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商品封面图片为单册,套装图片请以实物为准!
内容简介
《剑桥英语史》是第一部详尽地叙述英语历史的多卷本著作。其恢弘的气度和内容的专业性都是空前的。本书以时间为线索,叙述了早期英语的一千多年的历史;近300年来的英语,逐渐走向世界,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语言,因此本书以地域为线索,叙述了现代英语在世界各地的发展历史。
本卷(第一卷)叙述的是诺曼征服之前的古代英语(1066年以前),包括印欧语系及日耳曼语族的源流、语音与形态、句法、语义学与词汇、方言、专名学以及文学语言等诸方面。在给出语言发展的详实的历史材料以外,也充分地论述了在这些领域中已取得的学术成绩,以及运用当代语言学理论对这些材料的阐释。所有的论述都不仅仅只以专业人士为对象,而是时时兼顾一般读者。对于所有对英语的历史有兴趣的读者,本书都是一部必备的工具书。
目录
剑桥英语史 第一卷
List of illustrations
List of contributors
General Editor‘s Preface
Acknowledgements
Map of Anglo-Saxon England
1 INTRODUCTION Ricbard M.Hogg
1.1 Political histroy and language history
1.2 Eccclesiastical history and language history
1.3 Literary history and language history
1.4 The nature of the evidence
Futher reading
2 THE PLACE OF ENGLISH IN GERMANIC AND INDOERUOPEAN Alfred Bammesberger
2.1 Language change and historical linguistics
2.2 The Gemanic language
2.3 The Indo-European languages
2.4 Historical phonology
2.5 Histroical morphology
2.6 Syntax
2.7 The lexicon
Further reading
3 PHONOLOGY AND MORPHOLOGY Ricbard M.Hogg
3.1 Introduction
3.2 Orthography
3.3 Phonogy
3.4 Morphology
Further reading
4 SYNTAX Elizabeth Closs Traugott
4.1 General Background
4.2 Noun phrases
4.3 Verbal Groups
4.4 Case assignment and the Status of subject and object
4.5 Compex sentences
4.6 Word order and the order of clauses
4.7 Summary of changes
Further reading
5 SEMANTICS AND VOCABULARY Dieter kastovsky
5.1 Introduction
5.2 Foreign influence
5.3 The stratification of the Old English vocabulary
5.4 Word-formation
5.5 Semantics
Further reading
6 OLD ENGLISH DIALECTS Tbomas E.Toon
7 ONOMASTICS Cecily clark
8 LITERARY LANGUAGE Malcolm R.Godden
……
剑桥英语史 第二卷
剑桥英语史 第三卷
剑桥英语史 第四卷
剑桥英语史 第五卷
剑桥英语史 第六卷
前言/序言
《英国文学史纲》 卷一:从盎格鲁-撒克逊时期到乔叟 本卷追溯了英语文学的源头,探索了在诺曼征服之前,盎格鲁-撒克逊人如何在不列颠的土地上传播他们的语言和文化。我们将深入了解早期诗歌的英雄主义与宗教虔诚,如《贝奥武夫》史诗所展现的;也会审视拉丁语和凯尔特文化对早期英语文学的影响。 诺曼征服(1066年)是英国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对英语语言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法语成为统治阶级的语言,而古英语则逐渐演变为中古英语。本卷将细致地考察这一转型期,分析法语词汇如何融入英语,以及这种融合如何在文学作品中得以体现。我们将探讨宫廷浪漫史、宗教剧的早期形式,以及那些在充满活力的中古英语中诞生的故事。 在中世纪晚期,杰弗里·乔叟(Geoffrey Chaucer)的出现标志着英语文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他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以其生动的人物刻画、丰富的社会图景和卓越的叙事技巧,被誉为中古英语文学的巅峰之作。本卷将对乔叟的作品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其对语言、叙事方式以及对英国社会风貌的描绘,并将其置于当时欧洲文学的宏观背景下进行比较。同时,我们也会关注同时代其他重要诗人的作品,如威廉·兰格伦(William Langland)的《农夫皮尔斯》(Piers Plowman),来展现中古英语文学的多样性与活力。 卷二:文艺复兴的曙光与伊丽莎白时代的辉煌 本卷聚焦于英国文学史上一个充满变革与创造力的时期——文艺复兴。在欧洲大陆人文主义思想的浪潮下,英国文学开始摆脱中世纪的束缚,转向对人性的探索和对古典文化的回归。我们将考察早期试图复兴古典戏剧的努力,以及十四行诗等新的诗歌形式如何在英国生根发芽。 伊丽莎白时代(1558-1603)是英国文学的黄金时代,其最耀眼的明星无疑是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本卷将投入大量篇幅来研究莎士比亚的戏剧,从他的喜剧、悲剧到历史剧,分析其戏剧结构、人物塑造的深度、语言的魅力以及对人类情感的深刻洞察。我们将探讨他如何将古典戏剧的传统与英国本土的戏剧形式相结合,创造出影响深远的艺术杰作。 除了莎士比亚,我们还将审视伊丽莎白时代其他重要的文学家。克里斯托弗·马洛(Christopher Marlowe)以其雄心勃勃的英雄人物和充满激情的诗歌,为英国戏剧注入了新的活力。埃德蒙·斯宾塞(Edmund Spenser)的史诗《仙后》(The Faerie Queene)以其精湛的语言、宏大的想象和复杂的寓意,成为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叙事诗篇之一。本卷还将考察散文的兴起,以及早期批评和散文创作的萌芽,如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的哲学散文。 卷三:清教徒的时代与古典主义的优雅 本卷涵盖了从17世纪早期到17世纪末的英国文学,这是一个充满政治动荡、宗教冲突和思想变革的时代。詹姆斯一世和查理一世时期,以及随后的英国内战和克伦威尔的护国公时期,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本卷将重点关注清教徒文学的兴起。