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伟大的德国农民战争(套装共2册)》是出版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历史名著,它体现了德国历史编纂学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优良传统。几百年来,德国封建统治阶级对于1524-1526年的农民战争极尽污蔑之能事。本书以历史为武器向当时的反动统治者——德意志各邦封建君主所进行的一种战斗。本书不仅为历史研究提供了这方面的丰富资料,而且作者的现实主义精神和研究历史的目的也是值得借鉴的。
目录
原出版者说明
导言
第一卷
第一章 尼古拉斯豪森的鼓手传布普遍的平等和自由
第二章 肯普滕的自由农民怎样失去了他们的自由
第三章 十五世纪末叶肯普滕人保卫权利的斗争
第四章 亚尔萨斯的鞋会
第五章 瑞士人
第六章 奥克森豪森宪章
第七章 布鲁赫莱茵境内温特尔格罗姆巴赫的鞋会
第八章 勒亨的鞋会
第九章 穷康拉德或康茨
第十章 奥特瑙的穷康拉德
第十一章 农民对匈牙利、克伦地亚和文地什边区贵族进行的最初几次斗争
第十二章 格奥尔格.多扎和匈牙利的农民
第十三章 压迫加剧的原因
第十四章 十六世纪初叶德国法制的一些情况
第十五章 1517年的民众情绪
第十六章 宗教改革的发生
第十七章 胡滕为德国人民制定的计划和西金根运动
第二卷
第一章 运动人物
第二章 托马斯.闵采尔
第三章 次维考的狂热信徒
第四章 闵采尔在波希米亚和阿尔施泰特
第五章 米尔豪森和海因里希.普法伊费尔
第六章 福希海姆城内和周围的运动
第七章 路德和逃亡者
第八章 领主们的暴行
第九章 汉斯.米勒和新教兄弟会
第十章 胡布迈尔和瓦尔茨胡特
第十一章 再洗礼派信徒
第十二章 托马斯.闵采尔和普法伊费尔在上士瓦本
第十三章 领主们最初的共同对策
第十四章 图尔郜的农民骚动
第十五章 士瓦尔领主的拖延政策
第十六章 被放逐的乌尔里希公爵和农民
第十七章 富克斯施泰因和被放逐者的计划
第十八章 乌尔里希公爵和富克斯施泰因的活动
第十九章 士瓦本联盟和部属国大臣埃克
第二十章 肯普滕的侯爵修道院长和农民
第二十一章 伊勒河,博登湖和多瑙河畔的农军营寨
第二十二章 阿尔郜人的同盟章程
第二十三章 士瓦本联盟对付农民的外交手腕
第二十四章 乌尔里希公爵的战斗忏悔节,特鲁赫泽斯在赫郜的诡计和瑞士人对乌尔里希的背叛
第三卷
第一章 士瓦本联盟对上士瓦本农民背信弃义
第二章 敌对行动开始
第三章 乌耳姆以北的暴力行动
第四章 特鲁赫泽斯袭击莱普海姆农军
第五章 雅各布.韦厄之死.第一次死刑判决
第六章 沼泽地,阿尔郜和湖滨三支农军的暴烈行动.奥地利的阴谋
第七章 乌尔察赫战斗
第八章 运动的力量和派别
第九章 十二条款和托马斯.闵采尔
第十章 赫郜人和黑森林人
第十一章 里斯和安斯巴赫地区的农民
第十二章 班贝克人和他们的主教
第十三章 罗滕堡地区的运动和卡尔施塔特博士
第十四章 奥登瓦尔德起义.文德尔.希普勒,魏甘德和耶尔格.梅茨勒
第十五章 林堡境内的开端和哈耳辖区戈特沃尔斯豪森的趣剧
第十六章 霍恩洛厄地区的起义
第十七章 耶克莱因.罗尔巴赫和海尔布隆地区内卡河谷的起义
第十八章 从舍恩塔尔向内卡河畔进军.弗洛里安.盖尔和格茨.冯.贝利欣根
第十九章 魏因斯贝格的流血复仇
第四卷
第一章 自由城市海尔布隆的市政会与市民
第二章 农军占领海尔布隆
第三章 军事制度:总指挥格茨.冯.贝利欣根
第四章 十二条款陈情书.汉斯.贝尔林和魏甘德
第五章 帝国诸侯参加农民明盟.进军维尔次堡
第六章 法兰克福、莱茵郜、莱茵河下游和威斯特法伦
第七章 莱茵河上游农军
第八章 布莱斯郜、巴登、莱茵法耳次
第九章 符腾堡境内运动的开端
第十章 盖尔多夫农军摧毁穆尔哈特、洛尔希、阿德尔贝格和皇室城堡霍恩施陶芬
第十一章 马特恩.费尔巴赫尔同平原农军和符腾堡黑森林农军联合,乌尔里希公爵与农民结盟
第五卷
第一章 萨尔斯堡人反对大主教暴政的自卫斗争
第二章 基督教同盟中的奥地利五个公爵封地的农民和矿工
第三章 俘获萨尔斯堡枢密顾问戈尔德
第四章 蒂罗尔人的反抗
第五章 普法伊费尔和闵采尔推翻米尔豪森的城市贵族
第六章 闵采尔在图林根、黑森、萨克森
第七章 陶伯尔河上游的东法兰克尼亚人
第八章 维尔次堡教会辖区的农民。冯。亨内贝格伯爵
第九章 毫无结果的维尔次堡邦议会
