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画报,记载了历史的足迹;这是一幅画卷,描绘出近世人间百态;这是一首歌曲,吟唱出百姓的苦辣酸甜;这是一部电影,承载着变革时代的芸芸众生。
《中国老画报》选取上海、天津、北京三地中最典型的200种画报,对画报的创刊日期、终刊时间、出版者、装帧设计、办刊宗旨、风格、内容、学术价值及社会影响等都做了详细介绍,并配有原画报图片700幅。该书不仅填补了中国画报史研究的空白,还是一部生动通俗的文化读物,有助于帮助读者了解中国近现代史。
内容简介
《中国老画报》丛书是一部研究中国出版史、中国新闻史的基础工具书,生动展现了我国近代的思想文化史和中国近现代史。本书是丛书之《上海老画报》。《中国老画报:上海老画报》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清末至民国时期上海地区最典型的各种画报的创刊日期、终刊时间、出版者、编辑人、纸质、装帧等,作者对其办刊宗旨、风格、特色等做了初步研究。
目录
综述
中国近代著名画报《点石斋画报》
中国现代摄影第一画刊《图画时报》
民国画报热始于《上海画报》
中国研究摄影理论第一画刊《摄影画报》
“海上杂志之冠”《紫罗兰》画报
民国第一画报《良友》
从《银星》到《新银星与体育》
号召女性直立于社会的《今代妇女》
唯美主义的《时代》画报
拥有职业摄影记者的《新闻报图画附刊》
中国最早的影写版画报《申报图画周刊》
开画报绘画封面先河的《中华》
探索中国电影发展方向的《电影月刊》
中国最早的时尚杂志——《玲珑》
重要抗战史料《生活画报》
最先出版阮玲玉专刊的《联华画报》
摩登女性读本《妇人画报》
普及电影艺术、提高观众水平的《电影画报》
中国最早的综合性科普期刊《科学画报》
“良伴良朋,良侣良集”——《大众》
民国电影第一刊《电声》
集合美术界精英的《美术生活》
中国人体摄影第一画报《健美月刊》
记述灯红酒绿大上海的《春色图画半月刊:
以漫画、摄影见长的《人生画报》
传奇的《电通》画报
最早、最权威的歌坛杂志《歌星画报》
侧重体育、电影的《娱乐周报》
“小黑炭”、“牛鼻子”与《红绿》画报
新华影业公司的广告《新华画报》
连环画专刊《滑稽画报》
介绍知识、提供文化的《知识画报》
苦、香、甜的混合物《咖啡味》
最早的青少年科普期刊《少年画报》
“孤岛”电影画报《电影周刊》
《都会》《大观园》《都会大观园》
为日本侵略者摇旗呐喊的《新中华画报》
最具新闻价值的《联合画报》
炒作八卦新闻的《明星画报》
从《上海》画报到《中国生活》
弥足珍贵的旧中国体育图画资料——“全运会”专刊
后记
精彩书摘
“我们要从宇宙的残忍的手中,挽回这将被摧残的一切,使时代的青华,永远活跃在光明美丽的园地中,不再受到转变的侵蚀。”《时代》画报的创刊词旗帜鲜明地表明了它的办刊宗旨是追求美、留住美、弘扬美。而办刊人漠视利润,无视发行量,一味追求艺术美,甘愿赔本赚吆喝的唯美主义风格,在当年的画报中更是独树一帜。