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的史诗《失乐园》(Paradise Lost)是这一时期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我们将深入分析《失乐园》在主题、结构、语言和神学观上的独特性,以及它对西方文学和思想的深远影响。同时,我们也会考察弥尔顿的其他作品,如《复乐园》(Paradise Regained)和《通波恩》(Samson Agonistes),以及其他清教徒作家的宗教散文和诗歌。 与此同时,英国文学也在经历向古典主义的转变。赫伯特(George Herbert)的宗教诗歌以其精巧的结构和真挚的情感而著称。约翰·邓恩(John Donne)的“玄学诗”(Metaphysical poetry)以其独特的比喻、智性的辩证和情感的强度,开辟了新的诗歌疆域。本卷将探讨这些诗人如何处理宗教、爱情和死亡等永恒主题,以及他们如何通过语言的创新来表达复杂的思想和情感。 此外,我们还将考察这一时期散文的发展,特别是政治论述和早期新闻报道的兴起。此外,17世纪末的王政复辟时期,文学风格开始转向更加优雅、明晰和理性的方向,为18世纪的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卷四:启蒙时代与感伤主义的兴起 本卷聚焦于18世纪的英国文学,这是一个被称为“启蒙时代”的时期,理性、秩序和人类进步的思想占据主导地位。18世纪的文学以其清晰的风格、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道德和理性的推崇而闻名。 我们将重点关注在这个时期兴起的散文创作。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的《鲁滨逊漂流记》(Robinson Crusoe)和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的《格列佛游记》(Gulliver's Travels)等小说,以其逼真的叙事和深刻的社会讽刺,开创了英国小说的先河。本卷将分析这些作品如何反映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政治制度和人类本性,以及它们对小说体裁发展的贡献。 与此同时,诗歌创作也展现出新的特色。亚历山大·蒲柏(Alexander Pope)以其精湛的英雄双行体诗和对古典的推崇,成为这一时期的代表诗人。本卷将探讨他的讽刺诗和哲学诗,分析其语言的精准、韵律的和谐以及对社会道德的批判。 18世纪后期,感伤主义文学开始兴起,强调情感、同情和个人体验。劳伦斯·斯特恩(Laurence Sterne)的《项狄传》(Tristram Shandy)以其非线性的叙事和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展现了感伤主义的独特魅力。同时,我们也将考察罗伯特·伯恩斯(Robert Burns)等诗人对民间传统和乡村生活的歌颂,以及剧场艺术的发展。 卷五:浪漫主义的激情与维多利亚时代的巨匠 本卷深入探讨19世纪上半叶的浪漫主义文学,这是一个对情感、想象、自然和个人主义的极大推崇的时期。浪漫主义诗人如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珀西·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约翰·济慈(John Keats)以及拜伦勋爵(Lord Byron),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彻底改变了英国诗歌的面貌。 本卷将详细分析浪漫主义的核心理念,如“诗歌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以及对大自然神秘力量的崇拜,对个人自由和反叛精神的歌颂。我们将深入解读这些诗人的代表作品,探究他们如何将个人经验与普遍的人类情感联系起来,如何通过创新性的语言和意象来表达对理想、美和真理的追求。 与此同时,小说在这个时期也迎来了重要的发展。简·奥斯汀(Jane Austen)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对社会习俗的精妙描绘,创作了一系列经典的爱情小说,如《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和《理智与情感》(Sense and Sensibility)。本卷将分析她如何通过对人物心理和人际关系的细致刻画,展现19世纪英国社会的中产阶级生活。 到了19世纪中叶,英国文学进入了维多利亚时代。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以其宏大的叙事、鲜明的人物塑造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刻关注,成为这一时期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本卷将重点考察他的作品,如《雾都孤儿》(Oliver Twist)、《大卫·科波菲尔》(David Copperfield)和《双城记》(A Tale of Two Cities),分析他如何通过小说来揭露贫困、不公和腐败,以及他独特的幽默感和煽情手法。 卷六:现实主义的深刻与现代文学的开端 本卷将目光投向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的英国文学,这是一个从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余晖中走出的时代,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思潮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同时,现代文学的先驱们也开始崭露头角。 本卷将深入探讨乔治·艾略特(George Eliot)和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等现实主义小说家。乔治·艾略特以其对乡村生活和农民心理的深刻洞察,以及对道德困境的哲学思考,创作了《米德尔马契》(Middlemarch)等经典作品。本卷将分析她如何通过细致的心理描写和复杂的社会图景,展现个体在社会结构中的挣扎与抉择。 托马斯·哈代的小说,如《无名的裘德》(Jude the Obscure)和《苔丝》(Tess of the d'Urbervilles),则以其悲剧性的风格和对命运无情力量的描绘而著称。本卷将探讨哈代如何展现人类在严酷自然环境和社会压迫下的生存状态,以及他作品中浓郁的宿命论色彩。 与此同时,象征主义和印象主义等现代主义的早期萌芽也在文学界显现。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以其敏锐的讽刺、精致的语言和对美学的追求,成为这一时期一位独特而重要的作家。本卷将审视他的戏剧和散文,分析他如何挑战维多利亚时代的道德观念,以及他对“为艺术而艺术”的坚持。 此外,本卷还将考察女性作家在这一时期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以及文学语言的进一步实验和探索。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英国文学正经历着深刻的转型,为20世纪更加多元和复杂的文学景象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