第十章 向维尔次堡进军途中对宫城和寺院执行书简
第十一章 卡西米尔侯爵与雅格斯特河、韦尔尼茨河、艾施河谷及雷格尼茨河、红美因河的农民
第十二章 内卡河畔海尔布隆的民众办公处和宪法委员会
第十三章 路德和农民
第六卷
第一章 魏因加滕协定
第二章 伯布林根附近的袭击和伯布林根贵族的背叛
第三章 洛林官军在亚尔萨斯--查伯尔的背信行为
第四章 托马斯.闵采尔之死
第五章 上法兰克尼亚农军的瓦解
第六章 围攻弗劳恩贝格
第七章 文德尔.希普勒在内卡河畔和维尔次堡
第八章 在内卡河畔和魏因斯贝格山谷贵族对异教徒判处火刑
第九章 法耳次伯爵路德维希和农民对待协定的态度
第十章 内卡苏尔姆和柯尼希斯霍芬
第十一章 弗洛里安.盖尔的壮烈牺牲和黑军的英勇失败
第十二章 胜利者
第十三章 上士瓦本的结局
第十四章 北德的余波
第十五章 阿尔的卑斯山农民在施拉德明对贵族的刑事裁判
第十六章 蒂罗尔的邦议会决议
第十七章 萨尔斯堡条约
第十八章 1526年萨尔斯堡农民再次暴动
第十九章 逃亡者
第二十章 米夏埃尔.盖斯迈尔
第二十一章 阿尔卑斯山区的结局
尾声
人名地名索引
后记
伟大的德国农民战争(套装共2册)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①转引自陆世澄:《值得嘉许的现实主义精神》,载《世界历史》1979年第5期。
评分
☆☆☆☆☆
德国农民战争是一场1524年爆发的、一开始局部的农民起义,后来扩展到德语南部地区(德国南部、奥地利和瑞士)的大部分地区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通过提出《十二条款》起义农民首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1525年起义在施瓦本、弗兰肯、阿尔萨斯和图林根被镇压。1526年起义在萨克森和蒂罗尔被扑灭。在这次农民起义爆发前在英国和瑞士就已经爆发过类似的起义了。
评分
☆☆☆☆☆
当时教会内部的情况非常糟糕,许多神职人员依靠富人的遗产和赠送以及穷人的税收和捐献过着奢侈的生活。在罗马依靠裙带关系和买卖圣职就可以得到职位和权势。教宗本身从事战争、大兴土木、促进艺术。
评分
☆☆☆☆☆
成仿吾
评分
☆☆☆☆☆
神圣罗马帝国内部的高层贵族对于改善农民的状况不感兴趣,因为这样的话他们不得不放弃一些特权。低层贵族碑身受到没落的威胁,他们的地位大降,这导致了此前他们就发动了自己的起义(普法尔茨骑士起义)。许多下层贵族试图通过强盗生活来维持其生机,而这又进一步加深了农民的负担。
评分
☆☆☆☆☆
但是起义得以扩展到其它地区以及达到其程度的最主要的原因来源于当时农民作为社会内人数最多的阶层的总状况。这个总状况在不同的领主手下差别并不很大。
评分
☆☆☆☆☆
值得注意的还有:戚美尔曼认为历史学家应当自觉地参与现实斗争。他写作《伟大的德国农民战争》就是以历史为武器向当时的反动统治者——德意志各邦封建君主所进行的二种战斗。
评分
☆☆☆☆☆
出版说明
评分
☆☆☆☆☆
这部书是作者依据广泛的文献档案、文物记载和民间传闻并经过本人细心考察分辨,详尽地、真实地、生动地叙述了从1476年维尔次堡主教辖区的农民骚动直到1526年萨尔斯堡和蒂罗尔农民起义被镇压为止的农民战争和农民起义。在作者笔下,可以看出,戚美尔曼向往德国的统一,反对封建诸侯割占的局面,深切同情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大众,热情颂扬起义农民,鞭挞反动统治势力。但是,由于作者的阶级局限和历史条件的限制,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样,戚美尔曼“所作的论述还是缺乏内在联系”,未能“把这个时代的宗教上政治上的争论问题作为当时阶级斗争的反映表现出来”,“在这个阶级斗争中只看出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凶恶者和善良者以及凶恶者的最后胜利”等等,这一切正是“这本书问世的那个时代特有的错误”。虽然有上述缺点,恩格斯认为“这本书是德国唯心主义历史著作中值得嘉许的一个例外,就当时来说,它还是写得很富于现实主义精神的”,“不失为一部最好的资料汇编”。(《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六卷,第四四七页)