《时代》画报,1929年10月在上海汉口路544号创刊,由上海时代图书公司出版,8开本,初为半月刊,1936年改为月刊。张光宇、叶灵凤、张正宇、叶浅予、张大任、梁所得等先后担任主编。至1937年5月停刊时共出刊118期。画报是由一群老上海最为时尚的文化人,依循自己的审美理想生产出这份极富现代都市感的大众读物,反映出20世纪30年代上海中产阶级的思想空间。它延续了《点石斋画报》《良友》等中国画报的传统,融绘画、摄影、文学、新闻、评论以及流行报道于一身。它把握时代前进脉络,大量采用当代著名摄影家、摄影记者采摄、提供的时事新闻照片,反映全国的风云变幻,展现全国军民团结奋起、反对日本侵略的斗争。该报曾出版《东北义勇军专号》,刊载义勇军照片150幅;刊登《热河故事》图片50幅,《到西北去》照片30幅。更为可贵的是,在1935年12月20日出版的第9卷第1期封底,刊出《北平全市学生于十二月九日为反对华北自治而请愿》的照片,并在以后多期刊出有关“一二·九”运动和各地群众抗日救亡的新闻和图片。
追求艺术美的风格使得《时代》更像是一本艺术画册。它能将所有的重大话题表面化、休闲化,甚至娱乐化,抽取其中吻合摩登生活的要素加以发挥。虽然画报的新闻时事报道也占有一定的比例,但它却硬是将政治性引向艺术性,从而隐藏了新闻事件中的政治意味。如《建设途上的苏俄绘画艺术》,是在一个深远而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当时正值中苏建交,两国联盟不但使中国的政治气候变得更为微妙,也是国际关系的转折点之一。对于这件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大事,各种媒体无不卖力报导,胡蝶和梅兰芳等人的访苏之行更是轰动一时。它们不但对中苏建交过程中的各类新闻事件予以追踪报道,而且还有不少花絮和背景资料,对前苏联的情况作了比较全面的描述。而《时代》的报道则只谈些苏俄艺术,若是对历史背景不很熟悉,可能根本看不出来介绍苏俄绘画艺术之外所隐含的政治意味。第8卷的第5期的《莫斯科大检阅》一文,本是可以多角度发挥的题材,但《时代》突出的是大检阅的雄伟壮观,还是绕回到艺术性上来了。
那么,就让第3卷7期的《北平的姑娘们》一文带领着我们,着实地领略一番20世纪30年代北京的摩登女郎的风采:“……常到北京饭店、六国饭店去的,多半是富有交际手腕的姑娘们。她们每日里驾着汽车东逛逛,西玩玩。她们对社会也常尽义务,就是开什么募捐游艺大会,如最近的冬赈游戏会,若没有她们出场,又哪里会有三四千元的收入呢……到欧美同学会这些地方去的,多半是外交家的女公子、夫人,或者其他海外归来名士的眷属。她们多半洋话讲得很好,尤其是那尖溜溜的法国话,常常可以听到。常到女青年会去的,大半是各界名人的太太,她们的一部分是社会上的过去名花……这班女子是北平城中盛开之花,春香溢于四方,其美超于寻常。她们的生活是北平城中所谓的贵族生活,其中大部分是趋向欧化的。不能不说她们不热忱爱国,在她们的身上休想检出件把日本货来。她们的衣服,是在王府井大街新华洋行做的;她们的用品,是惠罗公司买的;她们的手套、袜子、帽儿是东交民巷巴黎公司的货品;她们到最贵族的同生去拍照,还喊不好;崇文门大街法国面包房的牛酪,还嫌它味道不正;永兴洋行的文具,她们说它太便宜、不好;义利洋行的装饰品,她们说那些不是最新式的;德林的首饰,她们满口骂中国人工的太粗劣……一切的一切,她们没有说过满意。平安电影院去,说是地方太小;到哈尔飞、开明去听中国戏,又说人臭太大……什么地方都不能使她们快活,因此有的小姐常闹病,故而协和医院的生意可以兴隆,但她们又嫌医院内太拘束,便只有到颐和园去静养几天;恐怕又有说太寂寞了吧?那么找几个小伙计去陪着不就称心了吗?
