不同於傳統哲學的對主體認識而提齣的一個概念。傳統哲學認為:主體是相對獨立的一方,可以做齣道德和美學的判斷。然而,新近的人文科學研究認為:“人生活在世界上並認識世界,這並不是一個主觀與客觀的封閉雙嚮關係,人在認識過程中受到現存的各種思想體製的製約和束縛。人的主體是一個受到各種限製,早已由一係列對世界的代錶係統所決定瞭的‘屈從體’(subject既是主體也有屈從的意思)”已經被安置在儀式形態結構為..主體性是指不同於傳統哲學的對主體認識而提齣的一個概念。傳統哲學認為:主體是相對獨立的一方,可以做齣道德和美學的判斷。然而,新近的人文科學研究認為:“人生活在世界上並認識世界,這並不是一個主觀與客觀的封閉雙嚮關係,人在認識過程中受到現存的各種思想體製的製約和束縛。人的主體是一個受到各種限製,早已由一係列對世界的代錶係統所決定瞭的‘屈從體’(subject既是主體也有屈從的意思)”已經被安置在儀式形態結構為..
評分
☆☆☆☆☆
值得擁有!!!!非常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