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现有研究唐代史学的著作如瞿林东同志的《唐代史学论稿》、牛致功同志的《唐代的史学与“通鉴”》以及相关中国古代史学史、史学家评传、隋唐史中的史学部分,都对唐代史学和史学理论的重大问题作了阐释,富有成果,受到重视。
本书作为一部系统论述隋唐史学发展的专著,有自己明显的特色。首先是系统、全面,全书分14章,加上导论、后叙,合计16个部分,集修史、史馆、史学发展等方面内容之大成;其次是有深度,如对隋唐五代主要史著的历史背景、指导思想、修史过程、特点和历史作用,均有详细之探讨,新见迭出。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大规模修史的准备——隋代史学
第一节 古籍搜集与整理
第二节 前代史的续撰
第三节 皇家垄断国史
第四节 史料积累的成绩
第二章 以前王得失为鉴戒的《隋书》等五代史
第一节 从诏修“六代史”到设馆修“五代史”
第二节 《隋书》的特点与成京
第三节 南朝梁、陈书
第四节 北朝齐、周书
第三章 新修两晋南北朝史
第一节 “御撰”《晋书》
第二节 “编次别代,共为部秩”的南、北史
第四章 史馆制度的确立与调整
第一节 史馆的建里与构成
第二节 史料积累的制度化
第三节 几项重要调整
第五章 国史的系统修撰
第一节 实录的纂集
第二节 “国史”的编撰
第三节 国史的体制与价值
第六章 图书整理与史籍研究
第一节 图书整理与著录
第二节 类地位确立
第三节 几部重要史籍研究
第七章 中唐以前史学的总结
第一节 《史通》的私撰与结构
第二节 《史通》的思想体系
第三节 刘知几的史学贡献
第八章 史学发展的转折
第九章 从“礼法刑政”探“政理”的《通典》
第十章 图经地志的新发展
第十一章 史学范围进一步扩大
第十二章 反映社会风貌的专门著述
第十三章 五代十国的唐史修撰
第十四章 五代十国的国史与野史
附录
引用书目
后叙:人生历沧桑 学海冶性性
前言/序言
《隋唐五代史学》出版以来已经整整十年过去了,促成此次改版,主要有以下因素。
首先是读者对于这本书的厚爱,部分高等院校的教授推荐这本书为历史系隋唐史专业、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硕士生、博士生的参考书或必读参考书。自1995年2月厦门大学出版社初版之后的五年当中,先后收到四五十封来信(包括厦门大学转来的信件)。其中,一多半询问在什么地方能够买到这本书,甚至有直接汇款来要我代为购买,或者直接从我个人存书中购买,便有了重印之议。
来信约有三分之一涉及书中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隋唐五代史学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谢先生的这部史学史没有走一般史学史以论带史的老路子,而是立足于唐代史学编纂、史学批评的本身进行梳理、探求。可以说是一部翔实的常用参考大作。
评分
☆☆☆☆☆
北周外戚杨坚受禅登基,建立了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他即位后,实行改革。隋文帝崇尚节俭,能以身作则。隋初形成崇尚节俭的社会风气。隋文帝在位20多年的统治史称为“开皇之治”。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大运河开通后,隋炀帝曾三次从洛阳乘龙舟至江都考察。隋炀帝的改革引起关陇贵族的不满,最终导致大规模的军阀间接造反,最后李渊军阀篡隋自立,并逐步消灭各路军阀。
评分
☆☆☆☆☆
“接受科学”,走“科学的中国化”之路─—郭沫若的科学思想与实践,《郭沫若学刊》1999年 第02期
评分
☆☆☆☆☆
谢保成是现在唐史研究领域中的大家。所著《隋唐五代史学》在唐代史学方面算是现在最权威的著作。较之瞿林东先生的《唐代史学述论稿》,该书比较详细,完整,系统。唐代的史学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谢保成先生的这本书,刚好详尽的叙述了唐代史学的状况。当然了,该书也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毕竟是少数。这个可以参阅杜希德的《唐代官修史书》一书,相对比来看,对唐代史学会有更深的把握。这部书最适合想了解隋唐五代史的同志还有中国史学史专业的学生。
评分
☆☆☆☆☆
第二节 《隋书》的特点与成京
评分
☆☆☆☆☆
第九章 从“礼法刑政”探“政理”的《通典》
评分
☆☆☆☆☆
第十三章 五代十国的唐史修撰
评分
☆☆☆☆☆
二十四史修史思想的演变,《学术研究》2007年 第9期
评分
☆☆☆☆☆
隋唐时期,我国边疆各族发展较快,呈现“和同为一家”的和睦局面。7世纪前期,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几次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这对加强唐蕃友好和发展边疆经济文化起了重要作用。隋唐时期与外域的贸易往来已有很大发展,隋朝时同十几个国家往来,到唐朝,发展到70多个国家。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那时,唐朝在世界享有很高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