“而在旗的旧家小姐们不可以算是不时髦了:头发烫着,又薄薄地涂上一层头油,更光灼灼地显出波纹的起伏了;朱唇、画眉、曲线;不肥不瘦的腿,被一层丝袜包着,登在一双高跟鞋上,虽无天上嫦娥的天然美,也着实赛过人间的西施!没有替她们提大氅的男子在她们的身旁,她们却替跟着自己的小脚母亲或姑妈们夹着一包货物;她们的汽车里除了汽车夫没有一个男子,即使有,也一定是自己的亲弟兄,不然便是什么表兄姨弟,可是至少有一个老太太夹在当中……她们日常在家里闲得无聊时,便开了话匣儿学青衣,所以,十个当中有九个会哼唱几句。遇到新艳秋、雪艳琴、杜丽云、章遏云、荀慧生、尚小云,这班名角儿登场的时候,简直少不了这班小姐……早晨,她们起得很晚,在床上七点钟时便喝了一瓶本地人制的牛奶,再睡。她们唯一解闷的工具,便是各色说部,最爱看的有两部,是我亲眼见到的:一是《金瓶梅》,一是《红楼梦》……”
……
前言/序言
对于画报的了解,我过去知之甚少,如果不是看到这部书稿,我至今还以为过去的画报也和现在的画报一样,都是一册册装帧精美的刊物了。其实初期的画报就是一种图文并茂记录历史真实事件的媒介形式,虽然在时效性上比不上报纸,在深度上比不上古籍,但由于它具有形式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浅显易懂,语言讽刺夸张的特点,因此深受读者的欢迎。旧中国的画报多为私人出资创办,虽然多数画报或半途夭折,或昙花一现,但还是客观记录了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国内外政治、经济、科学、艺术、市井趣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它不仅记录当下,而且昭示后世,堪称一部部各具特色的近现代史。尤其是它以图画记录历史的显著特色,让历史更加直观、生动、鲜活。这样丰富的内容、翔实的资料至今仍散存在全国各级各类图书馆、档案馆或民间收藏者手中,始终没有人进行专门系统大规模的整理,没有哪家机构、学校或个人撰写过中国画报史,这也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天津市档案馆周利成同志是一个十分勤奋的档案工作者。近些年来研究成果颇丰,著作等身,2009年被授予全市的档案编研专家。他从2000年开始收集、研究中国老画报,十年来,往来于全国各地图书馆、档案馆,扫描复制近200种画报,潜心研究,选取上海、天津、北京三地中最典型的121种画报,撰写24万余字,配发画报图片近700幅,完成了《北京老画报》《天津老画报》《上海老画报》三部书稿。
该丛书对每种画报的创刊日期、终刊时间、出版者、编辑人、出版地、纸质、印刷、装帧设计等均做了考证,对画报的办刊宗旨、风格特色、图文内容、社会价值、学术价值、研究价值、社会影响等均做了初步研究,还摘录了画报中对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的记述。可以说,该丛书是周利成同志十年来辛勤劳作的又一丰硕成果。
该丛书上至晚清,下至新中国成立。期间正是中国陷于风雨飘摇的危急动荡年代,外敌入侵,内乱频仍,民不聊生。同时又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抗争,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的年代。在如此纷繁多变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画报,自有其独特的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审美价值、艺术价值以及收藏价值。在这套丛书收录的121种画报中,如北京的《丁丁画报》《美美画报》《戏世界》《晴雨画报》《星期画报》《霞光画报》,天津的《银镫画报》《醒狮画报》《天津乐报画报》《中南报星期六画报》《玲珑画报》《青春画报》《小快报》以及上海的《春色图画半月刊》《歌星画报》《都会大观园》《咖啡味》等20余种画报,均为首次与世人见面。因此说,该丛书不仅是一套图文并茂、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献,而且填补了中国画报史研究的空白。既是一部研究中国出版史、中国新闻史的基础工具书,还是一部思想文化史,更是一部生动的中国近现代史。
衷心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对中国的老画报感兴趣,进行深人的研究,更好地利用它,更有效地为当代以至今后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建设与发展,发挥其服务与借鉴作用。衷心希望中国画报史早一天问世。
中国老画报:上海老画报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买回来了,印刷不是太好,纸质像报纸
评分
☆☆☆☆☆
买回来了,印刷不是太好,纸质像报纸
评分
☆☆☆☆☆
史料翔实,对了解老上海画报的历史和内容很有帮助。
评分
☆☆☆☆☆
即使林语堂把中国诸子翻译成了地道的美式英语,愚笨的美国人可能也不能真的体验中国快乐哲学的妙处,为此林语堂以金圣叹的三十三则“不亦快哉”告诉美国人“生活中不是缺少快乐,而是缺少快乐的发现”,但他没有告诉老美的是,这个无害的快乐的人,最终被砍了头。
评分
☆☆☆☆☆
焦虑时时刻刻灼伤着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为了使我们不象几十年以前美国人那样不快乐,我们更有理由暂时放缓我们的脚步,来听一听林语堂先生给当初的美国人上的一课:《生活的艺术》。
评分
☆☆☆☆☆
即使林语堂把中国诸子翻译成了地道的美式英语,愚笨的美国人可能也不能真的体验中国快乐哲学的妙处,为此林语堂以金圣叹的三十三则“不亦快哉”告诉美国人“生活中不是缺少快乐,而是缺少快乐的发现”,但他没有告诉老美的是,这个无害的快乐的人,最终被砍了头。
评分
☆☆☆☆☆
活动时候入手,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清末至民国时期上海地区最典型的各种画报的创刊日期、终刊时间、出版者、编辑人、纸质、装帧等,作者对其办刊宗旨、风格、特色等做了初步研究。这套砖书是最划算的,星战系列还有2个小人,二百多个散件,让我家那个小人控乐坏了,乐高的砖书真的不错,就是京东的品种总是要缺货,买的时候要看运气了,赶紧推荐几个朋友来买,下手慢的那个就没买到,又缺货了。儿童节作为礼品这个是再好不过的了,有玩具,有书看,寓教于乐,包装精美,乐高的东西,品质自然非同凡响。乐高拼砌玩具曾经伴随无数多孩子的成长,在孩子和家长的心目中,乐高代表的是快乐,是无限的想象,是创意的未来。乐高集团今天的成就,与他悠久的历史和企业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传说有位智者,他很富有,但他不去享受荣华,他为了不使乐高的绝版产品流失海外,他将自己所有收藏的老乐高汇集到一起,放入地下室,据说木箱中的宝物全部是乐高中的精品,宝藏年代久远,智者设置了暗道机关,等待他的子孙到来取出宝藏,目前5510和6949等珍稀乐高在北京某工艺馆展出陈列。 乐高公司的创立于丹麦的一个小城镇——比隆(Billund)。他的创始人克里斯第森先生(Ole Kirk Christiansen)出生于1891年,是一个出色的木匠,有着自己的木制加工厂。他为人忠厚,坚毅,性格乐观幽默,积极向上,这使他能够在30年代欧洲的经济危机时顺利的渡过难关。 1932年对于克里斯第森先生来说是艰难的,也是难忘的。经济大萧条冲击到丹麦彪隆,所有的手工艺人都接不到订单,他的木制厂辞退了最后一名工人。同一年,他失去了他的妻子,只有他和四个孩子相依为命,最小的孩子6岁,最大的孩子15岁。他开始懂得,生活不仅是一个美好的礼物,而且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但是他仍然对生活对事业保持着热情,勇于尝试新的机会和新的技术。他接受了工业协会的建议,开始生产家用产品,作出了具有决定意义的改变——将他的木制厂的产品定位于玩具。他的决定受到了家人和朋友的一些反对,大多数人并没有认识到儿童玩具的重要性。但是克里斯第森先生认为玩具始终是孩子最重要的伙伴,无论何时,孩子都不能没有玩具。事实证明,他的决定是正确的,短短的几年这个木制加工厂就具备了成为国际性玩具公司的基础。京东当然非常快的,从配货到送货也很具体,快递非常好,很快收到书了。书的包装非常好,没有拆开过,非常新,可以说无论自己阅读家人阅读,收藏还是送人都特别有面子的说,特别精美;各种十分美好虽然看着书本看着相对简单,但也不遑多让,塑封都很完整封面和封底的设计、绘图都十分好画让我觉得十分细腻具有收藏价值。书的封套非常精致推荐大家购买。 打开书本,书装帧精美,纸张很干净,文字排版看起来非常舒服非常的惊喜,让人看得欲罢不能,每每捧起这本书的时候 似乎能够感觉到作者毫无保留的把作品呈现在我面前。 作业深入浅出的写作手法能让本人犹如身临其境一般,好似一杯美式咖啡,看似快餐,其实值得回
评分
☆☆☆☆☆
作为陈独秀、胡适、鲁迅的同时代人,林语堂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参与者,他无疑见证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激烈批判,他清晰地看到了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观点的两种极端倾向,一种是把中国传统文化看得一无是处从而妄自菲薄,一种是把中国传统文化说得无人能敌从而自满自大,林语堂先生也许是群情激愤中少数几个清醒者,他借给没有文化的美国人上课之机,客观地比较了中西文化及生活哲学的不同,他的《生活的艺术》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及在它的影响下的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反思,他得出的结论即不光明,也不黑暗,那就是无论是文化还是生活方式,中西各有千秋,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中国人应该向西方人学习严谨做事,西方人应该向中国人学习悠闲度日。作为中国人,我们既不应该妄自菲薄也不应该狂傲自大。
评分
☆☆☆☆☆
这本书叫中国老画报上海老画报是:..?&周利成周利成写的最经典的作品之一。很多人都推荐的,比如这是一本画报,记载了历史的足迹这是一幅画卷,描绘出近世人间百态这是一首歌曲,吟唱出百姓的苦辣酸甜这是一部电影,承载着变革时代的芸芸众生。中国老画报选取上海、天津、北京三地中最典型的200种画报,对画报的创刊日期、终刊时间、者、装帧设计、办刊宗旨、风格、内容、学术价值及社会影响等都做了详细介绍,并配有原画报图片700幅。该书不仅填补了中国画报史研究的空白,还是一部生动通俗的文化读物,有助于帮助读者了解中国近现代史。主要讲得是关于中国老画报丛书是一部研究中国史、中国新闻史的基础工具书,生动展现了我国近代的思想文化史和中国近现代史。本书是丛书之上海老画报。中国老画报上海老画报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清末至民国时期上海地区最典型的各种画报的创刊日期、终刊时间、者、编辑人、纸质、装帧等,作者对其办刊宗旨、风格、特色等做了初步研究。对于画报的了解,我过去知之甚少,如果不是看到这部书稿,我至今还以为过去的画报也和现在的画报一样,都是一册册装帧精美的刊物了。其实初期的画报就是一种图文并茂记录历史真实事件的媒介形式,虽然在时效性上比不上报纸,在深度上比不上古籍,但由于它具有形式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浅显易懂,语言讽刺夸张的特点,因此深受读者的欢迎。旧中国的画报多为私人出资创办,虽然多数画报或半途夭折,或昙花一现,但还是客观记录了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国内外政治、经济、科学、艺术、市井趣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它不仅记录当下,而且昭示后世,堪称一部部各具特色的近现代史。尤其是它以图画记录历史的显著特色,让历史更加直观、生动、鲜活。这样丰富的内容、翔实的资料至今仍散存在全国各级各类图书馆、档案馆或民间收藏者手中,始终没有人进行专门系统大规模的整理,没有哪家机构、学校或个人撰写过中国画报史,这也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天津市档案馆周利成同志是一个十分勤奋的档案工作者。近些年来研究成果颇丰,著作等身,2009年被授予全市的档案编研专家。他从2000年开始收集、研究中国老画报,十年来,往来于全国各地图书馆、档案馆,扫描复制近200种画报,潜心研究,选取上海、天津、北京三地中最典型的121种画报,撰写24万余字,配发画报图片近700幅,完成了北京老画报天津老画报上海老画报三部书稿。该丛书对每种画报的创刊日期、终刊时间、者、编辑人、地、纸质、印刷、装帧设计等均做了考证,对画报的办刊宗旨、风格特色、图文内容、社会价值、学术价值、研究价值、社会影响等均做了初步研究,还摘录了画报中对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的记述。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